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烟气净化处理组合工艺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宏利 张冲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沥青在储运、加工过程中,产生一定量含有3,4苯并芘,1,2苯并蒽的沥青烟气。利用文丘里沥青烟捕集吸收和高温焚烧沥青烟气的组合净化工艺,可以将沥青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彻底消除。
关键词 沥青烟 捕集器 苯并芘 焚烧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建伟 赵晓慧 +1 位作者 张玉梅 王培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的去势大鼠和正常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到去势组和正常组,每组各48只,去势组大鼠行双侧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的去势大鼠和正常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到去势组和正常组,每组各48只,去势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随后根据体重水平随机将去势大鼠和正常大鼠各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SI高(100mg/kg)、中(50mg/kg)、低剂量组(10mg/kg),每组8只,除两个空白对照组外,每组大鼠经口给予5mg DMBA,每周触诊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并记录体重和摄食量。24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并检测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含量水平。结果:去势大鼠SI高、中、低剂量组乳腺肿瘤发病率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OD活力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而正常大鼠SI高、中剂量组乳腺肿瘤发病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并且SOD活力水平也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50mg/kg和100mg/kg SI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的乳腺肿瘤发病率,此作用可能与其升高正常大鼠机体内SOD的活力有关,而SI对去势大鼠的乳腺肿瘤发病率降低不显著,并且显著抑制大鼠血浆SOD活力,推测SI对去势/正常大鼠乳腺肿瘤发病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可能与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类 乳腺肿瘤 9 10-二甲基-1 2-苯并蒽 黄豆
下载PDF
DMBA诱导建立大鼠胰腺上皮内瘤变和胰腺癌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磊 刘海林 +1 位作者 袁平 徐林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在大鼠胰腺局部种植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对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胰腺癌形成的诱导作用,建立类似于人胰腺癌病理学特征的动物模型。方法7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0)和假手术对照组(n=30)。模型组大鼠以10... 目的研究在大鼠胰腺局部种植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对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胰腺癌形成的诱导作用,建立类似于人胰腺癌病理学特征的动物模型。方法7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0)和假手术对照组(n=30)。模型组大鼠以10mg/100g的DMBA植入胰腺内,分别于术后1月(模型1组,n=20)和2月(模型2组,n=20)处死大鼠取材,观察胰腺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根据PanIN标准分析比较两模型组PanIN和胰腺癌的形成率及构成比。结果术后实验观察期内三组大鼠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模型1组和模型2组PanIN的形成率分别为71%(12/17)和43%(6/14),胰腺癌的形成率分别为18%(3/17)和57%(8/14)。两模型组间PanIN和胰腺癌的构成比具有显著差异,模型2组胰腺癌形成率显著高于模型1组。假手术对照组呈正常胰腺组织。结论大鼠胰腺内10mg/100g的DMBA种植,可以在1~2月内诱导形成PanIN和胰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 12-二甲基苯并蒽 胰腺上皮内瘤变 胰腺癌
下载PDF
HGF、c-met蛋白在家兔颊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志彬 赵鹏 +2 位作者 高扬 王士杰 吴明利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蛋白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后,应用DMBA 16周后,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蛋白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后,应用DMBA 16周后,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口腔颊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达64.6%,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HGF及c-met蛋白表达率越高,染色越明显。结论应用致癌剂DMBA可初步构建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在癌变过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9 10-二甲基-1 2-苯并蒽 肝细胞生长因子 癌前病变 C-MET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苯并(a)蒽 被引量:2
5
作者 秦鑫 徐韵扬 +1 位作者 吴怡 顾虎 《天津纺织科技》 2020年第4期35-37,共3页
