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风格对比描写的多维分析途径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朝永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3,84,共8页
语域特征是文本的一种重要属性,译本的语域变异由此成为译者风格描写的有效参照。多维分析法(MF/MD)能有效识别译本的语域类属并在不同语域维度上描写其倾向性特征,因此可用于对比基于同一原作的多译本语域特征,以考察不同译本的语域变... 语域特征是文本的一种重要属性,译本的语域变异由此成为译者风格描写的有效参照。多维分析法(MF/MD)能有效识别译本的语域类属并在不同语域维度上描写其倾向性特征,因此可用于对比基于同一原作的多译本语域特征,以考察不同译本的语域变异情况。译本语域维度差异及参与计算的因子差异均可作为译者风格的综合考察指标,其聚类共现能够反映出译者各自的语言风格乃至翻译策略。多维分析对译本语域特征描写和译者风格考察均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多维分析 语域变异 译者风格 《金瓶梅》
原文传递
从《金瓶梅》看明代后期白银流通及购买力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准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0,共4页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借宋朝之名,写明代之事。其年代背景,大致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白银货币化的时期。反映在《金瓶梅》中,白银是最主要的货币,全部的大额交易和大部分的小额交易都以白银支...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借宋朝之名,写明代之事。其年代背景,大致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白银货币化的时期。反映在《金瓶梅》中,白银是最主要的货币,全部的大额交易和大部分的小额交易都以白银支付。此种现象,既是当时白银货币化的反映,也应与于《金瓶梅》叙事以集官商于一身的西门庆及其家庭生活为中心有关。同时,《金瓶梅》对明代后期的白银购买力与物价情况也有充分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明代后期 白银 流通 购买力
下载PDF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封建商人的典型——《金瓶梅》西门庆形象新论 被引量:8
3
作者 曹炳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7,共6页
不论是从财产来源还是经营模式看,西门庆都不具备新兴商人的性质,而更多地带有封建商人的特征。他虽然亵渎封建政治,破坏封建秩序,但他破坏和亵渎的却正是封建政治、封建秩序中最符合民众利益的部分。他固守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婚姻制度... 不论是从财产来源还是经营模式看,西门庆都不具备新兴商人的性质,而更多地带有封建商人的特征。他虽然亵渎封建政治,破坏封建秩序,但他破坏和亵渎的却正是封建政治、封建秩序中最符合民众利益的部分。他固守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婚姻制度,以残害女性为乐,和明代后期新兴市民以及启蒙思潮的思想家们并无共同之处。他所固守的正是封建政治和封建秩序中最丑恶的部分。他放纵的性生活,非但不具备丝毫的人文主义精神,反而是对人性的践踏和背叛。他在商业经营中表现出一些新经济的因素,但这并不足以撑起一个“新兴商人”形象,他仍然只能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封建商人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佥瓶梅》 西门庆 封建商人
下载PDF
《金瓶梅》中的AABB式词──兼谈AABB式词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明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55-59,共5页
本文探讨了AABB式词的发展,作者认为,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词古已有之。文章重点探讨了《金瓶梅词话》中AABB式词中语素A和B的语义、语义限制、语义特点和AABB式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认为从历史发展来看,《金瓶梅》中的AABB式词的语义限... 本文探讨了AABB式词的发展,作者认为,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词古已有之。文章重点探讨了《金瓶梅词话》中AABB式词中语素A和B的语义、语义限制、语义特点和AABB式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认为从历史发展来看,《金瓶梅》中的AABB式词的语义限制比以前的AABB式词有所放宽,其构成方式也比以前显得多样化。正是这种变化,促使了近代AABB式词的快速发展,也为AABB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BB式 词的扩展 语法功能 组合方式 语义限制 金瓶梅词话
下载PDF
“本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觉醒——《金瓶梅》女性角色意识的文化审视 被引量:6
5
作者 吕珍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金瓶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井妇女形象,明代中晚期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人文思潮的涌动,促进了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以身体欲望的满足来展示生命存在的价值,追求平等权利和个人尊严。但根深蒂固的伦理文化的拘囿和... 《金瓶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井妇女形象,明代中晚期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人文思潮的涌动,促进了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以身体欲望的满足来展示生命存在的价值,追求平等权利和个人尊严。但根深蒂固的伦理文化的拘囿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又使这种有限的觉醒带有不可避免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女性 自我觉醒
