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花源记》新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龚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3-51,共9页
《桃花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杰作,它是在《搜神后记》、《异苑》等志怪小说同类题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桃花源记》的深刻寓意和艺术成就,远超六朝志怪小说。其叙事忽有忽无,变幻莫测,体现了志怪小说的一般特征。其社会思想渊源... 《桃花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杰作,它是在《搜神后记》、《异苑》等志怪小说同类题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桃花源记》的深刻寓意和艺术成就,远超六朝志怪小说。其叙事忽有忽无,变幻莫测,体现了志怪小说的一般特征。其社会思想渊源,与《老》《庄》思想最为密切,有道教影响的痕迹,而与魏晋玄学及佛教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搜神后记》 志怪小说 魏晋玄学
下载PDF
一幅诠释生态意识的诗学画卷——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桃花源记》
2
作者 孙宏新 田宏宇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陶渊明作为伟大的田园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呈现于字里行间。然而陶渊明于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与陶醉,其中也融注了自然的原始生态美、生态整体主义与和谐共生的思想。以生态美学为理论依托,以《桃花源记》文本重读为基础... 陶渊明作为伟大的田园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呈现于字里行间。然而陶渊明于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与陶醉,其中也融注了自然的原始生态美、生态整体主义与和谐共生的思想。以生态美学为理论依托,以《桃花源记》文本重读为基础,以道家自然思想为渊源,结合文学、美学、哲学的视角,对陶渊明的早期生态意识进行全面考察。可以发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呈现的生态意识本质上是深刻的生命反思与批判,是陶渊明看待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陶渊明在这篇散文中着力表现三个主题:从自然美的欣赏到生态美的反思,从桃花源的梦幻到生态整体主义的前瞻,从传统人性的素朴到渔人形象功能的隐忧。陶渊明作为时代的清醒者,在表达对桃花源的乌托邦向往的同时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的危机,并在文章末尾表达了对未来的忧患意识。这部作品蕴藏了早期的生态意识,为传统文化中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提供了较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生态思想 生态整体主义 和谐共生
下载PDF
古典乌托邦·乌托邦·反乌托邦——读陶渊明札记 被引量:5
3
作者 鲁枢元 《阅江学刊》 2010年第4期143-148,共6页
在空间上,桃花源是一个封闭自守、绝不与外交通的世界;在时间上,桃花源中的时间如果不说是停滞的,也该是"循环"的,周而复始的。桃花源正是由于守护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才成了与外面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将莫尔、培根们的&qu... 在空间上,桃花源是一个封闭自守、绝不与外交通的世界;在时间上,桃花源中的时间如果不说是停滞的,也该是"循环"的,周而复始的。桃花源正是由于守护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才成了与外面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将莫尔、培根们的"乌托邦"对照陶渊明的"桃花源",莫尔、培根的社会理想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是建立在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理性主义传统之中的;陶渊明的桃花源则是建立在老庄哲学的社会理想之中的,如果还要将其称为乌托邦,那么西方莫尔、培根的社会理想是一种"光明的"、"进取的"的乌托邦,东方陶渊明的桃花源则是一种"幽晦的"、"退隐的"古典的乌托邦。20世纪以来日渐强化的"反乌托邦"运动以挖苦、嘲弄、批判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启蒙主义乌托邦的"反拨",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对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深切关怀。陶渊明的古典乌托邦思想在当今地球人类面临的生态时代,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及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 乌托邦 生态批评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的古代田园声景意境——以《桃花源记》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瑞敏 魏雯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田园景象的描写是田园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声景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逐渐成为衡量人群环境体验是否良好的标准之一。乡村景观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也是极佳的声景营造背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于田园声景已有诸多记载... 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田园景象的描写是田园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声景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逐渐成为衡量人群环境体验是否良好的标准之一。乡村景观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也是极佳的声景营造背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于田园声景已有诸多记载。文章基于我国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对理想化田园环境中的声景描写,结合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形式,以空间为载体,探析其不同空间中的声景意境,总结其田园声景营造特征及可借鉴之处,为今后的声景设计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营造 桃花源 景观空间 田园景观 乡村景观设计
