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生隐喻与语言维度的生成——论“诗化小说”的语言形态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席建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71,共6页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学机制,而探讨、辨识这一问题,对于认清"诗化小说"乃至现代小说语言的维度,深化、丰富现代小说形式研究的人文深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化小说 语言维度 诗性人生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世俗情欲的浪漫升华——新生代女作家的“诗化”小说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樊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0-615,共6页
一部分新生代女作家的“身体写作”具有“诗化”特征。这或诡异、或疯狂的“诗化”风格与古代的“艳诗”在精神上相通,又具有现代派文学集唯美与溢恶于一体的气质。她们对“飞”的感觉的集中渲染让她们的文字也产生了节奏飞快、高速旋... 一部分新生代女作家的“身体写作”具有“诗化”特征。这或诡异、或疯狂的“诗化”风格与古代的“艳诗”在精神上相通,又具有现代派文学集唯美与溢恶于一体的气质。她们对“飞”的感觉的集中渲染让她们的文字也产生了节奏飞快、高速旋转的效果。因此,她们独具特色的“诗化”小说丰富了我们对于“诗化小说”这一文体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女作家 “诗化”小说 “飞”的感觉
下载PDF
世俗的超越与神性的回归——略论诗化小说语言的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廖高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0-45,共6页
诗化小说语言的形成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于对日常语言的魔化,魔化的目的是要超越世俗而回到通往自然本真的生命状态,找到回归永恒神性的路径。魔化方法主要有日常语言的陌生化、象征与比喻等修辞手段的应用、淡化时间和凸显空间、语言的... 诗化小说语言的形成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于对日常语言的魔化,魔化的目的是要超越世俗而回到通往自然本真的生命状态,找到回归永恒神性的路径。魔化方法主要有日常语言的陌生化、象征与比喻等修辞手段的应用、淡化时间和凸显空间、语言的本体化和情感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化小说 诗化语言 魔化
下载PDF
遗漏的明珠——论小说《呼兰河传》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念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7-92,共6页
作为被遗漏的明珠,夏志清因未能将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收入其《中国现代小说史》而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遗憾,而《呼兰河传》经久不衰的魅力亦可从小说的音乐性、戏剧性和古典性三个方面得到阐释。
关键词 诗化小说 《呼兰河传》 音乐美 戏剧性 古典性
下载PDF
析《呼啸山庄》的诗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隽译 龙悦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第6期24-27,共4页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兼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享誉世界文坛,深受读者青睐。本文主要探讨了艾米莉如何成功地将诗歌艺术运用到这部小说的创作中。通过论述小说在意境、情感和叙述模式方面的诗歌特征,文章指出这...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兼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享誉世界文坛,深受读者青睐。本文主要探讨了艾米莉如何成功地将诗歌艺术运用到这部小说的创作中。通过论述小说在意境、情感和叙述模式方面的诗歌特征,文章指出这部小说与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化小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艾米莉.勃朗特在诗化小说发展史上的先驱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诗化小说
下载PDF
《我在大中央车站坐下哭泣》——一部被忽略的加拿大先锋小说
6
作者 黄川 王岚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8-145,F0003,共9页
作为一部先锋小说,加拿大作家伊丽莎白·斯马特的《我在大中央车站坐下哭泣》长期以来未能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学界普遍关注作品的自传性而忽略了其先锋性及深层意义。实际上,若将小说置于加拿大彼时的文学发展语境... 作为一部先锋小说,加拿大作家伊丽莎白·斯马特的《我在大中央车站坐下哭泣》长期以来未能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学界普遍关注作品的自传性而忽略了其先锋性及深层意义。实际上,若将小说置于加拿大彼时的文学发展语境中进行考量,便可发现,在借鉴欧美先锋思潮、探索诗化小说形式以及宣泄女性内心情感等方面,这部先锋作品在语言、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出一种实验性、开拓性、超前性和革命性,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加拿大先锋小说的涌现做了铺垫,对繁荣时期的加拿大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伊丽莎白·斯马特 《我在大中央车站坐下哭泣》 先锋性 诗化小说
原文传递
科幻小说的诗化叙述——论迟卉科幻小说世界
7
作者 高亚斌 王卫英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7-101,共5页
迟卉是一个独具创作个性的年轻科幻女作家,她的科幻小说具有散文化、诗化的特点,体现出浓重的抒情风格。在小说中,她善于运用诗性的话语,营造小说意象、安排小说场景,使人进入了诗意盎然的艺术空间,体现出作家可贵的艺术探索,把科幻小... 迟卉是一个独具创作个性的年轻科幻女作家,她的科幻小说具有散文化、诗化的特点,体现出浓重的抒情风格。在小说中,她善于运用诗性的话语,营造小说意象、安排小说场景,使人进入了诗意盎然的艺术空间,体现出作家可贵的艺术探索,把科幻小说带到了一个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卉 诗化小说 场景 意象
下载PDF
从《到灯塔去》的平面意象管窥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8
作者 万迪梅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5-99,共5页
