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维图像处理系统在稻米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侯彩云 Seiichi OSHITA +5 位作者 Yasuhisa SEO Yoshinori KAWAGOE Toru Torii Kenichi Kudoh Toshiro Higuchi Gabsoo Do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2-95,共4页
利用微切片 3维图像处理系统对稻米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借助于 3维可视化技术 ,可以对稻谷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蒸煮品质等进行更为直观且客观的观察与测定。尤其是在营养成分分布密度的评价、心白米内部组织的... 利用微切片 3维图像处理系统对稻米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借助于 3维可视化技术 ,可以对稻谷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蒸煮品质等进行更为直观且客观的观察与测定。尤其是在营养成分分布密度的评价、心白米内部组织的分析、蒸煮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的观测等方面 ,取得了传统研究方法难以获得的结果。利用该系统对垩白度的定量化测定 ,为食品的定量形态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图像处理系统 稻米 品质特性 检测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Dielectr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elected 3D Reticulated Ceramics and Their Same Composition Ceramic Disks
2
作者 QingGONG ZhengFANG +1 位作者 XiaomingCAO JinsongZH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3-dimensional reticulated ceramics (3DRCs) and their same composition ceramic disks(SCCDs) were fabricated by sol-gel method,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SrO-6Fe203(30%), SiC(35%) and Ti02(35%), sintered at 1200C in N2. T... 3-dimensional reticulated ceramics (3DRCs) and their same composition ceramic disks(SCCDs) were fabricated by sol-gel method,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SrO-6Fe203(30%), SiC(35%) and Ti02(35%), sintered at 1200C in N2. The dielectric and magnetic parameters of such 3DRCs and their SCCDs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in a temperature range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800癈 and in a frequency range from 2.6 GHz to 18 GHz.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electric and magnetic loss of 3DRCs were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ir SCCDs in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whole range of measuring frequency. The increase of dielectric loss of SDRC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magnetic loss compared to their SCCDs, which was found due to the 3D net structure extrinsic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imentional reticulated ceramics Dielectric loss Magnetic loss Extrinsic loss.
下载PDF
面向城域多维数据融合的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吕智涵 马瑞娜 +1 位作者 张小垒 陈戈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9-723,共5页
研究了城域范围互联网地图系统中多维数据格式的融合方法,对基于B/S架构的VR和GIS集成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现。设计了多维数据混合的数据模型,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取与在线显示。使用网页浏览器无需额外插件即可浏览多维地图,并进行三维场... 研究了城域范围互联网地图系统中多维数据格式的融合方法,对基于B/S架构的VR和GIS集成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现。设计了多维数据混合的数据模型,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取与在线显示。使用网页浏览器无需额外插件即可浏览多维地图,并进行三维场景游览与全景漫游,丰富了在线电子地图的表现形式并改善了交互体验。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与电子教务的场景展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WebGIS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多维数据 三维 电子政务
下载PDF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 被引量:122
4
作者 黄光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3,共7页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中国密集人口和文化背景下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提出了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原则、就地平衡原则、多中心组团结构原则、绿地楔入原则、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中国密集人口和文化背景下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提出了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原则、就地平衡原则、多中心组团结构原则、绿地楔入原则、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原则、个性特色原则等6条基本原则和发展理念,以指导山地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并结合多座山地城市规划实践,总结出多中心组团型、新旧城市分离型、绿心环形型、城乡融合型、指掌与树枝型、环湖组团型、星座型、长藤结瓜型等多种结构模型,且逐一讨论了它们的生态特征、可实施性和在山地城镇发展中的作用。高度肯定了生态化发展在山地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前景,并试图建立适应中国山地地域环境的高密集立体文化特点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实现城乡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 高密集立体文化 生态学思考
下载PDF
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解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卫华 盛国平 +3 位作者 王志刚 陆锐 刘贤伟 俞汉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8,共8页
