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素盐水间断静脉推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2
1
作者 陈岱佳 谢德荣 +4 位作者 谢雪霞 陈丽容 梁佩仲 吴琛 陈紫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降低大肠癌病人大剂量醛氢叶酸 +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 48h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将 5 5例晚期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例和观察组 35例 ,对照组于持续滴注期间每 4h推注 0 .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拔针前再推注 2 0 ml冲管... 目的降低大肠癌病人大剂量醛氢叶酸 +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 48h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将 5 5例晚期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例和观察组 35例 ,对照组于持续滴注期间每 4h推注 0 .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拔针前再推注 2 0 ml冲管。观察组于持续滴注期间每 4h推注肝素盐水稀释液 (肝素钠 12 5 0 0 U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 ml) 10 m l,拔针前推注 2 0 ml冲管。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 2 5 .7% (9/ 35 ) ,对照组 90 .0 % (18/ 2 0 ) ,两组比较 ,χ2 =2 1.0 46 ,P<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观察组未发生 、 度静脉炎。结论肝素盐水稀释液能有效降低大剂量醛氢叶酸 /氟尿嘧啶持续滴注 48h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氟尿嘧啶 静脉推注 肝素盐水 化疗性静脉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玲 万长秀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5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以指导临床药物护理。方法分别检测红花黄色素、复方苦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配伍后0~4h的颜色、澄明度... 目的观察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以指导临床药物护理。方法分别检测红花黄色素、复方苦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配伍后0~4h的颜色、澄明度、微粒数、pH值及吸光度。结果4h内溶液澄明,未见沉淀生成及变色,pH值在正常范围内略有变化,不溶性微粒未发生大幅度改变,吸光度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后溶液在4h内基本稳定,其中1~2h配伍使用最为稳定。建议中药注射剂配伍静置一段时间后输注,以提高输液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0 9%氯化钠 配伍 稳定性 吸光度 PH值 微粒
下载PDF
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对8种药品的吸附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田丽珠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7期57-59,79,共4页
目的8 种药品分别被溶解于5%葡萄糖和0. 9 %氯化钠溶液后,观察其在3 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中的吸附性.方法:将8 种药品分别定量溶于含有5%葡萄糖250 ml 或0. 9 %氯化钠100 ml 中,并置于玻璃输液瓶、PVC 输液袋、M312C 非PVC 输液袋中,于... 目的8 种药品分别被溶解于5%葡萄糖和0. 9 %氯化钠溶液后,观察其在3 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中的吸附性.方法:将8 种药品分别定量溶于含有5%葡萄糖250 ml 或0. 9 %氯化钠100 ml 中,并置于玻璃输液瓶、PVC 输液袋、M312C 非PVC 输液袋中,于混匀后的0h,1 h,3 h,24 h,48 h 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药物含量测定.结果:对比48 h 与0 h 的药物含量百分数:淤PVC 输液袋多柔比星、头孢噻肟钠、头孢巯脒的含量下降至80. 75%-88. 73% ;于玻璃输液瓶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巯脒下降至80. 75%-87. 57%,除水溶液不稳定药物外其它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M312C 非PVC 输液袋除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外,其他的药物含量下降均小于10%.结论:PVC输液袋和玻璃输液瓶对部分药物均具有明显的吸附性,而非PVC 输液袋对药物吸附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9%氯化钠 5%葡萄糖 M312C非PVC输液袋 玻璃输液瓶 PVC输液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吸附性
下载PDF
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氧气湿化液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伏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123-124,共2页
目的 :为了寻求一种简单有效 ,能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氧气湿化液 ,防止因氧rnb湿化液带菌致院内感染。方法 :该研究采用了 5 0 0ml瓶装 0 9%氯化钠注射液与传统 5 - 10kg壶装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抽样对照。结果 :瓶装 0 9%氯化钠溶... 目的 :为了寻求一种简单有效 ,能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氧气湿化液 ,防止因氧rnb湿化液带菌致院内感染。方法 :该研究采用了 5 0 0ml瓶装 0 9%氯化钠注射液与传统 5 - 10kg壶装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抽样对照。结果 :瓶装 0 9%氯化钠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优于壶装蒸馏水。结论 :可改用瓶装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吸入法 湿化液 氯化钠注射液 氧气湿化液 护理
下载PDF
青霉素皮试剂与0.9%氯化钠溶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冠华 谢晏星 +2 位作者 应志洪 邢玉婷 钱欣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通过对青霉素皮试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确认现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合理性。方法取3批青霉素皮试剂,按现有药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溶液,在不同的温度下存放,采用HPLC考察不同时间青霉素皮试液的有关物质、含量指标的变... 目的通过对青霉素皮试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确认现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合理性。方法取3批青霉素皮试剂,按现有药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溶液,在不同的温度下存放,采用HPLC考察不同时间青霉素皮试液的有关物质、含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青霉素皮试剂的有关物质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在25℃室温条件下存放,4 h后杂质总量接近1.0%;8 h后已经接近2.0%,明显超出企业内控标准(1.0%)。在2~8℃低温条件下,24 h后杂质总量仍<1.0%。结论青霉素皮试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与存放的温度和时间条件相关性大。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建议配制好的药液在25℃左右室温条件下存放≤4 h;在2~8℃低温条件下可以存放24 h。建议企业及时修订青霉素皮试剂的使用说明书,在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中注明存放条件和存放时间,以确保皮试的准确性和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皮试剂 有关物质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 0.9%氯化钠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盐酸阿糖胞苷在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萧家(钅监) 马守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48-250,共3页
