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腹主动脉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滕佳岐 郭龙军 +1 位作者 陈玉昆 冯国洋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2期98-101,114,共5页
目的以CT血管造影为参考标准,验证三维磁共振(3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 MRI)定量测量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reurysm,AAA)直径的准确性,并评价三维高分辨度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表征腔内血栓(Intraluminal Thrombus,ILT)... 目的以CT血管造影为参考标准,验证三维磁共振(3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 MRI)定量测量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reurysm,AAA)直径的准确性,并评价三维高分辨度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表征腔内血栓(Intraluminal Thrombus,ILT)类型分布的分辨度。方法62名AAA患者在两个月内均接受CT和3D MRI检查,由两名影像科医生独立测量AAA直径,并进行Bland-Altman分析,同时测量ILT影像信号与腰大肌影像信号比值。结果3D MRI与CT比较两者在AAA直径测量结果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和重复性,ICCs>0.99,CVs<2.7%。ILT的CT表现为均匀衰减,而MRI显示为丰富的陈旧或新鲜类型分布变化。结论3D MRI不但可以提供准确、可重复的AAA直径测量结果,同时能够显示与AAA病情进展相关的ILT类型分布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核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术 腹主动脉瘤 直径测量 医学影像
下载PDF
3T磁共振成像显示颞下颌关节盘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鄢荣曾 杨成 +1 位作者 袁红梅 顾晓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索3T磁共振成像(MRI)显示颞下颌关节盘的序列、参数及电影成像方式的技术特点,并为临床研究颞下颌关节盘病变提供形态与功能影像学参照。方法选择15例正常志愿者和7例颞下颌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E Signa HD 3T MRI和颞下... 目的探索3T磁共振成像(MRI)显示颞下颌关节盘的序列、参数及电影成像方式的技术特点,并为临床研究颞下颌关节盘病变提供形态与功能影像学参照。方法选择15例正常志愿者和7例颞下颌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E Signa HD 3T MRI和颞下颌关节专用表面线圈对颞下颌关节进行扫描,获得斜矢状、斜冠状闭口位FSE-XL/T1WI、FLAIR/T1WI、FSE-XL/PDWI、FSE/PDWI+FS、FRFSE-XL/T2WI、FRFSE/T2WI+FS扫描及斜矢状张口位FSE-XL/T1WI、FSE-XL/PDWI图像。由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和MRI医师共同对各序列进行打分,分析各序列不同加权像对颞下颌关节盘的显示效果。结果 PDWI对关节盘的显示效果得分最高,能清楚显示关节盘的解剖结构与形态。T2WI对关节盘损伤、撕裂、穿孔和关节囊积液显示良好,对关节盘移位情况则以PDWI序列显示效果为好。结论 3T 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关节盘在关节运动中的动态改变与病变受累情况,对颞下颌关节软组织损伤的诊治有重要价值。T1WI、PDWI及T2WI应作为常规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3T磁共振成像 关节盘
下载PDF
正常人骨盆骶棘韧带的解剖学及MRI成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汪祎然 曹生鲁 +4 位作者 凌伟 冯凯 彭赓 许乙凯 王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明确骶棘韧带MRI最佳扫描平面角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正常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8具,观察骶棘韧带起止点及其形态特点;(2)利用36例正常人骨盆CT数据,测量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3)对10名志愿者进行3D MRI... 目的明确骶棘韧带MRI最佳扫描平面角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正常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8具,观察骶棘韧带起止点及其形态特点;(2)利用36例正常人骨盆CT数据,测量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3)对10名志愿者进行3D MRI扫描,记录骶棘韧带角度并与CT数据对比;比较斜冠状面与常规3个面的显像效果。结果 (1)骶棘韧带起于骶尾部连接至坐骨棘。(2)骶棘韧带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冠状面的角度CT数据测量结果为(61.32±8.71)°,在双侧及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MRI测量结果为(57.53±2.12)°。CT数据与MRI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斜冠状面的成像优于常规扫描(P<0.05)。结论骶棘韧带MRI扫描在(60.0±5.0)°斜冠状面上显像较好,是常规扫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髂关节 骶棘韧带 3D MRI
下载PD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with chronic acetabular rim fracture- 3D computed tomography, 3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rthroscopic correl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Avneesh Chhabra Shaun Nordeck +2 位作者 Vibhor Wadhwa Sai Madhavapeddi William J Robertson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6期498-504,共7页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is un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rim fragment of bone along the superolateral acetabulum.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 with chronic acetabular rim fr...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is un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rim fragment of bone along the superolateral acetabulum.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 with chronic acetabular rim fracture. Radiographic, 3D computed tomography, 3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rthroscopy correlation is presented with discussion of rel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odalities in the context of F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COMPUTED tomography 3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RIM FRACTURE
下载PDF
高分辨全脑MR血管壁成像技术的可重复性研究
5
