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2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泡菜历史与发展 被引量:97
1
作者 陈功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引用史书记载和根据我国泡菜的工艺技术特点,本文论述了中国泡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首次提出"盐渍菜是泡菜的雏形"这一全新而又符合实际的概念,通过对泡菜产业、泡菜标准与泡菜技术产品开发分析,阐述了以四川泡菜为代... 引用史书记载和根据我国泡菜的工艺技术特点,本文论述了中国泡菜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首次提出"盐渍菜是泡菜的雏形"这一全新而又符合实际的概念,通过对泡菜产业、泡菜标准与泡菜技术产品开发分析,阐述了以四川泡菜为代表的中国泡菜的历史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盐渍 泡菜 日韩 标准 趋势
下载PDF
《诗·大雅》若干诗篇图赞说及由此发现的《雅》《颂》间部分对应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山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32,共9页
本文对《诗·大雅》中若干篇章作了重新解释,认为所谓史诗一类的作品 实际上是祭祀时的图赞诗。由此思路,推断出“雅”、“颂”某些篇章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诗·大雅》 《雅》 《颂》 史诗 《诗经》
原文传递
经典的误读与知识考古——以《诗经·鸱鸮》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叶舒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4,共9页
文学意义上的经典脱胎于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圣典,是经典概念世俗化之后的产物。经典世俗化是一个历史发生的过程,其大背景则是原初宗教信仰的变革、衰微和失传,以及政教分离的趋向。就上古中国而言,由神圣到世俗的过程从《诗经》的分类上... 文学意义上的经典脱胎于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圣典,是经典概念世俗化之后的产物。经典世俗化是一个历史发生的过程,其大背景则是原初宗教信仰的变革、衰微和失传,以及政教分离的趋向。就上古中国而言,由神圣到世俗的过程从《诗经》的分类上可以清晰看出。《诗经.豳风.鸱鸮》一篇对鸱的误读,正是神圣的文化蕴涵被消解、祛魅、丑化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诗经》 《鸱鸮》 知识考古
下载PDF
春秋赋诗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生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3,共7页
春秋赋诗是《诗经》文化史上的独特景观。“赋诗”介于“歌诗”、“诵诗”之间 ,盖类似后世之吟诗。春秋赋诗按其义例可分为礼仪外交类、言志观志类、劝戒讽谕类三类 ,然总体上都可以叫做“赋诗言志”。其特点一是古诗新用 ,二是借此言... 春秋赋诗是《诗经》文化史上的独特景观。“赋诗”介于“歌诗”、“诵诗”之间 ,盖类似后世之吟诗。春秋赋诗按其义例可分为礼仪外交类、言志观志类、劝戒讽谕类三类 ,然总体上都可以叫做“赋诗言志”。其特点一是古诗新用 ,二是借此言彼 ,三是断章取义 ,从而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隐语对话式的复杂而微妙的传播接受机制 ,一种暗含着“兴观群怨”之作用的高妙的用诗机制和独特的解读机制。赋诗是春秋这一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其起始、兴盛、衰落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春秋赋诗这一独特而亮丽的文化景观 ,在《诗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赋诗 《诗经》 中国文化史
下载PDF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重诂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银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4-79,共6页
《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是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本文认为,孟子之“诗”,是在指代讽谏劝正之辞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迹熄诗亡”之说实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室寝微... 《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是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本文认为,孟子之“诗”,是在指代讽谏劝正之辞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迹熄诗亡”之说实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室寝微,政由方伯,公卿列士献诗讽谏制度荡然不存,讽谏劝正之辞不再被陈于王廷并因此走向衰亡;讽谏之诗衰亡了,以微言立大旨、寓损贬之义于其中的《春秋》于是产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亡然后《春秋》作 孟子 《诗经》 《春秋》 采诗制度 意义 "诗"字
下载PDF