阿糖胞苷水溶液不稳定,故成品为固态原料须于用前溶解,静脉滴注阿糖胞苷是临床治疗白血病的给药方法,但本品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可脱氨水解为阿糖脲苷而失效,本文用加速试验法预测阿糖胞苷在两种常用输液中的贮存期,为临床有效、安全用... 阿糖胞苷水溶液不稳定,故成品为固态原料须于用前溶解,静脉滴注阿糖胞苷是临床治疗白血病的给药方法,但本品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可脱氨水解为阿糖脲苷而失效,本文用加速试验法预测阿糖胞苷在两种常用输液中的贮存期,为临床有效、安全用药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糖胞苷 氯化钠 葡萄糖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许加素 彭晓琳 李洪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5079-5081,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PCI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PCI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用药根据病情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HA/ACC)制定的冠心病治疗指南。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充分溶解,在15 min内缓慢静脉滴完,待病情得到缓解后按照胺碘酮的负荷量3 mg/kg,以1 mg/min的滴速缓慢静脉滴注,6 h后再以0.5 mg/min的滴速维持,24 h总量为1 200 mg,连续静脉滴注3 d+口服胺碘酮片0.2 g,tid,1周后减至0.2 g,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R、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LVESD、LVEDD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较好,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胺碘酮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皮下注射组织胺丙种球蛋白不同溶媒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郑丽娟 黄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第3期46-47,共2页
目的 寻找一种可减轻病人皮下注射组织胺丙种球蛋白病痛的有效溶媒。方法 采用双盲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 ,即单日用灭菌注射用水作溶媒 ,双日用 0 .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结果  2种溶媒注射疼痛反应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目的 寻找一种可减轻病人皮下注射组织胺丙种球蛋白病痛的有效溶媒。方法 采用双盲法进行自身对照观察 ,即单日用灭菌注射用水作溶媒 ,双日用 0 .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结果  2种溶媒注射疼痛反应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采用 0 .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皮下注射组织胺丙种球蛋白 ,能有效缓解病人疼痛 ,是一种安全可靠溶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媒 皮下注射 组织胺 丙种球蛋白 0.9%氯化钠注射液 对比观察 病人 疼痛反应 灭菌注射用水 自身对照
原文传递
不同液体培养对脂多糖刺激后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产生凝血及纤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雨睛 刘博 +1 位作者 姚玲 沈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NS)、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万汶)及乳酸钠林格溶液对脂多糖(LPS)刺激后的人丌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株A549产生凝血及纤溶相关因子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刺激剂量。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按...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NS)、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万汶)及乳酸钠林格溶液对脂多糖(LPS)刺激后的人丌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株A549产生凝血及纤溶相关因子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刺激剂量。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损伤组、NS组、万汶组及林格组,每组再分为20%及40%组;各组加入终浓度为75mg/L的LPS体外刺激A54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仅加普通培养液。培养12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组织因子(TF)、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并计算PAI-1/t—PA蛋白和rnRNA的比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损伤组TF、sEPCR、PAI—1、t—PA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PAI-1/t—PA蛋白比值也明显增高;LPS损伤组相应的TF、EPCR、PAT-1及t—PA的mRNA表达也明显升高。与LPS损伤组比较,20%、40%NS组TF、sEPCR、PAI-1、t—PA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40%NS组降低更为明显,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40%NS组PAI-1/t—PA蛋白比值较LPS组明显降低。20%、40%NS组TF和sEPCR的mRNA表达及40%NS组PAI—1和t—PAmRNA表达均较LPS损伤组明显降低,且仍以40%NS组降低较为明显。20%林格组TF和sEPCR蛋白表达较LPS损伤组下降,40%林格组TF、sEPCR蛋白表达却高于LPS损伤组,两组PAI—1及PAI—0/t—PA蛋白比值均高于LPS损伤组,以40%林格组升高明显;20%、40%林格组sEPCRmRNA均较LPS损伤组明冠升高,20%林格组PAI-1mRNA较LPS损伤组降低,而40%林格组PAI—1mRNA较LPS损伤组升高;20%万汶组sEPCR蛋白较LPS损伤组降低,40%万汶组TF及sEPCR蛋白均较LPS损伤组升高;20%、40%万汶组PAI-1、PA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A549细胞 脂多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纤溶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下载PDF
两种溶媒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萍 李宝荣 +3 位作者 张振美 张勉 方庆荣 王婵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5-896,共2页
目的 为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寻找一种可减轻疼痛的有效溶媒。方法 对两组患者肌内注射HCG 时分别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和0.9%氯化钠溶液作溶媒,用双盲法对患者注射后疼痛反应和局部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采用 0.9%氯化钠溶液做... 目的 为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寻找一种可减轻疼痛的有效溶媒。方法 对两组患者肌内注射HCG 时分别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和0.9%氯化钠溶液作溶媒,用双盲法对患者注射后疼痛反应和局部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采用 0.9%氯化钠溶液做溶媒比灭菌注射用水疼痛反应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0.9%氯化钠溶液做溶媒肌 内注射HCG,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溶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注射 肌肉内 灭菌注射用水 0.9%氯化钠溶液 疼痛
