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图书馆空间的认知体系 被引量:114
1
作者 段小虎 张梅 熊伟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38,共4页
文章以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认识论"为基础,结合雷·欧登伯格的"第三空间"概念,对"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命题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当前图书馆"空间转向"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构... 文章以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认识论"为基础,结合雷·欧登伯格的"第三空间"概念,对"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命题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当前图书馆"空间转向"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构建图书馆空间新的认知体系,重新界定图书馆空间的"逻辑边界",深入探讨图书馆空间特有的文化形态及其结构,从而全面推动图书馆"空间转向"的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第三空间 空间认识论 文化形态
下载PDF
文化遗产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与认同研究——以无锡惠山古镇为例 被引量:77
2
作者 郭文 王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8-716,共9页
旅游开发下的文化遗产旅游地无锡惠山古镇经历着"地方传统"和"现代发展"的冲突与融合。基于文献信息分析法,对空间生产、认同及其在古镇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采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话语分析法以及影视人... 旅游开发下的文化遗产旅游地无锡惠山古镇经历着"地方传统"和"现代发展"的冲突与融合。基于文献信息分析法,对空间生产、认同及其在古镇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采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话语分析法以及影视人类学摄影法对古镇物理、社会和文化多维空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多元主体认同倾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场空间转变过程中,古镇物理空间出现资本的空间化形态,社会空间呈现非共同体化、联接业缘化、流动性增强、主体泛化下功能和交往的社会性,文化空间出现混合文化嵌套并存结构。针对多维空间的生产,居民、社会精英和部分游客表现出人本主义认同倾向,侧重主观性构建内生认同;空间开发主导者、开发商和另一部分游客出现结构主义认同倾向,侧重从一种再生产视角观察问题,强调以过程和建构为主。在对社区居民调研中发现,居民对旅游开发表达出"不要无感增长,需要有感发展"的认同倾向,根本上反映了旅游开发成果能否反馈于居民并能共同分享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认同从根本上说是关涉文化的,而文化总是表现出流变性,如何使生产出来的文化既开放又多元,既让居民和游客无感疑惑,又不心生迷惘,需要保持古镇先进文化的独立性、传承性和生产的方向性,积极营造"第三空间"之上的文化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第三空间 认同倾向 文化安全 惠山古镇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50
3
作者 杨雄标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2,共4页
空间再造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许多公共图书馆开设新的服务空间。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深圳图书馆的新型服务空间,总结其空间再造与服务拓展的经验,提出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应成为本土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和社会学习的平台并加强... 空间再造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许多公共图书馆开设新的服务空间。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深圳图书馆的新型服务空间,总结其空间再造与服务拓展的经验,提出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应成为本土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和社会学习的平台并加强资源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第三空间 空间再造
下载PDF
免费开放后的公共图书馆要逐步走向天堂──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第三空间”的思考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浩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76,共3页
随着《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我国公共图书馆将逐步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实现全面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拓展功能,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区分于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以外... 随着《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我国公共图书馆将逐步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实现全面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拓展功能,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区分于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以外的"第三空间"。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打造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从物理上打造"第三空间"的新环境;丰富文化产品,从功能上打造"第三空间"的新体验;注重服务质量,从软件上打造"第三空间"的新氛围。同时,公共图书馆在打造"第三空间"时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注意教育引导,并对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免费开放 星巴克 第三空间
下载PDF
“第三空间”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被引量:39
5
作者 顾晓乐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5,96,共10页
跨文化外语教学旨在帮助学习者建构本族语言文化(L1/C1)和目的语言文化(L2/C2)交融的'第三空间',实现异质文化间的沟通和转化。本研究通过教学案例,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应用,重点关注如何在态度培养、知识建构、模... 跨文化外语教学旨在帮助学习者建构本族语言文化(L1/C1)和目的语言文化(L2/C2)交融的'第三空间',实现异质文化间的沟通和转化。本研究通过教学案例,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应用,重点关注如何在态度培养、知识建构、模拟交际、批判反思和调适顺应等5个教学环节建立'第三空间'。量化和质性评估结果表明,建立'第三空间'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三空间'突破单维的语言教学,以文化教学促进语言学习;解构传统的二元对立方法论,帮助学生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或民族虚无主义;突出语言教学的人文性,帮助学生形成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外语教学
原文传递
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一种批判性的解读 被引量:34
6
作者 唐正东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6,92,共9页
苏贾的"第三空间"超越了原有的二元思维模式,从一种他者化的空间模式出发,既把真实空间和想象空间都包括在内,又不停留在把这两种空间简单混合起来,而是明确地指出它在亦此亦彼的层面上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这种"第三... 苏贾的"第三空间"超越了原有的二元思维模式,从一种他者化的空间模式出发,既把真实空间和想象空间都包括在内,又不停留在把这两种空间简单混合起来,而是明确地指出它在亦此亦彼的层面上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这种"第三空间"理论是以历史的-社会的-空间的三元辩证法为本体论依据的。从总体上看,苏贾太留于对空间实践中的经验现象的描述,以至于无法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不同的空间建构形式的内在制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贾 第三空间 批判性 解读
