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 被引量:201
1
作者 熊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0-73,共4页
文章将“意象”的概念引入到乡村旅游,分析了乡村意象的丰富内涵。乡村意象是乡村的一种整体氛围,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同时,在分析乡村旅游涵义及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的联系。
关键词 乡村意义 乡村旅游 旅游开发
下载PDF
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初探 被引量:35
2
作者 黄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84-87,共4页
本文从乡村旅游的需求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市场及开发进行了研究。在文章中不但指出了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是城市居民,而且对客源市场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对乡村"意象"的追寻是旅游者对乡村最... 本文从乡村旅游的需求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市场及开发进行了研究。在文章中不但指出了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是城市居民,而且对客源市场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对乡村"意象"的追寻是旅游者对乡村最重要的需求,发现和营造乡村之美是乡村旅游产品产生的源泉。本文还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模式,并论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于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市场需求 旅游市场
下载PDF
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 被引量:22
3
作者 熊凯 《旅游论坛》 1999年第3期47-50,共4页
将“意象”的概念引入到乡村旅游,分析了乡村意象的丰富内涵。乡村意象是乡村的一种整体氛围,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同时,在分析乡村旅游的涵义及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的联系。
关键词 乡村意象 乡村旅游 开发
下载PDF
融合地域文化的乡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徐华颖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102,共7页
从地域文化与乡村品牌视觉形象中的几组关系出发,阐述目前乡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融合地域文化的乡村视觉形象的设计方法。目的在于探讨地域文化对乡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意义和价值,使乡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更具有地域性、... 从地域文化与乡村品牌视觉形象中的几组关系出发,阐述目前乡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融合地域文化的乡村视觉形象的设计方法。目的在于探讨地域文化对乡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意义和价值,使乡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更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乡村品牌 视觉形象
下载PDF
试析休闲理念下的乡村旅游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洪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8-23,共6页
休闲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功能,乡村旅游不能与现行的大众旅游以同样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和运作。本文对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提出了批评意见,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旅游资源、利益主体及规模、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和当地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休闲理念... 休闲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功能,乡村旅游不能与现行的大众旅游以同样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和运作。本文对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提出了批评意见,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旅游资源、利益主体及规模、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和当地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休闲理念下的乡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聚落 乡村意象 休闲理念
下载PDF
游客对乡村旅游形象的重视因素分析——以宁德地区乡村旅游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聆灵 周法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3-77,共5页
为拟定宁德地区未来乡村旅游形象的塑造策略,从休闲旅游体验、增加知识见闻、服务设施环境、现代附属功能、儿时农村生活、丰富主题活动等6个游客所重视的乡村旅游形象的因素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针对15岁以上的游客以结构式问卷进行随... 为拟定宁德地区未来乡村旅游形象的塑造策略,从休闲旅游体验、增加知识见闻、服务设施环境、现代附属功能、儿时农村生活、丰富主题活动等6个游客所重视的乡村旅游形象的因素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针对15岁以上的游客以结构式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游客对乡村旅游形象的重视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游客最注重的形象是关于服务设施环境方面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形象 游客重视度
下载PDF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视角的乡村景观意象营造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秦柯 孟祥彬 +1 位作者 刘黎明 黄仕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2,共5页
乡村携带着传统文化基因,是保存、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是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急迫问题。对乡村及其概念形成、发... 乡村携带着传统文化基因,是保存、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是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急迫问题。对乡村及其概念形成、发展与演变进行了探讨,对传统文化审美视角下乡村景观意象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建构。乡村景观的基本意象可分为生产意象、田园意象、山水意象、聚落意象和文化意象5个类型。并对3处典型的杏花村景观意象营造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应注重乡村景观意象的积累和挖掘、注重基调意象或核心意象特征的凝练、注重意象体系的差异化构建。希望能够对乡村景观意象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文化 审美视角 乡村景观 意象 营造
下载PDF
