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7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被引量:669
1
作者 王初明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共6页
读后续写是结合阅读理解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方法。本文论证读后续写促学外语的功效,认为该法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将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切实结合,是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文章不仅列举了读后... 读后续写是结合阅读理解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方法。本文论证读后续写促学外语的功效,认为该法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将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切实结合,是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文章不仅列举了读后续写的长处与短处,而且详细介绍了它的设计及具体操作要求,为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该法提供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习 读后续写 模仿 创造 理解 产出
原文传递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 被引量:567
2
作者 龙花楼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9-1028,共10页
目前,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仍缺乏重要抓手和空间支撑平台,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亟需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构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新平台。本文在界定... 目前,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仍缺乏重要抓手和空间支撑平台,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亟需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构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新平台。本文在界定了乡村空间重构,即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乡村内生发展需求和外源驱动力综合作用下导致的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结构重新塑造,乡村地域上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优化调整乃至根本性变革的过程,及其产业发展集聚、农民居住集中和资源利用集约3个方面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影响;探讨了乡村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类型及助推机制;结合农用地整治、"空心村"整治和工矿用地整治提出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重构的模式与途径,以及依托土地整治的以"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的乡村空间重构战略。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根基的乡村空间其重要性和基础平台作用应受到足够重视,乡村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的优化重构,有赖于区域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政策机制与模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乡村空间重构 乡村转型发展 土地利用转型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地理学
原文传递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 被引量:366
3
作者 张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21,共4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政府要根据《科技规划纲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政府要根据《科技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共同部署,加快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通过财税、金融、评估等多种政策手段,多种方式推进协同创新。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设置"支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计划"。推进协同创新特别是促成战略联盟,既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是多方联合行动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深入整合产学研各方及社会其他方面资源,在引导外部需求和刺激内生动力之间实现平衡,不断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战略意义 政策走向
原文传递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被引量:299
4
作者 何绪生 耿增超 +2 位作者 佘雕 张保健 高海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受重视。生物炭在土壤中能够保持数百年至数千年,实现碳的封存固定,生物炭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活性,培肥土壤肥力,延缓肥料养分释放,降低肥料及土壤养分的损失,减...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受重视。生物炭在土壤中能够保持数百年至数千年,实现碳的封存固定,生物炭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活性,培肥土壤肥力,延缓肥料养分释放,降低肥料及土壤养分的损失,减轻土壤污染。生物质的热裂解及气化均可产生生物炭,但是慢速热裂解和热水炭化工艺的生物炭产率最大,同时还可获得生物油及混合气,生物油及混合气可升级加工为氢气、生物柴油或化学品,这有助于减轻对化石能源或原料的依赖。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是碳减排的过程,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及其农用的效益是多赢的。国外在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及农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中国在生物质热裂解获得生物能源方面做了较多工作,但对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重视不够。今后,中国应以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并将生物炭农用作为生物能源、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控制 生产 生物炭 废弃生物质 农用 动态
下载PDF
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 被引量:210
5
作者 张小全 吴可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6-138,共13页
随着近 2 0多年来对细根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林分细根生物量、生产和周转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成为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研究报道基础上 ,对森林细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如下 :... 随着近 2 0多年来对细根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林分细根生物量、生产和周转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成为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研究报道基础上 ,对森林细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如下 :细根 (直径 <2~ 5mm)生物量变化在 46~ 2 80 5g·m- 2 之间 ,大部分在 10 0~ 10 0 0g·m- 2 ;细根生物量分别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和林分总生物量的 3%~ 30 %和 0 .5 %~ 10 % ;北方常绿针叶林平均细根生物量最低 (2 16g·m- 2 ) ,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 (10 87g·m- 2 )。细根年净生产量 2 0~ 1317g·m- 2 ·a- 1 ,占林分总净初级生产量的3%~ 84% ,大部分在 10 %~ 6 0 % ;从北方森林到温带、亚热带至热带森林 ,细根生产量呈增加趋势 ;针叶林细根生产在总净初级生产中的比例小于阔叶林 (常绿和落叶 )。树木细根生命周期短至数天 ,长达数年。细根年周转率 4.3%~ 2 73.2 % ,阔叶林细根周转率低于针叶林。细根生产和周转是土壤碳和养分的重要来源 ,细根生产向林地输入的生物量占总输入 (细根生产和地上枯落物输入 )的 6 .2 %~ 88.7%。除气候森林类型外 ,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生物量、分布、生产、周转还因季节、土壤类型、立地条件和生长发育阶段而异。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细根 生物量 生产 生命周期 周转
