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8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1》:献礼片的创新实践与中国电影的整体思维——黄建新访谈 被引量:27
1
作者 黄建新 李道新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从《开天辟地》《建党伟业》到《1921》,建党献礼片已经成为献礼片和新主流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访谈中可以看出,黄建新通过《1921》创作中的史料挖掘与结构创新,显示出建党献礼片的探索与自信;通过对影片中叙事对位与潜意识对位的阐... 从《开天辟地》《建党伟业》到《1921》,建党献礼片已经成为献礼片和新主流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访谈中可以看出,黄建新通过《1921》创作中的史料挖掘与结构创新,显示出建党献礼片的探索与自信;通过对影片中叙事对位与潜意识对位的阐释,探讨了中国电影的整体思维观;而且通过对抒情性与诗意表达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建立电影影像系统的思考。中国电影人与中国电影,总在不断追求,永远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建党献礼片 新主流电影 潜意识对位 诗意表达
原文传递
主题性电影创作的创新方法论——建党百年献礼片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尹鸿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6,共6页
献礼片作为主题性创作,已经成为年度最重要的电影现象。头部新主流电影、英雄模范题材电影、历史事件电影形成了三种主要形态;献礼片探索主题性创作与大众化表达的最大公约数,通过戏剧化、类型化、人物化、细节化等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资... 献礼片作为主题性创作,已经成为年度最重要的电影现象。头部新主流电影、英雄模范题材电影、历史事件电影形成了三种主要形态;献礼片探索主题性创作与大众化表达的最大公约数,通过戏剧化、类型化、人物化、细节化等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资源整合方式、创作生产模式、营销推广体系;更好地让思想倾向从情节、场面和人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避免历史质感被类型假定化、场景奇观化,是未来主题性创作面对的探索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礼片 主题性创作 1921 《长津湖》 《我和我的父辈》
原文传递
双维共构:《1921》对主旋律电影叙事的创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3-86,共4页
电影《1921》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影片,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社会焕然一新的故事。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影叙事强调主题化、典型性、历史感等一般策略,该片采用“双维共构”的叙事模式... 电影《1921》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影片,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社会焕然一新的故事。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影叙事强调主题化、典型性、历史感等一般策略,该片采用“双维共构”的叙事模式,通过主题叙事情感化、宏大叙事细节化、线性叙事断面化、英雄叙事诗意化等手法,对主旋律电影叙事进行了系列创新,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在整理、归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1921》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主旋律电影 叙事 双维
下载PDF
电影《1921》的革命话语与历史逻辑探赜
4
作者 潘春苗 《声屏世界》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电影《1921》聚焦中共一大的召开,以1921年为横向出发点,延续历史记载红色基因的向度,突破“性别视点”的禁锢,采用革命话语,展现出不同的革命先驱者形象。在“档案”热与史实记载的叙事平衡中,该片呈现了1921年至2021年的现实性跨越,... 电影《1921》聚焦中共一大的召开,以1921年为横向出发点,延续历史记载红色基因的向度,突破“性别视点”的禁锢,采用革命话语,展现出不同的革命先驱者形象。在“档案”热与史实记载的叙事平衡中,该片呈现了1921年至2021年的现实性跨越,在历史逻辑的基础上极大拓宽了建党题材影片的时空广度和情感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新主流电影 历史逻辑 革命话语
下载PDF
“好看”的新主流电影——从《1921》的叙事建构和主题传达分析起 被引量:4
5
作者 柏红秀 王笑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8,共9页
擅于用电影观察个体命运进而对社会作出严肃思考的黄建新,近年来积极参与革命题材的电影作品创作,继《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以后,他今年又导演了《1921》。《1921》既注重叙事建构又着力于主题传达,它以纪录片开篇营造故事的真实感... 擅于用电影观察个体命运进而对社会作出严肃思考的黄建新,近年来积极参与革命题材的电影作品创作,继《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以后,他今年又导演了《1921》。《1921》既注重叙事建构又着力于主题传达,它以纪录片开篇营造故事的真实感,用类型片组织结构展开故事叙述,借助散文化手法充实革命内涵,用诗化手法彰显革命主题较之同类题材的电影作品,该片叙事逻辑严密,故事内容丰富,革命主题深刻,是一部实现了黄建新拍“好看”电影心愿的主流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黄建新 新主流电影 叙事建构 主题传达 “好看”
下载PDF
