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章太炎对“公理”的批判及其“齐物”哲学
被引量:
2
1
作者
慕维仁
马栋予
张春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7,共10页
晚清的社会精英和官僚们在当时极尽所能地为一种基于物化和科学理性的政治制度铺平意识形态及制度建设的前提,"公理"的概念正是这一宏大计划的一部分。而从独特的佛/道视角出发的章太炎则是当时少数几位能够对这一概念进行透...
晚清的社会精英和官僚们在当时极尽所能地为一种基于物化和科学理性的政治制度铺平意识形态及制度建设的前提,"公理"的概念正是这一宏大计划的一部分。而从独特的佛/道视角出发的章太炎则是当时少数几位能够对这一概念进行透彻的哲学批评的知识分子之一。章太炎对"公理"的批评是与他构想一种"齐"的世界的尝试相关的。我们可以将章太炎的"齐"视之为是一种对一个被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变得日益风行的抽象原则和势力所统治的世界的抵抗。在表述这个世界时,章太炎援引了传统思想,并试图将语言本身推到其极限,以表达一种能够逃逸出种种概念范畴的理想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章太炎
公理
齐物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南子》对《庄子》“齐物”观念的阐发——以《齐俗训》为中心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威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5,共8页
《淮南子》对《庄子》中不同层次的“齐物”观念均有吸收、改造和发展。在是非问题上,《淮南子·齐俗训》从《齐物论》出发,在论证中走向了《秋水》,区别了“至是”“至非”与“一是一非”,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出自个体的“己”“心...
《淮南子》对《庄子》中不同层次的“齐物”观念均有吸收、改造和发展。在是非问题上,《淮南子·齐俗训》从《齐物论》出发,在论证中走向了《秋水》,区别了“至是”“至非”与“一是一非”,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出自个体的“己”“心”和特定视角的对物的是非判断之相对价值。关于万物的差异和个性,《齐俗训》给予认可和尊重,并从万物各有其用的角度理解“万物一齐”和“物无贵贱”,尤其突出了“宜”的作用,从而与庄子反对以“用”来判定物的价值的思想取向相反,也窄化了《秋水》中的“万物一齐”“物无贵贱”的内涵。不同于《齐物论》中打破万物之间分界的“道通为一”和《德充符》中取消差别的“万物皆一”,《淮南子》没有试图消除万物之间的差别和界限;也不同于《秋水》中仅承认万物没有贵贱之别的“万物一齐”,《淮南子》承认万物因为有共同的来源而关联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
《淮南子》
《庄子》
至是至非
物无贵贱
总而为一
万物一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章太炎对“公理”的批判及其“齐物”哲学
被引量:
2
1
作者
慕维仁
马栋予
张春田
机构
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7,共10页
文摘
晚清的社会精英和官僚们在当时极尽所能地为一种基于物化和科学理性的政治制度铺平意识形态及制度建设的前提,"公理"的概念正是这一宏大计划的一部分。而从独特的佛/道视角出发的章太炎则是当时少数几位能够对这一概念进行透彻的哲学批评的知识分子之一。章太炎对"公理"的批评是与他构想一种"齐"的世界的尝试相关的。我们可以将章太炎的"齐"视之为是一种对一个被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变得日益风行的抽象原则和势力所统治的世界的抵抗。在表述这个世界时,章太炎援引了传统思想,并试图将语言本身推到其极限,以表达一种能够逃逸出种种概念范畴的理想形式。
关键词
晚清
章太炎
公理
齐物
政治哲学
Keywords
Late
Qing
Dynasty
Zhang
Taiyan
"Universal
Principle"
"
qiwu
"
(
equalization
)
political
theory
分类号
B25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南子》对《庄子》“齐物”观念的阐发——以《齐俗训》为中心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威威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16ZDA106)。
文摘
《淮南子》对《庄子》中不同层次的“齐物”观念均有吸收、改造和发展。在是非问题上,《淮南子·齐俗训》从《齐物论》出发,在论证中走向了《秋水》,区别了“至是”“至非”与“一是一非”,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出自个体的“己”“心”和特定视角的对物的是非判断之相对价值。关于万物的差异和个性,《齐俗训》给予认可和尊重,并从万物各有其用的角度理解“万物一齐”和“物无贵贱”,尤其突出了“宜”的作用,从而与庄子反对以“用”来判定物的价值的思想取向相反,也窄化了《秋水》中的“万物一齐”“物无贵贱”的内涵。不同于《齐物论》中打破万物之间分界的“道通为一”和《德充符》中取消差别的“万物皆一”,《淮南子》没有试图消除万物之间的差别和界限;也不同于《秋水》中仅承认万物没有贵贱之别的“万物一齐”,《淮南子》承认万物因为有共同的来源而关联相通。
关键词
齐物
《淮南子》
《庄子》
至是至非
物无贵贱
总而为一
万物一圈
Keywords
qiwu
(
equal
ity
of
Things)
Huainanzi
Zhuangzi
“zhishi
zhifei”(The
purest
right
and
wrong)
nothing
being
noble
or
cheap
integrating
to
the
whole
one
all
things
being
connected
like
a
circle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章太炎对“公理”的批判及其“齐物”哲学
慕维仁
马栋予
张春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淮南子》对《庄子》“齐物”观念的阐发——以《齐俗训》为中心
王威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