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合并肝动脉变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剑 方驰华 +5 位作者 范应方 项楠 王槐志 鲍苏苏 祝文 刘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研究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在合并肝动脉变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诊治决策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将114例行PD术患者的腹部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导入MI-3DVS进行程序化分割、配准及三维重建。根据3... 目的研究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在合并肝动脉变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诊治决策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将114例行PD术患者的腹部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导入MI-3DVS进行程序化分割、配准及三维重建。根据3D模型分别观察变异肝动脉的起源、走行等情况和腹部脏器及血管不同组合下的立体解剖关系,制定术前规划,最后与术中探查结果和术后腹腔动脉DSA结果相对照。结果腹部脏器3D模型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及形态、血管的起源及走行、肿瘤与脏器及血管的立体解剖关系,共诊断变异肝动脉14例,包括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者9例(7.9%),替代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3例(2.6%),替代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2例(1.8%)。和术中探查及术后DSA检查对比,MI-3DVS对变异肝动脉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为100%。14例肝动脉变异患者均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3DVS指导下的术前规划与术中探查结果均相符合,术后无肝脓肿、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I-3DVS可以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对变异肝动脉做出准确诊断,对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详实的术前指导,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动脉变异 诊断 治疗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盆腔动脉三维重建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单锦露 张绍祥 谭立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采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数据集中的女性盆腔数据建立盆腔内主要动脉的三维可视化解剖模型,从多方位、多角度对盆腔内动脉的空间结构进行立体显示。方法应用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运用3D-DOC-TOR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盆腔... 目的采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数据集中的女性盆腔数据建立盆腔内主要动脉的三维可视化解剖模型,从多方位、多角度对盆腔内动脉的空间结构进行立体显示。方法应用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运用3D-DOC-TOR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盆腔内主要动脉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结果成功建立了盆腔内主要动脉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能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能清晰地显示出各个方位的解剖结构。结论可视化盆腔动脉三维重建模型为盆腔微创手术和盆腔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开展提供了准确的形态学依据,为虚拟手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盆腔动脉 三维重建 微创手术 介入性治疗
下载PDF
CCD摄像机标定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田原嫄 张云辉 谭庆昌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06-207,265,共3页
在计算机视觉中,二维计算机坐标和三维物体空间坐标的关系可通过摄像机模型来建立。模型中的参数包括:摄像机几何、光学特性参数(内参数)及摄像机空间位置参数(外参数)。摄像机的标定就是要确定这些参数。本文分析了三维空间点投影在像... 在计算机视觉中,二维计算机坐标和三维物体空间坐标的关系可通过摄像机模型来建立。模型中的参数包括:摄像机几何、光学特性参数(内参数)及摄像机空间位置参数(外参数)。摄像机的标定就是要确定这些参数。本文分析了三维空间点投影在像平面的像点产生畸变的原因:在大视场摄像机镜头各向同性,而且物像空间媒质均匀的情况下,像素单位元面积产生的变化引起像点畸变,并在实际图像坐标到计算机图像(帧存)坐标标定过程中推导出CCD传感器单元X方向的比例系数Nx的表达式,并进行了实验测量分析,取得的结果对提高标定精度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三维重建 摄像机模型 摄像机标定 畸变
下载PDF
轻小型无人机在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飞 窦爱霞 袁小祥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6-796,共11页
房屋建筑结构数据是了解房屋抗震设防能力的基础,获取房屋建筑结构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简单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房屋建筑信息无人机遥感调查技术流程的基础上,以全国多地多架次飞行任务为应用实例,对无人机照片进行筛选、... 房屋建筑结构数据是了解房屋抗震设防能力的基础,获取房屋建筑结构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简单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房屋建筑信息无人机遥感调查技术流程的基础上,以全国多地多架次飞行任务为应用实例,对无人机照片进行筛选、姿态匹配、照片拼接、纹理映射等处理,获取了房屋建筑密集区的正射镶嵌图和三维场景模型,然后对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目视判读,并与地面调查的真实结果比对分析,计算得到目视判读的准确率为91.17%,Kappa系数为0.80。结果表明,轻小型无人机轻便灵活,获取的三维场景模型能有效、直观、准确地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判定,可弥补传统实地调查的不足,为评估大范围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小型无人机 房屋建筑结构 正射影像 倾斜摄影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腹腔内脏器官三维重建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万冬 徐惠绵 +2 位作者 凌光烈 张绍祥 宋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4-486,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完全具有中国人体质特征的可视化人体腹腔器官三维重建。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套中国男性人体断层数据集,人工勾画出器官轮廓后,将胸部至盆部的数据在计算机进行编程计算处理。结果:最终设计出一个可以从任... 目的:研究完全具有中国人体质特征的可视化人体腹腔器官三维重建。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套中国男性人体断层数据集,人工勾画出器官轮廓后,将胸部至盆部的数据在计算机进行编程计算处理。结果:最终设计出一个可以从任意角度和层面观察腹腔中各器官和组织的立体形态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软件。结论:制作的软件对腹腔各脏器进行了很好的可视化,为外科实施手术提供直观、准确的解剖学信息。