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D-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常岩军 矫桂琼 +1 位作者 陶永强 王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9-514,共6页
通过2.5D—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面内拉伸试验,研究了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过程,建立了2.5D—C/SiC复合材料的应力型和应变型拉伸损伤演化模型.结果表明,材料沿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相似,损伤过程基本相... 通过2.5D—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面内拉伸试验,研究了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过程,建立了2.5D—C/SiC复合材料的应力型和应变型拉伸损伤演化模型.结果表明,材料沿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相似,损伤过程基本相同.对应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三个特征切线模量,面内拉伸的损伤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损伤阶段、损伤加速阶段和损伤减缓阶段.由应力型损伤演化模型可以推导出三个损伤阶段的两个特征应力,其中第一特征应力可以作为工程比例极限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2.5D-c/sic 损伤演化模型 拉伸性能
下载PDF
2.5D-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力研究
2
作者 李德震 王书海 +3 位作者 郑凯文 陈晗 田川川 周云光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为探究2.5D-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去除机理和磨削力影响规律,首先通过试验分析了2.5D-C/SiC复合材料基体、纬向纤维、经向纤维和钉扎部分的去除机理;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主轴转速n s、进给速度v_(w)、磨削深度... 为探究2.5D-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去除机理和磨削力影响规律,首先通过试验分析了2.5D-C/SiC复合材料基体、纬向纤维、经向纤维和钉扎部分的去除机理;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主轴转速n s、进给速度v_(w)、磨削深度a_(p)和超声振幅A)对法向和切向磨削力的影响主次;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对法向和切向磨削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去除是基体碎裂、纤维断裂、纤维拨出、界面脱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法向磨削力的影响主次为:a_(p)>v_(w)>n_(s)>A;切向磨削力的影响主次为:v_(w)>a_(p)>n_(s)>A;磨削力与n_(s)和A成反比,与a_(p)和v_(w)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超声振动辅助磨削 磨削力 磨削力影响规律 2.5D-c/sic复合材料
下载PDF
2.5D C/SiC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宏 徐永东 +4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马军强 张青 李开元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0-64,共5页
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脉冲导热仪测试2.5D 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400℃纵向、横向的热膨胀系数和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结果表明,2.5D C/Si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升高,在350℃和700℃附近出现波动,且横向的热膨... 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脉冲导热仪测试2.5D 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400℃纵向、横向的热膨胀系数和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结果表明,2.5D C/Si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升高,在350℃和700℃附近出现波动,且横向的热膨胀系数略高于纵向。热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且下降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缓。CVD SiC涂层后,材料热扩散系数提高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复合材料 热膨胀系数 热扩散系数 涂层
下载PDF
2.5D C/SiC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薛建刚 高希光 +3 位作者 方光武 张盛 宋迎东 王芳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612,共7页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建立了一种包含拉伸与剪切损伤变量的2.5DC/SiC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分别开展了拉伸和剪切试验,获得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拟合试验曲线获得各损伤变量的演化参数。采用子程序技术将本构模型嵌入商用有限元软件ANS...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建立了一种包含拉伸与剪切损伤变量的2.5DC/SiC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分别开展了拉伸和剪切试验,获得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拟合试验曲线获得各损伤变量的演化参数。采用子程序技术将本构模型嵌入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应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考虑了拉剪损伤耦合效应,计算了偏轴拉伸情况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沿经纱拉伸、沿纬纱拉伸以及面内剪切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大偏差依次为4.30%、3.09%及3.73%;偏轴拉伸计算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也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c/sic复合材料 连续损伤力学 本构模型 二次开发 拉剪损伤耦合
原文传递
2.5D 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铣削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杨定成 张小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为了揭示2.5D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去除机理及表面损伤特性,开展了其传统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建立了两类铣削工况下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铣削,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在其高频的交变载荷下,降低材... 为了揭示2.5D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去除机理及表面损伤特性,开展了其传统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建立了两类铣削工况下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铣削,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在其高频的交变载荷下,降低材料的微切削厚度,减小材料的变形挠度从而使径向和切向的切削力分别都降低了68%、72%;可有效改善2.5D C/SiC复合材料加工表面损伤,如倾斜断裂面、粗糙断裂面;其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明显大于传统铣削;经过实验验证,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材料去除过程和0°、90°纤维的断裂形貌;为2.5D C/SiC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 数值模拟 超声振动辅助铣削 材料去除特性
下载PDF
