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当下——余华《活着》重读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建彬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2,共2页
余华的《活着》讲述着一个生命在不幸和灾难中保持着自在状态的故事。《活着》是余华对自己以往创作文本的清醒地颠覆和重建 ,也是 2
关键词 余华 《活着》 先锋文学 回归 当下 转型
下载PDF
余华《活着》的叙事嬗变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5-38,共14页
《活着》是迄今为止余华写得最为成功、最受读者关注和欢迎的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具有转型意义。从《活着》开始,余华的写作彰显了作家本人与现实的紧张关系趋于疏解。叙述角度从最初的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的转变,是《活着》得以顺... 《活着》是迄今为止余华写得最为成功、最受读者关注和欢迎的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具有转型意义。从《活着》开始,余华的写作彰显了作家本人与现实的紧张关系趋于疏解。叙述角度从最初的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的转变,是《活着》得以顺利完成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活着》是余华文学创作母题由“人性之恶”向“人世之厄”转变的作品,其苦难与死亡主题中的温情叙事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活着》 叙述角度 创作母题 温情叙事
下载PDF
从《活着》看余华小说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5
3
作者 魏家文 楚亚萍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0期82-85,共4页
余华在《活着》中用平静的语调向读者讲述了富贵的坎坷人生故事,从叙事内容到作品内涵都表现出一种坚强而又孤独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生命价值和目的的全新认识、对苦难的正视与超越等方面。这种独特的生命意识,从哲学层面来看是一... 余华在《活着》中用平静的语调向读者讲述了富贵的坎坷人生故事,从叙事内容到作品内涵都表现出一种坚强而又孤独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生命价值和目的的全新认识、对苦难的正视与超越等方面。这种独特的生命意识,从哲学层面来看是一种积极面对生存,沉着应付苦难,坦然面对死亡的人生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家从终极意义上对人的生存悲剧和生存宿命的探寻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活着》 生命意识 人生观
下载PDF
立法文本中“或者”的立法技术规范——基于对内嵌结构的考察
4
作者 邹玉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1-69,共9页
2023年新出台和修订发布的法律中“或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出台的法律中“或者”“或”在使用及内嵌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现代汉语中“或者”和“或”的分工不同,因此建议在立法文本中恢复“或”的使用并延续其在书面... 2023年新出台和修订发布的法律中“或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出台的法律中“或者”“或”在使用及内嵌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现代汉语中“或者”和“或”的分工不同,因此建议在立法文本中恢复“或”的使用并延续其在书面语中的功能,除连接词和短语外,将“或”用于连接句子,在能用“或”的情况下尽量不用“或者”;若是内嵌结构,高层次用“或者”,低层次用“或”,若有更低层次可用括号括注;高层次“或者”前可加逗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者 松散型内嵌结构 交叠型内嵌结构
下载PDF
论明朝的朝鲜“火者”进贡与宦官使臣 被引量:3
5
作者 喻显龙 《当代韩国》 2018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明朝建立不久,便与朝鲜半岛确立了宗藩关系。当时,新兴的朝鲜王朝除了向明朝定期朝贡之外,还不定期地进献一些特殊的贡品,而在这些特殊贡品中就有"火者"。"火者"本泛指受阉的奴仆,他们被进贡到明朝后成为宦官。其... 明朝建立不久,便与朝鲜半岛确立了宗藩关系。当时,新兴的朝鲜王朝除了向明朝定期朝贡之外,还不定期地进献一些特殊的贡品,而在这些特殊贡品中就有"火者"。"火者"本泛指受阉的奴仆,他们被进贡到明朝后成为宦官。其中一些宦官被明朝任命为出使朝鲜的使臣,在早期的两国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朝鲜籍宦官使臣因复杂的身份背景展现出独有的特点,成为中朝关系史上的一种阶段性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朝鲜 火者 宦官使臣
原文传递
选择连词“还是”的使用限制及其语义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梦溪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9,共10页
现代汉语选择连词"还是"能否用于陈述句主句,学界尚有争议。本文针对"还是"使用的语境展开语感调查与语料库调查,证实允准"还是"出现的既不是简单的陈述或疑问形式,也不是非真实性语境,而是句子是否表达... 现代汉语选择连词"还是"能否用于陈述句主句,学界尚有争议。本文针对"还是"使用的语境展开语感调查与语料库调查,证实允准"还是"出现的既不是简单的陈述或疑问形式,也不是非真实性语境,而是句子是否表达言者的认知不确定性。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排斥陈述句主句,是因为陈述句主要用于表达言者的确定性。一旦陈述句用于表达言者的不确定性,就可以允准"还是"的出现。由此提炼出"还是"具有"主观不确定性"的语义特征,这一特征也是"还是"与"或者"的区别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是” “或者” 选择连词 语义特征 主观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认知识解理论视角下《活着》英译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孝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97-397,399,共2页