下载PDF
我国花生生产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被引量:234
6
作者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我国花生生产与消费近十年来持续增长,2018年总产量和花生油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1733万吨和294万吨,在国内油料作物中花生的总产量、总产值、单产水平、单位面积产油量、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诸多比较优势。本文除... 我国花生生产与消费近十年来持续增长,2018年总产量和花生油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1733万吨和294万吨,在国内油料作物中花生的总产量、总产值、单产水平、单位面积产油量、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诸多比较优势。本文除全面总结全国花生生产与利用进展外,还概述了花生对食物安全的保障作用、科技创新对花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讨论了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并对未来花生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产 利用 食物安全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树木细根生产与周转研究方法评述 被引量:164
7
作者 张小全 吴可红 Dieter Murach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75-883,共9页
树木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的作用。树木细根研究及研究方法探讨也成为当今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在中国 ,对树木细根生产和周转的研究尚未引起充分重视。在此介绍了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树木细根研究方法及其优... 树木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的作用。树木细根研究及研究方法探讨也成为当今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在中国 ,对树木细根生产和周转的研究尚未引起充分重视。在此介绍了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树木细根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适用性以及不同方法的研究比较 ,以期对我国开展树木细根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细根 生产 周转 森林生态系统 研究
下载PDF
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08
8
作者 王欣 李强 +1 位作者 曹清河 马代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本文总结了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成效及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甘薯产业和种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目前...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本文总结了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成效及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甘薯产业和种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目前中国甘薯产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趋于平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10~6 hm~2左右;单产稳步提高,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96倍;产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鲜食市场供应比例不断提高,甘薯逐步实现餐桌化,休闲、保健和功能食品得到适度发展;鲜食消费比例逐年增加,提升了甘薯种植效益;品牌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甘薯种业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初步建立了甘薯分子育种平台,甘薯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构建了高密度分子连锁图谱,开发出一批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和与甘薯淀粉含量等性状相关的主效QTL,发掘出甘薯品质、抗病、耐盐、抗旱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建立了甘薯主要病虫害抗性评价平台,创制出一批甘薯特异新材料;构建了优质专用甘薯品种评价平台,育成一批甘薯专用型新品种,良种自育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制定了甘薯新品种的DUS测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了种薯种苗市场;完成了脱毒种薯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种薯种苗企业重组。现阶段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优异种质数量少,无法满足育种的需求;二是优质品种评价指标缺乏,专用化品种少,无法满足加工需求;三是脱毒种薯种苗的应用率低,种薯种苗繁育技术和市场不规范;四是甘薯种业尚未形成规模,政府对种薯种苗繁育企业扶持力度较弱,区域性的种薯种苗企业数量少,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未来5—10年,中国应注重资源收集、评价和保存平台建设;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产业 种业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The first offshore natural gas hydrate production test i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72
9
作者 Jin-fa Li Jian-liang Ye +13 位作者 Xu-wen Qin Hai-jun Qiu Neng-you Wu Hai-long Lu Wen-wei Xie Jing-an Lu Fei Peng Zhen-qiang Xu Cheng Lu Zeng-gui Kuang Jian-gong Wei Qian-yong Liang Hong-feng Lu Bei-bei Kou 《China Geology》 2018年第1期5-16,共12页
Natural gas hydrates (NGH)is one of key future clean energy resources.Its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will help remit the huge demand of global natural gas,relieve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lay a... Natural gas hydrates (NGH)is one of key future clean energy resources.Its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will help remit the huge demand of global natural gas,relieve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green sustainable growth of human societies.Based on nearly two decades' studying on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and the knowledge of reservoir system,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CGS)conducted the first production test on an optimal target selected in Shenhu area SCS in 2017.Guided by the "three-phase control"exploitation theory which focused on formation stabilization,technologies such as formation fluid extraction,well drilling and completing, reservoir stimulating,sand controlling,environmental monitoring,monitoring and preventing of secondary formation of hydrates were applied.The test lasted for 60 days from May 10^th when starting to pump, drop pressure and ignite to well killing on July 9^th,with gas production of 3.09×10^5 m^3 in total,which is a world record with the longest continuous duration of gas production and maximal gas yield.This successful test brings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on safety control of NGH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HYDRATE (NGH) production test Shenhu area SOUTH Chma SEA (SCS)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160
