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现实主义——《洛丽塔》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青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8-93,共6页
对纳博科夫代表作《洛丽塔》的阐释向来集中于其后现代性的一面。其实,很早就有批评家指出其中有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嘲笑和讽刺的内涵,但这很少引起众人的关注和兴趣。本文从文本自身和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两方面着手,对小说进行细致剖析认... 对纳博科夫代表作《洛丽塔》的阐释向来集中于其后现代性的一面。其实,很早就有批评家指出其中有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嘲笑和讽刺的内涵,但这很少引起众人的关注和兴趣。本文从文本自身和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两方面着手,对小说进行细致剖析认为,小说从汽车旅馆、学校与家庭教育、现代社会中以消费为目的的大众文化等三个方面展开其尖锐、深刻的揭露与嘲弄,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而塔》 现实主义 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美国 汽车旅馆 教育 消费文化
下载PDF
流亡者永在旅途——评纳博科夫的杰作《洛丽塔》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小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8-21,共4页
纳博科夫早期的流亡生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洛丽塔》集中体现了他一贯的创作主题。流亡是这部小说的表层含义 ,引而不发的是击败时间、追求永恒的期望和努力。为了击败时间 ,故事主人公亨伯特选择了写作这一独特的形式 ,写... 纳博科夫早期的流亡生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洛丽塔》集中体现了他一贯的创作主题。流亡是这部小说的表层含义 ,引而不发的是击败时间、追求永恒的期望和努力。为了击败时间 ,故事主人公亨伯特选择了写作这一独特的形式 ,写下了有关爱的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流亡 时间 写作
下载PDF
《洛丽塔》中的叙述与聚焦——认知诗学视野下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8
3
作者 饶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5,共4页
《洛丽塔》作为一部成功的叙事作品,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视点的恰当处理。作者选择第一人称作为小说的主导叙述视点,并在时空视点和知觉视点的选择中不断用过去与现在的"我"作为内聚焦与外聚焦交替出现,隐含叙述... 《洛丽塔》作为一部成功的叙事作品,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视点的恰当处理。作者选择第一人称作为小说的主导叙述视点,并在时空视点和知觉视点的选择中不断用过去与现在的"我"作为内聚焦与外聚焦交替出现,隐含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观念视点。在叙事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认知诗学的研究成果分析该作品在叙事过程中对叙述视点处理的叙述策略,阐释《洛丽塔》在叙述和聚焦上的特征,揭示视点的安排在作品中的感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认知诗学 叙述 视点 聚焦
下载PDF
善良的上帝在细节中——试论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振宇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本文试着从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和国内现有的几个译本以及它的影片改编入手 ,论述纳博科夫作品中“文体”和“细节”间的关系 ,指出纳博科夫小说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叙述方式和表达形式上 ,尤其体现在对“细节”具体而微地筹划和运用... 本文试着从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和国内现有的几个译本以及它的影片改编入手 ,论述纳博科夫作品中“文体”和“细节”间的关系 ,指出纳博科夫小说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叙述方式和表达形式上 ,尤其体现在对“细节”具体而微地筹划和运用之中 ,并由此构成作品写实性和诗意性的双重效果。文章指出 ,对纳博科夫作品的阐释与翻译 ,需要把握细节和语词传达的精微意义 ,并在转译过程中保持语言对应的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小说 《洛丽塔》 作品 细节 叙述方式 阐释 上帝 具体 诗意性
下载PDF
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 被引量:11
5
作者 汪小玲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6,共5页
