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态动词“能”在交际过程中的义项呈现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8-246,共9页
情态动词"能"有多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义项,但母语者在交际过程中并不因此发生义项呈现上的困难或错误。对35万字左右的语料中"能"的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发现其义项在"肯定—否定—疑问"用法平面上... 情态动词"能"有多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义项,但母语者在交际过程中并不因此发生义项呈现上的困难或错误。对35万字左右的语料中"能"的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发现其义项在"肯定—否定—疑问"用法平面上表现出高度规律性的频率分布。通过构拟"能"诸义项的统一抽象意念,建立语义网络,并结合上述规律性特征尝试提出一个解释上述现象的可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能” 交际过程 义项 语义网络 语义类型
原文传递
留学生“会”与“能”的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丽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53-58,共6页
"会"与"能"是留学生极易用错的两个能愿动词。本文考察了留学生对这两个能愿动词的学习,主要对学习中出现的相关偏误进行了分类考察和分析,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最后提出促进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偏误分析
下载PDF
“会”和“能”的能力义辨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范晓蕾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101,共12页
本文旨在辨析普通话里“会”和“能”的能力义。“会”表示懂得执行某类动作的技巧方式且通常有潜力实现该动作,这是恒常能力义;“能”只表示有潜力实现某个动作,这是特定能力义。“恒常能力\特定能力”比“心智能力\生理能力”更适合... 本文旨在辨析普通话里“会”和“能”的能力义。“会”表示懂得执行某类动作的技巧方式且通常有潜力实现该动作,这是恒常能力义;“能”只表示有潜力实现某个动作,这是特定能力义。“恒常能力\特定能力”比“心智能力\生理能力”更适合汉语能力情态的分类。“会”和“能”表能力义的共性是有合意愿性、合需求性、难实现性的语用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 “能” 能力 动力情态
原文传递
墙盘铭文札记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桓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91,共6页
墙盘铭文经诸家释读后,文意趋于明朗,但仍不无遗义。本文就铭文中的“达殷(田允)(畯)民”“亟狱”、”司夔”等语及(能攴)字的内涵加以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与墙盘铭相关的(?)钟铭“(?)五十颂处”的涵义。
关键词 墙盘 铭文 青铜器 西周
原文传递
论情态动词“能”的核心语义及语用解读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光武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8-615,共18页
情态动词的语义核心就是表达命题间的关系。按照这个观点,"能"的核心语义可以抽绎为p和D事实相容(p is compatible with D_(factual))。以该语义为基础,可以对"能"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各项功能给予语用解读。解读... 情态动词的语义核心就是表达命题间的关系。按照这个观点,"能"的核心语义可以抽绎为p和D事实相容(p is compatible with D_(factual))。以该语义为基础,可以对"能"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各项功能给予语用解读。解读的过程多是推理性的,如其意愿用法,用"能"说明p有实现为真的潜势,对于不同人群来说,因为不言自明的固有能力本无需再言,是语用推理的结果。"能"肯定、否定及疑问表达的不对称也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由语用推理入手才能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情态动词 多功能语言形式 核心语义 语用解读 语用推理
下载PDF
“气”与“能”:《新理学》与《论道》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贺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新理学》之"气"与《论道》之"能"都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料"。"气"的使用弥补了《新理学》形上本体"理之无能","能"的自性能动则保证了《论道》之"可能界"到... 《新理学》之"气"与《论道》之"能"都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料"。"气"的使用弥补了《新理学》形上本体"理之无能","能"的自性能动则保证了《论道》之"可能界"到"个体界"的顺利过渡。"气"与"能"的使用反映出通过强化逻辑分析法而建立形上学体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中国传统哲学"逻辑意识不发达"的不足,使其形上学体系表现出概念清晰、逻辑严密的特色,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论道 逻辑分析
下载PDF
“能”和“会”的情态语义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思华 曾传禄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5-100,105,共7页
分析了“能”和“会”的情态语义,发现“能”作为认识情态动词时表示可能,“会”表示盖然,“会”的主观性比“能”高,“会”可以和语气词“的”连用;“能”在动力情态中比“会”多出条件和用途义,当有恢复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或句中... 分析了“能”和“会”的情态语义,发现“能”作为认识情态动词时表示可能,“会”表示盖然,“会”的主观性比“能”高,“会”可以和语气词“的”连用;“能”在动力情态中比“会”多出条件和用途义,当有恢复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或句中有隐含程度、数量等限定时,两者不能换用;“能”作道义情态动词时表示许可,“会”表示承诺,这也是其不能换用的原因。同时,“能”和“会”的情态语义差异还可从句法环境见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 “会” 情态语义 句法环境
下载PDF
韩国留学生“会”与“能”的偏误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结合语言对比和偏误分析,对韩国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不仅混用"会"与"能","能"与"可能"、"会"与"可以"的混用情况也比较严重。文章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 结合语言对比和偏误分析,对韩国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不仅混用"会"与"能","能"与"可能"、"会"与"可以"的混用情况也比较严重。文章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最后提出一些促进教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误分析
