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研究——基于Kaya恒等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 被引量:54
1
作者 戴小文 何艳秋 钟秋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5-1454,共10页
农业低碳化发展方式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判断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驱动力、驱动方向等对有的放矢地制定低成本、高效率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措施意义重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探讨常规因素之外还有哪些... 农业低碳化发展方式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判断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驱动力、驱动方向等对有的放矢地制定低成本、高效率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措施意义重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探讨常规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所影响,本研究以Kaya恒等式为基础,利用Kaya恒等式的数学性质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一般技术因素、农业低碳技术因素、农村生活水平因素、间接城镇化因素以及人口规模因素等5个因素,并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驱动强度与贡献率的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是促成农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技术因素与农业低碳技术因素都负向地驱动农业碳排放,相比较而言,农业低碳技术变动比一般技术变动的碳排放驱动力更为强劲;总人口变动因素对农业碳排放呈现出正向驱动力,但无论从整个长跨度区间还是细分区间来看,其正向驱动力都不强;由扩展的Kaya恒等式得出的间接城镇化指标与一般城镇化指标之间关于50%的水平在坐标系中对称,经转换与修正发现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碳排放表现出温和的正向驱动力。1990—2013年中国总的农业碳排放中一般技术因素贡献为?25.85%,农业低碳技术因素贡献率为?166.55%,农村生活水平因素贡献率为220.65%,城镇化水平贡献率为57.63%,人口规模因素的贡献率则为14.12%。文章建议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发展通用和低碳农业技术,合理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营造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创造更适宜的环境,以达到农业低碳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碳排放 驱动因素 Kaya恒等式 LMDI分解
下载PDF
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与LMDI分解法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5-59,共5页
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和LMDI分解法,对1990~2008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效应测算与贡献率分析,研究表明: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排放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刺激CO2排... 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和LMDI分解法,对1990~2008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效应测算与贡献率分析,研究表明: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排放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刺激CO2排放量增长,排放强度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抑制CO2排放量增长,但这种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效应拉动的CO2排放量的增长。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CO2排放量 因素分解 改进 分解法 china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identity Improved 强度效应 经济效应 影响因素 人口效应 政策性建议 抑制作用 实证研究 能源 贡献率 结果
下载PDF
从学科自觉到理论建构:中国译学理论研究(1987-2017) 被引量:35
3
作者 蓝红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6,127,共10页
1987年全国翻译理论研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形成学科性的翻译理论研究共同体,翻译学者整体展现出学科自觉和理论自觉,中国译学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30年来,我国翻译学者在学习国外译论的同时,从未停止具有自身学术个性的理论追求,学... 1987年全国翻译理论研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形成学科性的翻译理论研究共同体,翻译学者整体展现出学科自觉和理论自觉,中国译学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30年来,我国翻译学者在学习国外译论的同时,从未停止具有自身学术个性的理论追求,学者们不断探索与创新,在建构学科框架、回答翻译基本问题、进行跨学科融合、深化学科分支领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回顾了30年来中国译学理论研究走过的道路,并结合学科现状对翻译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1)重视学科功能;2)拓展理论资源;3)革新本体观念;4)强化学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 30年 成绩 建议
原文传递
开放、和谐与族群跨国互动--以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边民跨国流动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33
4
作者 何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共6页
自20世纪50年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以来,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边民跨国互动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不断巩固,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边境族群跨国互动呈现出... 自20世纪50年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以来,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边民跨国互动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不断巩固,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边境族群跨国互动呈现出开放和谐与双赢互动的总体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东南亚 边民 跨国流动 认同
原文传递
我国体育改革与全民健身:回顾、展望及应关照的社会事实 被引量:32
5