《活着》的英译本一经出版获好评无数,译者白睿文力求忠实原文,尽力传达原文内容,译文翻译取得较大成功。两种语言间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不现实的,译文和原文难免会存在一些细微差异。《活着》英译文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一些语义偏移现象。... 《活着》的英译本一经出版获好评无数,译者白睿文力求忠实原文,尽力传达原文内容,译文翻译取得较大成功。两种语言间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不现实的,译文和原文难免会存在一些细微差异。《活着》英译文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一些语义偏移现象。本文将从译者的认知识解入手,通过对比典型的汉英翻译例句讨论《活着》英译过程中的认知语义偏移的特点,并分析认知语义偏移背后的潜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认知 识解理论 语义偏移
下载PDF
“p,∧还是q?”与“p?∨或者q?”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任飞 张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34-636,共3页
p代指选择问前小句,q代指是非问后小句,"p+q"代表"选择问+是非问"构成的选择问句。文章试图对"p+q"选择问句存在的纠结加以论述。指出:连接词是"还是"时,两小句偏向合取态势,有时也用蕴含"... p代指选择问前小句,q代指是非问后小句,"p+q"代表"选择问+是非问"构成的选择问句。文章试图对"p+q"选择问句存在的纠结加以论述。指出:连接词是"还是"时,两小句偏向合取态势,有时也用蕴含"还是"的"或者",两小句倾向于是复句的分句。当两个句子呈析取态势时,偏向用"或者",几乎不用"还是",两小句倾向于是句群的组成部分。复句和句群之间大多可以转换,并有着不同的主观视点和不同的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问 合取 析取 复句 句群
下载PDF
当代立法语言中析取连词“或”“或者”考察——兼论我国立法中析取表达的技术规范 被引量:1
9
作者 殷树林 徐绮康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8-66,共9页
文章基于自建的当代立法语言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当代立法语言中析取连词“或”“或者”的使用频率,析取支的数量、长度、层次、性质和功能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或者”的使用频率约是“或”的30倍,国家层面法... 文章基于自建的当代立法语言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当代立法语言中析取连词“或”“或者”的使用频率,析取支的数量、长度、层次、性质和功能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或者”的使用频率约是“或”的30倍,国家层面法律中基本不使用“或”;在析取支的数量、长度等的计量特征上,“或”“或者”基本是一致的。当代立法语言中存在混用“或”和“或者”、混用“或”“或者”和“和”等失范现象,文章从立法技术规范的角度提出应选用“或者”、应单用“或者”等规范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语言 立法技术 析取连词 或者
下载PDF
“或者”的产生发展及其语法意义的演变
10
作者 彭媛媛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7-109,114,共4页
"或者"一词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属于复合虚词中的合成词,构成方式是附加式。"或者"最初主要用来表示对事情的推测、估量或是用来指代不确定的对象,用作副词和代词。明朝时开始用作连词,表示同时存在或者交替出现。... "或者"一词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属于复合虚词中的合成词,构成方式是附加式。"或者"最初主要用来表示对事情的推测、估量或是用来指代不确定的对象,用作副词和代词。明朝时开始用作连词,表示同时存在或者交替出现。现代汉语中,"或者"主要用作副词和连词。"或者"这种语法意义的形成既跟其构成成分的词汇意义有关,也与其所处的句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者 产生 发展 语法意义 演变
下载PDF
浅谈余华《活着》德译本中的工具式翻译法
11
作者 陈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4期109-111,共3页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在论述功能翻译时将翻译分为"文献式翻译"及"工具式翻译",后者是翻译实践中的常态。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学家高立希(Ulrich Kautz)是工具式翻译法...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在论述功能翻译时将翻译分为"文献式翻译"及"工具式翻译",后者是翻译实践中的常态。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学家高立希(Ulrich Kautz)是工具式翻译法的推崇者及发扬者。其翻译了邓有梅、王蒙、王朔、余华、阎连科等的作品,其中翻译了5本余华的著作,《活着》便为其中一部。本论文将通过实例剖析《活着》徳译本中工具式翻译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工具式翻译法 高立希
下载PDF
“或”和“或者”的语法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姚尧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4,共6页
