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假体重建骨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3
1
作者 丹尼尔·赛德尔丁 黄晓夏 +2 位作者 陈江涛 田征 艾克拜尔·尤努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628-4634,共7页
背景:瘤段切除是治疗骨肿瘤的标准方法之一,然而,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面临诸多挑战,3D打印假体在重建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中逐渐得到重视。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在骨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重建中的可行性,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 背景:瘤段切除是治疗骨肿瘤的标准方法之一,然而,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面临诸多挑战,3D打印假体在重建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中逐渐得到重视。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在骨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重建中的可行性,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完成骨肿瘤切除+3D打印假体植入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23.8(6-61)岁;股骨远端7例,骨盆5例,胫骨近端4例,股骨中段3例,胫骨远端1例,肱骨近端1例,肱骨中段1例,肩胛骨1例,尺骨1例;其中原发性肿瘤22例(包括骨肉瘤13例、尤文肉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转移癌2例。术前及术后详细记录各项影像学资料,17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系统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估,以目测类比评分对疼痛进行评估,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行瘤段切除+3D打印假体置入重建骨缺损,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9个月,截骨长度为(18.2±7.3)cm,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40(100-3000)mL;②2例患者全身转移死亡,其余22例在随访期间无肺转移、复发,1例患者术后25个月出现无菌性松动;③术后6个月,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高于术前,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22例患者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均评为优;⑤提示3D打印假体在重建骨肿瘤切除导致的大段骨缺损中是可行的,术后功能良好,并发症少,但是需要长期的随访来证明其远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大段骨缺损 3D打印假体 骨重建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提高CT图像手骨模型重建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永弟 岳彦芳 +1 位作者 杨光 申振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02-1806,共5页
为提高在体骨骼模型的3D重建精度,对CT扫描方式和利用CT图像重建骨骼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灰度特征搜索匹配点的图像层间插值算法.该算法根据插值点相邻层邻近点的灰度值特征选择参考点;以参考点为依据在另一相邻层图像某区... 为提高在体骨骼模型的3D重建精度,对CT扫描方式和利用CT图像重建骨骼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灰度特征搜索匹配点的图像层间插值算法.该算法根据插值点相邻层邻近点的灰度值特征选择参考点;以参考点为依据在另一相邻层图像某区域内搜索与参考点灰度相近并且距离较小的匹配点;利用参考点和匹配点灰度值以及距离关系计算插值点灰度值.对人体9块手骨进行模型重建,将原始CT图像重建模型和插值优化后的重建模型分别与解剖模型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优化前与优化后平均正偏差均值由0.30 mm减小到0.11 mm,平均负偏差均值由0.27 mm减小到0.0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骨骼重建 图像层间插值 CT图像 手骨 精度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金属假体重建下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
3
作者 张鹏 田文 +6 位作者 张瑞超 牛晓颖 屈国新 杜鑫辉 王鑫 王家强 姚伟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78-884,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金属假体重建下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3D打印个体化金属假体置换重建34例下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患者资料,男23例、女11例... 目的探讨3D打印金属假体重建下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3D打印个体化金属假体置换重建34例下肢骨干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患者资料,男23例、女11例,年龄(19.1±15.2)岁(范围7~80岁),其中22例患者年龄<18岁。病变位于股骨近端3例、股骨中远端15例、胫骨近端10例、胫骨远端6例;骨肉瘤24例、Ewing肉瘤6例、未分化肉瘤2例、骨纤维肉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随访并记录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假体周围断裂及无菌性松动、假体-骨界面愈合情况、双下肢是否不等长、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评价肿瘤转归,采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功能评分评价下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34例患者病变长度(125.5±35.4)mm(范围70~240 mm)、截骨长度(160.2±33.9)mm(范围80~275 mm)。肿瘤均未累及术前设计的截骨面。定制假体均安装牢固,与保留关节面一侧匹配紧密。术后2例出现局部切口脂肪液化、4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及抗生素治疗后愈合。1例胫骨远端骨肉瘤患者假体-骨界面愈合较差,术后2个月出现严重假体周围感染致假体植入失败,经去除假体、控制感染及使用Ilizarov技术牵拉成骨治疗后感染控制,局部成骨可;其余33例患者假体-骨界面愈合良好。术后7个月,1例患者假体接触面局部骨质有局限吸收,但金属假体及螺钉未松动;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存活且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5.6)个月(范围7~27个月),无一例发生截骨端肿瘤复发,但5例发生肺转移。16例患者出现双下肢不等长,其中10例长度差<2 cm、3例为2~5 cm、3例超过5 cm。除1例因感染而取出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骨重建 骨肿瘤 下肢 骨干 假体和植入物
原文传递
3D打印聚醚醚酮假体在肩胛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重建中的价值
4
作者 康建平 肖砚斌 +8 位作者 李文忠 张漾杰 肖渝 朱昱衡 王寒 陈国平 田昌平 李鹍 陈英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65-669,共5页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一种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相近和射线可透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探讨使用3D打印个性化PEEK材料修复肩胛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安全性...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一种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相近和射线可透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探讨使用3D打印个性化PEEK材料修复肩胛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采用肿瘤切除3D打印PEEK肩胛骨假体重建治疗肩胛骨肿瘤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4~52岁,滑膜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软骨肉瘤4例。术前通过CT数据设计、制作PEEK假体;术中在确保安全外科边界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除用假体置换,其中全肩胛骨假体置换2例、部分肩胛骨假体置换4例。手术时间为90~170 min,出血量为100~400 ml。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6~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全部患者均无瘤生存。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2分,最高为68分;日本骨科协会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3分,最高为78分。3D打印PEEK材料假体置换在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质量轻、适配好、安装相对简单、组织相容性较好,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有望成为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聚醚醚酮假体 3D打印 骨重建
