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译文语言特征与翻译共性研究——以余华小说《兄弟》英译本为个案 |
缪佳
邵斌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4 |
19
|
|
2
|
在裂变与沉淀中行进——2009年余华研究综述 |
史莉娟
刘琳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8
|
|
3
|
余华小说《兄弟》中的文化专有词英译策略——基于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的考察 |
汪宝荣
全瑜彬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7 |
9
|
|
4
|
忠实的美人:《兄弟》中习语的英译策略分析 |
董国俊
|
《语言与翻译》
CSSCI
|
2014 |
8
|
|
5
|
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突破 |
孙宜学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6
|
纷扰的《兄弟》与暧昧的余华——2007年余华研究述评 |
王首历
竺琼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7
|
|
7
|
《兄弟》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评价与接受--基于全套英文书评的考察 |
汪宝荣
全瑜彬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8
|
“身份误认”、梦中梦与铁手——论鲁迅《弟兄》中的几个果戈理要素 |
徐晓宇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试论《奔跑吧,兄弟》制作成功的原因 |
冯娟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
6
|
|
10
|
鲁迅的“大家庭”梦——由八道湾家庭的建立及崩溃看鲁迅的代父情结 |
韩文萍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1
|
从All Men Are Brothers看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意识 |
王婵
|
《琼州学院学报》
|
2012 |
2
|
|
12
|
杜甫《伤春五首》其二“兄弟”异解 |
王之意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3
|
布宁《四海之内皆兄弟》中的东西方文明互鉴与共同体想象 |
高添
高建华
|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带着“重复”与“循环”归来——读余华《兄弟》 |
张磊
|
《平原大学学报》
|
2007 |
1
|
|
15
|
苏轼诗词的兄弟心结 |
喻世华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16
|
“哥们儿”称谓的使用状况与文化内涵 |
黄涛
|
《北方论丛》
|
2001 |
3
|
|
17
|
欲望的狂欢曲——评余华的小说《兄弟》 |
张艳玲
|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8
|
从若翰到耀汉——中国本土男修会耀汉小兄弟会的成立及其修会精神(1928-1934) |
刘贤
|
《基督教文化学刊》
|
2020 |
1
|
|
19
|
论余华小说《兄弟》的接受及其异质性 |
刘中望
费振华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20
|
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主题的承袭与超越 |
黄春杨
张莹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