下载PDF
桃花源与和神国——乌托邦的“真实”和“虚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6-88,117,共4页
桃花源和和神国都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乌托邦,然而桃花源让人感觉"真实",引起人们孜孜不倦的找寻,和神国却没有造成影响。本文试从《桃花源记》和《古元之》的文本中,寻找陶渊明、牛僧儒对其思想内核的建构特点,得出乌托邦何以... 桃花源和和神国都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乌托邦,然而桃花源让人感觉"真实",引起人们孜孜不倦的找寻,和神国却没有造成影响。本文试从《桃花源记》和《古元之》的文本中,寻找陶渊明、牛僧儒对其思想内核的建构特点,得出乌托邦何以"真实"和"虚幻"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 和神国 真实 虚幻
下载PDF
明仇英绘《桃花源图》的逸境栖居理想空间模式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皓 李梦颖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自明代社会动荡以来,以桃花源为主题的绘画和诗文作品大量涌现,世人希望生活在纯朴和睦、安居乐业的理想环境之中。本文选取仇英《桃花源图》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分析法,从其时代背景与画面场景入手,基于画面本身展示的物理事实和视觉事... 自明代社会动荡以来,以桃花源为主题的绘画和诗文作品大量涌现,世人希望生活在纯朴和睦、安居乐业的理想环境之中。本文选取仇英《桃花源图》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分析法,从其时代背景与画面场景入手,基于画面本身展示的物理事实和视觉事实,解析画卷中三个空间中元素的特点,从而提炼出《桃花源图》中空间模式特征,对后期研究明代理想空间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图》 图像 理想空间模式 逸境栖居
下载PDF
桃源不在世外:论三至十三世纪武陵地区“桃花源”实体景观的建构过程 被引量:3
7
作者 毛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共9页
虽然陶渊明撰成《桃花源记》后,文人羽士对"桃花源"进行过不同的描述和阐释,且将其附会到武陵地区,但是迄至唐中叶,桃花源仍仅是传说中的意象,并无确指之地。唐宋之际,在道士、当地官员的推动下,桃花源在武陵县渐被塑造成了... 虽然陶渊明撰成《桃花源记》后,文人羽士对"桃花源"进行过不同的描述和阐释,且将其附会到武陵地区,但是迄至唐中叶,桃花源仍仅是传说中的意象,并无确指之地。唐宋之际,在道士、当地官员的推动下,桃花源在武陵县渐被塑造成了一个具体的洞天,人们开始有意识的从事桃花源的实体景观构建,此种努力至桃源建县时达到一个高峰。不同时代形塑"桃花源"的主体与背景的差异留下了不同的景观,作为实体的非连续性和作为文化资源的接续性统一于其塑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 武陵 景观
原文传递
从文化对等角度看《桃花源记》英译 被引量:3
8
作者 麻晓敏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0年第6期168-169,共2页
中国文化典籍中"文化"两个字的意义举足轻重,所传达的信息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文化对等在这种翻译活动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则。选取几位翻译大家有关《桃花源记》的译作,分析文化对等如何指导并影响各位译者对文章标题、内容... 中国文化典籍中"文化"两个字的意义举足轻重,所传达的信息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文化对等在这种翻译活动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则。选取几位翻译大家有关《桃花源记》的译作,分析文化对等如何指导并影响各位译者对文章标题、内容、等方面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典籍 《桃花源记》 翻译活动
下载PDF
论桃花源赋——以《桃花源志略》收录之赋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彬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清人编纂的《桃花源志略》收录了十余篇桃花源赋。在桃花源赋的创作上,深受桃花源文化濡染的本地人表现出了更大的创作热情。在叙事上,桃花源赋基本上遵循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叙事格局,但也有别出心裁、打破常规的作品。对桃花源... 清人编纂的《桃花源志略》收录了十余篇桃花源赋。在桃花源赋的创作上,深受桃花源文化濡染的本地人表现出了更大的创作热情。在叙事上,桃花源赋基本上遵循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叙事格局,但也有别出心裁、打破常规的作品。对桃花源的不同认识影响了桃花源赋的整体风貌,将桃花源视为仙境的赋作有较强的浪漫主义精神,而将桃花源看作隐居之地的赋作则表现出了一定的历史理性精神,且行文具有议论化的色彩。由于专制主义和清代律赋的影响,桃花源赋还呈现出颂美时政的创作倾向,在主旨上与《桃花源记》截然异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志略》 桃花源赋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桃花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嘉媛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15,共4页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吉光片羽的佳作。"桃花源"营造的空灵润秀、神奇轩举美境,千百年来成了古今作家援景寄情的一片沃土,同时也构筑了广大民众神往渴盼的洞天福地。"桃花源"貌似东方式的乌托...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吉光片羽的佳作。"桃花源"营造的空灵润秀、神奇轩举美境,千百年来成了古今作家援景寄情的一片沃土,同时也构筑了广大民众神往渴盼的洞天福地。"桃花源"貌似东方式的乌托邦世界,其实是自然生态乐园的诗意呈现。从生态美学视野审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发现"桃花源"体现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有机统一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生态关