作者 赵均雄 张娜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使用基于反转恢复准备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IR-SPACE)序列采集颅内血管壁图像,研究高分辨全脑磁共振(MR)血管壁成像技术用于颅内血管壁形态学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32名健康志愿者均在3T磁共振扫描仪上完成了2次基于IR-SPACE序... 目的使用基于反转恢复准备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IR-SPACE)序列采集颅内血管壁图像,研究高分辨全脑磁共振(MR)血管壁成像技术用于颅内血管壁形态学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32名健康志愿者均在3T磁共振扫描仪上完成了2次基于IR-SPACE序列的高分辨全脑MR扫描,由两名神经放射学专家进行形态学测量。观察及对比两位专家测量的血管腔和血管壁体积、标准化血管壁指数、平均和最大血管壁厚度,并评估这些血管壁形态学测量值在2次扫描之间、2次测量之间以及2个观察者之间的可重复性。结果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表明所有测量值的重复性均很好(所有ICC>0.75)。除2个观察者间的标准化血管壁指数(ICC=0.76)外,其他所有测量值的ICC均≥0.86。对于所有的测量值,2次扫描之间、2次测量之间以及2个观察者之间的变差系数(CV)分别为4.8%~9.1%、4.9%~7.0%和7.0%~16.6%,其中标准化血管壁指数的CV最低。结论基于IR-SPACE的高分辨全脑MR血管壁成像是一种可靠的用于颅内血管壁形态学定量测量的成像技术,是一种可用于监测斑块进展和消退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全脑成像 颅内血管形态 可重复性
下载PDF
高场强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3.0T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术前影像学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学分期... 目的探讨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3.0T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术前影像学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组磁共振检查前列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达到77.9%(53/68),B期患者诊断特异度(92.2%)最高,D期患者诊断敏感度(90.5%)和准确度(92.3%)最高。MRI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3.0 T高场强核磁共振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术前诊断和分期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强核磁共振 前列腺癌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应用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与眼球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向红 张月玲 +2 位作者 杨娜 王莉菲 张建军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探究病理性近视眼眼球形态在三维磁共振成像中的分型,不同类型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中各眼球形态分布,以及眼球形态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及眼底病变类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将病理性近视患者58例(104只眼)按年龄... 目的探究病理性近视眼眼球形态在三维磁共振成像中的分型,不同类型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中各眼球形态分布,以及眼球形态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及眼底病变类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将病理性近视患者58例(104只眼)按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按眼轴长度分为<29 mm组和≥29 mm组;按屈光度分为-6. 00~-12. 00 D组、-12. 25~-18. 00 D组及≥-18. 25 D组;按眼底病变分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劈裂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及单纯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屈光度、散瞳检查眼底、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及磁共振眼眶扫描检查。观察各组别中不同眼球形态的发生率及差异。结果根据临床经验和三维磁共振成像结果,将病理性近视眼球形态分为椭圆形10例(14只眼)、锥形22例(26只眼)、扭曲形24例(36只眼)、桶形20例(28只眼)。在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0例(10只眼)中,锥形和扭曲形各4例(4只眼),占40. 0%(4/10);椭圆形2例(2只眼),占20. 0%(2/10)。黄斑劈裂患者8例(8只眼)中,扭曲形4例(4只眼),占50. 0%(4/8);桶形4例(4只眼),占50. 0%(4/8)。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例(6只眼)中,桶形4例(4只眼),占66. 7%(4/6);扭曲形2例(2只眼),占33. 3%(2/6)。单纯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患者54例(80只眼)中,扭曲形18例(26只眼),占32. 5%(26/80);锥形18例(22只眼),占27. 5%(22/80);桶形10例(20只眼),占25. 0%(20/80);椭圆形8例(12只眼),占15. 0%(12/80)。4种眼球类型的分布差异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眼轴组及不同屈光度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 43,44. 13,48. 93; P <0. 05),在不同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组中无统计学意义(χ~2=15. 59,P> 0. 05)。结论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全面直观地反映眼球的具体形态,病理性近视眼眼球形态与年龄、眼轴长度及屈光度相关,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眼 眼球形态 眼底病变 三维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磁共振3DSPIR脂肪抑制技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刘啟泽 刘国瑞 陈俊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3DSPIR技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膝关节损伤拟行手术的病人行术前MRI扫描,50只患膝在常规MRI序列完成后加扫3DSPIR序列。先评估常规MR图像,然后评估3DSPIR图像,评估内容限于ACL完整或撕裂的表... 目的:探讨磁共振3DSPIR技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膝关节损伤拟行手术的病人行术前MRI扫描,50只患膝在常规MRI序列完成后加扫3DSPIR序列。先评估常规MR图像,然后评估3DSPIR图像,评估内容限于ACL完整或撕裂的表现。最后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准,分别计算常规MRI和3DSPIR MRI诊断ACL损伤检出率。结果:常规MRI诊断ACL损伤的检出率为94%,3DSPIR MRI诊断ACL损伤的检出率为98%。结论:3DSPIR技术可以提高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PIR 磁共振成像 前交叉韧带
下载PDF
3.0 T 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35
9
作者 熊瑜琦 李镝 +1 位作者 康宁 乔梁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19-21,共3页
