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西地区葛藤根瘤菌的RFLP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徽 张小平 K.Lindstrom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320,共7页
利用16S rDNA PCR-RFLP和16-23S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四川攀枝花的43株葛藤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供试菌株的16S rDNA用HaeⅢ、MspⅠ、HinfⅠ和TaqⅠ酶切后具有16种遗传图谱类型。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 利用16S rDNA PCR-RFLP和16-23S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四川攀枝花的43株葛藤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供试菌株的16S rDNA用HaeⅢ、MspⅠ、HinfⅠ和TaqⅠ酶切后具有16种遗传图谱类型。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53%的相似性水平上,供试菌株与参比菌株分为两个分支,在81%的相似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13个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葛藤 16S RDNA pcr rflp 1623S igs pcr rfl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江科 谢福莉 周俊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4-511,共8页
采用 RAPD分析技术和 1 6S- 2 3S r RNA间隔区段 (IGS) RFLP分析 ,分别对分离自江汉平原及其周缘地区的花生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 ,全部供试菌株分别在 48%和 50 %的相似性水平分为 I、II两群。供试花生根瘤... 采用 RAPD分析技术和 1 6S- 2 3S r RNA间隔区段 (IGS) RFLP分析 ,分别对分离自江汉平原及其周缘地区的花生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 ,全部供试菌株分别在 48%和 50 %的相似性水平分为 I、II两群。供试花生根瘤菌与参比菌株 B. japonicum和 B. elkanii聚在群 I,参比菌株Rhizobium 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和 Agrobacterium聚在群 。供试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主要受地域因素的影响 ,来自江汉平原中心地带天门和潜江的菌株在 76%以上的相似性水平上聚在一起。处于周边地带的武汉和荆州 ,由于其特定的地理因素的影响 ,菌株的多样性更为丰富 ,部分菌株在分类上与其它地域的菌株相互融合 ,并在较高的相似水平存在一定摆动性。来自外缘随州的菌株 ,表现了明显的地理分隔作用 ,其在系统演化中的地位相对独立。总体上从平原腹地到外缘地区 ,根瘤菌地理分隔作用逐渐明显 ,在平原外缘的交接地带 ,根瘤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根瘤菌 RAPD 16S-23S igspcr-rfl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红侠 冯瑞华 +2 位作者 李俊 关大伟 曹凤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66-1473,共8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BOX-PCR、16S rDNAPCR-RFLP、16S-23S IGS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我国黄土高原地区4个省的15个地区的130株大豆根瘤菌及部分参比菌株进...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BOX-PCR、16S rDNAPCR-RFLP、16S-23S IGS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我国黄土高原地区4个省的15个地区的130株大豆根瘤菌及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BOX-PCR反映的菌株多样性最丰富,形成的遗传群最多,16S rDNA PCR-RFLP方法在属、种水平上聚群较好,16S-23S IGSPCR RFLP反映的多样性介于BOX-PCR和16S rDNA PCR-RFLP之间,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属、种和亲缘关系很近的菌株间的差异,3种方法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可将所有供试菌株分为两大类群,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从系统发育来看,供试的快生大豆根瘤菌为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慢生大豆根瘤菌为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和辽宁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结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fredii优势种,慢生大豆根瘤菌仅占10%,同时,分离到2株B.liaoning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BOX-pcr 16S RDNA pcr-rflp 16S-23S RDNA igs pcr-rflp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我国主要生态区域绿豆慢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袁天英 杨江科 +1 位作者 张伟涛 周俊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9-874,共6页
利用16SrRNAPCR-RFLP、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16S-23SrRNAIGS(IntergeneticSpacer)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中国主要生态区域的44株慢生型绿豆根瘤菌和5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rRNAPCR-RFLP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水平... 利用16SrRNAPCR-RFLP、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16S-23SrRNAIGS(IntergeneticSpacer)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中国主要生态区域的44株慢生型绿豆根瘤菌和5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rRNAPCR-RFLP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水平上,所有供试菌株可分为三大类群:群I由LYG1等13株慢生根瘤菌组成,该群在系统发育上与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参比菌株存在一定的差异;群Ⅱ由XJ1等21株供试菌株、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群Ⅲ由10株来自广东和广西的菌株和B.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16S-23SrRNAIGSPCR-RFLP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A、B两大群。群A由34株供试菌株、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AⅠ、AⅡ和AⅢ3个亚群。群B由10株分离自广西和广东的菌株和B.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BI和BⅡ两亚群,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与16SrRNAPCR-RFLP相比,16S-23SrRNAIGSPCR-RFLP具有更高的解析度,供试菌株表现出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离自中国新疆、广东和广西等地的菌株在分群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型根瘤菌 16S RRNA PER-rflp 16S-23S RRNA igs PER rflp
