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再生·罪与罚——《圣经》中的“水”意象 被引量:30
1
作者 蒋栋元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7,共3页
水具有多变性特征,导致文学作品中"水"意象的缤彩纷呈。对西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圣经》所描写的水富有广泛的象征意义,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生命、再生、罪与罚。通过诠释这些水意象,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圣经》这本&... 水具有多变性特征,导致文学作品中"水"意象的缤彩纷呈。对西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圣经》所描写的水富有广泛的象征意义,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生命、再生、罪与罚。通过诠释这些水意象,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圣经》这本"书中之书"所折射出的宗教文化意蕴,对西方文化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再生 罪与罚 水意象 《圣经》
下载PDF
“罪与罚”主题价值内涵的变迁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罪与罚”是欧洲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母题 ,作为欧洲文学两大源头的希腊文学和希伯莱文学在表现这个母题时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性 :希腊文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我在”的求证 ,而在希伯莱文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他在”的求证。中世纪“罪... “罪与罚”是欧洲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母题 ,作为欧洲文学两大源头的希腊文学和希伯莱文学在表现这个母题时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性 :希腊文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我在”的求证 ,而在希伯莱文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他在”的求证。中世纪“罪与罚”作为一种宗教理念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理性的、有节制的生活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选择。陀斯妥也夫斯基则通过对罪的虚化、弱化 ,强调对罚的自觉担当 ,强调人面对不合理的外部世界的一种自主选择。至此 ,罪与罚主题完成了一个循环 ,由哲学命题回归为哲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我在 他在 哲学命题 道德命题 欧洲文学史
下载PDF
通向人性复苏之路——《朗读者》中汉娜形象解读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3-106,共4页
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的电影《生死朗读》,是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朗读者》改编而成的。《朗读者》表现了人性、尊严、爱情、罪、忏悔等,具有多重意义。文章对女主人公汉娜形象进行了解读可知,她是一个... 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的电影《生死朗读》,是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朗读者》改编而成的。《朗读者》表现了人性、尊严、爱情、罪、忏悔等,具有多重意义。文章对女主人公汉娜形象进行了解读可知,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硬朗、坦承、愚昧、坚定,善良而忠于职守,但自私冷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 爱情 罪与罚 自杀
下载PDF
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学家的罪与罚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科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6-110,44,共6页
在西方技术文化中,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弗兰肯斯坦因其创造生命的行为成为极具争议的科学人物,其悲剧命运具有深刻的劝诫意义。解析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学家的罪与罚,旨在认识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的风险和异化,弘... 在西方技术文化中,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弗兰肯斯坦因其创造生命的行为成为极具争议的科学人物,其悲剧命运具有深刻的劝诫意义。解析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学家的罪与罚,旨在认识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的风险和异化,弘扬尊重生命的主题,反思科学家行为的责任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肯斯坦 科学家 禁忌知识 罪与罚 责任
原文传递
婚内强奸行为罪与罚的考量--基于同居权利和义务视阙下的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余延满 范硕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2,共12页
刑法的第二次性质(sekundare-Natur)决定了"婚内强奸"问题不仅是一个刑法学的问题,同样是一个民法学的问题。关于此问题,各种学说争论的焦点归根结底落在同居权上,只有对夫妻同居权及其属性进行辨析,才能从逻辑上完成对婚内... 刑法的第二次性质(sekundare-Natur)决定了"婚内强奸"问题不仅是一个刑法学的问题,同样是一个民法学的问题。关于此问题,各种学说争论的焦点归根结底落在同居权上,只有对夫妻同居权及其属性进行辨析,才能从逻辑上完成对婚内强奸行为违法性的基础证成。就违法层面,婚内强奸行为可以构成强奸罪,但必须考虑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及刑事政策的应用;就责任层面,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可以部分甚至完全阻却丈夫的责任(但不是故意)。婚内强奸行为的追诉宜归为自诉罪,并限定其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内强奸 同居权 请求权 强奸罪 罪与罚考量