10
作者 朱会义 李秀彬 辛良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7-915,共9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耕地利用中,农户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追求逐步由耕地产出最大化向劳动力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粮食生产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在下降,导致我国粮食生产中耕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1998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耕地利用中,农户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追求逐步由耕地产出最大化向劳动力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粮食生产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在下降,导致我国粮食生产中耕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1998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省(市)区甚至出现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下降的情况。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这一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分析上述情况后认为,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需要在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以缓解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农户目标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集约度变化 粮食安全 耕地粮食生产效率
下载PDF
微波介质陶瓷及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11
作者 杨辉 张启龙 +2 位作者 王家邦 尤源 黄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65-973,980,共10页
现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的革新,对以微波介质陶瓷为基础的微波电路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微型化、高频化、片式化、模块化的新型微波介质陶瓷器件及相关介质陶瓷得到迅速发展。综述了近几年在高介电常数... 现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的革新,对以微波介质陶瓷为基础的微波电路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微型化、高频化、片式化、模块化的新型微波介质陶瓷器件及相关介质陶瓷得到迅速发展。综述了近几年在高介电常数、高频、低温烧结微波介质陶瓷方面的进展,对不同材料体系的离子取代、离子置换、低熔点烧结助剂对微波介质陶瓷结构、介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概述了介质谐振型、叠层型、功能模块型微波介质陶瓷器件的研究和生产情况,重点论述了与低温共烧技术相关的介质陶瓷、器件及模块的进展,探讨了材料特性、微波器件结构与微波特性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今后微波介质陶瓷及器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微波元件 低温共烧陶瓷 介电性能 综述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被引量:132
12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林鹏 黄荣珍 陈银秀 何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19-1730,共12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季节动态与净生产力进行的为期3a(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4.944t/hm2、3.198t/hm...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季节动态与净生产力进行的为期3a(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4.944t/hm2、3.198t/hm2和1.485t/hm2,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3.563t/hm2、2.749t/hm2和1.287t/hm2;死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41.9%、46.2%和46.4%;<0.5mm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31.2%、29.4%和69.9%。3种林分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但年份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活细根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月份,最小值一般出现在5~7月份或11~翌年1月份间。0~10cm表土层格氏栲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高达295.65g/m2,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2.4倍和8.1倍;该层格氏栲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占全部活细根生物量的59.8%,均高于格氏栲人工林(39.07%)和杉木人工林(24.51%)。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1a后的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8.34%~80.13%、63.51%~77.95%和47.69%~60.78%;年均分解量分别为8.747、5.143和2.503t/hm2;死亡量分别为8.632、5.148和2.492t/hm2;年均净生产量分别为8.797、5.425和2.513t/hm2,年周转速率分别为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垂直分布 动态 生产力 周转 天然林 人工林
下载PDF
改变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发展油菜生产 被引量:147
13
作者 官春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针对我国冬油菜现行栽培方式存在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提出油菜“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栽培方式,并介绍部分实践结果,以说明这一栽培方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 冬油菜 栽培方式 生产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被引量:115
14
作者 单建平 陶大立 +1 位作者 王淼 赵士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系统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细根生物量、生产力、年周转率及其在净生产力分配中的作用,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活细根的生物量为5049kg.ha^(-1),死细根生物量的平均值为1883kg.ha^(-1),细根的年周转率为0.96,年生产量为4860kg.h... 系统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细根生物量、生产力、年周转率及其在净生产力分配中的作用,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活细根的生物量为5049kg.ha^(-1),死细根生物量的平均值为1883kg.ha^(-1),细根的年周转率为0.96,年生产量为4860kg.ha^(-1),约占总净初级生产力的19.40%,年死亡量为2343kg.ha^(-1),相当于阔叶红松林枯枝落叶年凋落量的60%,由此提出了森林凋落物应包括枯枝落叶和根系凋落物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生物量 红松 枯落物
下载PDF
“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7
15
作者 李君明 项朝阳 +5 位作者 王孝宣 国艳梅 黄泽军 刘磊 李鑫 杜永臣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0,共8页