《诗经》地理生态背景之考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毓庆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诗经》产生在与现存迥然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之中:黄河的支流与支津构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上百的湖泊星罗棋布于其间;充沛的雨水,造就了许许多多的隰地;川流水泊之间,形成了不少人类居住的洲岛与土丘;山林之中,泽薮之畔,生长着梅竹之... 《诗经》产生在与现存迥然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之中:黄河的支流与支津构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上百的湖泊星罗棋布于其间;充沛的雨水,造就了许许多多的隰地;川流水泊之间,形成了不少人类居住的洲岛与土丘;山林之中,泽薮之畔,生长着梅竹之类亚热带植物,并活动着犀牛之类热带动物,野猪时出,鹿群觅食,水鸟云集。这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先民的生活方式与性格、心理、情感,形成了《诗经》温柔敦厚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地理生态环境 艺术风格 生活方式 性格 心理 情感
下载PDF
多维领域知识下的《诗经》自动分词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姗姗 王东波 +1 位作者 黄水清 何琳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诗经》位居古文经学派"五经"之首,蕴含丰富。随着人文计算的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汉学引得丛刊》中《毛诗引得》的领域知识,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诗经》的自动分词。基于《诗经》手工分词的语料,采用《广韵》字表和统计... 《诗经》位居古文经学派"五经"之首,蕴含丰富。随着人文计算的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汉学引得丛刊》中《毛诗引得》的领域知识,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诗经》的自动分词。基于《诗经》手工分词的语料,采用《广韵》字表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23组融合不同特征知识的特征模板,训练产生机器学习分词模型。对每个分词模型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发现词性特征对《诗经》分词效果的影响最大,且分词模型的调和平均值F值最高可达到97.42%。最后,采用《毛诗引得》领域词表对测试性能最佳的分词模型进行长词校正的模型后处理,得到了融合《毛诗引得》专家词汇知识的《诗经》分词语料。本文融入多维领域知识实现《诗经》自动分词的研究模式不仅对先秦诗歌体的相关研究起借鉴意义,而且对先秦典籍的自动分词研究具有启发性,《诗经》分词语料作为先秦典籍语料库的一部分,对进一步实现先秦典籍的知识挖掘有较强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引得》 《诗经》 条件随机场模型 特征模板模型后处理
下载PDF
略论《诗经》乐歌的生产、消费与配乐问题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敏俐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作为周代朝廷《乐歌》的诗经是在寄食制的生产、特权式消费为主 ,自娱式的生产与消费为辅这样两种生产与消费方式的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诗经》乐歌的诗乐相配或由专职艺术家加工 ;或为了周王朝的宗教礼仪活动而由贵族和专职艺术家制... 作为周代朝廷《乐歌》的诗经是在寄食制的生产、特权式消费为主 ,自娱式的生产与消费为辅这样两种生产与消费方式的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诗经》乐歌的诗乐相配或由专职艺术家加工 ;或为了周王朝的宗教礼仪活动而由贵族和专职艺术家制作 ;或是由专职艺术家独立完成 ;《诗经》乐歌配乐的过程有四 :一是词、乐均为新制 ,同时产生 ;二是词、乐均为旧制 ,经过整理编定 ;三是先有歌辞 ,后有音乐 ;四是先有音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乐歌 生产
下载PDF
子夏居西河与三晋之地《诗》的传播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银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9,共10页
本文首先借助于家谱资料,详细考证了子夏"居西河教授"之"西河"的地理位置,确认此西河为卫国西河而非魏国西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子夏行迹的进一步考察,讨论了子夏被奉为魏文侯师的实质,以及子夏游学、游教于魏国... 本文首先借助于家谱资料,详细考证了子夏"居西河教授"之"西河"的地理位置,确认此西河为卫国西河而非魏国西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子夏行迹的进一步考察,讨论了子夏被奉为魏文侯师的实质,以及子夏游学、游教于魏国对《诗》在三晋之地传播的推动作用。在文章的最后,还对子夏序《诗》问题进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夏 西河 三晋 《诗》
原文传递
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乐歌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银琴 《中国诗歌研究》 2002年第1期3-28,322,共27页