民国乡村教师的社会形象及其时代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继存 高盼望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5,共6页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主要是源于旧知识分子的转化与新式学校的培养,他们承担教育新青年的重任,也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影响四万万国人的理想。乡村教师的待遇不甚理想,并在乡土生活中遭遇诸多困境,如传统教育惯性的阻碍,乡里民众的排斥,旧...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主要是源于旧知识分子的转化与新式学校的培养,他们承担教育新青年的重任,也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影响四万万国人的理想。乡村教师的待遇不甚理想,并在乡土生活中遭遇诸多困境,如传统教育惯性的阻碍,乡里民众的排斥,旧知识人的抗拒等。但该群体在艰苦条件下体现的桑梓情殷、职业守望和家国情怀依旧令今人敬佩,这群小人物成就了大的格局也铸就了属于他们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乡村教师 社会形象 社会性格 时代特征
原文传递
文化旅游视角下基于网络评论的乡村书店形象感知分析——以先锋书店(乡村店)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明慧 陈少华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8,共13页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一些风光秀丽的乡村陆续出现了以旅游为导向的乡村书店。这些乡村书店在乡村振兴中表现积极,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将一部分城市文明和优质资源带到乡村,为实体书店行业的转型探索新的发展路...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一些风光秀丽的乡村陆续出现了以旅游为导向的乡村书店。这些乡村书店在乡村振兴中表现积极,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将一部分城市文明和优质资源带到乡村,为实体书店行业的转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本文以先锋书店旗下四家乡村书店为例,立足文化旅游视野,围绕文化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对乡村书店的旅游体验感知展开研究,探究旅游者对此类乡村书店的形象感知,通过游客对乡村书店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感知分析,梳理乡村书店的形象主题特征并构建影响旅游者产生负面情感体验因素的模型,分析乡村书店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经营者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乡村书店 游客体验 形象感知
下载PDF
乡村世界的图像化建构:当代中国短视频文化的“乡村图像”书写 被引量:6
10
作者 柴冬冬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5,共10页
“乡村图像”是指乡村世界被媒介再现与建构而生成的一种可见可感的图像。它既是人们认知、理解和阐释乡村的基本路径,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表征物。当代中国短视频文化在展示乡俗、乡物、乡景、乡味的过程中,推动了一种新的“乡村图像”... “乡村图像”是指乡村世界被媒介再现与建构而生成的一种可见可感的图像。它既是人们认知、理解和阐释乡村的基本路径,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表征物。当代中国短视频文化在展示乡俗、乡物、乡景、乡味的过程中,推动了一种新的“乡村图像”的出场,实现了乡村可见性的重构。新的“乡村图像”遵循想象-图像的生产逻辑,具有景观性与世界性的特点。景观性意指短视频文化将乡村从现实语境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弥散的图像景观,包括物理图像、认知图像和交往图像。世界性意指短视频文化构建出了新的乡村图像信息场,场本身即是情境和媒介,它连接了展示者的世界与观看者的世界,并为二者提供新的世界经验。“乡村图像”是融合了技术性与文化性的图像体制,它调和了图像审美品味与乡村审美品味的关系,使不同主体形成了共同的感知基础。同时,它也是从古典到现代的中国乡村文化经验的当代化重构,是乡村元素的精神性和物质性图像的综合体,是理解当代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乡村图像 乡村文化 可见性 图像体制 乡村世界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路径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龙 杨莉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60,共9页
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子系统。乡村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场域,但以往国际传播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而聚焦乡村空间的国际传播研究尚付阙如。全球乡村建设实践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聚光灯由城市转向乡村。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 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子系统。乡村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场域,但以往国际传播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而聚焦乡村空间的国际传播研究尚付阙如。全球乡村建设实践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聚光灯由城市转向乡村。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现实空间感知、表征空间构想和传播空间实践的乡村国际传播分析架构。首先,乡村空间承载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体实践,从“自然景观生成”“人文景观传承”“主体生活实践”三个维度感知乡村空间现实。其次,从文化、伦理、景观、产业四个方面表征乡村空间,建构国际受众对于中国乡村“底蕴深厚、乡风文明、景观民居、民富村兴”的认知图式。最后,从寻求乡村建设共识、建构乡村话语体系、贴近国外受众需求、唤起受众情感体验、主体视角下的微观叙事、赋能乡村短视频传播等方面提出中国乡村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乡村形象 空间
下载PDF
乡村教师形象的问题审视及其重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雪 杨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95,共9页
乡村教师形象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动态名片,对于乡村教育师资的引进与保留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发展进行审视,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呈现出"神圣化"与"污名化"对立、"坚守"与"逃离&qu... 乡村教师形象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动态名片,对于乡村教育师资的引进与保留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发展进行审视,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呈现出"神圣化"与"污名化"对立、"坚守"与"逃离"反差、"荣誉"与"落后"悖逆等形象症结,整体形象不佳。分析缘由,教师本体性价值的迷失、乡村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谐、网络媒介叙事惯习的偏误是问题形成的诱因。据此,研究提出应以归正乡村教师形象建构的价值取向为逻辑起点,基于生态发展观协调构建乡村教育体系为解决动力,以规制媒介叙事偏好为条件保障,以期建立具有真实稳固、积极正向、和谐统一特征的新时代乡村教师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形象 形象建构 乡村教育
下载PDF