原文传递
CT影像处理技术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韩学明 夏伊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CT影像处理技术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脊柱畸形矫形患者同期行X线片、CT检查,其中CT检查图像处理主要为3D骨重建和3D重建加CTA联合成像。结果 X线平片无法进行动态旋转观察,并且椎管内结构情况不满意。... 目的探讨CT影像处理技术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脊柱畸形矫形患者同期行X线片、CT检查,其中CT检查图像处理主要为3D骨重建和3D重建加CTA联合成像。结果 X线平片无法进行动态旋转观察,并且椎管内结构情况不满意。CTA联合成像和3D骨重建在脊柱侧弯的椎体显示方面效果均优于X线平片,重建图像可以旋转任意角度,切除干扰肋骨,从而可以发现脊柱三维空间的畸形。在CT测量的值中,骨桥的CT值最大,正常椎体的CT值最少,各个组织间的CT值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影像处理技术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能在侧弯椎体确认、椎体旋转度测量和椎管显示方面获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不同骨组织的CT值也明显不同,从而为手术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 脊柱畸形 3D骨重建 联合成像
下载PDF
Effects of Quench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Pore Diameter of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orous Scaffolds and MC3T3-E1 Osteoblast Response to the Scaffolds
6
作者 奚静 李静 +3 位作者 朱琳 公衍道 赵南明 张秀芳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7年第4期366-371,共6页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HBHHx) scaffolds were prepared by thermally inducing phase separation (TIPS) for bone reconstru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orosity measurements were u...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HBHHx) scaffolds were prepared by thermally inducing phase separation (TIPS) for bone reconstru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orosity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scaffolds. The pore diameter of the scaffolds could be easily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quench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The biocompatibility was assessed by examin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morphology of MC 3T3-E1 osteoprogenitor cells seeded on the scaffolds. Cultures grown in the presence of a source of phosphate ions showed the formation of a mineral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BHHx scaffolds prepared using TIPS ar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bone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HBHHx) MC 3T3-E1 osteoblast polymerscaffold bone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CT三维骨重建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志涌 王文珍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4期188-190,共3页
目的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抽选2013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置钉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术、椎弓... 目的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抽选2013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置钉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置钉成功率为95.69%,对照组置钉成功率为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7 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 1,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仅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0 3,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手术中,清晰直观的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具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骨重建技术 腰椎骨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植骨重建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郝申申 刘志斌 +5 位作者 王飞 姬小娜 王艳玲 王延峰 刘军 贺永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1期66-68,76,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血管化腓骨植骨重建术中的初步应用,以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3例单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病历资料,术前均行下颌骨薄层CT扫描,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血管化腓骨植骨重建术中的初步应用,以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3例单侧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病历资料,术前均行下颌骨薄层CT扫描,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应用软件的镜像工具生成健侧下颌骨的镜像模型,依镜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设计移植血管化腓骨、预弯塑形钛板、模拟手术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实际手术操作与术前规划一致,术后患者颜面部外观满意,下颌骨功能满意。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植骨重建术可以术前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规划,提供精准化及个体化治疗,术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 植骨重建术 术前规划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基于RE骨植入体三维拟合重建3DP制造及力学性能分析
9
作者 姜淑凤 王凤娟 +2 位作者 周子业 姜倩 范宇航 《高师理科学刊》 2019年第9期43-47,共5页
为了解决破损人体骨骼修复植入体逆向重构及快速制造实物的技术难题,通过数字化CT扫描技术及RE模型转化,对破损骨标本进行原始结构数据采集.利用NURBS函数进行点云数据拟合重构完好植入体三维模型,利用CT数据与模型数据进行实验室生物... 为了解决破损人体骨骼修复植入体逆向重构及快速制造实物的技术难题,通过数字化CT扫描技术及RE模型转化,对破损骨标本进行原始结构数据采集.利用NURBS函数进行点云数据拟合重构完好植入体三维模型,利用CT数据与模型数据进行实验室生物力学性能对比,测量建模实体的参数、纤维支架直径、孔隙度以及加载力、最大负担力和变形值的力学数据.根据对比结果重新设计植入体内部晶格精确结构,对获得三维重建模型以PCL-HA和ABS为材料并用3DP技术按所得结构制成骨组织.通过CT和RE-3DP逆向技术的结合完成复杂的骨组织修复支架设计和制造,对比在大负荷不同的多孔支架的生物力学物理性能差异的影响,结论性实践逆向破损修复技术应用于术前规划及手术实施流程的术前反复演练的应用,对提高植入体的快速制造技术及提高手术效率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建模 骨组织重构 3DP 生物力学性能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