温度对水椰八角铁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凤玉 马子龙 +5 位作者 李朝绪 黄山春 李和帅 周焕起 韩超文 覃伟权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研究表明,水椰八角铁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4±0.4℃,有效积温为69.75±3.56日度;2龄幼虫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10.4±2.8℃,有效积温为84.51±16.66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0±1.5℃,有效积温为111.07±10... 研究表明,水椰八角铁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4±0.4℃,有效积温为69.75±3.56日度;2龄幼虫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10.4±2.8℃,有效积温为84.51±16.66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0±1.5℃,有效积温为111.07±10.48日度;卵至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6±1.2℃,有效积温为624.17±46.26日度;在海南文昌一年发生2.96代。成虫羽化适宜温度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椰八角铁甲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电影《1921》的视听符号解读
7
作者 李燕子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文章主要运用电影符号学的相关理论,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电影《1921》视觉符号中的人物符号、道具符号和场景符号以及听觉符号中的人声符号、音乐符号和音响符号的表意功能及其内涵与意义,得出电影《1921》既向观众展... 文章主要运用电影符号学的相关理论,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电影《1921》视觉符号中的人物符号、道具符号和场景符号以及听觉符号中的人声符号、音乐符号和音响符号的表意功能及其内涵与意义,得出电影《1921》既向观众展现了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表现出的伟大建党精神,也为近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符号学 1921 视觉符号 听觉符号 建党精神
下载PDF
从《开天辟地》到《1921》:建党献礼片的创新性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沈玲玲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新时期中国文艺事业逐步呈现出繁荣之象,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典型代表——建党献礼片,在意识形态表达中强化民族认同,在多样社会文化语境中深化主题内涵。从《开天辟地》到《1921》,建党献礼片以史为镜,从艺术层面展现中国革命历程,诠释了... 新时期中国文艺事业逐步呈现出繁荣之象,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典型代表——建党献礼片,在意识形态表达中强化民族认同,在多样社会文化语境中深化主题内涵。从《开天辟地》到《1921》,建党献礼片以史为镜,从艺术层面展现中国革命历程,诠释了主旋律电影的精神内核;以人为本,聚焦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英雄楷模塑造;以影载道,优化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多元叙事的创新强化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人物塑造的创新实现了宏观史实与微观聚焦的并行融合,视听技术的创新重现了电影美学与革命历史的文化汇流。建党献礼片在影像表征、角色定位的转型中建构立体的新型国家形象,传承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献礼片 文化语境 影史书写 视听叙事 《开天辟地》 1921
下载PDF
青春续写与诗意表达——电影《1921》的叙事策略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博文 《视听》 2022年第1期78-80,共3页
作为党史题材的新主旋律电影,《1921》在深耕历史的同时更注重在叙事层面上的突破与创新。该片用微观视角讲述宏大建党史诗,用去"高大全"的常人化表达方式描摹革命群像,用多线并置的结构编排演绎国际风云动荡,并融入超现实主... 作为党史题材的新主旋律电影,《1921》在深耕历史的同时更注重在叙事层面上的突破与创新。该片用微观视角讲述宏大建党史诗,用去"高大全"的常人化表达方式描摹革命群像,用多线并置的结构编排演绎国际风云动荡,并融入超现实主义的隐喻叙事和类型化电影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种现代化、青春化和诗意化的书写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主旋律电影 青春群像 叙事结构 符号隐喻 类型化电影
下载PDF
革命叙事中的“上海性”——郑大圣导演访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大圣(受访) 黄望莉(采访) 胡玉清(整理)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4期17-28,共12页
《1921》是一部筹谋五年之久的匠心之作,献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影片创作起源于对历史的回顾与追问,且区别于过往同类题材作品,从党的创建这一事件本身及其发生年份、发生城市切入"破题",尝试通过影像,精细复原百年前上海... 《1921》是一部筹谋五年之久的匠心之作,献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影片创作起源于对历史的回顾与追问,且区别于过往同类题材作品,从党的创建这一事件本身及其发生年份、发生城市切入"破题",尝试通过影像,精细复原百年前上海"三界四方"的城市样态,挖掘社会生活中独具风情的"上海性",在"主旋律"的规范化表达之下,倾力呈现出时代的完整剖面,也勾画出党的伟大创建者们在百年前风华正茂、敢想敢为之姿。关于此次联合导演,郑大圣坦言对黄建新导演的敬仰,认为他是一位在成熟的工业化制片模式之下,依然能为影像保有浪漫恣肆的抒情性与人文气的成功电影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上海性 新主流电影 主旋律电影