下载PDF
汉语情态动词“能”语义演变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红卫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3-35,共3页
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语义演变路径及其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情态动词"能"最初是表达动力情态的意义,然后由动力情态分别演变出道义情态和知识情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推理是... 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语义演变路径及其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情态动词"能"最初是表达动力情态的意义,然后由动力情态分别演变出道义情态和知识情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推理是汉语情态动词"能"语义演变的主要机制,原来认为许多由隐喻机制所引发的语义演变,其实是由推理所引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能” 语义演变机制
下载PDF
表示能力的“能”“会”“可以”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妍 曾传禄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14-118,124,共6页
"能""会""可以"在表示"能力"义时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语义侧重点。句法上,表示能力的"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而"能""可以"前面加"只/... "能""会""可以"在表示"能力"义时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语义侧重点。句法上,表示能力的"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而"能""可以"前面加"只/仅"表许可义,不表能力义。语义语用上,"能"表示的能力是受限定的,"会"表示的能力则有"通性"的性质,而"可以"表示的能力强调客观上无妨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以 能力
下载PDF
沈阳方言“能”的性质和用法的多样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越 《语言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216-231,431,共17页
"能"在沈阳方言中既有动词用法也有情态动词用法。当做情态动词时:可无条件用于肯定句;可加负向义、结果义、非自主义小句;后可加形容词、名词;可与时体标记"着、了、过、起来、下去"共现。与普通话"能"... "能"在沈阳方言中既有动词用法也有情态动词用法。当做情态动词时:可无条件用于肯定句;可加负向义、结果义、非自主义小句;后可加形容词、名词;可与时体标记"着、了、过、起来、下去"共现。与普通话"能"比其用法有一定的扩张性。沈阳方言"能"从实义动词发展而来,先出现动力情态用法,再发展出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用法。沈阳方言"能"的用法在汉语方言中具有独特性,但其演变符合世界语言发展规律。文章通过对沈阳方言"能"的个案描写,补充并细化现代汉语方言情态语义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方言 多样性 语义地图
原文传递
《论衡》中助动词“能”的句法和语义
12
作者 赵亚丽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7期33-35,共3页
对《论衡》中的助动词“能”在穷尽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做了细致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语法和语义特点。“能”的语法特点是:前面受副词修饰;后面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构成“不-不”双重否定格式;单独做谓语等。“能”在... 对《论衡》中的助动词“能”在穷尽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做了细致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语法和语义特点。“能”的语法特点是:前面受副词修饰;后面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构成“不-不”双重否定格式;单独做谓语等。“能”在句法结构中表示三种语义:条件或情理上的许可;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肯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衡》 语法特点 句法结构 语义
下载PDF
“能”范畴的美学特征与审美内涵
13
作者 杨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3-97,共5页
"能"是中国古代书画美学常用范畴之一,指通过高超的技巧所再现的精细入微的形象。魏晋之后,"能"用于书法品评,在唐代,"能"正式进入审美领域。因循、形似、精细是"能"的三大特征,"能"... "能"是中国古代书画美学常用范畴之一,指通过高超的技巧所再现的精细入微的形象。魏晋之后,"能"用于书法品评,在唐代,"能"正式进入审美领域。因循、形似、精细是"能"的三大特征,"能"本身即是一种审美标准,同时也是实现"逸"、"神"、"妙"的基础与途径。通过积学储宝、勤修苦练,结合想象力的喷发,可以实现从"能"向"逸"、"神"、"妙"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美学特征 审美内涵
下载PDF
被尘封的汉语分析哲学原创史——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对于罗素哲学的创造性回应
14
作者 徐英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5,共10页
罗素在1920—1921年访问中国之后,其思想通过张申府等人的工作而在中国哲学界得到了积极的传播,罗素哲学的一些核心术语(如“感觉材料”、“摹状词”等)也为中国哲学家所知。但以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家究竟在多大程... 罗素在1920—1921年访问中国之后,其思想通过张申府等人的工作而在中国哲学界得到了积极的传播,罗素哲学的一些核心术语(如“感觉材料”、“摹状词”等)也为中国哲学家所知。但以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罗素哲学,则一直没有得到学界深入的研究。实际上,这几位哲学家虽然熟悉罗素思想,却至少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与其产生了巨大学术分歧:第一,在形而上学方面,冯友兰通过对维也纳学派的批判充分肯定了形而上学研究的合法性(而这一批评也与罗素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不屑态度形成了鲜明反差),而金岳霖基于“能—式—道”三概念的形而上学体系也完全摆脱了罗素所在英国经验论传统;第二,在认识论方面,张岱年与冯友兰的工作都具有鲜明的实在论色彩,并因此与罗素的准笛卡尔式思路产生了重大的区别。可以说,这是20世纪早期汉语世界中分析哲学的一段原创历史,这段被尘封了的历史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论 形而上学 认识论 罗素 金岳霖 张岱年 分析哲学