目的比较3.0 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64-MDCT)多期扫描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55例(66个癌性小结节),分别进行3.0 T MRI动态增强与64-MDCT多期扫描,由两位专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比... 目的比较3.0 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64-MDCT)多期扫描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55例(66个癌性小结节),分别进行3.0 T MRI动态增强与64-MDCT多期扫描,由两位专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两位观察者通过3.0 T MRI动态增强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3±0.013、0.859±0.027,通过64-MDCT得到的AUC分别为0.657±0.034、0.679±0.026;两位观察者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P均<0.01。两位观察者采用3.0T MRI动态增强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MDCT,P均<0.01。结论 3.0T MRI动态增强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高于64-MD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小肝癌 肝硬化 3 0T磁共振 动态增强 64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 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应用对比 被引量:35
10
作者 黎叶芳 马淑华 +1 位作者 袁珠 王振栋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3.0T MRI和多层螺旋CT影像检查,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将MRI和螺旋CT的检查的TN分...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3.0T MRI和多层螺旋CT影像检查,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将MRI和螺旋CT的检查的TN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在40例直肠癌患者中,T1~2期为8例,T3期为17例,T4期为15例,而淋巴结阳性22例,淋巴结阴性18例;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MRI检查的T分期准确率为72.50%,术前螺旋CT检查的T分期准确率为6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MRI检查的N分期准确率为77.50%,术前螺旋CT检查的N分期准确率为72.5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RI和螺旋CT检查的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一般,其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13和0.207,且MRI检查的一致性优于螺旋CT检查(P<0.05);MRI和螺旋CT检查的术前N分期与术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较差,其一致性检验值Kappa分别为0.392和0.154,且MRI检查与螺旋CT检查的一致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0T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均是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较为可靠的检查方式。与多层螺旋CT比较,3.0TMRI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正确率相对较高,且MRI检查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优于多层螺旋CT。而3.0T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中未见明显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I 多层螺旋CT 直肠癌 TN分期
下载PDF
3.0T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6
11
作者 郭建东 苏锦权 +2 位作者 张水兴 陈文波 陈金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3.0T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HIE新生儿36例,采用3.0T超导型MR扫描仪,所有病例均行横轴位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及横轴位SWI序列扫描。比较头颅常规MRI序列... 目的探讨3.0T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HIE新生儿36例,采用3.0T超导型MR扫描仪,所有病例均行横轴位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及横轴位SWI序列扫描。比较头颅常规MRI序列与SWI序列检查对颅内出血灶的检出率、出血灶的部位及数量;同时观察SWI序列对脑深部及皮质异常扩张静脉的显示情况;并对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SWI上的表现进行比较。结果采用SWI检出的颅内出血灶数量最多,在其中27例患儿中检出出血灶共97个,TIWI、T2WI及FLAIR发现出血灶数量仅分别为41、27和51个;在出血灶大小、范围及边界清晰度显示方面,SWI均明显优于T1WI、T2WI和FLAIR。同时SWI在22例患儿中检出异常扩张的脑深部静脉及皮质静脉共50处;常规MRI序列均未见明确显示。颅内出血及颅内出血合并脑内静脉扩张在SWI序列上检出率在轻度HIE患儿组中最低,在重度组最高,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在检出HIE患儿颅内出血及脑内静脉扩张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序列,具有明显优势;SWI可以为早期诊断HIE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脑病 3 0T核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 新生儿
下载PDF
3.0T MRI多b值DWI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术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继伟 李健斐 +4 位作者 王佳 刘郭坤 李建丽 王玉芳 杨素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0期147-148,166,共3页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DCE)扫描对前列腺癌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穿刺活检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DCE-MRI与DW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DCE)扫描对前列腺癌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穿刺活检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DCE-MRI与DW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不同b值的ADC值。结果以病理学活检为“金标准”,DCE-MRI联合DWI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3%、89.19%、91.46%,其敏感性与病理学比较无差异(P>0.05);前列腺癌不同b值的ADC值均小于前列腺增生,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3.0T MRI多b值DWI与DCE-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可有效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前列腺癌
下载PDF
3.0T MRI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损伤程度及治疗效果评价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俊丽 鲍鹏程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5-870,共6页