原文传递
从《建党伟业》到《1921》:建党题材电影叙事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11
作者 周雨然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3-117,共5页
作为近十几年中国主旋律影片的代表人物,黄建新用一部《建党伟业》创造了建党题材电影的商业奇迹。《1921》一方面传承《建党伟业》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美学风格,以零聚焦叙事俯瞰全局,通过象征化、戏剧化的叙事艺术塑造出立体化的革命... 作为近十几年中国主旋律影片的代表人物,黄建新用一部《建党伟业》创造了建党题材电影的商业奇迹。《1921》一方面传承《建党伟业》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美学风格,以零聚焦叙事俯瞰全局,通过象征化、戏剧化的叙事艺术塑造出立体化的革命英雄群像;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将党史故事置于国际视野之下,以青春化的个体叙事为依托,用更具“烟火气”的方式将特定时空截面下的党史娓娓道来,呈现了革命英雄生命的本真状态,也更符合当下观影者的情感体验。分析《1921》对《建党伟业》电影叙事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对我国建党题材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艺术 1921 《建党伟业》 非线性叙事 个体叙事
下载PDF
青春、历史、革命话语的融合——论电影《1921》的叙事风格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茹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2,共7页
电影《1921》讲述了一群年轻人为成立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一大进行的艰苦奋斗。不同于其他红色电影,在当下审美观照下,它将建党先驱的"一大"故事融汇成青春、历史、革命话语,形成多重、复杂叙事。不仅将青春指认为奋斗,而且... 电影《1921》讲述了一群年轻人为成立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一大进行的艰苦奋斗。不同于其他红色电影,在当下审美观照下,它将建党先驱的"一大"故事融汇成青春、历史、革命话语,形成多重、复杂叙事。不仅将青春指认为奋斗,而且再度确认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系,同时修复当下公众话语中的革命记忆,实现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复归。《1921》再度延伸了红色电影的内涵与外延,为新时代红色经典电影的创作与审美提供了新的思考,为"电影传承红色基因"提供新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电影 1921 青春 历史 革命记忆
下载PDF
新主流电影“青春态”美学的多向度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佩 《视听》 2022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2021年以来,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等题材电影作品集中播放,高潮迭起,一批重大题材电影受到年轻人热捧,逐渐打破了主流电影不吸引年轻观众的魔咒。《1921》《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等新主流电影无论在口碑还是票房上均取得了... 2021年以来,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等题材电影作品集中播放,高潮迭起,一批重大题材电影受到年轻人热捧,逐渐打破了主流电影不吸引年轻观众的魔咒。《1921》《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等新主流电影无论在口碑还是票房上均取得了成功。这类电影以类型化元素的大量介入赋予历史题材新体验,用“青春态”审美的创作理念,打造了一种“青春态”的美学趋向,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是新主流电影的美学升级与扩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青春态” 期待视野 《长津湖》 1921 《我和我的父辈》
下载PDF
从《1921》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揭祎琳 《中国电影市场》 2021年第8期43-48,共6页
建党百年献礼片《1921》采用多线叙事策略,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壮阔历程,展现了高昂奋进的时代精神,塑造了早期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与同类题材的影片相比,《1921》具有不少亮点和新意,为今后的重大革命历... 建党百年献礼片《1921》采用多线叙事策略,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壮阔历程,展现了高昂奋进的时代精神,塑造了早期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与同类题材的影片相比,《1921》具有不少亮点和新意,为今后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带来了一些启示,从其制作过程中也可一窥中国电影工业及电影美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建党百年 革命历史题材
原文传递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家族叙事——评郑小驴《1921年的童谣》
15
作者 熊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13,共6页
新历史主义从解构的立场上去重新书写历史,意欲发掘在主流意识形态遮蔽下的真实现实。据此观念出发,郑小驴《1921年的童谣》通过"边缘"的家族叙事,从历史、革命、女性和日常生活等四个维度去解构了"大历史"的权威... 新历史主义从解构的立场上去重新书写历史,意欲发掘在主流意识形态遮蔽下的真实现实。据此观念出发,郑小驴《1921年的童谣》通过"边缘"的家族叙事,从历史、革命、女性和日常生活等四个维度去解构了"大历史"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进而揭示出鲜为人知的历史本相,也传递出作者鲜明的述史立场和历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年的童谣》 新历史主义 家族叙事 述史立场