乡村意象认知框架构建--以闽南乡村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培洪 邢志鹏 陈祖建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文章旨在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构建乡村意象认知框架。通过词云分析、LDA主题模型分析、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闽南乡村意象的关注重点、主题结构和情感评价,再借助新浪微博数据,对闽南乡村意象认知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闽南... 文章旨在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构建乡村意象认知框架。通过词云分析、LDA主题模型分析、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闽南乡村意象的关注重点、主题结构和情感评价,再借助新浪微博数据,对闽南乡村意象认知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闽南乡村具有建筑、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缺失与乡村意象同质差异有待优化等问题。以此验证了乡村意象认知框架具有一定适用性与科学性,为乡村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意象 大数据 深度学习 乡村情感结构 闽南乡村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定位策划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绍香 殷红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旅游地的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子,也是决定旅游地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地进行形象定位,是旅游区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论述乡村旅游地形象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参加的课题研究所积累的信息,探索乡村旅游地旅游形象形... 旅游地的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子,也是决定旅游地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地进行形象定位,是旅游区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论述乡村旅游地形象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参加的课题研究所积累的信息,探索乡村旅游地旅游形象形成的基本过程,以探讨如何定位乡村旅游地的旅游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旅游形象 形象定位 策划
下载PDF
乡村设计:构建三生空间乡村意象体系
15
作者 陈俊杰 朱思武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52-55,60,共5页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政策,乡村设计便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为一种新的设计范式。目前乡村设计相对于城市设计发展滞后,缺少理论支撑,设计框架还尚未成熟。该文首先梳理乡村设计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政策,乡村设计便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为一种新的设计范式。目前乡村设计相对于城市设计发展滞后,缺少理论支撑,设计框架还尚未成熟。该文首先梳理乡村设计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后以乡村意象为基础,提出以三生空间为基底的乡村意象体系,涵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要素,积极探索乡村设计框架体系,为乡村设计学科及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设计 乡村意象 三生空间 要素
下载PDF
基于村民感知的江南乡村意象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鹏程 李红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979-2982,2990,共5页
以江南乡村居民的空间感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乡村意象,基于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学历进行乡村意象感知差异分析,并从认知地图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群体的差异进行分析。寻求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意象要素进行合理的保护,保留... 以江南乡村居民的空间感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乡村意象,基于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学历进行乡村意象感知差异分析,并从认知地图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群体的差异进行分析。寻求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意象要素进行合理的保护,保留并挖掘乡村文化特色,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为乡村的开发与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意象 村民感知 江南乡村
下载PDF
乡村意象及其要素的现代表达与实践--以大下姜文旅客厅展示馆项目为例
17
作者 黄昊雨 左红伟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91-93,共3页
文章基于对乡村意象及其要素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山水意象、聚落意象、文化意象和建筑意象四个类型,进而归纳出聚落意象要点以小见大,山水意向要点巧于因借,文化意象要点文化转译以及建筑意象要点在地营造,并以大下姜文旅客厅展示馆项目为... 文章基于对乡村意象及其要素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山水意象、聚落意象、文化意象和建筑意象四个类型,进而归纳出聚落意象要点以小见大,山水意向要点巧于因借,文化意象要点文化转译以及建筑意象要点在地营造,并以大下姜文旅客厅展示馆项目为例,初探了乡村意象及其要素在现代乡村文旅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对类似的乡村规划设计项目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意象 乡村意象及其要素 乡村意象要点 心理图像
下载PDF
乡村影像的“自—他式传播”与乡村文化建设路径创新——基于西北村庄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太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5期120-127,共8页
本文将我国甘肃某村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民族志的方法呈现乡村影像传播实践以及乡村社会生活变迁,探讨乡村影像的"自—他式传播"现象,并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提出策略性的建议。本研究提出的乡村影像的"自他式传播&qu... 本文将我国甘肃某村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民族志的方法呈现乡村影像传播实践以及乡村社会生活变迁,探讨乡村影像的"自—他式传播"现象,并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提出策略性的建议。本研究提出的乡村影像的"自他式传播"理论可以表述为:影像因其"与我相关性"的特性被引进某一社区之后,成为社区成员用来观看自我、进行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和平台,由此而引发社区成员选择、观看、传递、交换、共享影像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自他式传播"理论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影像 自—他式传播 民族志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乡村文化与乡村意象构建:旅游凝视与具身体验的双视角
19
作者 杨丹丹 蒋作明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17,共6页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纷纷“下乡”找寻记忆中的精神家园。乡村成为人们逃离日常工作生活的空间载体,而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和本质。皖北作为传统农业生产基地,人地互动创造出了独特丰富的乡村文化,在回顾乡村文化、乡村意象内涵及...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纷纷“下乡”找寻记忆中的精神家园。乡村成为人们逃离日常工作生活的空间载体,而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和本质。皖北作为传统农业生产基地,人地互动创造出了独特丰富的乡村文化,在回顾乡村文化、乡村意象内涵及旅游凝视、具身体验理论的基础上,设计游客乡村文化意象评价指标,借助SPSS 28.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乡村文化是驱动游客前往皖北乡村旅游地的关键因素。游客乡村文化意象表征为两个面向:一是游客对文化客体的单向凝视与回归,体现为对乡村传统风貌的地方性凝视,对乡村传统生产生活的乡土性回归;二是游客与文化主客体的双向互动与对话,体现为对乡村文化客体的具身性体验,与乡村文化主体的互动式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乡村意象 旅游凝视 具身体验 皖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