选取8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对损伤程度及治疗效果评价意义。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患侧距腓前韧带厚度高于健侧(P<0.05),患侧距腓前韧带厚度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损伤程度... 选取8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对损伤程度及治疗效果评价意义。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患侧距腓前韧带厚度高于健侧(P<0.05),患侧距腓前韧带厚度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损伤程度,病程,既往踝关节损伤,治疗后4周、8周、12周距腓前韧带厚度均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疗效不良影响因素(P<0.05);治疗后4周、8周、12周距腓前韧带厚度评估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AUC值分别为0.760、0.823、0.869,治疗后12周AUC值最大。因此,3.0T MRI可清晰显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后的病理性改变,准确评价损伤部位及程度,利于临床进行疗效评估,为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提供精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距腓前韧带 疗效评价
下载PDF
3.0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术前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智君 张志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IVIM-DW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60例直肠癌患者,获取术前影像学资料。测量并比较直肠癌肿块与正常直肠组织、不同TNM分期及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的标准ADC值(ADC)、慢扩散ADC值(D...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IVIM-DW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60例直肠癌患者,获取术前影像学资料。测量并比较直肠癌肿块与正常直肠组织、不同TNM分期及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的标准ADC值(ADC)、慢扩散ADC值(D)、快扩散ADC值(D*)、灌注相关体积(f)等参数。结果直肠癌肿块的ADC、D值较正常直肠壁均明显降低(P<0.05),D*较直肠正常组织明显增高(P<0.05);而两种组织f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TNM分期增高,D值逐渐降低(P<0.05),而各分期ADC、D*、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化程度增加,ADC、D值均逐渐增高,高、中分化ADC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低分化的ADC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D值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D*、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成像提供的ADC、D、D*、f等参数,能够反映肿瘤组织的病理生理状态,尤其是ADC、D*值对于术前评估直肠癌肿瘤分期与分化程度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3.0T磁共振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检查中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涛 肖文丰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0期65-68,共4页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检查的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弥散加权成...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检查的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应用期间的扩散系数值(b)分别选择0、500、1000 s/mm2,随访所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 .回顾分析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质量与诊断结果.结果 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为90.00%、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93.75%,60例患者检查后获取的影像学质量较好,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检查期间T1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DWI序列能够较好的显示出乳腺病灶区域的相关信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方法可评估患者病灶区域血流信号、病灶强化方式以及病灶出现的其他异常表现等,两者的联合为乳腺癌有效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 3.0T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检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检查期间通过合理选择检查参数以及b值,能够保证获取的影像学资料,保证乳腺癌诊断较高的准确率、特异性与灵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联合诊断 乳腺癌检查 技术要点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和64排螺旋CT应用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成贵 吕志达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8期106-107,共2页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和3.0T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疑似肝癌患者56例。所选患者均给予64排螺旋CT以及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并对两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87.5%,与3.0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9...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和3.0T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疑似肝癌患者56例。所选患者均给予64排螺旋CT以及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并对两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87.5%,与3.0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98.2%相比明显要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进行诊断时,3.0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效果较64排螺旋CT明显要优,两种诊断方式具有自身的缺点及优点,因此在对肝癌患者进行诊断时需依照病变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成像 64排螺旋CT 肝肿瘤
下载PDF
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患者3.0T MRI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袁振国 袁胜利 +4 位作者 张新娟 林祥涛 陈立光 王光彬 史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16-18,共3页