下载PDF
城市娱乐和《金瓶梅》中的元宵节庆 被引量:7
6
作者 詹丹 张瑞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92,共7页
元宵节庆的娱乐活动在小说《金瓶梅》中有相当多的篇幅。通过描写主要人物在城里的观灯等一系列娱乐活动,揭示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他们的个性,并以花灯的脆弱和节庆的短暂,暗示了人物和家庭的命运。
关键词 娱乐活动 《金瓶梅》 灯会 人物 命运
下载PDF
《金瓶梅》中的理欲观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宝龙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4-99,共6页
《金瓶梅》是一部得到充分肯定又备受争议的一部小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中对于色欲和利欲的大量细致的描写。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讲,小说中人欲横流的社会图景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人的处世理念,特别是理欲观... 《金瓶梅》是一部得到充分肯定又备受争议的一部小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中对于色欲和利欲的大量细致的描写。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讲,小说中人欲横流的社会图景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人的处世理念,特别是理欲观念。而且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欲观念完全打破了自宋代以来一直占思想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传统,不是存理灭欲,而是有欲无理,以欲代理,为饱私欲,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忘却人性,无视廉耻。对于这种客观体现出的理欲观,我们必须冷静的,批判的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理欲观 中国古典小说
下载PDF
两种价值取向的建构及其毁灭的悲剧——潘金莲、李瓶儿形象的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军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4,共5页
《金瓶梅》的作者企图通过潘金莲和李瓶儿殊途同归的人生历程承载和表达自己对社会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在这两个人物身上,作者建构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彻底地破坏和执着地追求两种人生价值目标,但是,两者最终都是以毁灭而呈现给我们... 《金瓶梅》的作者企图通过潘金莲和李瓶儿殊途同归的人生历程承载和表达自己对社会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在这两个人物身上,作者建构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彻底地破坏和执着地追求两种人生价值目标,但是,两者最终都是以毁灭而呈现给我们无尽的感伤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女性形象 人生价值 悲剧
下载PDF
从《金瓶梅词话》看明人服饰风貌 被引量:5
9
作者 施晔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3-59,共7页
《金瓶梅词话》对人物服饰的描写不下于百处,充分展示了明代端庄、宏美的服饰风貌。小说对女子服饰的描写尤其细致详尽,丰富多彩的头饰、面饰、佩饰、服装构成了一道绚丽的服饰风景线。而男子服饰相对简单一些,但从小说对形形色色人物... 《金瓶梅词话》对人物服饰的描写不下于百处,充分展示了明代端庄、宏美的服饰风貌。小说对女子服饰的描写尤其细致详尽,丰富多彩的头饰、面饰、佩饰、服装构成了一道绚丽的服饰风景线。而男子服饰相对简单一些,但从小说对形形色色人物所穿戴的巾帽、服装、束带、靴履的描述中也能领略他们的服饰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妇子服饰 男子服饰 明代 小说 审美
下载PDF
赞助人的隐身:《金瓶梅》首部英文全译本的副文本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齐林涛 《翻译界》 2018年第2期21-34,151,共15页
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译本的翻译出版离不开译者之外的赞助系统,然而赞助人的隐身现象在当前的研究中却鲜有被触及。本文拟以《金瓶梅》首部英文全译本《金莲》为例,借用勒菲弗尔的赞助人理论视角,从各种副文本中挖掘其他代理人的参... 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译本的翻译出版离不开译者之外的赞助系统,然而赞助人的隐身现象在当前的研究中却鲜有被触及。本文拟以《金瓶梅》首部英文全译本《金莲》为例,借用勒菲弗尔的赞助人理论视角,从各种副文本中挖掘其他代理人的参与方式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影响。通过对内文本和外文本各自功能和价值的剖析,本文还原了赞助系统的复杂性,颠覆了对《金瓶梅》英译过程、翻译策略和译者的传统认知,从而改写了其文本译介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助人 隐身 金瓶梅 副文本 内文本 外文本
原文传递
“人”在《金瓶梅》中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霖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金瓶梅》对于人和人性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写了人性的压抑、人性的觉醒、人性的扭曲,写出了人的兽性与理性的矛盾与统一。这也是《金瓶梅》在艺术上能塑造出一批真人、活人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金瓶梅 人性
下载PDF
