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归当下——余华《活着》重读 |
刘建彬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2
|
余华《活着》的叙事嬗变及其文学史意义 |
刘艳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1 |
6
|
|
3
|
从《活着》看余华小说的生命意识 |
魏家文
楚亚萍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0 |
5
|
|
4
|
立法文本中“或者”的立法技术规范——基于对内嵌结构的考察 |
邹玉华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论明朝的朝鲜“火者”进贡与宦官使臣 |
喻显龙
|
《当代韩国》
|
2018 |
3
|
|
6
|
选择连词“还是”的使用限制及其语义特征 |
袁梦溪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7
|
认知识解理论视角下《活着》英译研究 |
付孝玲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8 |
2
|
|
8
|
“p,∧还是q?”与“p?∨或者q?” |
肖任飞
张芳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9
|
当代立法语言中析取连词“或”“或者”考察——兼论我国立法中析取表达的技术规范 |
殷树林
徐绮康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1 |
1
|
|
10
|
“或者”的产生发展及其语法意义的演变 |
彭媛媛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1
|
浅谈余华《活着》德译本中的工具式翻译法 |
陈琴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8 |
0 |
|
12
|
“或”和“或者”的语法化 |
姚尧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13
|
“或者说”类有标选择复句的语义类型及语用机制考察 |
尹蔚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4
|
|
14
|
连词“和/或者”居于条件判断句前项引发的相关问题 |
朱庆祥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5
|
“和”“或(者)”替代的机制及相关的辖域关系 |
彭家法
李天一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6
|
析取并列标记“或者”与“还是”的类型学意义 |
闫梦月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7
|
刑法中“或者”语义探微 |
张子清
郭静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