下载PDF
陶渊明笔下的隐者形象变迁--以《桃花源记》与《五柳先生传》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文琪 吴春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0-44,共5页
从《桃花源记》到《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笔下的隐者形象发着较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为隐者隐逸程度,苦隐形象的深化,更表现为其异化程度的加强。这种深化与加强,对应着作者不同的创作时期,也对应着作者不同的创作目的和动机,同时也反映... 从《桃花源记》到《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笔下的隐者形象发着较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为隐者隐逸程度,苦隐形象的深化,更表现为其异化程度的加强。这种深化与加强,对应着作者不同的创作时期,也对应着作者不同的创作目的和动机,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寄寓在不同类型的隐逸形象身上的不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隐者
下载PDF
王维诗歌桃源主题新变——以早期作品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江波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7-33,共7页
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诞生之后,桃源便成为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境地。王维在陶渊明桃花源模式和桃源思想的影响下建构起自己的桃源,但王维的桃源无论是建构原因、表现形态还是终极目的,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形成巨大的反差。对桃花源... 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诞生之后,桃源便成为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境地。王维在陶渊明桃花源模式和桃源思想的影响下建构起自己的桃源,但王维的桃源无论是建构原因、表现形态还是终极目的,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形成巨大的反差。对桃花源的渴求在王维早年的诗作中已经体现出来,因为王维早年便感知到人心难测、生命无常、权力压迫等苦痛。在贬谪的催化作用下,王维建立起以逃避政治为动机、以空灵梦幻为表现形态、以超越现实和追求生命自由为目标的理想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桃花源 新变 早期作品
下载PDF
“小桃源”:从词汇到诗迹——徽州黟县方志中“小桃源”诗迹化的词汇史考察
13
作者 侯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徽州黟县小桃源是陶渊明笔下武陵桃源的次生比附诗迹,其品目肇始于五代以前,在宋代得到地理书的确认,至明清则成为黟县地域文化建构的重要景观。通过以纂修有序的"黟县四《志》"为中心进行历代题咏之考察,辅以宋代地理书及别... 徽州黟县小桃源是陶渊明笔下武陵桃源的次生比附诗迹,其品目肇始于五代以前,在宋代得到地理书的确认,至明清则成为黟县地域文化建构的重要景观。通过以纂修有序的"黟县四《志》"为中心进行历代题咏之考察,辅以宋代地理书及别集文献,可初步厘清以下问题:其一,黟县小桃源诗迹的确立过程;其二,李白浔阳台质素的加入对小桃源诗迹经典性提升的作用;其三,历代文士关于小桃源诗迹书写对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诗》范式的回响与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小桃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诗迹
下载PDF
论束皙对古小说资料整理的贡献——兼论古小说对束皙创作的影响
14
作者 孔德明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6-72,108,共8页
西晋文人束皙于汲冢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汲冢书杂有诸如《琐语》《穆天子传》等小说,束皙对它们的整理、释读和义证,为这些小说的流传奠定了文本基础,同时给予了主题发明和意义价值思考的启示。他编纂的蒙学读本《发蒙记》,多... 西晋文人束皙于汲冢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汲冢书杂有诸如《琐语》《穆天子传》等小说,束皙对它们的整理、释读和义证,为这些小说的流传奠定了文本基础,同时给予了主题发明和意义价值思考的启示。他编纂的蒙学读本《发蒙记》,多运用韵语偶句的形式对诸多小说题材进行编排书写,便于咏诵记忆,极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小说题材的广泛流传。束皙的《近游赋》描绘了一个自给自足、逍遥自在又没有礼法限制和役税负担的理想社会图景,是一篇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文学作品,对陶渊明《桃花源记》应有一定的影响。从小说发展史的意义上看,束皙已具有一定的小说创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冢竹书 《发蒙记》 虚构故事 《桃花源记》 小说 《近游赋》
下载PDF
襦服深衣:桃花源里的平民社会与服饰--兼论砖画像中所见汉魏平民服饰 被引量:1
15
作者 纳春英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39-150,共12页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桃源中所见避世的人们“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令后人费解,为何桃源民秦时入此“绝境”,六百多年后,衣着还能和晋当时代的人(外人)一样?之所以产生困惑,主要因为学界普遍对秦汉至魏晋期间平民的服饰状况不了解...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桃源中所见避世的人们“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令后人费解,为何桃源民秦时入此“绝境”,六百多年后,衣着还能和晋当时代的人(外人)一样?之所以产生困惑,主要因为学界普遍对秦汉至魏晋期间平民的服饰状况不了解,从秦至晋,平民襦服深衣,无论颜色、材质还是款式,几无变化。桃源民及其服饰分析既有助于《桃花源记》的文学与历史解读,也是研究汉魏平民社会与平民生活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襦服深衣 桃花源记 砖画像 平民服饰
下载PDF
心象风景:韩国文人笔下的“桃源图”诗文题咏
16
作者 崔雄权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11,共12页