原文传递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两种酯类阻氧剂的测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磊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2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包装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两种酯类阻氧剂(1010和168)的含量,研究工业阻氧剂向制剂中浸出情况。方法采用C18柱(250 mm×4.6 mm)为色谱柱;乙腈-乙醇-四氢呋喃(61∶10∶29)为流动相;流速:1.5 ml·m...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包装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两种酯类阻氧剂(1010和168)的含量,研究工业阻氧剂向制剂中浸出情况。方法采用C18柱(250 mm×4.6 mm)为色谱柱;乙腈-乙醇-四氢呋喃(61∶10∶29)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75 nm;结果阻氧剂1010在0.6~24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8.43%,RSD=3.90%;阻氧剂168在1.2~24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1.27%,RSD=3.57%。结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存在包装材料中的阻氧剂,需要加强控制,该法简便、有效,可以用来对阻氧剂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9%氯化钠注射液 阻氧剂1010 阻氧剂168 HPLC
下载PDF
白玉散外敷治疗黄褐斑临床研究及对患者血清SOD、CAT、MDA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覃永健 冯颖颖 黄琴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白玉散外敷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外用白玉散治疗;阳性对照组外用千白氢醌乳膏治疗... 目的:白玉散外敷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外用白玉散治疗;阳性对照组外用千白氢醌乳膏治疗,空白对照组外用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另取健康女性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黄褐斑病例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均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水平的检测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皮损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指标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玉散外敷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调节黑素代谢的作用,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白玉散 千白氢醌乳膏 0.9%氯化钠注射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下载PDF
0.9%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楼陆军 罗洁霞 高云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分析0.9%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依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ⅠB注射剂通则项的规定,采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测定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结果 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随... 目的分析0.9%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依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ⅠB注射剂通则项的规定,采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测定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结果 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随着氯化钠含量上升而升高;同时,在含量相同、批次不同(pH不同)的情况下,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随着pH上升而升高。结论 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随含量、pH的上升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压 含量 酸碱度 0 9%氯化钠注射液
下载PDF
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蕊 许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3期38-39,63,共3页
目的观察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抗组胺类药物、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0... 目的观察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抗组胺类药物、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按4级评分法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9%比53.3%,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初榨橄榄油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再发性皮炎 0.9%氯化钠注射液 橄榄油 湿敷
下载PDF
艾迪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俊榜 张秀华 +1 位作者 涂文婷 杨丽丽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考察艾迪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观察高温、常温、低温3种环境下艾迪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外观、pH、微粒及紫外吸收变化。结果艾迪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外观、pH、紫外吸收变化不明显,10μm以上... 目的考察艾迪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观察高温、常温、低温3种环境下艾迪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外观、pH、微粒及紫外吸收变化。结果艾迪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外观、pH、紫外吸收变化不明显,10μm以上微粒数略高于药典规定。结论艾迪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总体稳定性良好,高温时相对稳定,建议使用配备精密过滤装置的输液器,相对高温进行配液、输液,以减少微粒产生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稳定性
下载PDF
金芪灌洗液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通气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伟 盛国强 +3 位作者 龚建齐 铁玲 邹广华 李志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10期1173-1175,1179,共4页