原文传递
《罪与罚》的晦涩主题:基督精神 被引量:5
6
作者 皇甫世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探究《罪与罚》的主题,对其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身境遇以及该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境遇进行分析。分析认为:隐藏于《罪与罚》中的一个晦涩主题是基督精神;只有皈依上帝,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恩典,人类才能获得新生。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基督精神 上帝
下载PDF
论《罪与罚》中的心理描写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迪 吴明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74-77,共4页
《罪与罚》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长廊中心理小说的典范。在《罪与罚》里,作者通过叙述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示其变态心理、无意识和梦境,塑造了人物形象,发掘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并且从社会... 《罪与罚》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长廊中心理小说的典范。在《罪与罚》里,作者通过叙述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示其变态心理、无意识和梦境,塑造了人物形象,发掘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并且从社会和历史层面探讨了作品中人物复杂心理形成的原因,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心理 对话 梦境 矛盾
下载PDF
试论《罪与罚》中梦的艺术含蕴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义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罪与罚》是心理小说的典范 ,长久以来它象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犯罪、自首、受罚的心理全过程 ,里面有大量的对人物的梦和梦境的表现。这些梦有的是提示性的 ,有的是揭示性的 ,有的是预言性的 ,这些梦... 《罪与罚》是心理小说的典范 ,长久以来它象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犯罪、自首、受罚的心理全过程 ,里面有大量的对人物的梦和梦境的表现。这些梦有的是提示性的 ,有的是揭示性的 ,有的是预言性的 ,这些梦多具象征意义 ,使人们自然地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通过这些梦的描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无意识 现实 人物心理 文学评论 俄国 心理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 心理批评
下载PDF
文学与法律的张力:《罪与罚》的情理之辨与法律之维
9
作者 王乐源 霍佳禄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又是历史事实的反映投射。独特的时代背景塑造了独特的法律观,主角的思想行为亦可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视角进行检视分析。本研究从文学和法学的双重角度,通过解读《罪与罚》,旨在揭示这部作品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揭示情理矛盾与法律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情理矛盾 超人哲学 法律道德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罪与罚》中人物的伦理选择问题研究
10
作者 郑永旺 张雨绮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坛上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国内外斯拉夫学者从宗教思想、地下人形象、犯罪心理等问题入手,对作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直到今天,里面仍有许多隐秘的角落等待人们去阐释。与该作品紧密联系的是陀思...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坛上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国内外斯拉夫学者从宗教思想、地下人形象、犯罪心理等问题入手,对作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直到今天,里面仍有许多隐秘的角落等待人们去阐释。与该作品紧密联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的和人的伦理选择有关的“人是一个秘密”的命题。作品人物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的动因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索尼娅和斯维里加洛夫伦理选择的特质,并以此为出发点剖析犯罪心理、脑文本、苦难审美等伦理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伦理选择 脑文本
下载PDF