《金瓶梅》与《红楼梦》时空叙事艺术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军 沈怡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0-33,共4页
主要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建构叙事时空及其对叙事时空进行艺术处理的方式 。
关键词 《金瓶梅》 《红楼梦》 叙事时空 艺术成就
下载PDF
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与可能性对比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瑞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60,共7页
《红楼梦》中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是《金瓶梅》中李瓶儿出丧。表现在相似的临终嘱托、棺木越规、僭越规矩等。而《聊斋志异》中金和尚出丧是前二者的过渡环节,即变繁琐为简练,变自然撷拾为理性归纳的中间环节。金和尚和秦可卿的相似之... 《红楼梦》中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是《金瓶梅》中李瓶儿出丧。表现在相似的临终嘱托、棺木越规、僭越规矩等。而《聊斋志异》中金和尚出丧是前二者的过渡环节,即变繁琐为简练,变自然撷拾为理性归纳的中间环节。金和尚和秦可卿的相似之处是:都出身微贱;都生活在不合礼法的氛围中;二者都有异姓儿;作者对他们的丧事描写都采用了春秋笔法。曹雪芹笔下跟秦可卿出丧形成鲜明对比的可能是贾母之丧。秦可卿是辈分最低的重孙媳,贾母是辈分最高的老祖宗,身份形成强烈对比;秦可卿之丧在贾府极盛时,奢华无限,贾母之丧在贾府败落时,寒酸异常,丧事规格形成尖锐对比。从现存脂评找不到曹雪芹写过贾母之丧的痕迹,但没写过不等于没打算写。根据前八十回的蛛丝马迹推测,曹雪芹笔下可能出现这样的情节:贾母去世时,贾府大厦已倾,贾母不仅不可能有风光大丧,甚至棺木都成了问题。这时,刘姥姥登场,出钱葬贾母并用二进大观园时的贾母赠衣为其装殓。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为这样的描写预埋了伏线:刘姥姥跟贾母有着非同寻常的“天上缘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打秋风者,二进荣国府因跟贾母投缘,变成贾母的贵客和“老亲戚”;贾母和刘姥姥的依依惜别,很像是贾府败落时刘姥姥葬贾母的伏笔。当年贾母惜老怜贫,刘姥姥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帮助贾母本人和她的家族。贾母能入土为安,跟秦可卿当年提醒凤姐安排祖茔有关。这样一来,贾母之死和秦可卿之丧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合情合理的对比,就小说构思艺术而言,顺理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可卿 贾母 《红楼梦》 《聊斋志异》 《金瓶梅》
下载PDF
雷威安法译本《金瓶梅》中副文本的翻译解读
14
作者 申华明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1期54-63,92,共11页
本文对法译本《金瓶梅》使用的副文本进行梳理,分析这些副文本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这些副文本是法国汉学家和译者雷威安在翻译过程中重构意义的重要手段,充分体现了他尊重原著、服务读者的翻译立场,丰富了译本的立体... 本文对法译本《金瓶梅》使用的副文本进行梳理,分析这些副文本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这些副文本是法国汉学家和译者雷威安在翻译过程中重构意义的重要手段,充分体现了他尊重原著、服务读者的翻译立场,丰富了译本的立体形象,赋予译本更多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法译本 副文本
下载PDF
《金瓶梅》中的镜意象叙事的“技”与“道”
15
作者 曾泽欣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1-77,共7页
《金瓶梅》中的“镜”意象的出现多达七十八次,有照镜梳妆、作为陪嫁之物、官员往来送礼等用途。镜子在小说中起到的叙事作用有人物对镜叹红颜易逝,抒闺怨情思;映衬人物形象;作为男女交欢场合的特殊存在,成为富有暗示性意象;使情节前后... 《金瓶梅》中的“镜”意象的出现多达七十八次,有照镜梳妆、作为陪嫁之物、官员往来送礼等用途。镜子在小说中起到的叙事作用有人物对镜叹红颜易逝,抒闺怨情思;映衬人物形象;作为男女交欢场合的特殊存在,成为富有暗示性意象;使情节前后呼应;用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影射作品主题的功能。因镜子与佛道二教的关联,全书体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与道教的涤除污垢以保持心灵纯澈的思想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镜子 叙事作用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明清《金瓶梅》接受现象中的互文性特征分析
16
作者 王凌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明清《金瓶梅》接受现象呈现显著的互文性特征:早期读者通过以《诗经》《史记》等经典为参照标榜小说的功能与成就;痴迷文法的评点家们一方面通过细读破解文本内部对应结构的隐喻,一方面围绕同类问题展开文本之间的对话;世情小说的作者... 明清《金瓶梅》接受现象呈现显著的互文性特征:早期读者通过以《诗经》《史记》等经典为参照标榜小说的功能与成就;痴迷文法的评点家们一方面通过细读破解文本内部对应结构的隐喻,一方面围绕同类问题展开文本之间的对话;世情小说的作者们则通过建构新故事对原作进行主题诠释与艺术演绎。这种对文本之间以及文本内部各种关联的执着探寻是由国人特殊的“互系性”思维方式,祖述前圣、显隐互补的创作原则,以及交相引发、旁征博引的阐释习惯等合力造成,不仅存在于《金瓶梅》的接受互动中,也普遍存在于国人的文学阐释传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接受 互文性
下载PDF
花园:暖昧之地——居住:从中国传统城市住宅到相关问题系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5
17
作者 诸葛净 《建筑师》 2017年第1期93-98,共6页