通过对伍尔夫巅峰之作《到灯塔去》的三个平面意象作出深入剖析,管窥其小说诗化。伍尔夫运用意象这一诗歌手法为枢纽串联全作,并借此揭示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探讨诗人试图解决的超越个人命运的更为广泛的问题,引发读者对生命... 通过对伍尔夫巅峰之作《到灯塔去》的三个平面意象作出深入剖析,管窥其小说诗化。伍尔夫运用意象这一诗歌手法为枢纽串联全作,并借此揭示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探讨诗人试图解决的超越个人命运的更为广泛的问题,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生活本质的哲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伍尔夫 诗化小说
下载PDF
美学之政治伦理维度的跨学科探讨——与西蒙·克里奇利教授的访谈
9
作者 王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9-174,共6页
西蒙·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现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约翰·乔纳斯荣誉教授,欧洲哲学论坛执行委员会创始委员、常任委员,曾任英国现象学学会主席,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克里奇利笔力雄健,个人学术专著二... 西蒙·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现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约翰·乔纳斯荣誉教授,欧洲哲学论坛执行委员会创始委员、常任委员,曾任英国现象学学会主席,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克里奇利笔力雄健,个人学术专著二十本有余,部分著作已译成汉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此外,他还是《卫报》的撰稿人,《纽约时报》大众哲学专栏《石头》的编辑,该专栏已经吸引了数百万的读者。克里奇利对美学和政治伦理学交叉领域的探讨在西方左翼理论家中独树一帜,他的《极少的,近乎无的》《无尽的要求》《无信仰者的信仰》等书在齐泽克与巴迪欧等左翼学者中引发了广泛的理论对话与争锋。在这篇访谈中,克里奇利教授将政治领域不可削减的美学维度追溯至古希腊,细致探讨了跨学科视域下核心美学范式的转换,及其在研究视角上带给当代伦理学和政治研究的独特影响,这些范式包括:"诗性虚构""升华""喜剧范式""自律/他律"。这既解释了当下西方人文研究领域的"美学回潮",又暗示了西方批判理论潜在的社会介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与政治 诗性虚构 升华 喜剧范式 自律/他律
下载PDF
美学、伦理学与左翼政治:与西蒙·克里奇利教授的访谈(英文)
10
作者 王曦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86-300,共15页
西蒙·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现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约翰·乔纳斯荣誉教授,欧洲哲学论坛执行委员会创始委员、常任委员,曾任英国现象学学会主席,国际哲学学院负责人,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克里奇利笔力雄... 西蒙·克里奇利(Simon Critchley),现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约翰·乔纳斯荣誉教授,欧洲哲学论坛执行委员会创始委员、常任委员,曾任英国现象学学会主席,国际哲学学院负责人,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克里奇利笔力雄健,个人学术专著二十本有余,部分著作已译成汉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此外,他还是《卫报》的撰稿人,《纽约时报》大众哲学专栏'石头'的编辑,该专栏已经吸引了数百万的读者。克里奇利对美学和政治伦理学交叉领域的探讨在西方左翼理论家中独树一帜,他的《极少的,近乎无的》、《无尽地要求》、《无信仰者的信仰》等著作在齐泽克与巴迪欧等左翼学者中引发了广泛的理论对话与争锋。在这篇访谈中,克里奇利教授将政治领域不可或缺的美学维度追溯至古希腊,探讨了一些核心美学范式的转换带给伦理学和政治的影响,详细讨论了'诗学虚构'、'崇高化'、'喜剧范式'以及'自律/他律'等概念。克里奇利教授既展现了美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能走多远,又给出西方左翼政治抗争的可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转向 诗学虚构 崇高化 喜剧范式 自律 他律
原文传递
《沉沦》艺术美新论
11
作者 秦殿启 张玉玮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由小说内容表现出的青春期性行为反应,探讨了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的审美教育作用;从叙述艺术视角分析了作品的诗化小说特征;从作品的思想及创作手法上考察了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并从背景、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小说特色... 由小说内容表现出的青春期性行为反应,探讨了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的审美教育作用;从叙述艺术视角分析了作品的诗化小说特征;从作品的思想及创作手法上考察了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并从背景、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小说特色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沦》 艺术美 性行为反应 郁达夫 小说 审美教育 诗化小谠 现代主义 表现主义
下载PDF
对于语言符号的再思考:张大春《大唐李白》中的“诗论小说化”现象
12
作者 盛慧 《华文文学》 2021年第2期58-66,共9页
张大春的先锋性及小说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不懈的文体创新及贯彻始终的对于语言问题的探求。本文提出并详细阐释《大唐李白》中的"诗论小说化"现象,认为《大唐李白》以其开创的"诗论小说化"形式融合其对于语言符... 张大春的先锋性及小说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不懈的文体创新及贯彻始终的对于语言问题的探求。本文提出并详细阐释《大唐李白》中的"诗论小说化"现象,认为《大唐李白》以其开创的"诗论小说化"形式融合其对于语言符号的全新思考,成为张大春近年来里程碑式的作品。以"诗人-诗歌-时代/历史"为主要叙事线索,以诗论参与叙事,张大春还原并想象了诗人与时代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同时,借三场诗论以建构李白诗艺形成的三个阶段,张大春也首次尝试在历史层面为语言寻找出路。那出路在庙堂之外的乡野,在严整之外的自由,在法度之外的"有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春 《大唐李白》 “诗论小说化” 语言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