利用平行因子法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产生的四种荧光物质:色氨酸、酪氨酸、维生素B6和辅酶NADH,在此基础上成功解析了以乙酸钠为底物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出水和高温厌氧产氢反应器的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四种... 利用平行因子法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产生的四种荧光物质:色氨酸、酪氨酸、维生素B6和辅酶NADH,在此基础上成功解析了以乙酸钠为底物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出水和高温厌氧产氢反应器的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荧光物质的浓度与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好氧反应器的出水中以蛋白、类富里酸物质以及类胡敏酸物质为主,而高温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中则富含蛋白、辅酶NADH和核黄素.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且不需外加试剂的监测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出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法 反应器 微生物 废水
下载PDF
人体上呼吸道三维有限元重建与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6
作者 孙秀珍 于驰 +3 位作者 刘迎曦 于申 张军 苏英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重建人体上呼吸道三维模型,研究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气体流动状况。方法基于志愿者CT医学图像,用表面重建的方法对人体上呼吸道进行三维重建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整个腔体中的气体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建立了人体上呼吸道的三维有... 目的重建人体上呼吸道三维模型,研究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气体流动状况。方法基于志愿者CT医学图像,用表面重建的方法对人体上呼吸道进行三维重建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整个腔体中的气体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建立了人体上呼吸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从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得到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流场在整个腔体中的分布。结论所建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解剖结构形态,数值模拟结果对临床上呼吸道解剖结构与功能相关疾病的诊断、发病机理的深入探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 三维有限元重建 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型
下载PDF
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浮标姿态的测量 被引量:20
7
作者 蔡艳辉 章传银 +2 位作者 王泽民 程剑 秘金钟 《测绘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0,共2页
三维数字罗盘可以实时输出载体的二维姿态和地理方位角。在差分GPS精密水下立体定位系统中,可以用于GPS浮标姿态测定,进行GPS天线坐标实时三维改正。本文对三维数字罗盘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三维数字罗盘与GPS同步问题进行了... 三维数字罗盘可以实时输出载体的二维姿态和地理方位角。在差分GPS精密水下立体定位系统中,可以用于GPS浮标姿态测定,进行GPS天线坐标实时三维改正。本文对三维数字罗盘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三维数字罗盘与GPS同步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给出了GPS天线坐标改正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罗盘 GPS浮标 时钟同步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外鼻形态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晓芳 赵铱民 +2 位作者 吴国锋 柴枫 陶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 :验证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测量外鼻形态的技术可靠性。方法 :取 11个石膏鼻模型为研究对象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获取外鼻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利用相关测量软件对其进行形态测量 ,并以手工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对照组进行统... 目的 :验证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测量外鼻形态的技术可靠性。方法 :取 11个石膏鼻模型为研究对象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获取外鼻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利用相关测量软件对其进行形态测量 ,并以手工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激光三维扫描测量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高度相关。结论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进行鼻形态测量结果完全可靠 ,测量误差符合人体测量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测量 外鼻形态 可靠性
下载PDF
bbGPS/PWV资料三维变分同化改进MM5降水预报连续试验的评估 被引量:17
9
作者 丁金才 袁招洪 +3 位作者 杨引明 叶其欣 仇欣 江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8,共8页
利用区域地基GPS网反演的高时空密度的大气垂直方向水汽总量,也称为可降水量(PWV),可大大弥补常规探空探测水汽资料的不足。为了全面评估区域GPS网PWV资料同化对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改进程度的目的,在个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38天... 利用区域地基GPS网反演的高时空密度的大气垂直方向水汽总量,也称为可降水量(PWV),可大大弥补常规探空探测水汽资料的不足。为了全面评估区域GPS网PWV资料同化对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改进程度的目的,在个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38天的GPS/PWV资料三维同化(3D-Var)改进数值业务预报的试验。研究方法是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GPS气象网在2002年梅雨和盛夏季节观测的PWV资料,通过三维变分同化建立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的初始场,逐日作出长江三角洲地区24小时的降水量预报。以6小时累积雨量为对象,与未同化GPS/PWV资料的MM5的相应预报比较,通过多种评分方法,评估了GPS/PWV资料改进MM5降水预报的效果。结果表明GPS/PWV资料同化后的MM5降水预报能力在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地区都有所提高,主要是伪击率有较明显的下降,对小范围降水预报的改进更为明显。预报明显改进的区域恰好位于GPS站填补常规探空站间距较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可降水量(PWV) 三维变分同化(3D-Var) MM5 数值预报