作者 卢元镇 于永慧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对"体育改革与全民健身"展开讨论,实因二者是矛盾的共同体。1978年以业余训练萎缩倒逼专业或半专业训练体制基础上的举国体制强化;1998年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体育改革却以"体委保卫战"形式受... 对"体育改革与全民健身"展开讨论,实因二者是矛盾的共同体。1978年以业余训练萎缩倒逼专业或半专业训练体制基础上的举国体制强化;1998年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体育改革却以"体委保卫战"形式受挫;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理论界认为的改革良机,但改革"休克";2018年体育改革进入深水期,与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狭路相逢",必将顺势而为。在萌发启动阶段(1995—2009年),全民健身的理念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在内涵发展期(2010—2019年),其法制化获得巨大进步;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迎接其黄金时代。针对体育改革与全民健身的发展轨迹,未来必须关照的社会事实为:经济的加速转型、城市化加速等社会经济因素将为体育改革与发展奠定基础条件;老龄化社会和慢性病威胁等社会结构的变化将带来新的挑战;健康生活方式和体育认同将分别成为改革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改革 全民健身 举国体制 健康中国 老龄化 生活方式 体育认同
下载PDF
中日公务员权利义务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俊生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公务员权利义务规范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内容。中日两国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权利及保障 ,公务员义务及责任等方面具有某种同构性 ,但差异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同构性导源于规范对象的同一性 ,差异性则根植于政治制度和法制状况的区别性。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公务员 权利 义务 同构性 差异性 公务员法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从文化差异到文化认同: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4,共8页
近年来,来华留学事业飞速发展,从规模扩张阶段走向了全新的提质增效阶段,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和“留学中国”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的核心途径。因此,来华留学事业... 近年来,来华留学事业飞速发展,从规模扩张阶段走向了全新的提质增效阶段,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和“留学中国”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的核心途径。因此,来华留学事业的现代语境中透射着“文化杂糅”的种种表征,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之间混杂、糅合及碰撞,继而衍生出新的意义。本文从以文化认同缩小文化差异、缓和文化冲突与矛盾、促进文化交往角度出发,通过历史性视角展现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四大演变轨迹,并就提质增效期的趋同化管理现状展开剖析,针对核心问题和重要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提升新时期来华留事业趋同化管理水平,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教育 提质增效 “留学中国” 文化认同 趋同化管理
下载PDF
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毅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50,共6页
 提出"华人小说"概念,有助于综合研究华人的华文小说与外文小说,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华文小说,华人外文小说,华裔外文小说是三种海外寓居者文学,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点,就是题材上的自我限制。虽然三者自限范围不同,起...  提出"华人小说"概念,有助于综合研究华人的华文小说与外文小说,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华文小说,华人外文小说,华裔外文小说是三种海外寓居者文学,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点,就是题材上的自我限制。虽然三者自限范围不同,起因都是直接面对强势文化的对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小说 海外小说 中国执念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国人男女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马会利 胡桃红 +5 位作者 邹建宏 丁力平 卢鑫 王承竹 杨慧娟 赵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了解男女冠心病(CH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10年6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其中男853例,女164例。对CHD患者均采集详细病史和相应血生化指标。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采用凝血酶方法,血清总胆固醇(TC)... 目的:了解男女冠心病(CH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10年6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其中男853例,女164例。对CHD患者均采集详细病史和相应血生化指标。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采用凝血酶方法,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标准酶法。结果:男女间糖尿病患病率、LDL-C和Fg水平均无显著异(P>0.05);女性CHD患者发病年龄[(66.8±10.4)岁比(58.9±11.7)岁],高血压患病率(68.9%比56.7%),TC[(5.1±1.4)mmol/L比(4.5±0.9)mmol/L]、TG[(2.1±1.4)mmol/L比(1.8±1.2)mmol/L]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0.001),吸烟率(8.5%比55.0%),尿酸[(336.6±102.6)mmol/L比(364.7±112.4)mmol/L]水平明显低于男性(P<0.01)。结论:男女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状况不同,女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较多,而男性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以吸烟、血尿酸水平增高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冠状动脉疾病 性别特性
下载PDF
中国“北极利益攸关者”身份建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0
10
作者 董利民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7,共13页
身份的重要性在于群体成员的"我者群体"身份越强烈,越容易促使其加强"我者群体"与"他者群体"之间的区别,并导致对"他者群体"的歧视乃至排斥。目前中国在参与北极事务过程中被一些国家赋予的&qu... 身份的重要性在于群体成员的"我者群体"身份越强烈,越容易促使其加强"我者群体"与"他者群体"之间的区别,并导致对"他者群体"的歧视乃至排斥。目前中国在参与北极事务过程中被一些国家赋予的"非北极国家"等身份,是"北极国家"对参与北极事务的国家群体进行分类的结果,导致"非北极国家"的参与遭受质疑。中国政府于2015年冰岛"北极圈论坛"大会上首次向国际社会强调自己作为"北极利益攸关者"的身份。以"利益攸关者"展现自己并参与北极事务,有助于打破"我者—他者"二元身份逻辑,突破既有的"北极国家—非北极国家"二元对立划分方式。加强在"利益攸关者"这一集体身份下的认同,还有助于推动各方增信释疑、促进合作。身份建构是内在建构与外在承认的统一体。中国符合"北极利益攸关者"的构成标准。中国正在推动"北极利益攸关者"身份的内在建构,并积极争取获得更多外在承认。中国还需要努力成为"负责任的北极利益攸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身份 北极治理 北极利益攸关者