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思认为,小说隐含作者的建构依靠的是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而其中小说叙述者的作用往往不容忽视。从叙述者出发,读者才有可能对隐含作者的意图、立场、观点、态度甚至价值观进行推断。本文详细分析了小说《洛丽塔》的叙事策... 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思认为,小说隐含作者的建构依靠的是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而其中小说叙述者的作用往往不容忽视。从叙述者出发,读者才有可能对隐含作者的意图、立场、观点、态度甚至价值观进行推断。本文详细分析了小说《洛丽塔》的叙事策略,通过探讨小说中可靠的和不可靠的叙述者的叙事特点,论证其在建构小说的隐含作者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隐含作者 叙事策略 可靠的叙述者 不可靠的叙述者
原文传递
人性之谜的追寻——对纳博科夫和《洛丽塔》两个谜的解释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利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在企图表现自己"原始幻觉"的欲望下所创造的白日梦或幻想小说。作者在作品中力图去追寻人性中的某种状态或某个形象,并欲将其视为是自己的"我",从而揭示了人性个体所具有的幻想性和异化性。小...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在企图表现自己"原始幻觉"的欲望下所创造的白日梦或幻想小说。作者在作品中力图去追寻人性中的某种状态或某个形象,并欲将其视为是自己的"我",从而揭示了人性个体所具有的幻想性和异化性。小说以凸现个体生命为指归,对人类深不可测的灵魂和人性之谜作一次大胆而谨慎的探险,"至深者呼唤至深者"是它的话语动力,对生存 生命的追问是它的基本态势,"始于性而终于爱"是它的精神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原始幻觉 负罪感 人性之谜
下载PDF
超越道德界限的不伦之恋——《洛丽塔》男女主人公悲剧命运剖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建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位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作家,他最著名的小说《洛丽塔》由于描述了三十七岁的男子亨伯特与他十二岁的继女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情而备受争议。这部小说完全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是非,虚构了一个远离现实的...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位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作家,他最著名的小说《洛丽塔》由于描述了三十七岁的男子亨伯特与他十二岁的继女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情而备受争议。这部小说完全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是非,虚构了一个远离现实的情爱世界,展现了一段似乎与道德无关的悲情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男女主人公生活际遇、心路历程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他们各自悲剧命运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纳博科夫 亨伯特 爱恋 人性
下载PDF
《洛丽塔》中的命名游戏及其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徐艳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87,共5页
《洛丽塔》中庞杂的人物命名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读这部小说的途径。作者纳博科夫对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和克莱尔·奎尔蒂的命名方式的规律说明:奎尔蒂是亨伯特的另一个自我,他的存在是对主人公的讽刺和揭示。命名游戏进一步增... 《洛丽塔》中庞杂的人物命名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读这部小说的途径。作者纳博科夫对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和克莱尔·奎尔蒂的命名方式的规律说明:奎尔蒂是亨伯特的另一个自我,他的存在是对主人公的讽刺和揭示。命名游戏进一步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伯特 奎尔蒂 洛丽塔 命名游戏
下载PDF
《洛丽塔》:人性畸态与死亡叙事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爱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展示给世人一段惊世骇俗的畸恋,谴责了美国庸俗的文化媒介、混乱的学校教育、漏洞百出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弗洛伊德性学说的异化者们。小说幽默的语言和怪诞的风格蕴含着严肃的本质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这部...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展示给世人一段惊世骇俗的畸恋,谴责了美国庸俗的文化媒介、混乱的学校教育、漏洞百出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弗洛伊德性学说的异化者们。小说幽默的语言和怪诞的风格蕴含着严肃的本质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这部人性畸态和死亡叙事交织建构的文本是对"乱伦"、"复仇"和"毁灭"母题的重新抒写。其悲剧性所带来的启示使其与文学史上的悲剧经典一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人性畸态 死亡 悲剧