下载PDF
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强也 毛书霞 +2 位作者 吴意赟 李宏波 蔡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10期68-70,83,共4页
目的观察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因不孕症就诊并行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的8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造影检查后1年内的受... 目的观察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因不孕症就诊并行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的8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造影检查后1年内的受孕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造影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在检查后1年内怀孕289例(34.74%);247例(29.69%)积极备孕但未受孕;296例(35.58%)失访。289例受孕患者中,做完造影检查后前3个月之内受孕的例数多于后3个月受孕的例数(P<0.05)。1年内受孕的患者中双侧通畅的例数多于未受孕组。289例受孕患者的VAS评分中,"无疼痛"和"轻度疼痛"的患者占全部受孕患者的85.57%。结论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是一种患者耐受程度较好的评估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除了可提供诊断性结论,对输卵管可能也有一定的辅助疏通作用,对受孕可能存在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治疗作用 不孕症
原文传递
应用快速成型技术重建人工颅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德敏 刘义荣 刘俊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9年第3期215-218,共4页
应用CAD/CAM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建立个性化设计、制造人工颅骨的快速响应体系。通过螺旋CT扫描、CAD三维重建成像、三种快速成型工艺,制成与患者颅骨缺损部位几何形态相同的个性化实体模型,应用翻模工艺和EH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 应用CAD/CAM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建立个性化设计、制造人工颅骨的快速响应体系。通过螺旋CT扫描、CAD三维重建成像、三种快速成型工艺,制成与患者颅骨缺损部位几何形态相同的个性化实体模型,应用翻模工艺和EH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制成患者骨修复治疗用颅骨。结果显示人工颅骨几何外形与骨缺损部位非常吻合,与健康侧对称,临床效果非常满意。三种快速成型工艺中,选择性激光烧结法工艺较适合于个性化实体模型制作。完成整个制作流程的最快时间为2d。应用快速成型技术重建颅骨制作系统为颅骨缺损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修复美学效果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 三维重建 颅骨 生物活性人工骨 个性化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非增强三维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康 赵泽华 +6 位作者 王之 张国桢 徐嵩森 王伟忠 张淼 奉典旭 刘文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非增强三维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9月临床疑诊阑尾炎收治入院手术患者 39例 ,术前均作了常规扫描和三维重建CT检查 ,术后 31例确诊为阑尾炎 ,从阑尾充血、水肿至阑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非增强三维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9月临床疑诊阑尾炎收治入院手术患者 39例 ,术前均作了常规扫描和三维重建CT检查 ,术后 31例确诊为阑尾炎 ,从阑尾充血、水肿至阑尾脓肿共分 5级 (正常阑尾为 0级 )。结果 对照手术病理 ,三维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7.2 % ,敏感性 90 .3% ,特异性 75 .0 % ,阳性预测值 93.3% ,阴性预测值 6 6 .7%。常规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 38.5 % ,敏感性 38.7% ,特异性 37.5 % ,阳性预测值 70 .6 % ,阴性预测值 13.6 %。 2 8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的三维重建像上所示 5种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 :阑尾肿大 (管腔直径 >6mm) (96 .4 % ) ,阑尾结石 (2 6 .7% ) ,回盲部肥厚(36 .7% ) ,阑尾周围炎 (71.4 % ) ,脓肿 (10 .7% )。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显著提高了CT对临床症状模棱两可、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 ,并可减少重型阑尾炎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急性阑尾炎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阴性 阳性 临床 增强 直径 准确率
下载PDF
水稻群体光环境模拟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周淑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109-113,共5页
对水稻群体光环境模拟研究中应用的改型与数学模型方法及其相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应用计算机3D模型进行研究具有直观,精确等优点。应当将改型方法的真实性、数学模型方法的归纳性与3D模型的精确性综合到一起,取长补短。并提出... 对水稻群体光环境模拟研究中应用的改型与数学模型方法及其相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应用计算机3D模型进行研究具有直观,精确等优点。应当将改型方法的真实性、数学模型方法的归纳性与3D模型的精确性综合到一起,取长补短。并提出了以改型实验提供参数建立3D模型并相互验证,再归纳为数学模型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环境模拟 数学模型 3D模型 真实性
下载PDF
基于信标节点RSSI自校正的WSN三维定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刚 陈俊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47-350,共4页
针对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三维定位算法中存在的定位精度低、依赖基础设施等问题,在对四边测量法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测距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信标节点自校正三维定位算法.该算法将信标节点充当盲节点,得到其RSSI值测量... 针对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三维定位算法中存在的定位精度低、依赖基础设施等问题,在对四边测量法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测距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信标节点自校正三维定位算法.该算法将信标节点充当盲节点,得到其RSSI值测量误差和网络定位误差,并在计算中采用加权平均的思想.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三维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具有普遍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定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信标节点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自校正
