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事以尽,尚质而无斫凿;委本从圣,求真勿令有失——道安“五失本、三不易”说源流考及现代诠释 被引量:11
1
作者 祝朝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以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思想为中心,详细地讨论该学说提出的史实根源、哲学源起以及道安本人的宗教思想和政治抱负方面的原因,并分析“五失本、三不易”思想中所反映出的道安的翻译文质观、文体观和语言文化观。
关键词 道安 “五失本、三不易” 文质
下载PDF
论道安之“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144-145,共2页
详细阐述道安最具代表性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主张,并对道安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出了分析,同时基于对其所处历史大环境的分析以及前人翻译经验的总结,进一步阐明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的内涵以及对我们的... 详细阐述道安最具代表性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主张,并对道安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出了分析,同时基于对其所处历史大环境的分析以及前人翻译经验的总结,进一步阐明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的内涵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安 “五失本、三不易” 文与质 质与量
下载PDF
佛经译场中的翻译理论探索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长庆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6-109,共4页
我国佛经翻译理论随着译场的建立而产生,随着译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东晋道安从宏观上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主张译文要保留原文的风格面貌。隋彦琮对译场工作人员提出了"十条八备"的标准。唐... 我国佛经翻译理论随着译场的建立而产生,随着译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东晋道安从宏观上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主张译文要保留原文的风格面貌。隋彦琮对译场工作人员提出了"十条八备"的标准。唐玄奘和道安一样,也主张保存原文的风格面貌,但他进一步从微观上提出了具体的"五不翻"原则。北宋赞宁提出的"新意六例"是对东汉以来佛经翻译的实践经验和翻译理论的总结和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孤立地看待这些不同时期的翻译思想和观点,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继承和不断发展的有机联系,最终形成了我国古代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理论体系。尽管这些原则和理论主要体现在形而下的"术"的方面,但它们对现代翻译理论的构建和翻译实践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场 翻译原则和理论 五失本三不易 十条八备 五不翻 新意六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