在周礼逐渐完备的背景下,本文详细考察了《诗经》中产生于穆王时代的仪式乐歌。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与周初乐歌天命佑周的主题不同,祖先、时王实实在在的武功成为穆王时代仪式乐歌最基本的内容;在颂功之歌摆脱祭祀目的... 在周礼逐渐完备的背景下,本文详细考察了《诗经》中产生于穆王时代的仪式乐歌。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与周初乐歌天命佑周的主题不同,祖先、时王实实在在的武功成为穆王时代仪式乐歌最基本的内容;在颂功之歌摆脱祭祀目的的束缚成为独立的乐歌类型时,燕享乐歌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仪式乐歌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在诗文本的形成史上,穆王时代的意义则通过“比缀以书”的编辑活动,为后世提供了进一步编辑的文本基础一事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仪式乐歌 祭祀乐歌 颂功之歌 宴享乐歌
原文传递
新时期《诗经》意象研究述评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9,共4页
新时期的《诗经》意象研究呈现出繁盛态势。一是文学的文化研究成为《诗经》意象研究的热点。众多研究者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话、巫术、民情、风俗等文化背景来考察《诗经》原型意象的内涵及生成缘由,使当代《诗经》研究在跨学科... 新时期的《诗经》意象研究呈现出繁盛态势。一是文学的文化研究成为《诗经》意象研究的热点。众多研究者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话、巫术、民情、风俗等文化背景来考察《诗经》原型意象的内涵及生成缘由,使当代《诗经》研究在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形态中呈现出新的活力。二是对《诗经》文学意象审美蕴含及功能意义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对于深化《诗经》文学化研究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原型意象 文学意象
下载PDF
由《诗经》中的女性描写看周民族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柏俊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50,共5页
女性代表着时尚。对女性美的关注,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 女性代表着时尚。对女性美的关注,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对女性的关注。这些篇章对女性形象、女性爱情、女性命运的描写,都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研究这种现象,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及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女性描写 周民族 文化
下载PDF
郑武公灭桧年代补证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邵炳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遂东寄帑贿于虢、郐;大致在周幽王十年(前772年)时,桓公袭郐而取其地。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后,桓公之子武公继续伐郐夺邑;周平王二年(前 769 年),郐国灭亡,武公遂从郑(在今陕西省华县市)东迁于郐国故地—...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遂东寄帑贿于虢、郐;大致在周幽王十年(前772年)时,桓公袭郐而取其地。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后,桓公之子武公继续伐郐夺邑;周平王二年(前 769 年),郐国灭亡,武公遂从郑(在今陕西省华县市)东迁于郐国故地———新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可见,袭郐而取其邑者为桓公,灭郐而迁郑者为武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作者 创作年代
下载PDF
略论《诗经》的乐歌性质及其认识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敏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9,共5页
从周代礼乐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诗经》的乐歌性质,它首先是实用性的乐歌,在周代社会承担着多种实用功能,这是我们认识其思想内容的基础。同时《诗经》也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乐歌,充分体现了周人在制礼作乐中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一点,正是我... 从周代礼乐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诗经》的乐歌性质,它首先是实用性的乐歌,在周代社会承担着多种实用功能,这是我们认识其思想内容的基础。同时《诗经》也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乐歌,充分体现了周人在制礼作乐中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重新认识《诗经》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如何评价先秦诗歌发展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制礼作乐 乐歌 审美
下载PDF