原文传递
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在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祥海 陈金华 +2 位作者 向建波 闫红野 周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9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行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患者常规二维造影(2D-DSA)、三维旋转造影(3D-RA)和双容积重建透明影...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9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行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患者常规二维造影(2D-DSA)、三维旋转造影(3D-RA)和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能显示的支架标记点数目。结果30例患者共植入34枚支架,在所有支架的206个标记点中,2D-DSA、3D-RA和双容积透明影像能清晰显示的标记点分别为146(70.8%)、123(59.7%)和190个(92.2%),三种造影方法间的支架标记点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能清晰显示颅内支架的标记点,在颅内支架的植入术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容积重建 支架 透明影像 栓塞
下载PDF
基于三维GIS的火电厂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超 陆愈实 林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65,共5页
针对火电站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电厂应急预案制定的现状,提出基于三维GIS的火电厂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对火电厂区及周边环境进行虚拟现实仿真,实现对基础地图数据、应急资源数据、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关属性数据的系统科学管理,以We... 针对火电站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电厂应急预案制定的现状,提出基于三维GIS的火电厂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对火电厂区及周边环境进行虚拟现实仿真,实现对基础地图数据、应急资源数据、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关属性数据的系统科学管理,以Web方式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实现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三维仿真显示,预测事故影响及其后果,提供最佳路径及救援方案。该研究为火电站及有关部门实施远程应急救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 决策支持系统 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套筒冠固位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应力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饶念静 施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 :分析比较增加种植体数目与采用缓冲式支持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稳定性及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结果 :采用缓冲式支持可更好的降低支持组织的应力峰值 ,但对种植体的保护及义齿的稳定作用不及多个种... 目的 :分析比较增加种植体数目与采用缓冲式支持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稳定性及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结果 :采用缓冲式支持可更好的降低支持组织的应力峰值 ,但对种植体的保护及义齿的稳定作用不及多个种植体式支持。结论 :采用两个种植体的缓冲支持形式即可使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种植体周围支持组织获得比较理想的应力分布效果 ,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法 下颌种植覆盖义齿 缓冲式支持 种植体 套筒冠 稳定性
下载PDF
三维机织T形结构件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春红 顾平 王国和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12,共3页
在分析三维机织物T形件的结构组成和特征后,给出了其最小结构单元经纬循环的算式。通过T形结构的变化与组合,便捷地实现了其他各种异形件如长T形、I形、十字形以及蜂窝形等三维非管状异形件的结构设计,并考证了所给经纬循环算式的普适性。
关键词 三维机织物 异形件 T形设计法 最小结构单元 经纬循环
下载PDF
小动物体内可见光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华瑜 韩彧 +1 位作者 董洪莹 赵春林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579-583,共5页
活体动物体内可见光成像是采用生物发光和荧光为标记物,利用灵敏的仪器来监控活体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蛋白表达情况和基因行为。近年来,可见光成像在生物医学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成像技术和检测仪器的不断发展,现已从平... 活体动物体内可见光成像是采用生物发光和荧光为标记物,利用灵敏的仪器来监控活体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蛋白表达情况和基因行为。近年来,可见光成像在生物医学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成像技术和检测仪器的不断发展,现已从平面二维成像逐渐发展为立体三维成像。三维成像技术在靶点的空间定位、与器官的关系,及绝对定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三维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光学成像 三维活体成像 生物发光 荧光 肿瘤转移
下载PDF
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通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峰 王洁 +4 位作者 甘解华 王高燕 卢苗青 赵嘉林 陈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临床和功能MRI表现,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和无高灌注组。比较不同灌注患者临床特征、脑血流量(CBF)、表观弥散系数(ADC)等参数差异。结果36例患者中无高灌注组22例(61.1%),高灌注组14例(38.9%)。单因素分析显示,无高灌注组患者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绝对CBF、相对CBF(rCBF)、ADC_(fast)、ADC_(slow)均低于高灌注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BF与ADC_(fast)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_(fast)是预测患者术后高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最佳阈值为51.2×10^(-4)mm^(2)/s。结论MR 3D-ASL、双指数DWI技术可较好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取栓术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