为检测纺织品中苯并(a)蒽的分析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以甲醇为萃取剂,采用Agilent Eclipse SB-C18色谱柱(100.0 mm×4.6 mm,3.5μm)对超声萃取后的目标物进行分离,以色谱保留时间和光谱图进行定性,外标法定... 为检测纺织品中苯并(a)蒽的分析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以甲醇为萃取剂,采用Agilent Eclipse SB-C18色谱柱(100.0 mm×4.6 mm,3.5μm)对超声萃取后的目标物进行分离,以色谱保留时间和光谱图进行定性,外标法定量。在优化试验条件下,苯并(a)蒽在0.5~1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 0;方法定量限(S/N=10)0.05 mg/kg;添加水平为0.10~1.00mg/kg时,回收率为93.5%~101.2%,相对标准偏差(n=6)为2.7%~3.4%。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回收率高、精密度好,能够满足纺织品中苯并(a)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蒽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声萃取 甲醇 痕量检测
下载PDF
油椒木豆荚提取物对二甲基苯蒽诱导小鼠肾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Veena Sharma Ritu Paliwal +1 位作者 Pracheta Janmeda Shatruhan Sharma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通过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雄性白化小鼠肾组织损伤来研究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予实验小鼠口服15mg/kgDMBA两周前,分别予200和400mg/kg的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以及... 目的:通过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雄性白化小鼠肾组织损伤来研究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予实验小鼠口服15mg/kgDMBA两周前,分别予200和400mg/kg的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以及浓度为0.5%和1%的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灌胃。测定各组小鼠细胞色素(cytochrome,Cyt)P450及Cytb5、还原型谷光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以及肾组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总胆固醇和蛋白质含量。结果:口服15mg/kg的DMBA可显著增加小鼠CytP450和Cytb5的浓度(P<0.01)。小鼠肾组织GSH、GST活性显著降低(P<0.01,P<0.05)。实验小鼠在口服DMBA后,肾组织AST、ALT、ALP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含量则显著增加(P<0.01)。但是经200和400mg/kg油椒木豆荚提取物预处理14d的实验小鼠,其由DMBA诱发的各项组织生化指标变化发生显著逆转(P<0.01)。结论:油椒木豆荚的提取物可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活性、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来减少DMBA的毒副作用,起到保护肾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椒木 植物提取物 9 10-二甲基-1 2-苯并蒽 致癌物 细胞毒性 免疫 小鼠
下载PDF
近红外量子点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对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过程的动态可视化荧光成像研究
7
作者 张国栋 王海琴 +4 位作者 吕洁 陈健 金邵华 胡军 张德保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947-951,共5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量子点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对由9,10-二甲基1,2苯并蒽(9,10-dimethylen-1,2-benzanthracene,DMBA)诱导建立的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过程进行动态可视化荧光成像研究。方法 (1)用0.5%DMBA丙酮液诱导建立金黄地鼠... 目的利用近红外量子点表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对由9,10-二甲基1,2苯并蒽(9,10-dimethylen-1,2-benzanthracene,DMBA)诱导建立的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过程进行动态可视化荧光成像研究。方法 (1)用0.5%DMBA丙酮液诱导建立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各期模型;(2)将水溶性近红外荧光量子点(QD800)表面功能性的修饰藕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EGFR mAb)后,形成具有靶向功能性的QD800-EGFR mAb荧光探针;(3)将QD800-EGFR mAb经金黄地鼠各期癌变模型尾静脉注射入血液循环系统以靶向适配原理显示其颊黏膜动态癌变过程荧光图像。结果(1)QD800-EGFR mAb能够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与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细胞上的EGFR特异性的靶向适配并荧光显影;(2)QD800-EGFR mAb显示的荧光图像随着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程度的加深而增强,且能准确地显示癌灶的形状及浸润深度。结论QD800-EGFR mAb通过与口腔癌不同癌变阶段癌细胞表面的EGFR靶向性适配结合来显示个体化荧光图像,可能对以后临床研究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规律发挥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0-二甲基1 2苯并蒽 金黄地鼠 近红外量子点 表皮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靶向适配 口腔癌
下载PDF
蜂胶对致癌物诱导金仓鼠舌黏膜反应的影响(英文)
8
作者 Ricardo Lopes-Rocha Poliana Ribeiro Barroso +3 位作者 Alexandre Soares Santos Nádia Lages Lima Fernanda Oliveira Ferreira Flaviana Dornela Verli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443-1450,共8页