高丽中期中国唐代兴起的“桃源图”创作及其诗文题咏传入韩国后,开启了绵延一千余年的“桃源图”诗文题咏传统。韩国文人承袭了中国“桃源图”与题画诗文所蕴含的对生命自由境界的追求、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对理想治世思想内涵的承袭,同... 高丽中期中国唐代兴起的“桃源图”创作及其诗文题咏传入韩国后,开启了绵延一千余年的“桃源图”诗文题咏传统。韩国文人承袭了中国“桃源图”与题画诗文所蕴含的对生命自由境界的追求、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对理想治世思想内涵的承袭,同时,他们为了不落窠臼,在书写与接受过程中表现出对传统主题的回避与延展,深化了大同世界高尚主题的宣示性书写,开拓了入世精神的现实意义,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独特的审美个性。韩国文人创作的“桃源图”诗文题咏蕴藉着他们对于高尚人格和中国文化的膜拜与向往。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衍生出来的“桃源图”与诗文题咏给韩国文人提供了想象中国文化的中介物,形成了其独特的心象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文学 “桃源图” 诗文题咏 共相与异相 群体阐释效应
原文传递
桃花源近——冷泉溪导入的佛国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歆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5-129,共5页
飞来峰是杭州最古老且具影响力的一座"桃花源"。峰北冷泉溪、峰南流虹涧绕峰东流,在飞来峰东北角汇入西湖最大的上源—金沙涧。冷泉溪和流虹涧沿岸分布着灵隐寺和天竺三寺,它们把飞来峰改造成一片有别于城市的佛国、"桃... 飞来峰是杭州最古老且具影响力的一座"桃花源"。峰北冷泉溪、峰南流虹涧绕峰东流,在飞来峰东北角汇入西湖最大的上源—金沙涧。冷泉溪和流虹涧沿岸分布着灵隐寺和天竺三寺,它们把飞来峰改造成一片有别于城市的佛国、"桃花源"。以冷泉溪的历史景观变迁为研究案例,结合文献研究和现状分析的成果,揭示"桃花源"景观营造的具体策略和指导思想的历史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 冷泉溪 飞来峰 都城郊外的文化景观 变迁
原文传递
《桃花源记》和《瓦尔登湖》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春晖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0-73,共4页
生态文学是一种在大的生态环境背景下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形式。自然主义手法是文学中的一种创作倾向。自然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崇尚真实,不会刻意添加修饰成分。东西方的自然主义思想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瓦尔登湖》和《桃花源... 生态文学是一种在大的生态环境背景下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形式。自然主义手法是文学中的一种创作倾向。自然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崇尚真实,不会刻意添加修饰成分。东西方的自然主义思想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瓦尔登湖》和《桃花源记》就有许多共性和个性。相似点有:文学作品创作灵感的来源;意境的相似及具体表现手法,其中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艺术风格的相似;生活方式的相似。不同之处有:针对不同意象进行描写、对具体意象的表现手法、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两篇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包括对生态环境、生活心态、经济发展和现代自然主义教育这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瓦尔登湖 桃花源记 意境 生态文学
下载PDF
相似的梦想 不同的表现——《桃花源记》和《小园赋》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思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7-30,共4页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庾信的《小园赋》都是寄托理想的产物。在这里,作者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寄托,或是无人问津的桃花源,或是清幽寂静的小园,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作者愿望的反映。但相同的愿望反映在作品里却是不尽相同的存在,在构...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庾信的《小园赋》都是寄托理想的产物。在这里,作者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寄托,或是无人问津的桃花源,或是清幽寂静的小园,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作者愿望的反映。但相同的愿望反映在作品里却是不尽相同的存在,在构建上、在情感上、在描写对象上都有不一样的表现;与此同时,在文章的布局上、在写作背景上二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就二者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小园赋》 比较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桃花源”植物景观营造 被引量:1
20
作者 厉泽萍 卢山 陈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42-447,共6页
中国文学中所体现的"桃花源"思想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为理想生活境界的代表而历代传承。《聊斋志异》作为"桃花源"思想的载体之一,其中与"桃花源"意象植物有关的内容颇多。将小说中描写的现实环... 中国文学中所体现的"桃花源"思想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为理想生活境界的代表而历代传承。《聊斋志异》作为"桃花源"思想的载体之一,其中与"桃花源"意象植物有关的内容颇多。将小说中描写的现实环境中的植物、幻化世界中的植物景观、成精或仙化的植物以及人物名字中的植物进行总结分析,从空间和意境两个方面总结"桃花源"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窥探明末清初文人心中的"桃花源"形象,为"桃花源"植物景物营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桃花源 植物景观 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