下载PDF
徐榛(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16
作者 毛颖辉 王苗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电影《1921》通过大气且隐忍的镜头艺术再现了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热血青年突破重重难关齐聚于上海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影片突破了以往党史题材电影所形成的单一宏大叙事逻辑,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非线性叙事、日常化书写和视觉意... 电影《1921》通过大气且隐忍的镜头艺术再现了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热血青年突破重重难关齐聚于上海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影片突破了以往党史题材电影所形成的单一宏大叙事逻辑,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非线性叙事、日常化书写和视觉意象表征完成了革命题材电影的创新性表达。在历史的长河中,建党100周年成为民族反思的伟大历史节点,时代精神成为超越时空的无尽力量,这正是影片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大历史观 革命叙事
下载PDF
《1921》:献礼片的新尝试
17
作者 王兆敏 赵鑫 《声屏世界》 2022年第4期42-44,共3页
以主旋律为题材的电影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文章立足于献礼片《1921》,从影片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物塑造、视听元素叙事符号三个方面讨论电影的进步之处,从叙事线与背景两个方面讨论影片的不足,对整部... 以主旋律为题材的电影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文章立足于献礼片《1921》,从影片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物塑造、视听元素叙事符号三个方面讨论电影的进步之处,从叙事线与背景两个方面讨论影片的不足,对整部影片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献礼片 主旋律
下载PDF
《1921》:红色群像塑造的创新性策略分析
18
作者 梁建业 《声屏世界》 2022年第19期35-37,共3页
在红色群像的创新性塑造方面,影片《1921》一改以往主旋律电影中人物形象严肃的政治脸谱、浮夸的程式化表演、千篇一律的神格化气质,通过年轻化、青春态的表达,将红色英雄人物不畏艰难的革命奋斗史和朝气蓬勃的热血青春交织在一起,展现... 在红色群像的创新性塑造方面,影片《1921》一改以往主旋律电影中人物形象严肃的政治脸谱、浮夸的程式化表演、千篇一律的神格化气质,通过年轻化、青春态的表达,将红色英雄人物不畏艰难的革命奋斗史和朝气蓬勃的热血青春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影片与众不同的青春气质;通过真实化、日常化的细节描摹,有效还原红色英雄人物去“英雄式”的平凡生活日常;通过情感化抒写,关注红色英雄人物内心,将人物重塑为充满人文主义气质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普通人;通过象征与隐喻的多次运用,将红色英雄人物的精神追求巧妙传递给当代青年观众,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革命认知,引导他们在历史记忆中产生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红色群像 情感化
下载PDF
《1921》的叙事创新与市场突围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诗琳 《中国电影市场》 2021年第8期37-42,共6页
《1921》作为建党百年重点献礼片,讲述了百年前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突破国内外多方反动势力阻碍,开展救亡图存运动的创举。该片求新、求变,在青春演绎中塑造真实可感的“新英雄”人物形象,并在优质资源汇聚融合与全媒体深度整合营销的合力... 《1921》作为建党百年重点献礼片,讲述了百年前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突破国内外多方反动势力阻碍,开展救亡图存运动的创举。该片求新、求变,在青春演绎中塑造真实可感的“新英雄”人物形象,并在优质资源汇聚融合与全媒体深度整合营销的合力中实现了市场突围。本文从叙事与市场两方面入手,阐释影片叙事创新的具体表现并归纳总结其市场突围的经验,以期为中国电影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建党献礼片 革命历史题材 电影市场
原文传递
从革命到后革命:新主流电影《1921》的情感结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冰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26-130,共5页
新主流电影《1921》以一种当代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叙述过去的经验,展现了从物理时空到精神时空的跨界叙事,革命、青春与电影类型的表达以及后革命时代的情感认同,与当代观众的情感结构相通。新主流电影在情感结构和类型表达等方面的... 新主流电影《1921》以一种当代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叙述过去的经验,展现了从物理时空到精神时空的跨界叙事,革命、青春与电影类型的表达以及后革命时代的情感认同,与当代观众的情感结构相通。新主流电影在情感结构和类型表达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影像表现力,消除历史文本的“固化”,使历史记忆缝合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结构中,预示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1921 情感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