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下主义”的困境及其近代遭遇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其永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4,共6页
"天下"观念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摄和支配包括政治在内的一切领域的核心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儒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常常利用具有理想性和超越性意义的"天下"观念批判不合... "天下"观念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摄和支配包括政治在内的一切领域的核心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儒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常常利用具有理想性和超越性意义的"天下"观念批判不合理的政治与社会现实;然而,当这种"天下"观念演变成为"天下主义"时,"天下"观念本身所隐含的整体主义、华夏中心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倾向就逐渐显现出来。自秦汉统一中国以来,"天下主义"一直面临着理想与现实、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纠缠,包含着两种解释的可能性。近代以来,在民族主义和现代性的冲击下,"天下主义"中的整体主义、华夏中心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被逐渐剥离出来,"天下主义"为更具开放性的"世界主义"观念所取代。只有对"天下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遭遇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够明确我们今天应该在何种意义上复兴以"天下"观念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念 天下主义 困境 世界主义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秩序观意蕴——兼论“天下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梦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作为一种世界秩序观,其可行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为解决当代世界秩序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合理的思路,该思路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其他世界秩序观都需要回答的问题,即如何确立良性世界秩序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作为一种世界秩序观,其可行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为解决当代世界秩序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合理的思路,该思路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其他世界秩序观都需要回答的问题,即如何确立良性世界秩序的主题、合法性根基以及正当性诉求。由"天下主义"与"世界主义"两种世界秩序观开启的世界秩序想象,恰好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反思性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秩序观 天下主义 世界主义 关系理性 交往理性
原文传递
晚清时期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其永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22,共5页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开山鼻祖,梁启超在晚清时期先后经历了由传统的天下主义向自由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梁启超的思想之所以前后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变化,主要缘于他不断地改变外在观念以适应自己追求中国与西方平等...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开山鼻祖,梁启超在晚清时期先后经历了由传统的天下主义向自由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思想转变过程。梁启超的思想之所以前后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变化,主要缘于他不断地改变外在观念以适应自己追求中国与西方平等观念的内在需要。梁启超在传统天下主义观念与现代民族主义观念之间的摇摆,正是中国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进程中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在思想观念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天下主义 自由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下载PDF
天下主义与民族国家——晚清国际法诠释的两个思想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3,共7页
在晚清知识界对国际法的诠释中,天下主义和民族国家是两个主要的思想路径。从天下主义立场出发,知识分子对国际法道义精神进行渲染,并通过二者的沟通,重建了理想化的大同世界想象,以化解西方世界秩序扩张带来的压力。民族主义特别是民... 在晚清知识界对国际法的诠释中,天下主义和民族国家是两个主要的思想路径。从天下主义立场出发,知识分子对国际法道义精神进行渲染,并通过二者的沟通,重建了理想化的大同世界想象,以化解西方世界秩序扩张带来的压力。民族主义特别是民族竞争学说输入后,则引导知识分子在将国际法视为强权政治的体现的同时,也视之为现代性的象征,呼吁中国遵循国际法进阶为现代文明国家。晚清的国际法诠释从一个侧面透露出这一时期中国思想运动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主义 民族国家理论 国际法
原文传递
孟、荀“天下”思想的“主体”审思——从当代“天下主义”论争说起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济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9,共8页