民间融资罪刑边界的扩张与反思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东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民间融资罪刑边界的扩张与非法集资现象的屡禁不止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对照。我国基础性金融法律规范不健全,对非法民间融资行为缺乏规制力度。非法集资的入罪标准较低,为司法规制的重刑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但对应的刑事法实践却不同程度地... 民间融资罪刑边界的扩张与非法集资现象的屡禁不止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对照。我国基础性金融法律规范不健全,对非法民间融资行为缺乏规制力度。非法集资的入罪标准较低,为司法规制的重刑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但对应的刑事法实践却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司法乱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集资罪名的扩张适用,挤压了民间融资的生存空间,对正常的民间融资行为构成一种"误伤"。刑事规制的现实表明,民间非法融资简单靠"堵截"及重刑威慑,根本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摒弃"倾斜保护主义"刑事政策的同时,调整我国非法集资罪刑边界扩张化的治理思路,使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保持"宽容"的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 罪刑 规制 扩张
下载PDF
犯罪化趋向下的罪刑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单奕铭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5-63,共9页
在我国刑法立法修正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犯罪化趋向。立法犯罪化的具体体现包括罪名及规制范围扩张、共犯行为正犯化、预备行为实行化。在修改补充罪刑规定、调整刑罚结构的同时,对相关罪名及刑罚措施的从宽修正有限。立法对罪的调整主... 在我国刑法立法修正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犯罪化趋向。立法犯罪化的具体体现包括罪名及规制范围扩张、共犯行为正犯化、预备行为实行化。在修改补充罪刑规定、调整刑罚结构的同时,对相关罪名及刑罚措施的从宽修正有限。立法对罪的调整主要表现在扩张犯罪圈,对刑罚的调整有诸多重刑主义体现。现行刑法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又严又厉"的特征,罪与刑互动关系缺位。立法犯罪化背景下,应当坚持理性立法观与理性刑罚观,推动刑罚措施多元化,实现刑罚轻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化 罪刑关系 罪刑互动 理性刑罚观
下载PDF
祥林嫂的“罪与罚”——《祝福》的另一种读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小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37-42,共6页
除了旧礼教、鲁镇的大环境、封建迷信及众"看客"们等外部因素,祥林嫂的悲剧实则别有隐情。贺老六与阿毛之死均间接地和祥林嫂的失责有关,祥林嫂因之自觉肩负重罪,受限于鲁镇的现实环境和社会机制等因素,负罪的祥林嫂无法进行... 除了旧礼教、鲁镇的大环境、封建迷信及众"看客"们等外部因素,祥林嫂的悲剧实则别有隐情。贺老六与阿毛之死均间接地和祥林嫂的失责有关,祥林嫂因之自觉肩负重罪,受限于鲁镇的现实环境和社会机制等因素,负罪的祥林嫂无法进行忏悔和得到救赎。被贺老六强暴之事在鲁镇被发酵成其无法摆脱的人生重耻。这不可饶恕的罪和坚硬的耻最终将祥林嫂导向自罚。祥林嫂和"我"的对话不是希望无"魂灵"、"地狱",而是希望其存在以便和家人团聚,进而继续赎罪。对一个不断努力突围现有生存场、逐渐发声且富有担当意识的祥林嫂的形象塑造体现着鲁迅的现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祝福》 祥林嫂 忏悔
下载PDF
《罪与罚》:文学视野中的法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福芳 何云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2,共6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写一个杀人者的故事。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注的更多的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罪",而是思想之"罪"、人性之"罪",因而"惩罚"也就不仅限于法庭中的"判决"。作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写一个杀人者的故事。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注的更多的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罪",而是思想之"罪"、人性之"罪",因而"惩罚"也就不仅限于法庭中的"判决"。作为作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关心的是罪人是否意识到了自己有罪。因为如果没有悔罪之心,即使法律正确地判了他有罪,服完刑之后,他依旧会去从事他认为"正当""正义"的事业。因而,《罪与罚》中的"罚"更多地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惩罚",而是来自"爱"、来自"神恩"的救赎。法律的空白地带常常就是文学的用武之地,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一个杀人者如何悔罪、如何在精神上获得救赎的故事,典型地体现了何为文学视野中的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救赎
下载PDF
《罪与罚》中的犯罪学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焱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作品中,作家讲述了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面对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选择了铤而走险去杀人及其杀人之后和面对刑罚的心理过程的故事。从一个层面看,《罪与罚》是一部...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作品中,作家讲述了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面对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选择了铤而走险去杀人及其杀人之后和面对刑罚的心理过程的故事。从一个层面看,《罪与罚》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从犯罪学的角度看,《罪与罚》中的犯罪学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意义。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曾将犯罪的概念划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两种,但是实际上这两种犯罪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至于犯罪原因,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原因可以从犯罪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来考察。犯罪预防的困难之一是如何预防再犯或累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自然犯罪 法定犯罪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下载PDF