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学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文章从四言形式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以前,诗人们以《诗经》为摹本创作四言诗,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不是“太离”就是“太肖”。而陶渊明学习《诗经》可谓“不即不离”、形神兼备,从而得出结论:陶渊... 文章从四言形式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以前,诗人们以《诗经》为摹本创作四言诗,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不是“太离”就是“太肖”。而陶渊明学习《诗经》可谓“不即不离”、形神兼备,从而得出结论:陶渊明对《诗经》的四言诗是全面的继承,陶诗与《诗经》之间是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言诗 诗经 传承
下载PDF
《左传》引《诗》范围的界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林川 周春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327,共5页
《左传》277条言《诗》可以分为“赋诗”、“诵诗”、“歌诗”、“言语引诗”、“作诗”、“泛称诗”六类,其中“赋诗”、“诵诗”、“言语引诗”皆属引《诗》;“歌诗”的一部分属于引《诗》,一部分不属引《诗》;“作诗”和“泛称诗”... 《左传》277条言《诗》可以分为“赋诗”、“诵诗”、“歌诗”、“言语引诗”、“作诗”、“泛称诗”六类,其中“赋诗”、“诵诗”、“言语引诗”皆属引《诗》;“歌诗”的一部分属于引《诗》,一部分不属引《诗》;“作诗”和“泛称诗”皆非引《诗》。界定《左传》引《诗》的范围,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其学术上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诗经 引用 范围界定
下载PDF
论《诗经》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86-389,共4页
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学里唯一让女性具有崇高地位并且一直唱主角的,就是《诗经》。《诗经》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的初步诉求,而这种诉求残存着人类蛮荒时期对女性美的崇拜,使女性拥有更为广泛的活力与柔美。这种活力与柔美不仅来... 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学里唯一让女性具有崇高地位并且一直唱主角的,就是《诗经》。《诗经》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的初步诉求,而这种诉求残存着人类蛮荒时期对女性美的崇拜,使女性拥有更为广泛的活力与柔美。这种活力与柔美不仅来自于自然,而且来自女性本身。虽然它所经历的是西周初叶到春秋中叶,但是透过历史,单纯从女性角度出发,建构一个伟大的诗经时代,来诠释那个时代女性的姿本风貌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作者拟从《诗经》中的女性形体美、容貌情态等方面探讨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审美标准以及对后代女性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形体美 审美意识 审美标准
下载PDF
《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 被引量:8
18
作者 鲁洪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84,共8页
由于《诗经》婚恋诗多用比、兴,诗义隐晦不明,古代学者又多刻意求深,比附经义,故历代学者对《诗经》婚恋诗的解释分歧最大最多。欲准确读解《诗经》婚恋诗,首先要论世知人,了解《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以... 由于《诗经》婚恋诗多用比、兴,诗义隐晦不明,古代学者又多刻意求深,比附经义,故历代学者对《诗经》婚恋诗的解释分歧最大最多。欲准确读解《诗经》婚恋诗,首先要论世知人,了解《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以便正确地解读作品。《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地域广,存在多种婚姻形态与婚俗,而婚礼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婚姻形态的影响是不同的;《诗经》婚恋诗中多用比、兴,存在许多性爱隐语。读解、评价《诗经》婚恋诗要考虑这些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望文生义,以偏概全,也不能刻意求深,过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文化背景
下载PDF
《诗》“辟雍”考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山 李贵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0-77,共8页
《诗经》雅、颂中一些涉及到“辟雍”的篇章可以证明 ,作为西周重要礼乐建制的“辟雍” ,是西周中期、具体说是周穆王时期才建造的 ,其直接的缘起是大祭文王。以此为标准 ,也有助于厘清几件青铜器的断代误差。
关键词 诗经 辟雍 西周中期
下载PDF
贾谊《诗》学寻踪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跃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8-53,共6页
根据新近出土文献 ,分析了贾谊引用《诗经》与四家诗的异同 ,注意到贾谊说《诗》以“雅”“颂”为主的事实 ,说明贾谊的《诗》学继承了春秋官学中“以诗为教”
关键词 贾谊 诗歌创作 诗歌引用 《诗经》 四家诗 春秋官学 以诗为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