原文传递
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途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兰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101,共3页
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成功营造给了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的启发与借鉴,图书馆作为区分于家庭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的认识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营造可从环境设计、布局划分、读者活动、... 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成功营造给了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的启发与借鉴,图书馆作为区分于家庭与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的认识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营造可从环境设计、布局划分、读者活动、休闲服务等途径入手,此外,还需在理念、制度、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第三空间 休闲空间 社交网络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社会“第三文化空间”:内涵、实践与发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龚娅君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0,共3页
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是图书馆空间和概念上的延伸,它是一个没有地位等级差别,也没有家庭角色束缚,人们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放松心灵的自由交流的公共场所,可从环境、资源与服务三个方面来构建。杭州图书馆也做出了有益... 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是图书馆空间和概念上的延伸,它是一个没有地位等级差别,也没有家庭角色束缚,人们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放松心灵的自由交流的公共场所,可从环境、资源与服务三个方面来构建。杭州图书馆也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第三文化空间 公共图书馆
下载PDF
西方城市第三空间研究及其规划思考 被引量:30
9
作者 冯静 甄峰 王晶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共6页
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演进,时间与空间的弹性逐渐增强,第三空间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雷·奥尔登堡提出的第三空间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外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再认识,强调了第三空间的... 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演进,时间与空间的弹性逐渐增强,第三空间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雷·奥尔登堡提出的第三空间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外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再认识,强调了第三空间的可进入性、社会交往、信息密集与流动性。希望通过对第三空间概念和本质属性的理解,为我国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破碎化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流动场所的营造提供理论参考,并提出智慧城市空间建设的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流动空间 转型 规划策略
原文传递
从“星巴克”看高校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 被引量:29
10
作者 郭育凯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67,71,共4页
营造"第三空间"是星巴克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读者的"第三空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借鉴星巴克的经验,高校图书馆必须从环境、制度、服务、馆员队伍及阅读氛围等方面积极营造高校读者的... 营造"第三空间"是星巴克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读者的"第三空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借鉴星巴克的经验,高校图书馆必须从环境、制度、服务、馆员队伍及阅读氛围等方面积极营造高校读者的"第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巴克 高校图书馆 第三空间
下载PDF
临境图开: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 被引量:27
11
作者 梁洁纯 许鑫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7,共10页
“第三空间”理论为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场景构建和服务模式等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但仍存在问题亟须解决,而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对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具有启示意义,使元宇宙建构的虚拟空间也能发挥场所作用。文章总结... “第三空间”理论为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场景构建和服务模式等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但仍存在问题亟须解决,而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对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具有启示意义,使元宇宙建构的虚拟空间也能发挥场所作用。文章总结元宇宙蕴含自由、平等、个性化、多元化、社交属性、展示属性的“第三空间”理念,变革原有不彻底、不成熟、不够人性化的建设思路,增强人本意识;提出利用元宇宙技术重塑参考咨询服务、教育体验、内容生产、数据保护和社交场景构建五大图书馆“第三空间”场景,充分发挥技术的力量;探讨当元宇宙成为真正的“第三空间”时,实现元宇宙图书馆的两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第三空间 图书馆 虚拟空间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吴惠茹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7,共4页
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作为大学校园第三空间的观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三种价值表现:文化空间价值、社交空间价值、休闲空间价值,并提出实现其价值的具体途径和保障因素。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第三空间 知识 社交 休闲
下载PDF
旅游地品牌化:唐诗“第三空间”的旅游体验与地方想象的建构 被引量:25
13
作者 林铭亮 高川秀 +1 位作者 林元城 王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7,共10页
唐诗不仅赋予旅游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其诗性精神的意义创造对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追求更有着深远影响,成为地方品牌化的重要动力。地方品牌不完全由营销所定义,还源于受众的心理联想和价值追求。文章通过对唐诗旅游地的旅游评论的话... 唐诗不仅赋予旅游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其诗性精神的意义创造对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追求更有着深远影响,成为地方品牌化的重要动力。地方品牌不完全由营销所定义,还源于受众的心理联想和价值追求。文章通过对唐诗旅游地的旅游评论的话语和叙事分析,研究唐诗的文学书写如何成为地方品牌的传播载体,在地方想象和"第三空间"的旅游体验中建立游客与地方品牌的联系,并提升地方价值。文章认为,以地方品牌化提升地方价值不仅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更是在文化自觉的作用下,满足游客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要保持地方品牌的旺盛生命力,不仅是将文化灌注于旅游之中,还需要关注到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使得游客能在旅游体验中获得文化的体悟,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旅游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地方想象 第三空间 地方品牌化