下载PDF
利益共享、制度正义与价值共识——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的三重困境 被引量:17
11
作者 蒙象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7,共6页
政治认同是在多方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和产生的,涉及主体的存在性、对象的条件性和现实的有效性。就政治认同对象而言,其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绩基础(政治行为及其绩效)、制度基础(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理念基础(政治价值理念)。三... 政治认同是在多方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和产生的,涉及主体的存在性、对象的条件性和现实的有效性。就政治认同对象而言,其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绩基础(政治行为及其绩效)、制度基础(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理念基础(政治价值理念)。三大基础分别对应着政治认同建设的三大关键问题:利益共享、制度正义和价值共识。基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引发的深刻社会变革对民众政治认同带来的深层影响,从政治认同对象角度出发,围绕利益共享、制度正义、价值共识三个方面探讨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面临的困境,可以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认同 建设 现实困境
下载PDF
传媒文化:做什么与怎么做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0,共6页
作为一种文化,当代传媒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在塑造意识形态、社会动员、推动消费和认同建构等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传媒文化场域中,形成了主导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三个次场,这从根本上规制了中国传媒文化的当... 作为一种文化,当代传媒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在塑造意识形态、社会动员、推动消费和认同建构等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传媒文化场域中,形成了主导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三个次场,这从根本上规制了中国传媒文化的当代结构。视觉文化的转向进一步加强了传媒文化的视觉霸权和视觉拜物教,看得见才能吸引人和广泛传布,已成为人所共知的游戏规则。传媒公域作为公共话语的场所,也越发地深入私人领域,它带来了一系列不得不关注的复杂传媒伦理问题。快感的非政治化进一步凸显了消费文化的秉性,间歇性的政治冲动和传媒消费长期的快感化,实际上产生了传媒公众的政治冷漠。当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传媒来实现自我和族群的认同建构时,混杂和同一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的这些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诸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媒文化 现代转型 全球化 场域 隐私权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双重身份的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少军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0,155,共17页
国际体系作为行为体的互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是中国实施对外政策的环境与舞台。在国际体系中,身份是决定中国的利益、立场和实现利益之途径的一个基本因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随着国力的增强,在当今正日益被... 国际体系作为行为体的互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是中国实施对外政策的环境与舞台。在国际体系中,身份是决定中国的利益、立场和实现利益之途径的一个基本因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随着国力的增强,在当今正日益被视为一个"大国"。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大国参与国际互动有迥异的机制与结果,因此中国面对着双重身份的困境。事实上,中国被赋予的"大国"形象和外部世界针对中国所开始的权力政治互动,已使得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凸显了消极的影响。要破解这一困境,中国一方面需要从主观上认清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不同互动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需要恰当解决客观上两种机制并存所带来的困扰。在对外关系中,中国需要应对国际体系所内含的权力政治、国际制度与观念建构等主要影响机制,适宜地开展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国只有利用体系的系统效应,趋利避害,处理好实力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身份 国际体系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永春 王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2,共12页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以来又一个中原汉族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时期,辽、宋、西夏、金各个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它们虽然没有得到他者的完全认同,但却出现了部分他者逐渐认同的发...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以来又一个中原汉族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时期,辽、宋、西夏、金各个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它们虽然没有得到他者的完全认同,但却出现了部分他者逐渐认同的发展趋势,这说明中国古代的"中国"极具魅力和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权引以为自豪的自称,也成为少数民族试图跻身"天下中心"和"文化中心"行列所向往的对象。正是因为"中国"认同,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才形成了今天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权对峙 “中国”观 正统观 “中国”认同 统一的多民族中国
下载PDF
坚持“网络主权”的中国声音及国际认同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爱玲 达妮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3,共8页