当代“天下主义”的论争可分为“内圣”派与“外王”派。“内圣”派主张以心性为发用,建构“天下主义”制度;“外王”派强调回归王道,以古代礼制文明为“天下主义”的制度参照。两派的思想之争可溯源到先秦时期孟子心性之学和荀子礼制... 当代“天下主义”的论争可分为“内圣”派与“外王”派。“内圣”派主张以心性为发用,建构“天下主义”制度;“外王”派强调回归王道,以古代礼制文明为“天下主义”的制度参照。两派的思想之争可溯源到先秦时期孟子心性之学和荀子礼制之学的分歧。孟子的“天下”思想以“民贵君轻”为基础,其“主体”是“天民”;荀子的“天下”思想以“礼三本说”为核心,其“主体”是“礼制”。孔子“天下”思想的“主体”是“君子”,他所奠定的“仁内礼外”的思想雏形,直接影响了孟子和荀子“天下”思想“主体”的阐发。孔、孟、荀“天下”思想的“主体”是当代政治哲学的“精英”、“公民”与“制度”,最严格也是最完美的政治公正标准应当是:一个制度是合法的,当且仅当它是多数人都同意的制度,并且多数人中至少包含了多数精英。孔、孟、荀在先秦时期所奠定的“天下”思想的“主体”之别开启了当代“天下主义”的论争,也内涵着化解“天下主义”论争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主义 孔子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天下主义”对中国战略文化的影响
6
作者 崔道伟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5-17,共3页
"天下主义"作为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规定着战略文化的价值基础与发展方向。当代中国战略文化的重塑应继承和发扬其中优秀成分,并充分借鉴与汲取现代性成果,确立新型战略文化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天下主义 战略文化 和平主义
下载PDF
论“天下主义”在宋代山水画中的审美呈现
7
作者 喻颖 李御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5,共7页
由"天"衍生而来的"天下"概念是地理、心理和社会制度三种意义的有机统一,它作为中国古代思想观念的知识框架是一种先验性的价值观;"天下"具有文化上的超越维度和政治上的现实维度,由此演变为一种作为意... 由"天"衍生而来的"天下"概念是地理、心理和社会制度三种意义的有机统一,它作为中国古代思想观念的知识框架是一种先验性的价值观;"天下"具有文化上的超越维度和政治上的现实维度,由此演变为一种作为意识形态的"天下主义"。"天下主义"以审美的方式在宋代山水画中呈现出来,"三远"法的构图结构是"天下主义"在山水画中的呈现形式;体现了政治伦理结构的审美意象布局,则是"天下主义"在宋代山水画中呈现出来的结构体系;虚实关系以审美化的方式呈现出"天下",烟云、流水以及留白手法是宋代山水画常用的艺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主义 意识形态 三远法 意象布局
下载PDF
习近平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演讲的认知语用阐释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 汪少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9,共9页
本文融合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分析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所做的开幕演讲中的架构、隐喻、语用预设和语用身份。研究发现:该演讲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旨,基于“朋友”“上下”“道路”等一系列隐喻性词汇,激活了“家庭... 本文融合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分析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所做的开幕演讲中的架构、隐喻、语用预设和语用身份。研究发现:该演讲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旨,基于“朋友”“上下”“道路”等一系列隐喻性词汇,激活了“家庭”“方位”“旅程”等隐喻性表层架构,“开放”“合作”“共赢”“创新”等深层架构及“新天下主义”家庭道德模式。该演讲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架构和新架构,预设世界需要更加公平、公正和多元化,构建了中国作为“家人”“朋友”“贡献者”“建设者”“维护者”等语用身份。本文将为中国政治话语研究提供新的范式,有效促进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构 概念隐喻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天下主义
下载PDF
全球化与东西方世界主义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子江 Zhu Yuan 《孔学堂》 2019年第2期19-33,10019-10027,共24页
本文从当今全球化趋向的视角,通过东西方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着重考察中国古典世界主义的演变模式。本文首先对西方世界主义进行了历史的回顾,简述了康德和哈贝马斯关于世界主义理论的革命,并对西方世界主义加以现代解读;揭示了西方世界... 本文从当今全球化趋向的视角,通过东西方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着重考察中国古典世界主义的演变模式。本文首先对西方世界主义进行了历史的回顾,简述了康德和哈贝马斯关于世界主义理论的革命,并对西方世界主义加以现代解读;揭示了西方世界主义的六大转型模式:一、从自然到人造;二、从神学到世俗;三、从目的论到义务论;四、从民族主义到反民族主义;五、从制度性(或宪政主义)到个体性;六、从哲学到政治。本文评判了中国近现代有关世界主义的论争,特别审思了康有为与梁启超的世界主义以及孙中山对世界主义的批判;并对中国当代的“新天下主义”加以阐析。本文指出由于儒家政治观与伦理观对世界的看法,决定了其建立在道德、仪礼以及高度世俗文化美学构架上的普遍权威。中国传统思想家试图通过地域学、玄学、伦理学、美学以及中国式“乌托邦”空想主义来结合普世主义与世界主义。中国传统世界主义表现为:一、通过一定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想象力所产生的超自然与超人类的观念;二、通过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自然存在的观念;三、通过集权统治所产生的掌控整个社会和所有土地的观念;四、通过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净化和自我改造所产生的道德,伦理价值和空想的观念;五、通过对比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低劣性”所产生的文化与文明“优越性”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世界主义 普世主义 新天下主义 东西方世界主义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