可以成为传统教材和解剖学图谱的非常有力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腹腔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性肛瘘定位诊断中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滕录霞 练纯朴 +4 位作者 陈德明 岳维成 冯雪平 张远鸿 吕剑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6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性肛瘘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复杂性肛瘘患者18例,瘘管造影后行多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并与术后结果进...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性肛瘘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复杂性肛瘘患者18例,瘘管造影后行多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并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肛瘘定位、分型的准确性。结果多排螺旋CT准确诊断低位复杂性肛瘘1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6例,其中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误诊为低位复杂性肛瘘,诊断准确率为88.9%;准确定位肛瘘内口29个,漏诊3个,定位准确率为90.6%;发现肛瘘支管38条,漏检3条,准确率为92.7%。结论瘘管造影后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充分显示复杂性肛瘘的立体形态,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多层螺旋CT 造影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基于多帧水下距离选通图像的三维重构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海兰 王霞 +3 位作者 金伟其 白廷柱 黄有为 丁琨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64-3470,共7页
为了突破水下距离选通系统成像的景深局限,综合借鉴激光雷达成像理论与图像重构过程中的优点,结合实验室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通过水下选通序列图像获取距离信息的过程。针对不同水质产生的不同水下选通图像... 为了突破水下距离选通系统成像的景深局限,综合借鉴激光雷达成像理论与图像重构过程中的优点,结合实验室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通过水下选通序列图像获取距离信息的过程。针对不同水质产生的不同水下选通图像特点采用目标与背景相减、相邻图像按周期加微小时间偏移量取极值然后层层递进重构以及分割重构等算法进行处理,并用不同距离的选通序列场景"切片"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最终重构成一幅包含8.2~13.2m,共计5m距离范围的所有"切片"目标的图像。为进一步说明重构图像中所包含的距离信息,用三幅图像合成了一幅含有10.7~13.2m距离信息的伪彩色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水下成像 距离选通 重构 三维显示
原文传递
光栅投影技术在获取牙列缺损三维数据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琳 李瑞 +1 位作者 吕培军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采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三维数据的方法,为重建牙列缺损三维数字模型及研究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控制投影系统在0.4s的时间内连续将间隔∏/2正弦周期4幅光栅,投射在牙列缺损石膏模型表面... 目的介绍一种采集牙列缺损石膏模型三维数据的方法,为重建牙列缺损三维数字模型及研究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控制投影系统在0.4s的时间内连续将间隔∏/2正弦周期4幅光栅,投射在牙列缺损石膏模型表面,数码相机采集由于受到模型表面高度的调制而变形的条纹图像,通过相移法解调得到包含高度信息的相位变化,去包裹后的位相值通过三角测量法实现相位—高度的转换,计算机自动完成多视数据拼合,从而得到整个石膏模型外形轮廓的三维数据,重建牙列缺损的三维数字模型。结果获得了密集完整的牙列缺损点云模型,基本上未见扫描盲区。重建的牙列缺损三维模型牙颌解剖结构清晰。结论采用光栅投影和相移法获取牙列缺损的三维数据,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满足后续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三维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投影 三维重建 牙列缺损模型 相移
下载PDF
运动捕捉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曲毅 李存华 《信息技术》 2006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运动捕捉技术是影视动画制作中的新技术。在对运动捕捉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光学运动捕捉技术制作动画的原理和方法,并详细描述了标记点跟踪和三维重建等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运动捕捉 动画制作 标记点跟踪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正常脑血管的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小安 赵鑫 +5 位作者 曲金荣 李树新 程敬亮 袁继武 李瑞娟 王之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8-89,93,共3页
目的押对正常头颅螺旋CT血管造影穴spiralCTangiography熏SCTA雪表现及三维重建穴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3D雪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押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1~43岁,平均年龄26.7岁。采用Picker螺旋CT扫描仪进行SCTA,螺... 目的押对正常头颅螺旋CT血管造影穴spiralCTangiography熏SCTA雪表现及三维重建穴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3D雪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押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1~43岁,平均年龄26.7岁。采用Picker螺旋CT扫描仪进行SCTA,螺距穴pitch雪1.0~1.5,扫描层厚1.0mm。图像后处理,均采用为血管成像最大强度投影法穴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雪和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shadeddisplay,SSD)并采取多个角度分析。结果押24例头颅脑血管MIP图像中颅底动脉环血管显示良好,均能显示脑血管1~4级结构。结论:SCTA是非创伤性血管检查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快捷、经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TA 脑血管 螺旋CT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运动捕捉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兵 《电视技术》 2018年第10期46-49,共4页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影视动画制作技术的飞速发展,运动捕捉技术则是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使影视动画的场景更加形象和生动。本文立足于运动捕捉技术的原理,详细分析了三维重建等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运动捕捉技术 动画制作 场景设计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翔 鲁正 +2 位作者 金浩 杨云川 崔培元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索并分析三维重建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69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4... 