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字句习得的考察 |
黄月圆
杨素英
高立群
张旺熹
崔希亮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1
|
|
2
|
从“到家”的演变看终点义到极致义的语义发展途径 |
宗守云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6
|
|
3
|
从序列事件语篇看“了_1”的隐现规律 |
朱庆祥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4
|
从前加到后附:“(有)所”的跨层后缀化研究——兼论“有所”的词汇化及其功能与表达 |
张谊生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5
|
再论汉语是否存在完成动词 |
杨稼辉
伍雅清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6
|
“挂”类动词阶段性特征初探 |
帅志嵩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7
|
论汉语词尾“了”的双重标记功能 |
王晨
|
《语言学研究》
|
2019 |
8
|
|
8
|
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句法及语义界定标准 |
鲁雅乔
李行德
|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9
|
从汉语动词的阶段性看“了1”的语义功能 |
帅志嵩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0
|
功用义对关系小句结构类型和解读倾向的影响——从现代汉语工具、材料、处所成分关系化的限制条件谈起 |
寇鑫
袁毓林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1
|
终结性句法编码的语言共性、差异及其理论解释 |
王思雨
|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
2024 |
0 |
|
12
|
事件终结性的“词汇-句法”界面研究——基于生成构式理论的分析 |
胡旭辉
|
《语言学研究》
|
2019 |
5
|
|
13
|
致使运动事件“把”字句构式的句法语义 |
吴建伟
张晓辉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5
|
|
14
|
连动式的时间模式和有界性的时体语义贡献 |
李可胜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5
|
论终结性与“来着”的时体特征 |
谢成名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6
|
有界性与英语动结式 |
袁毅敏
林允清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 |
4
|
|
17
|
最大化操作在语义研究中的解释力——兼论其应用于汉语时的问题 |
冯予力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8
|
上古汉语活动与达成情状的识解——以动词“卖”和“买”为例 |
杨加玉
|
《现代语文》
|
2023 |
0 |
|
19
|
汉语活动类动词的论元交替及其句法构造 |
杨大然
程工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20
|
再论“有界性” |
袁毅敏
林允清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