因特网并不等同于互联网,它并不是多张网的平等连接,而是一种存在主从关系的网络租用服务。目前,美国倡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网络信息治理模式,其实质依然保障的是以美国为首的网络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规则的自主性和支配性。中国提出坚持... 因特网并不等同于互联网,它并不是多张网的平等连接,而是一种存在主从关系的网络租用服务。目前,美国倡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网络信息治理模式,其实质依然保障的是以美国为首的网络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规则的自主性和支配性。中国提出坚持网络主权,更符合国际间以国家为主体的权力博弈现实,也能有效规避网络治理中的双重标准。中国提出的网络主权中认定了数据主权,更符合网络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障。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在网络信息治理中的话语表达权和规则制定主动权,发出更有利于网络发展中国家权益的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主权 网络信息治理 中国声音 国际认同
下载PDF
民族身份的再激发——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新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5,共5页
民族身份是一个群体内外作用的混合结果,而且是动态演变的过程。本文以四川丹巴"甲居藏寨"的旅游开发为例,描述和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身份的再激发,并由此分析当代中国"民族身份"所面临的新趋向及其... 民族身份是一个群体内外作用的混合结果,而且是动态演变的过程。本文以四川丹巴"甲居藏寨"的旅游开发为例,描述和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身份的再激发,并由此分析当代中国"民族身份"所面临的新趋向及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派生的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身份 丹巴藏寨
下载PDF
外国留学生中国认同研究——基于对中国十所高校留学生的调查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瑞霞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高等教育中哪些因素或环节会对外国留学生的中国评价产生影响?在对中国十所高校650名外国留学生的调查数据运用回归方法统计分析后发现:相比课程设置和师生互动,留学生对所在大学管理服务水平的评价会显著影响他们对中国的看法。而在留... 高等教育中哪些因素或环节会对外国留学生的中国评价产生影响?在对中国十所高校650名外国留学生的调查数据运用回归方法统计分析后发现:相比课程设置和师生互动,留学生对所在大学管理服务水平的评价会显著影响他们对中国的看法。而在留学生个人经历中,留学生是否有中国好朋友以及他们对中国日常公共场所公众素质的评价则是其中国认同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留学生 中国评价 中国认同
下载PDF
“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 被引量:11
18
作者 乔以钢 刘堃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7,共8页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国民—国家"关系的建构,个体国民身份在政治话语中的确立,为近代女性谋求新的身份认同开拓了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近代先进女性也正是在这种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中,通过女性与国家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辩难...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国民—国家"关系的建构,个体国民身份在政治话语中的确立,为近代女性谋求新的身份认同开拓了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近代先进女性也正是在这种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中,通过女性与国家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辩难以及性别角色与国民身份的博弈,确立了独立的个体身份——"女国民"。尽管这一概念并未形成系统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但她们通过别开生面的文学实践,一再言说和强化着这一主体身份,形成了声势颇为浩大的"女国民"话语;同时也因对"女权"、"民权"、"天赋人权"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相关话语场的内部形成了富有意义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国民 近代中国 女性主体身份 文学实践
下载PDF
关系认同:结构与行为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尚涛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119,共28页
基于关系主义研究对"关系"的本质和内涵进行的多方面论述,本文认同"关系是一种具有本体属性的友好但密切程度不同的人际联系"的界定,并从"关系理论"的关系性国际体系研究出发,提出了"关系认同构成... 基于关系主义研究对"关系"的本质和内涵进行的多方面论述,本文认同"关系是一种具有本体属性的友好但密切程度不同的人际联系"的界定,并从"关系理论"的关系性国际体系研究出发,提出了"关系认同构成关系结构"的观点,从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关系结构建构的微观机制及其作用原理。该观点认为,所有关系世界中的行为体都处于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由关系认同确立起来的关系认同结构之中。行为体依据不同关系认同的亲密程度和强烈程度,决定其对其他行为体的支持力度与合作程度。但是,关系认同结构本身会随着自身结构内相关行为体关注领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一"关系认同结构理论"可以分析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结构和特朗普政府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状态与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好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主义 “中国学派” 关系认同结构 国际体系 美国与中东
原文传递
泛北极共同体的设想与中国身份的塑造——一种建构主义的解读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丁煌 张冲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3,共8页
泛北极共同体作为一种超越北极地区、民族和国家疆域的组织形态,内含包容、开放的特性,可以为摆脱现有的北极治理困境提供新的出路,也能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身份创造更有利的塑造空间。温特建构主义认为,国家的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 泛北极共同体作为一种超越北极地区、民族和国家疆域的组织形态,内含包容、开放的特性,可以为摆脱现有的北极治理困境提供新的出路,也能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身份创造更有利的塑造空间。温特建构主义认为,国家的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国际体系文化建构而成的。契合人类未来发展的康德文化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身份的塑造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而从现实来看,这种身份的塑造又将受制于相互依赖、共同命运、同质性和自我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唯有从自我和他者两个方面着眼,才能有力地建构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国家身份,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北极共同体 北极治理 中国参与 身份塑造 温特建构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