目的评价3.0 T MRI检查在肝硬化再生性结节(RN)、异型增生性结节(DN)和小肝癌(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RN、DN及SHCC患者的3.0 T MRI平扫及容积采集技术(LAVA)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RN主... 目的评价3.0 T MRI检查在肝硬化再生性结节(RN)、异型增生性结节(DN)和小肝癌(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RN、DN及SHCC患者的3.0 T MRI平扫及容积采集技术(LAVA)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RN主要表现为T2WI低信号,动态增强方式呈"缓慢上升型";DN主要表现为T2WI高、低信号,信号较均匀结节的动态方式以"速升缓降型"为主,可有"结中结"(特征表现);SHCC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态增强方式为"速升速降型"。结论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在3.0 T MRI上各有较为典型的表现,临床可据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其他强化类型的肝脏病灶应结合肿瘤血管的扭曲增粗及包膜等表现排除S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再生性结节 异型增生性结节 小细胞肝癌 3.0T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0 T磁共振成像及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景会娜 孙淑娟 陈亚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23-325,3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3.0 T磁共振成像及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3例疑似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3.0 T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 目的:对比分析3.0 T磁共振成像及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3例疑似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3.0 T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影像结果,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骨性结果参数进行比较。结果:3.0T磁共振成像的椎间盘变性、脊髓变性、硬膜囊受压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CT的钙化、积气检出率高于3.0 T磁共振成像(P<0.05);3.0 T磁共振成像关节突关节角、腰骶角均高于CT,腰椎曲度、L5S_(1)椎间盘高度低于CT(P<0.05);3.0 T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值均高于CT检查,漏诊率低于CT;3.0 T磁共振成像诊断不同类型低位腰椎间盘突出与术后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高于CT。结论:3.0 T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椎间盘变性、脊髓变性、硬膜囊受压、神经走向中具有明显优势,在诊断钙化、积气中CT检出率更高,因此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两种检查方式的优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磁共振成像 CT 低位腰椎间盘突出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与3.0T核磁共振成像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鑫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对比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与3.0T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应用64排螺旋CT与3.0T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比较3.0T核磁共振成像... 目的:对比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与3.0T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应用64排螺旋CT与3.0T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比较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对患者病变检出情况、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病灶大小、病灶检出数、检查时间以及不同梗死部位的异常检出率情况。结果: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24 h以内和24~72 h内的检出率均高于64排螺旋CT检查(P<0.05)。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检出72 h以上的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平均病灶大小、平均检查时间均低于64排螺旋CT检查,病灶平均检出数高于64排螺旋CT检查(P<0.05)。结论:3.0T核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相较于64排螺旋CT检查而言诊断更加准确,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诊断 3.0T核磁共振成像 64排螺旋CT
下载PDF
比较3.0T磁共振与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术前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驰 钱坤 +3 位作者 陈裔军 谢嘉俊 魏颖 吴国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目的比较3.0T磁共振(MRI)与直肠腔内超声(TRUS)对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实施肛瘘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0T MRI与TRUS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TRUS... 目的比较3.0T磁共振(MRI)与直肠腔内超声(TRUS)对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实施肛瘘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0T MRI与TRUS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TRUS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肛瘘分型检出情况以及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手术结果确诊,100例肛瘘患者中,62例括约肌间型瘘,29例经括约肌型瘘,4例括约肌上型瘘,5例括约肌外型瘘;主管104条,支管92条,内口152个;脓肿60个。MRI检查方式下主管、支管、内口检出符合率高于TRU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下脓肿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肛瘘分型的准确性为96.00%(96/100),高于TRUS的86.00%(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pa一致性度量,MRI诊断肛瘘分型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为(Kappa=0.925,P=0.000)高于TRUS诊断肛瘘分型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39,P=0.000)。结论3.0T MRI对肛瘘患者进行手术前检测评估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无损伤;TRUS也具较高准确性,且检查快速、操作简便;MRI准确性高于TRUS,但检查的快速简便性弱于TRUS,需根据情况选择或两者结合,术前准确评估,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3.0T磁共振 直肠腔内超声 肛瘘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