下载PDF
一个“流浪者”的“艺术欺骗”——论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中的恋童情节 被引量:7
10
作者 毕其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5-617,共3页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是后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但因其恋童情节的描写而引起广泛争议。这种恋童的畸形情感实际是作家作为流亡贵族的内心苦闷情感的畸形表达,这种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后现代的表达已超越社会基本伦常的底...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是后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但因其恋童情节的描写而引起广泛争议。这种恋童的畸形情感实际是作家作为流亡贵族的内心苦闷情感的畸形表达,这种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后现代的表达已超越社会基本伦常的底线,虽然作家曾多次表白“艺术是欺骗”,但“艺术欺骗”不应是作家回避社会责任的挡箭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存在主义 伦理道德 美国 社会责任
下载PDF
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8-71,82,共5页
《洛丽塔》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在诱使读者放弃自己的道德判断。从叙述策略的角度对该现象的剖析表明 ,《洛丽塔》的文本迷局主要由三种方式组成 :即确立审美价值体系、采用多重叙述视角和预设隐在读者。
关键词 《洛丽塔》 叙述技巧 读者反应批评 唯美主义 道德观
下载PDF
Lo娘的“三次元”文化空间——女性主义后亚文化视角下的穿着经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亚萍 穆白玥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0-68,共19页
本研究结合女性主义物质文化研究视角和后亚文化范式,在穿着经验范畴中,考察本土Lolita参与者(Lo娘)与脱胎于网络的审美人造物(Lo裙)的关系,以此理解性别化、媒介化的环境中少女的主体意识。研究着重考察了性别规范、数字网络技术与参... 本研究结合女性主义物质文化研究视角和后亚文化范式,在穿着经验范畴中,考察本土Lolita参与者(Lo娘)与脱胎于网络的审美人造物(Lo裙)的关系,以此理解性别化、媒介化的环境中少女的主体意识。研究着重考察了性别规范、数字网络技术与参与者实践的相互关系,检视参与者自我叙事与流行Lolita形象的关系。研究发现,既赋能又施压的数字网络,推动了少女与人造物的结盟,构成了Lo娘寻求自我认同、疏远群聚认同的"三次元"私人领域。"三次元"揭示了一种更广泛的、扬弃数字网络的"后数字"意识构型阶段,穿着Lo裙在此成为模仿肉身具身的确定亲密感、协商媒介化现实的超具身实践。文章最后讨论后亚文化主体的超具身实践对于女性主义政治和文化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lita 性别 泛二次元 后亚文化 超具身
原文传递
论《洛丽塔》中亨伯特的伦理抉择及自我救赎
13
作者 高伟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48-51,共4页
亨伯特在牢狱中的喃喃呓语展示了他的真实内心世界和伦理抉择。在《洛丽塔》中,亨伯特的伦理抉择与其苦闷的内心和悲剧的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亨伯特对夏洛特·黑兹、洛丽塔和奎尔蒂三人做出了不同的伦理抉择。亨伯特对于三人... 亨伯特在牢狱中的喃喃呓语展示了他的真实内心世界和伦理抉择。在《洛丽塔》中,亨伯特的伦理抉择与其苦闷的内心和悲剧的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亨伯特对夏洛特·黑兹、洛丽塔和奎尔蒂三人做出了不同的伦理抉择。亨伯特对于三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构建揭示他在伦理选择中的伦理两难境地、自身的斯芬克斯因子,以及其自由意志和理性意志的交织和最终的伦理抉择。亨伯特的伦理抉择最终导致其悲剧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亨伯特 伦理抉择 自我救赎
下载PDF
谈《洛丽塔》叙事中的狂欢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耿海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41,126,共4页
《洛丽塔》的诞生具有双重狂欢的性质 :充溢在整个写作过程的审美快感令作者激情涌荡 ;充满魅力的叙事技巧使读者迷乱其中。作者以朴素的线性发展 ,“三套车”式的叙事结构 ,巧妙地摆脱了作品内在形式和外在道德的束缚 ,为自己开拓了一... 《洛丽塔》的诞生具有双重狂欢的性质 :充溢在整个写作过程的审美快感令作者激情涌荡 ;充满魅力的叙事技巧使读者迷乱其中。作者以朴素的线性发展 ,“三套车”式的叙事结构 ,巧妙地摆脱了作品内在形式和外在道德的束缚 ,为自己开拓了一个自由的叙述空间 ,从而在其中恣意地挥舞着语言的魔杖 ,让“写”与“读”都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忘我的审美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狂欢性 叙事技巧 小说 文学评论 线性结构 纳博科夫 叙事模式