目的:研究9,10-二甲基-1,2-苯并蒽(9,10-dimethyl-1,2-benzanthracene,DMBA)以及蜂胶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EPE)对金仓鼠舌黏膜组织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金仓鼠按实验周期被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再被分为EPE组、蜂胶... 目的:研究9,10-二甲基-1,2-苯并蒽(9,10-dimethyl-1,2-benzanthracene,DMBA)以及蜂胶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EPE)对金仓鼠舌黏膜组织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金仓鼠按实验周期被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再被分为EPE组、蜂胶水提取物(aqueous propolis extract,APE)组和DMBA组(n=20)。测定实验鼠舌黏膜的临床和组织学改变,包括面积、容积的临床改变,鳞状上皮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学变化,并测量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上的改变区域。结果:各组在第13周和第20周所测定的实验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第13周,EPE组出现1例单一鳞状细胞癌;在第20周,EPE组的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最高,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蜂胶乙醇提取物对舌黏膜组织的影响以及其致癌机制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致癌性试验 9 10-二甲基-1 2-苯并蒽 化学预防 金仓鼠
下载PDF
大鼠胰腺上皮内瘤变和胰腺癌模型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表达
9
作者 王磊 刘海林 +2 位作者 廖萍 王文静 袁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技术,分析由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建立的大鼠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胰腺癌(PC)模型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表达.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为模型组,DMBA胰腺局部种植建立... 目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技术,分析由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建立的大鼠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胰腺癌(PC)模型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表达.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为模型组,DMBA胰腺局部种植建立PanIN和PC模型,根据PanIN标准进行病理学分级.26只♂清洁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ELDI-TOF MS和铜离子鳌合芯片(IMAC-Cu2+芯片)检测大鼠血清蛋白质谱,Biomarker Wizard3.0软件分析比较对照组、PanIN组和PC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DMBA胰腺局部种植后共获得PC11例,PanIN18例.与对照组比较,PanIN组和PC组表达强度显著上调(P<0.001)的蛋白质峰有19个,显著下调(P<0.001)的蛋白质峰有11个;其中质荷比分别为5835.2、4087.3、4786.5、4800.5、3932.2、5765.9、5924.8、5001.9、3913.7的9个蛋白质峰表达强度在对照组、PanIN组和PC组呈逐级递增趋势,质荷比分别为1096.9、1478.9、8572.9、1007.1的4个蛋白质峰表达强度呈逐级递减趋势.结论:与正常大鼠比较,PanIN和PC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谱表达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上皮内瘤变 胰腺癌 7 12-二甲基苯 并蒽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下载PDF
紫苏油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雨柔 谷秀娟 阮彩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8期4878-4880,共3页
目的探讨紫苏油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肿瘤对照组),B组(诱导前应用紫苏油),C组(诱导后应用紫苏油)。一次性皮下给予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发生,观察紫苏油对DMB... 目的探讨紫苏油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肿瘤对照组),B组(诱导前应用紫苏油),C组(诱导后应用紫苏油)。一次性皮下给予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发生,观察紫苏油对DMBA诱导的乳腺癌模型大鼠的肿瘤发生部位、发生时间、肿瘤直径、荷瘤数量、大鼠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紫苏油能明显抑制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推迟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时间,降低肿瘤发生率。结论紫苏油对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为:紫苏油中的有效成分a-亚麻酸增强荷瘤大鼠免疫系统的抵抗力,清除血中氧化应激产生的氧自由基,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化学诱导/药物疗法 9 10-二甲基-1 2-苯并蒽/副作用 紫苏/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颌下腺鳞状细胞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选平 刘学军 +2 位作者 郝志芳 马长路 毛祖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研究涎腺鳞状细胞癌 (鳞癌 )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建立涎腺鳞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丙蒽植入颌下腺体内的方法 ,对 50只SD大白鼠颌下腺进行诱癌实验 ,观察肿瘤诱发情况。结果 :共诱发肿瘤 2 1例 ,均为鳞... 目的 :研究涎腺鳞状细胞癌 (鳞癌 )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建立涎腺鳞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丙蒽植入颌下腺体内的方法 ,对 50只SD大白鼠颌下腺进行诱癌实验 ,观察肿瘤诱发情况。结果 :共诱发肿瘤 2 1例 ,均为鳞状细胞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苯丙蒽 大鼠 颌下腺鳞状细胞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