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萧开愚诗歌语言的层次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强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6-41,共6页
在萧开愚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语言本体和语言层次的悖论,前者要求诗歌面对现实时绝对的自足性,后者则更多地考虑了现实对诗歌的的参照和渗透作用。萧开愚的可贵之处是同时在两个方面都有深入的探索,虽然他对汉语性和诗歌形式的... 在萧开愚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语言本体和语言层次的悖论,前者要求诗歌面对现实时绝对的自足性,后者则更多地考虑了现实对诗歌的的参照和渗透作用。萧开愚的可贵之处是同时在两个方面都有深入的探索,虽然他对汉语性和诗歌形式的强调可能使他在诗坛上曲高和寡,但他对现实的关注也使他写出《破烂的田野》这样的愤怒之作。如果他那里存在一个诗歌的理想国,这个理想国不会是整体性的、一体化的,而是以悖论和残缺的方式出现,也就是说,萧开愚的诗歌理想国是以不同的层次呈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开愚 诗歌语言 层次 “诗歌理想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