目的:探索并分析三维重建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69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4)。对照组采用传统PBL教学法,试验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PBL教学法。通过理论测试比较分析2组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成绩,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满意度、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课堂氛围、沟通能力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三维重建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PBL教学模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内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生喜 李继霞 +3 位作者 刘超英 黄宝生 魏铭 贾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内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常规X检查难以确定埋伏牙空间位置者36例,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Duo CT进行容积扫描,分别用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多平面重建(multi pla... 目的评价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内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常规X检查难以确定埋伏牙空间位置者36例,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Duo CT进行容积扫描,分别用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的断层图像。结果双排螺旋CT轴位图像、三维立体图像及多平面图像清楚地显示了埋伏牙的牙体形态、深度、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双排螺旋CT表面遮盖法和多平面重建技术能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三维图像和多平面重建图像,联合断面图像可为临床提供上颌埋伏牙的大量信息,可作为埋伏牙治疗进一步的精确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MSCT三维重建在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诊断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世彤 张惠 《癌症进展》 2018年第9期1116-1118,113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扫描平扫、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将MSCT显示的影像特征及对病变最大径的测量结...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扫描平扫、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将MSCT显示的影像特征及对病变最大径的测量结果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SCT三维重建对病变显示的准确率为100%(32/32),对肿瘤供血血管显示的准确率为100%(3/3),对淋巴结转移显示的准确率为80.77%(21/26),对肿瘤浆膜层浸润显示的准确率为96.30%(26/27),对远处转移显示的准确率为72.73%(8/11),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MSCT三维重建在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病灶的显示具有较大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黏液腺癌 MSCT 三维重建 诊断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三维融合图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昉铭 吴文娟 +3 位作者 张雷 张追阳 周永平 陆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MDCT三维(3D)融合图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MDCT影像资料,共3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DCT双期增强... 目的探讨MDCT三维(3D)融合图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MDCT影像资料,共3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DCT双期增强扫描。将患者CT检查容积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后,分别作肿瘤、胰腺、门静脉系统、动脉系统及胰胆管3D重建,最后行图像融合处理。2位阅片者通过对3D融合图像进行放大、旋转、拆分以及透明化显示等操作,观察肿瘤及其它与胰胆管及血管变异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3D融合图像均清晰显示了肿瘤、胰腺、门静脉系统、动脉系统和胰胆管系统。对照术中探查与术后大体病理结果,其肿瘤检出与定位准确率为100%。对照术中探查结果,3D融合图像对腹腔干(CA)、脾动脉(SA)、肝总动脉(CHA)、胃十二指肠动脉(GDA)、肝固有动脉(H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上静脉(SMV)及门静脉(PV)的显示率及其解剖变异的检出率均为100%;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ASPDA)、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PSPDA)、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PA)及胰背动脉(DPA)的显示率分别为85.7%,82.8%,72.2%和75.8%。结论应用MDCT3D融合图像技术,能够"一站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良好地展示术区解剖关系及血管解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多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评估
原文传递
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磁共振三维重建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尤彬生 程彦昊 +4 位作者 张健 宋启民 戴超 衡雪源 费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6-799,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磁共振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对脑膜瘤切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23例在MRI增强T1图像上有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注射G... 目的 探讨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磁共振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对脑膜瘤切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23例在MRI增强T1图像上有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注射GDPA增强剂后,行磁共振3D-FLASH T1MPR序列轴位扫描,层厚为1.5 mm,应用Syngo程序行硬脑膜尾征三维重建,分别在MRI增强T1断层图像上及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上下径及前后径,并进行比较.应用硬脑膜尾征三维重建图像设计手术切口,导航辅助下评价其优劣.结果 硬脑膜尾征行MRI三维重建均能显示其全貌,肿瘤周围硬脑膜尾征多不均等,硬脑膜血管附近硬脑膜尾征延伸较远.在MRI增强T1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上下径为2.74 - 7.54 cm,平均(4.67 ± 1.23)cm;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上下径为2.75 -7.64 cm,平均(4.70±1.25)c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增强T1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前后径为2.84-7.61 cm,平均(4.81 ±1.19)cm;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前后径为2.88-7.74 cm,平均(4.85 ±1.22)c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硬脑膜尾征三维重建图像设计手术切口,其优良率达91%.结论 MRI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硬脑膜尾征的范围及形状,为脑膜瘤切口设计、硬脑膜切除范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硬脑膜尾征 磁共振成像 三维重建 神经导航