拉什科尔尼科夫的问题心理解读——重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怀珠 《榆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处于复杂矛盾和冲突中的"问题人物"存在的"问题心理"表现在拉什科尔尼科夫身上,突出为两个方面,即,"惟我意识"和"犯罪心理"。"惟我意识"源自俄罗斯文化的一个...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处于复杂矛盾和冲突中的"问题人物"存在的"问题心理"表现在拉什科尔尼科夫身上,突出为两个方面,即,"惟我意识"和"犯罪心理"。"惟我意识"源自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浓重的宗教因素。《罪与罚》从一开始就一直暗示我们主人公存在着"杀人抢劫"的犯罪意识,这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人性中恶的原始存在的肯定。作者把人心中最深层、最隐秘、最复杂的活动全都揭示出来,使作品及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非凡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拉什科尔尼科夫 问题心理 惟我意识 犯罪心理
下载PDF
犯罪与刑罚之质、量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杭正亚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14-17,共4页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和现象的量变、质变两种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犯罪是质和量的统一。犯罪的构成,与各个要件的质和量,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 刑罚 社会危害性 犯罪构成 犯罪行为 质量互变规律
下载PDF
论《罪与罚》中复调和对话理论的艺术体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航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83-185,共3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至今一直是众多文学家、哲学家、理论家和批评家研究的重要艺术作品,特别是20世纪初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研究陀式作品的基础上提出的复调理论和对话机制,成为陀式小说的新标签。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罪...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至今一直是众多文学家、哲学家、理论家和批评家研究的重要艺术作品,特别是20世纪初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研究陀式作品的基础上提出的复调理论和对话机制,成为陀式小说的新标签。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为例,以复调和对话机制为理论支撑,以陀式生平、文论集(包括《书信集》《作家日记》《探索人生奥秘》等)为现实依据,结合小说文本分析该作品复调和对话的艺术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复调 对话理论
下载PDF
身体演出视域中的“罪与罚”——评麦家《人生海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雨晴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12,27,共5页
从谍战的波谲云诡中归来的麦家,以一部解读人性密码的《人生海海》重回大众视野,并以民间话语空间为主再度重返历史,呈现出作家的一次"归乡"尝试。其间善与恶的交锋、罪与罚的辩证、革命的暴力以及隐秘繁复的人性一一登场,各... 从谍战的波谲云诡中归来的麦家,以一部解读人性密码的《人生海海》重回大众视野,并以民间话语空间为主再度重返历史,呈现出作家的一次"归乡"尝试。其间善与恶的交锋、罪与罚的辩证、革命的暴力以及隐秘繁复的人性一一登场,各种力量之间的转换与博弈使主人公上校被征用和奴役的身体成为整场演出的承担者。而隐藏其中的耻辱与报复以及真诚与背叛都衍生出"罪与罚"的母题,并在精神归乡中寻求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海海》 身体 “罪与罚” 精神归乡
下载PDF
罪与罚及精神救赎——关于艾伟长篇小说《镜中》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春林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4期40-49,共10页
最近几年,作家艾伟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一种井喷状态,先是以包括《敦煌》《过往》《乐师》《最后一天和另外的某一天》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而惊艳文坛,而紧接而来的这部长篇小说《镜中》,不仅有对之前作品中诸如“永城”“戏曲”等文学元素... 最近几年,作家艾伟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一种井喷状态,先是以包括《敦煌》《过往》《乐师》《最后一天和另外的某一天》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而惊艳文坛,而紧接而来的这部长篇小说《镜中》,不仅有对之前作品中诸如“永城”“戏曲”等文学元素的延用与拓展,更增加了如“建筑学”等新的文学元素以及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镜中》尤为精彩和富有深度的还是对“人性和生命存在的种种曲折幽微处”的理解与挖掘,以及由此而对“罪与罚”这一永恒人性救赎主题的再度艺术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中戏 建筑学 罪与罚 象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