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材料去除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侯兆鑫 刘畅 高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为了探究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特性,分别选用端铣刀和鱼鳞铣刀对2.5D C/SiC复合材料开展普通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分析了四种铣削工况下切削力、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0°、90°和z向针刺纤维的去... 为了探究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特性,分别选用端铣刀和鱼鳞铣刀对2.5D C/SiC复合材料开展普通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分析了四种铣削工况下切削力、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0°、90°和z向针刺纤维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端铣刀和普通铣削,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分别可以显著地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可以使纤维的整体去除变为破碎去除,减小表面缺陷。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的组合工艺方式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表面缺陷、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为2.5D C/SiC复合材料低损伤铣削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复合材料 超声振动辅助铣削 切削力 切削温度 材料去除
下载PDF
Analytical Model of Elastic Modulus and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for 2.5D C/SiC Composite 被引量:1
7
作者 孔春元 孙志刚 +1 位作者 NIU Xuming SONG Yingdo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494-499,共6页
To make better use of 2.5D C/SiC composites in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of 2.5D composites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fiber undulation and the ... To make better use of 2.5D C/SiC composites in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of 2.5D composites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fiber undulation and the porosity in 2.5D C/SiC composites. The fiber direction of warp is defined by cosine function to simulate the undulation of warp, and based on uniform strain assumption,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for 2.5D C/SiC composite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dual- scale model. The result is found to correlate reasonably well with the predicted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arametric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effects of the fiber volume fraction, distance of warp yarn, and porosity in micro-scal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 composites finite element model analytical model elastic modulus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下载PDF
2.5维C/SiC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及刚度预测 被引量:16
8
作者 孔春元 孙志刚 +1 位作者 高希光 宋迎东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59-2467,共9页
通过提取2.5维C/SiC复合材料经纱边界曲线,采用鲁棒最小二乘拟合得到了经纱轴向函数表达式,对拟合后的曲线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参数化的2.5维C/SiC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双尺度模型对2.5维C/SiC复合材料进行刚度预测,分别为考虑纤维... 通过提取2.5维C/SiC复合材料经纱边界曲线,采用鲁棒最小二乘拟合得到了经纱轴向函数表达式,对拟合后的曲线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参数化的2.5维C/SiC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双尺度模型对2.5维C/SiC复合材料进行刚度预测,分别为考虑纤维/基体/孔隙的微观尺度和考虑经纱/纬纱/孔隙的单胞尺度模型,刚度预测的方法采用刚度平均法和能量法.最后讨论了微观尺度的孔隙率对2.5维C/SiC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刚度平均法和能量法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小,考虑微观孔隙率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c/sic复合材料 鲁棒最小二乘 双尺度模型 刚度平均法 孔隙率
原文传递
2.5维C/SiC复合材料经向拉伸性能 被引量:16
9
作者 孔春元 孙志刚 +1 位作者 高希光 宋迎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将微观尺度的强度预测模型与单胞尺度有限元模型相结合,建立了2.5维C/SiC复合材料的双尺度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计算微观尺度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最终失效时的力学性能,然后将其带入单胞模型,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单胞模型的弹性模量进... 将微观尺度的强度预测模型与单胞尺度有限元模型相结合,建立了2.5维C/SiC复合材料的双尺度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计算微观尺度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最终失效时的力学性能,然后将其带入单胞模型,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单胞模型的弹性模量进行折减,统计单胞模型的平均应力与应变,最后得到单胞尺度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最终失效时的力学性能。通过2.5维C/SiC复合材料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经向单轴拉伸试验,得到了2.5维C/SiC复合材料经向拉伸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最终失效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c/sic复合材料 双尺度模型 常温和高温 应力-应变行为 刚度折减
原文传递
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弹性性能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仕飞 矫桂琼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2.5D-C/SiC)的面内弹性性能.基于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建立了2.5D-C/SiC的弹性模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发现,随着纤维束中纤维数的增大,经纱... 通过试验研究了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2.5D-C/SiC)的面内弹性性能.基于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建立了2.5D-C/SiC的弹性模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发现,随着纤维束中纤维数的增大,经纱方向纤维的体积含量和拉压模量均增大,面内剪切模量几乎无变化,纬纱方向纤维的体积含量和其余模量均降低.随着经纱编织角度的增加,经纱方向纤维的体积含量和拉压模量均降低,面内剪切模量变化很小,纬纱方向纤维的体积含量和其余模量均增大.保持碳化硅与碳化硼体积分数的总和不变,随着碳化硼与碳化硅体积比的增加,弹性模量均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维自愈合c sic复合材料 弹性性能 纤维体积分数
原文传递
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及强度
11
作者 梁仕飞 矫桂琼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0,共4页
试验研究了2.5维自愈合C/Si C复合材料的单轴拉伸损伤特征,发现拉应力小于50 MPa时经向和纬向模量基本无变化,50 MPa后残余应变逐渐增大。根据主裂纹面受力情况,建立了单向增强自愈合C/Si C复合材料的脆性断裂模型和韧性断裂模型,并利... 试验研究了2.5维自愈合C/Si C复合材料的单轴拉伸损伤特征,发现拉应力小于50 MPa时经向和纬向模量基本无变化,50 MPa后残余应变逐渐增大。根据主裂纹面受力情况,建立了单向增强自愈合C/Si C复合材料的脆性断裂模型和韧性断裂模型,并利用其预测了2.5维自愈合C/Si C复合材料的经向和纬向强度。结果表明,2.5维自愈合C/Si C复合材料的经向和纬向拉伸发生脆性断裂,脆性断裂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 脆性断裂 残余应变 拉伸损伤 断裂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