原文传递
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灼新 柯祺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层S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膝关节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膝关节的多层面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层S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膝关节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膝关节的多层面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胫骨平台骨折的平片与16层S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39例胫骨平台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例髁间隆突骨折、1例内髁骨折及1例双髁骨折,此3例(7.69%)平片漏诊的骨折均为16层SCT予以诊断。16层SCT的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层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3-D及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全面观察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变化,是16层SCT横轴位扫描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多层面螺旋CT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组
下载PDF
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应用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5
18
作者 祖罡 毕大卫 +5 位作者 郑琦 王辉 陈亿民 魏威 韩雷 廖胜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9-652,共4页
目的应用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骨盆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特定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最佳... 目的应用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技术,为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骨盆CT数据40份,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得到骨盆模型。首先为使用单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设计特定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自动计算其最佳经皮逆行螺钉位置。统计分析测量结果,并设计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结果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入钉点在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出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其连线即为髋臼前柱纵轴。该线与弓状线接近平行,其进针方向与出钉点-髂前下棘连线为(42.84±2.61)°,与出钉点-髂结节连线为(31.96±2.58)°。螺钉骨内段长度为(101.12±7.28)mm。结论优化计算机辅助解剖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量技术,克服了传统手工实物解剖测量的很多缺点,便于设计解剖测量参考体系和制定临床手术方案。经皮逆行髋臼螺钉技术可用于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计算机辅助测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文钊 靳仓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中晚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过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进行平扫和三期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显示肿块准确率100.00%(... 目的探讨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中晚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过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进行平扫和三期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显示肿块准确率100.00%(43/43),肿瘤浆膜层浸润诊断准确率94.59%(35/37),淋巴结转移准确率76.92%(10/13),远处脏器转移准确率61.54%(8/13),显示供血血管准确率100.00%(24/24)。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较好地显示病灶及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完整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螺旋CT 三维重建 诊断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分析其分叉处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轶 荆晶 +1 位作者 刘宏斌 王立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以IVUS为参照,研究冠脉造影三维重建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定量测量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2006-09~2007-07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24处血管段(1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IVUS为参考标准,回顾性分析冠脉三... 目的:以IVUS为参照,研究冠脉造影三维重建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定量测量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2006-09~2007-07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24处血管段(1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IVUS为参考标准,回顾性分析冠脉三维重建测量分叉病变各血管段的参数值,评估其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2处分叉病变的主支、分支参考血管直径、分叉/开口处血管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在冠脉三维重建和IVUS两组测量值之间无差别。以IVUS为标准,三维重建对分支开口狭窄的检出及分叉病变类型的判断各出现1例偏差。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对冠脉分叉病变的定量测量及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三维重建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