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社会化:一个文化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兴明 《嘉应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就文化的广义而言,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文化化的过程。生活世界本身是历史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又是人的社会化得以发生、发展和延续的基地和场所。从文化视角来看,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文化生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类历史也是... 就文化的广义而言,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文化化的过程。生活世界本身是历史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又是人的社会化得以发生、发展和延续的基地和场所。从文化视角来看,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文化生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类历史也是一部文化的生成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 文化化 文明进程 人类历史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文化批评的滥觞--鲁迅早期杂文阅读札记 被引量:1
2
作者 殷国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9,共8页
如果我们按照西方文化研究的脉络梳理,中国的文化批评无疑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如果我们就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言,鲁迅杂文具有鲜明的文化批评的特质,它不仅承传了中国忧患意识的文化情结,而且与20世纪世界性的文化变革相交接;尤其在... 如果我们按照西方文化研究的脉络梳理,中国的文化批评无疑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如果我们就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言,鲁迅杂文具有鲜明的文化批评的特质,它不仅承传了中国忧患意识的文化情结,而且与20世纪世界性的文化变革相交接;尤其在鲁迅的早期杂文中,突显出对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反思与批判,自此奠定了鲁迅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批评史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化批评 人之历史 科学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下载PDF
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曙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0-94,共5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人的实践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界的改变。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质 ;在马克思看来 ,自然是人的无机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人的实践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界的改变。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质 ;在马克思看来 ,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社会性 ,要消除“自然和历史的对立”,实现“自然的历史和历史的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然观 实践 人类史 自然史 自然 社会性 历史
下载PDF
“世界历史”与世界史学科定位 被引量:6
4
作者 俞金尧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89,共9页
世界史学科定位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对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一直在界定世界历史概念。现在,很多人倾向于认为世界历史就是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以后的历史,即16世纪以来的历史,并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话语做... 世界史学科定位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对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一直在界定世界历史概念。现在,很多人倾向于认为世界历史就是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以后的历史,即16世纪以来的历史,并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话语做理论依据。但是,在本文作者看来,世界历史是指人类自诞生以来的历史。16世纪以前的人类历史不因为世界处在分散状态而丧失世界历史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是以人类社会为视域而对人类社会未来前景的哲学思考,不适合作为界定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学科的理论依据。作为一门学科的世界历史,必须突出人类社会在全部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世界历史学科所要阐述的世界历史,是在反映人类社会不断演进的大趋势的基础上,努力说明诸如人类如何从分散走向整体、如何实现现代化和全球化等时代所关心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世界史学科 人类历史 整体世界史 纵向发展 横向发展
原文传递
我国持续发展战略的可承受性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子超 《江苏环境科技》 2000年第2期46-48,共3页
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回顾 ,分析工业文明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引发人们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依存、对立与协调统一的过程 ,从不同角度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在生态上、文化上、社会上... 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回顾 ,分析工业文明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引发人们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依存、对立与协调统一的过程 ,从不同角度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在生态上、文化上、社会上、经济上可持续发展的可承受性。用东方古老哲理思想整合西方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弊端 ,试求探索出一条“天人合一” ,“东西合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发展史 人与自然 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载PDF
康德道德研究中道德规律与道德史的内在矛盾
6
作者 盛志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康德从抽象的个人建立道德规律,与他所谓的人类的道德史相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团体、社会性与集体思想作为个人先在的规定性与责任与道德的源泉。
关键词 道德规律 道德史 集体思想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 被引量:35
7
作者 孙显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的科学概括 ,是对“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表述 ,是唯物史观的核心。“人是历史的主体”规定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它是指一切历史创造活动 ,都要以人为前提 ,... “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的科学概括 ,是对“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表述 ,是唯物史观的核心。“人是历史的主体”规定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它是指一切历史创造活动 ,都要以人为前提 ,以人为基础 ,以人为动力 ,以人为目的。概括起来 ,就是以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人 ,一切依靠人。只有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体 "以人为本" 历史的剧作者与剧中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