下载PDF
坠落的金箭——解读《洛丽塔》的三个关键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亚军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0-76,共7页
《洛丽塔》惊世骇俗的故事情节其实只是作家纳博科夫借以悬置展示主人公亨伯特主观图景的一个框架;小说文体虽有个性特色但终归失之于华而不实;惟有小说人物的认识意义和欣赏价值至今犹存。解读《洛丽塔》,准确把握亨伯特性格特征、情... 《洛丽塔》惊世骇俗的故事情节其实只是作家纳博科夫借以悬置展示主人公亨伯特主观图景的一个框架;小说文体虽有个性特色但终归失之于华而不实;惟有小说人物的认识意义和欣赏价值至今犹存。解读《洛丽塔》,准确把握亨伯特性格特征、情爱美学及悲剧意蕴至关重要,而重新审视一般论者赞美有加的小说文体亦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关键词 性格特征 情爱美学 悲剧意蕴 美国 纳博科夫 小说 故事 人物 文体
下载PDF
《洛丽塔》的后现代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秀珍 廖志勤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9-53,共5页
后现代主义质疑客观真理、拒绝价值判断、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时时暗示其中叙述的故事并非真实,并将多种传统文体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杂合体。作者还通过对经典文本进行剪辑拼贴,以游戏的心态进行模仿,以... 后现代主义质疑客观真理、拒绝价值判断、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时时暗示其中叙述的故事并非真实,并将多种传统文体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杂合体。作者还通过对经典文本进行剪辑拼贴,以游戏的心态进行模仿,以轻松甚至油滑的笔调叙述严肃紧张的场面。不少词汇和短语经过作者巧妙的分解及重组,与情节、人物结合起来,营造出奇幻的美感。整部《洛丽塔》体现出强烈的后现代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纳博科夫 后现代
下载PDF
《洛丽塔》汉译本梳考
17
作者 杨燕妃 彭林祥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自1959年开始汉译以来,至今有近30种译本,属于译者独立翻译的译本仅11种。台湾地区赵尔心的译本无疑是最早,开汉译《洛丽塔》之先河。内地地区黄健人、于晓丹的译本在20世纪80、90年代无疑影响颇大。上海译文出版社...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自1959年开始汉译以来,至今有近30种译本,属于译者独立翻译的译本仅11种。台湾地区赵尔心的译本无疑是最早,开汉译《洛丽塔》之先河。内地地区黄健人、于晓丹的译本在20世纪80、90年代无疑影响颇大。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推出主万的全译本,是目前中国内地地区最受欢迎的译本。随着纳博科夫的作品逐渐进入公版领域,《洛丽塔》的汉译本还会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汉译本 名著复译
下载PDF
文化流浪者、精神创伤与“时空交错”——从《洛莉塔》和《普宁》看纳博科夫的文学主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蒙柱环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3-26,共4页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这些文化流浪者不但与异域文化语境存在着隔阂和冲突,而且他们总是用一种逃避或者寻找的方式来对待自...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这些文化流浪者不但与异域文化语境存在着隔阂和冲突,而且他们总是用一种逃避或者寻找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文化流浪现状。在"时空交错"机制的作用下,《洛莉塔》和《普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对于过去事物和母体文化的回忆、留恋和感情体验。"时空交错"机制不但是表明了纳博科夫对于现实的另类理解,而且为其笔下的文化流浪者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莉塔》 《普宁》 文化流浪者 “时空交错”
下载PDF
规训权力的作用——洛丽塔的悲剧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沿西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规训权力理论,来探讨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在亨伯特和洛丽塔这张权力关系网络中,规训权力是怎样实施,怎样发挥作用的;在亨伯特话语之下,洛丽塔的话语权力怎样被剥夺,洛丽塔怎样被边缘化,成为... 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规训权力理论,来探讨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在亨伯特和洛丽塔这张权力关系网络中,规训权力是怎样实施,怎样发挥作用的;在亨伯特话语之下,洛丽塔的话语权力怎样被剥夺,洛丽塔怎样被边缘化,成为"失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 权力 话语 《洛丽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