无定代词"或"在不同的句法语义条件下会发生两种相对独立的语法化:一种成为表测度的语气副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假设连词;另一种则语法化为选择连词。"或者"的语法化路径与"或"大致相同,但在古汉语中,用作... 无定代词"或"在不同的句法语义条件下会发生两种相对独立的语法化:一种成为表测度的语气副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假设连词;另一种则语法化为选择连词。"或者"的语法化路径与"或"大致相同,但在古汉语中,用作语气副词的"或者"很早就占优势地位,而"或"的意义长时间处于代词/副词、代词/连词两种理解均可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者 语法化
原文传递
“或者说”类有标选择复句的语义类型及语用机制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95-199,共5页
探讨了"或者说"类有标选择复句较为典型的六种语义类型,即"等义近义"型、"概括→具体"型、"绝对→相对"型、程度上的"轻→重"型、"包含与被包含"型、"迂回曲折"... 探讨了"或者说"类有标选择复句较为典型的六种语义类型,即"等义近义"型、"概括→具体"型、"绝对→相对"型、程度上的"轻→重"型、"包含与被包含"型、"迂回曲折"型。此外从哲学依据、认知依据以及语用策略这三个方面探讨"或者说"类有标选择复句的语用机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规律制约着"或者说"类有标选择复句的使用;从认知角度来看,"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认知规律也制约着它的使用。另外,"或者说"类有标选择复句的实际运用还受到"求稳求准"的语用策略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者说” 有标选择复句 语义类型 语用机制 哲学依据 认知依据
下载PDF
连词“和/或者”居于条件判断句前项引发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庆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6,共10页
前提条件的类型与语用因素制约本文条件判断句的语义解读与连词能否互换:从静态语义上看,当前提条件属于必要条件时,句式意思基本相同,连词"和"与"或者"可以互换。从实际语篇看,两种句式功能得到重新分布:带有连词&... 前提条件的类型与语用因素制约本文条件判断句的语义解读与连词能否互换:从静态语义上看,当前提条件属于必要条件时,句式意思基本相同,连词"和"与"或者"可以互换。从实际语篇看,两种句式功能得到重新分布:带有连词"和"的条件判断句优先理解为"没有X和Y中的一个,就没有/不……",带有连词"或者"的条件判断句倾向于理解为"既没有X也没有Y,就没有/不……",两个连词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判断句 或者 条件类型 语用分布
下载PDF
“和”“或(者)”替代的机制及相关的辖域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家法 李天一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5-566,639,共13页
多种结构存在“和”“或(者)”相互替代的现象,这些结构包括:否定结构、表囊括所有的条件句和假设句、全称量化句、唯一性结构等。“或(者)”在向下蕴涵语境下作子集解读,“和”与其他运算符共现时的语义辖域为并列连词(∧)取宽域,其他... 多种结构存在“和”“或(者)”相互替代的现象,这些结构包括:否定结构、表囊括所有的条件句和假设句、全称量化句、唯一性结构等。“或(者)”在向下蕴涵语境下作子集解读,“和”与其他运算符共现时的语义辖域为并列连词(∧)取宽域,其他运算符(X)取窄域(Xp∧Xq),这是不同结构中“和”“或(者)”替代的条件。从可能世界的角度可以将替代结构分为两大类,一类具有[+单选]的性质,一类具有[+全选]的性质。“和”“或(者)”的替代机制还受词汇语义特征、语境等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 “或(者)” 向下蕴涵 子集解读 辖域关系 可能世界
原文传递
析取并列标记“或者”与“还是”的类型学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梦月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汉语表达选择并列关系或称"析取并列"关系的有两种并列结构:"或者"联接的"标准式"并列和"还是"联接的"疑问式"并列。两种并列在形式、语义及表达层面存在一系列差异。两种析取并列... 汉语表达选择并列关系或称"析取并列"关系的有两种并列结构:"或者"联接的"标准式"并列和"还是"联接的"疑问式"并列。两种并列在形式、语义及表达层面存在一系列差异。两种析取并列的区分是类型学关注的跨语言现象,具体语言会采用不同的标记策略来体现该组区分。汉语用两个不同的并列连词标记这两种并列,属于采取标记分立策略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取并列 “或者” “还是” 标记分立
原文传递
刑法中“或者”语义探微
17
作者 张子清 郭静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A02期75-78,共4页
刑法是我国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典,其中的"或者"多达991个,它们都有特定的表意目的和环境,并形成了相应的语言现象,在成文法系中,法律条文实际上是对特定语言的具体运用,而且法律语言先天性要求缜密,无懈可击,这就为逻辑的使用... 刑法是我国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典,其中的"或者"多达991个,它们都有特定的表意目的和环境,并形成了相应的语言现象,在成文法系中,法律条文实际上是对特定语言的具体运用,而且法律语言先天性要求缜密,无懈可击,这就为逻辑的使用提供了必要性。从逻辑角度,在相容与否、联言和选言、穷尽与否等三方面对"或者"的逻辑语义进行分析,目的是在法律条文中"或者"的使用问题上,条理清晰,目的明确,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刑法条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角度 刑法 “或者”语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