小说《金瓶梅》中,作为故事中心舞台的花园,呈现出与主宅对应与对立的关系。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小说中运用花园的方式,并结合相近历史时期的其他文献与实例,探讨明代住宅中,园与宅在日常生活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关系,揭示小说作者何以能在... 小说《金瓶梅》中,作为故事中心舞台的花园,呈现出与主宅对应与对立的关系。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小说中运用花园的方式,并结合相近历史时期的其他文献与实例,探讨明代住宅中,园与宅在日常生活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关系,揭示小说作者何以能在叙事中赋予花园在行为与道德方面与主宅对立的特性;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园林在一般居住生活中的角色。文章指出,选址于住宅旁的园林,作为住宅的一部分,首先在行为与布局上与住宅以厅为中心的"前面"关系直接而密切,而同样重要的是,园林也具有模糊住宅秩序的内(后面)外(前面)双重性。因此住宅中的园林一方面作为社交场所而与住宅一起嵌入社会结构,另一方面也被赋予了打破住宅礼仪秩序,破坏甚至颠覆行为规范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花园 宅傍之园 双重性
下载PDF
《金瓶梅》与《红楼梦》谶语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典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在情节结构、语境设置、审美风貌及情感寓意方面的造诣,展现了这两部作品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比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中谶语的异同,可以... 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典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在情节结构、语境设置、审美风貌及情感寓意方面的造诣,展现了这两部作品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比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中谶语的异同,可以发现其间共同的价值所在以及《红楼梦》在《金瓶梅》谶语基础上体现出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红楼梦 谶语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翻译研究——以《金瓶梅》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温秀颖 聂影影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23-27,共5页
人物话语表达方式是叙事作品话语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叙事者控制叙事角度和距离,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从而达到展现主题、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有效工具。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是否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叙事交流,恰当地翻译原文人物话语... 人物话语表达方式是叙事作品话语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叙事者控制叙事角度和距离,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从而达到展现主题、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有效工具。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是否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叙事交流,恰当地翻译原文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直接关系到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在译作中的再现。对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翻译进行研究可为文学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表达方式 叙事交流 译者叙事 艺术再现 《金瓶梅》
下载PDF
梁斌的小说创作与中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以《红旗谱》与《金瓶梅》为例
20
作者 赵献涛 《晋阳学刊》 2023年第5期59-64,共6页
梁斌的小说创作注重向中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学习,很大程度上凸显了红色经典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其代表作《红旗谱》所受中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的影响中,《金瓶梅》是重要的艺术资源,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白话口语的语言运用上、日常生... 梁斌的小说创作注重向中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学习,很大程度上凸显了红色经典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其代表作《红旗谱》所受中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的影响中,《金瓶梅》是重要的艺术资源,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白话口语的语言运用上、日常生活的寓意书写上、情节的直接模仿上以及意象叙事等方面。因为借鉴诸如《金瓶梅》等中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多方面的艺术资源,《红旗谱》获得了较大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谱》 《金瓶梅》 日常生活 意象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