下载PDF
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RFLP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康凯 徐艳 +1 位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680,共4页
利用16S rRNA PCR-RFLP和16S~23S rRNA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55株花生慢生根瘤菌和6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16S rR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63%的相似性水平上,91%的供试花生慢生根瘤菌与B.japonicum和B... 利用16S rRNA PCR-RFLP和16S~23S rRNA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55株花生慢生根瘤菌和6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16S rR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63%的相似性水平上,91%的供试花生慢生根瘤菌与B.japonicum和B.elkanii聚在一起;16S~23S rRNAIGS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生慢生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65.8%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3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慢生根瘤菌 16SrRNApcr-rflp 16S^23SrRNAigspcr-rfl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利用16S-23S rDNA RFLP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湖北省饭豆(Vigna umbellata L.)根瘤菌系统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潘峰 王平 +2 位作者 胡正嘉 何绍江 冯新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2,共5页
采用16S-23S rDNA间隔区段(IGS)PCR-RFLP与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饭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由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可知,所有菌株在52%的相似性水平上聚在一起,形成了慢生型菌群与快生型菌群这两... 采用16S-23S rDNA间隔区段(IGS)PCR-RFLP与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饭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由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可知,所有菌株在52%的相似性水平上聚在一起,形成了慢生型菌群与快生型菌群这两大菌群.群Ⅰ中,在79%相似性的水平上分为ⅠA与ⅠB两个分支.群Ⅱ中,在62%相似性的水平上分为ⅡA与ⅡB两个分支,分支ⅡA在72%的相似性水平上进一步分为ⅡA1、ⅡA2和ⅡA3三簇;分支ⅡB中的饭豆根瘤菌与标准菌株USDA205T聚在一起,表现的差异并不大.由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结果可知,供试的4个代表菌株分别位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中.CYR4243与Sinorhizobium fredii的模式菌株USDA205T的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9.87%.HCY1101与Rhizobium leguminosarum中的三叶草生物型(bv.trifolii)和豌豆生物型(bv.viceae)这两个生物型的参比菌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100%.HCY5202与R.galegae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9.86%.CYY3302与Bradyrhizobium elkanii的参比菌株USDA86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序列相似性近似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16S-23S RDNA igs pcrrflp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 饭豆
下载PDF
我国南北大豆产区慢生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伟涛 杨江科 +1 位作者 袁天英 周俊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利用16S rRNA基因RFLP、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16S-23S rRNA IGS PCR 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南北大豆产区的慢生大豆根瘤菌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 rRNA基因PCR RFLP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 利用16S rRNA基因RFLP、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16S-23S rRNA IGS PCR 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南北大豆产区的慢生大豆根瘤菌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 rRNA基因PCR RFLP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慢生大豆根瘤菌可分为B.japonicum和B.elkanii两个类群,其中属于B.japonicum的为优势种群,占供试菌株的91%,属于B.elkanii的仅占9%,多样性水平较低。16S-23S rRNA IGS 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属于B.japonicum的慢生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69%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群Ⅰ和群Ⅱ两大类群。群I的菌株以分离自黑龙江和河北等北部区域的菌株为代表,群Ⅱ的菌株以分离自广西和江苏等南部地域的菌株为代表,反映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两群菌株在系统发育上均与USDA6、USDA110和USDA122等B.japonicum的模式或代表菌株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大豆根瘤菌 16S RRNA rflp 16S-23S RRNA igs pcr rflp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