下载PDF
知识情境:图书馆空间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行为范式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志国 徐永斌 许静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34,共6页
图书馆空间建设的实质是知识情境建设。以知识情境理论为依据,可以深刻认识图书馆空间的特殊属性和建设价值。知识情境理论为图书馆空间建设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原始知识场、系统知识场、知识交流场和知识练习场打... 图书馆空间建设的实质是知识情境建设。以知识情境理论为依据,可以深刻认识图书馆空间的特殊属性和建设价值。知识情境理论为图书馆空间建设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原始知识场、系统知识场、知识交流场和知识练习场打造满足用户知识获取和知识建构需求的第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情境 图书馆空间 第三空间 理论基础 行为范式
下载PDF
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服务新走向——以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2
15
作者 师丽梅 洪光宗 +1 位作者 吴志敏 李英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101,105,共6页
文章透过公共文化空间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的最新实践与变革,以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服务为案例,重点研究与探索如何实现图书馆文化空间的营造,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革新。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空间 第三空间
下载PDF
第三空间视角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陆和建 王凯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1,共5页
为探究第三空间视角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发展策略,文章通过对五个城市的典型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现状进行文献调研,分析其在第三空间理论下发展存在的主要集中于物理、行为、服务、精神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探究其在第三空间理论下的提升途径... 为探究第三空间视角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发展策略,文章通过对五个城市的典型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现状进行文献调研,分析其在第三空间理论下发展存在的主要集中于物理、行为、服务、精神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探究其在第三空间理论下的提升途径。最后指出第三空间理论下的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物理方面注重品牌塑造、精细位置选择、优化空间布局;行为方面采取跨业态复合经营;服务方面延长开放时间;精神方面注重环境设计和加强文化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阅读空间 第三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探索与空间服务发展趋势——以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梅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5,141,共8页
空间再造是大学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实现空间服务功能重组与转型的重要举措。文章采用网站调研和案例研究方法,全面分析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图书馆的最新空间再造案例及其对空间服务转型的影响,总结出的空间再造实践经验包括明确图书馆空... 空间再造是大学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实现空间服务功能重组与转型的重要举措。文章采用网站调研和案例研究方法,全面分析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图书馆的最新空间再造案例及其对空间服务转型的影响,总结出的空间再造实践经验包括明确图书馆空间再造目标、提供多元化服务功能空间、持续优化改善物理空间、重视数字学术空间发展、合理引入空间设计技巧。基于自由大学模式,对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服务空间的角色定位、发展特征以及空间服务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空间再造 空间服务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原文传递
爱德华·索雅和空间文化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黄继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24-28,共5页
在当前都市文化研究领域,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索雅不仅阐述了许多独到的空间文化思想,而且还提出了"第三空间"这一重要的概念。他以洛杉矶的都市研究为分析背景,讨论了后现代世界中日常生活与都... 在当前都市文化研究领域,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索雅不仅阐述了许多独到的空间文化思想,而且还提出了"第三空间"这一重要的概念。他以洛杉矶的都市研究为分析背景,讨论了后现代世界中日常生活与都市问题,并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的历史地理并标识了后大都市的六种话语。以索雅为代表的都市文化研究的空间批评,逐渐成为文化研究中一种新的理论解释视角和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索雅 空间转向 《第三空间》 都市文化 空间文化
下载PDF
论《星期六》的空间叙事策略 被引量:20
19
作者 林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论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麦克尤恩在《星期六》中所运用的独特的空间叙事策略,认为小说以一位伦敦外科医生一天的日常生活图景和视角来表现后"9·11"时期英国伦敦都市生活的全景式画面,以独特的空... 本论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麦克尤恩在《星期六》中所运用的独特的空间叙事策略,认为小说以一位伦敦外科医生一天的日常生活图景和视角来表现后"9·11"时期英国伦敦都市生活的全景式画面,以独特的空间结构表现了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中人类生活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星期六》 空间叙事 第三空间
原文传递
职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第三空间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戴伟芬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100,共7页
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教学实践能否有效融合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培养效果。运用基于杂合理论的第三空间理念,通过跨越大学、中小学校和社区的边界,创新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职前教师教育第三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从把... 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教学实践能否有效融合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培养效果。运用基于杂合理论的第三空间理念,通过跨越大学、中小学校和社区的边界,创新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职前教师教育第三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从把理论知识视为教学知识的权威来源,转换为把中小学和社区中的实践知识均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中,其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享有同等地位,且这些不同来源的知识相互作用创造新的协同效应。这种新的教师教育认知论范式将拓展职前教师学习机会,增强他们有效处理复杂的教学实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教育课程 教学实践 融合 第三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