目的:探讨金芪灌洗液局部鼻腔冲洗治疗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通气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金芪灌洗液局部鼻腔冲洗治疗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通气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鼻腔冲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金芪灌洗液鼻腔冲洗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鼻气道阻力变化情况和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鼻气道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日、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和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鼻气道阻力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相较于常规0.9%氯化钠注射液鼻腔冲洗方法,采用金芪灌洗液鼻腔冲洗更有助于改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鼻腔通气状态,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 慢性鼻-鼻窦炎 鼻腔通气状态 金芪灌洗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下载PDF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的微粒及其pH值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卓仪 陈怡禄 《广东药学》 2003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 观察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 0 9%氯化钠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3种输液配伍时的不溶性微粒及其pH值变化。方法 不同剂量 ( 4、6、8和 10ml)的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 10 0ml上述输液配伍 ,混合... 目的 观察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 0 9%氯化钠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3种输液配伍时的不溶性微粒及其pH值变化。方法 不同剂量 ( 4、6、8和 10ml)的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 10 0ml上述输液配伍 ,混合液的不溶性微粒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 ,以及其 pH值利用pH/离子计仪测定。 结果 不同剂量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各输液混合其 4个通道 (≥ 2 5 μm、≥ 10 μm、≥ 5 μm、≥ 2 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显著性增多 (P <0 .0 1) ,且其pH也有明显变化。 结论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 3种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不符合中国药典及英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 输液配伍 微粒 PH值 氯化钠注射液 葡萄糖注射液
下载PDF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分析
18
作者 周芳冰 李杨 +1 位作者 耿爽 彭昱晖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5-19,共5页
目的考察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在两种不同材质(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输液器下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模拟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使用0.9%氯化钠或1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配... 目的考察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在两种不同材质(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输液器下配伍后的稳定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模拟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使用0.9%氯化钠或1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配伍溶剂,将其稀释成含多巴酚丁胺浓度为0.25~5.0 mg/mL的溶液,建立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有关物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进行验证,对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两种不同材质的给药器具进行配伍稳定性考察,同时对关键质量属性进行研究。结果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和不同配伍溶剂及不同材质输液器配伍后35 h内稳定,可用于临床应用,且配伍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本品质量标准。结论本文开发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适用于配伍稳定性检测,且本品与0.9%氯化钠溶液配伍更加稳定,TPE材质的输液器安全性优于PVC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0.9%氯化钠注射液 输液器
下载PDF
缩宫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施建国 蒋宇丹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
目的:考察缩宫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缩宫素注射液分别与不同pH及不同内包材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考察配伍溶液的稳定性。结果:配伍溶液的性状、pH、渗透压、不溶性微粒、有关物质和含量均无... 目的:考察缩宫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缩宫素注射液分别与不同pH及不同内包材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考察配伍溶液的稳定性。结果:配伍溶液的性状、pH、渗透压、不溶性微粒、有关物质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缩宫素注射液与不同pH和不同内包材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24 h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内包材
下载PDF
不同pH条件下盐酸氨溴索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禁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玲 黄荣富 晏晨阳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24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pH条件下盐酸氨溴索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盐酸氨溴索与不同pH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观察溶液的澄明度、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当盐酸氨溴索与pH>6.3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目的探讨不同pH条件下盐酸氨溴索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盐酸氨溴索与不同pH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观察溶液的澄明度、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当盐酸氨溴索与pH>6.3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澄明度、不溶性微粒随着pH的增加而改变加快。结论盐酸氨溴索应慎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0.9%氯化钠注射液 酸碱度 澄明度 不溶性微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