原文传递
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看日汉祈使问句——以「テクレル」与“能”为考察对象
15
作者 孙斐 《语言学研究》 2020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日语祈使问句常用助动词「テクレル」~①,同时祈使问句中的「テクレル」常与汉语助动词"能"对应。本文运用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首先分析了祈使问句中「テクレル」的原型意义。其次,以"祈使"言... 日语祈使问句常用助动词「テクレル」~①,同时祈使问句中的「テクレル」常与汉语助动词"能"对应。本文运用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首先分析了祈使问句中「テクレル」的原型意义。其次,以"祈使"言语行为脚本为基础,分析了日汉祈使问句在"使能条件"与"核心行为"转喻关系上的相似性。最后,从"转喻"与"礼貌"的角度对祈使问句中「テクレル」与"能"的不同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使问句 言语行为转喻 「テクレル」 “能”
原文传递
The Rhetorical Devices of The Sutra of Hui Neng
16
作者 TIAN Xint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9年第10期426-431,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ree main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by the The Sutra of Hui Neng in terms of metaphor,pun,and parody.The Sutra of Hui Neng records the zen thoughts rather than the language.I...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ree main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by the The Sutra of Hui Neng in terms of metaphor,pun,and parody.The Sutra of Hui Neng records the zen thoughts rather than the language.In the process of explaining the sutra,Hui Neng applied rhetorical devices in a flexible way to make the disciples fully comprehend the zen thoughts,so that Buddhist sutra can be vividly and fully expressed through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utra of HUI neng METAPHOR PUN PARODY
下载PDF
汉英中介语“会”与“能”的偏误分析
17
作者 庄艳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59-162,共4页
能愿动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一个重要类别,也是外籍留学生学习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中"会"和"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能愿动词。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这既与二者的语义特征及... 能愿动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一个重要类别,也是外籍留学生学习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中"会"和"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能愿动词。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这既与二者的语义特征及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表达有关,也与英语情态动词"can/could"的语义差异相纠葛。从偏误角度分析留学生"会"与"能"的习得情况,探讨其偏误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愿动词 “会” “能” 偏误类别 偏误成因 策略
下载PDF
CAN和“能”的力图式语义对比分析
18
作者 肖明齐 陈丽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6期265-266,274,共3页
英汉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对于解析各自所在的语言系统有着积极牵引作用。该文拟从意象图式的力图式角度,将英汉情态动词中的一对典型情态动词CAN和"能"作为对象,分析其根意义和认识意义并加以对比,拟进一步揭示人类认知与情态... 英汉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对于解析各自所在的语言系统有着积极牵引作用。该文拟从意象图式的力图式角度,将英汉情态动词中的一对典型情态动词CAN和"能"作为对象,分析其根意义和认识意义并加以对比,拟进一步揭示人类认知与情态动词语义习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 意象图式 根意义 认识意义
下载PDF
时间副词“再”和情态动词“能”连用现象研究
19
作者 张耀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时间副词"再"可以与情态动词"能"连用,并且在大多数组合环境中要进行否定,否定式多于肯定式,这是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再"具体的组合环境和语义特征。
关键词 时间副词 情态动词
下载PDF
除草剂精克草能对黄鳝的遗传毒性及三种物质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贤德 程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56-58,共3页
研究了除草剂精克草能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核异常的诱发作用 .结果表明 ,处理 7d后 ,不同体积分数的精克草能水溶液对黄鳝的微核细胞率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而且在一定的体积分数下各指标有高峰期 ,说明该药物对黄鳝有一定的... 研究了除草剂精克草能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核异常的诱发作用 .结果表明 ,处理 7d后 ,不同体积分数的精克草能水溶液对黄鳝的微核细胞率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而且在一定的体积分数下各指标有高峰期 ,说明该药物对黄鳝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同时通过研究发现 ,维生素 C、维生素 B2 、β-胡萝卜素与精草克能共同作用时 ,均能显著降低除草剂精草克能的遗传毒性 ,对鱼类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克草能 农药毒性 除草剂 黄鳝 遗传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