“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继续稳步发展,番茄生产逐步形成了更为明显的优势区域,确保了周年供应,培育出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番茄新品种,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从番茄生产、市场、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过去... “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继续稳步发展,番茄生产逐步形成了更为明显的优势区域,确保了周年供应,培育出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番茄新品种,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从番茄生产、市场、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年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生产 品种选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 被引量:145
16
作者 赵广才 常旭虹 +4 位作者 王德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朱英杰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口粮作物,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重要食物来源,全球约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2016年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约22 010.76万hm2,约占全球谷物种植面积的30.7%,远超过玉米、水稻、大豆,居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之首。本文论述...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口粮作物,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重要食物来源,全球约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2016年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约22 010.76万hm2,约占全球谷物种植面积的30.7%,远超过玉米、水稻、大豆,居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之首。本文论述了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包括小麦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生产国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中国小麦的生产和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小麦生产能力逐步发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起伏变化大,二是单产稳步提升,三是总产持续增长。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对产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小麦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产 粮食作物 种植区域 小麦单产
原文传递
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 被引量:129
17
作者 徐德蜀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71-82,共12页
通过10余年来对安全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安全科技文化的新思路、新理念:以安全哲学及认识论的观点,研究安全文化与人的安全自护能力;从实践论和科技进步的视角,研究安全文化的发展;从安全文化的理念,探讨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的关系以... 通过10余年来对安全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安全科技文化的新思路、新理念:以安全哲学及认识论的观点,研究安全文化与人的安全自护能力;从实践论和科技进步的视角,研究安全文化的发展;从安全文化的理念,探讨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的关系以及安全文化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安全生产严峻形势;讨论安全生产“五要素”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提出“安全第一”公理;特别强调提高农民安全文化素质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依据大安全观、广义安全文化和安全科学发展观,给出了科学安全生产观的内涵。可以认为:倡导和弘扬、发展和创新安全文化是预防或减少我国意外伤亡事故和减灾防灾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文化 科学 技术 生产 观点 灾害
下载PDF
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42
18
作者 喻树迅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3,共5页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科研在基础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现代分子育种体系、品种高效应用保障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阐述了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的...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科研在基础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现代分子育种体系、品种高效应用保障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阐述了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的总量不足、黄萎病危害和新成灾害虫加重等重大问题,并提出应推进盐碱旱地植棉,扩大粮棉复种指数,加大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棉花全程机械化进程,深入开展"千斤棉"高产创建,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实现快乐植棉,从而提高我国棉花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棉业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产 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0
19
作者 崔家兴 顾江 +1 位作者 孙建伟 罗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73,共7页
研究目的:对三生空间结构和格局的多维多尺度计量与演化特征分析有助于识别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中部典型省域湖北省作为案例地区,采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角图分析法剖析三生空间分布格... 研究目的:对三生空间结构和格局的多维多尺度计量与演化特征分析有助于识别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中部典型省域湖北省作为案例地区,采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角图分析法剖析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1)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扩张明显,生态空间明显萎缩;(2)三类空间在多个尺度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在研究期内空间自相关指数有所下降,表明空间破碎度上升;(3)三生空间结构变动特征表现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比例提高、生态空间比例明显降低,但重点开发区、农业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变动幅度逐次下降。研究结论:应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政策基础上,加强空间管制措施,促进三生空间融合,并加强生态空间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演化特征 空间自相关 三角图 湖北省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 被引量:135
20
作者 李辛子 王运海 +3 位作者 姜昭琛 陈贞龙 王立志 吴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1,共8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深部。鄂尔多斯、准噶尔等盆地部分煤层气井勘探成功表明深部煤层气资源在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储层压力及临界解吸压力等关键参数方面较浅部有利,开展深部煤层气研究及勘探是重要前瞻性课题。鄂尔多斯盆地东... 我国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深部。鄂尔多斯、准噶尔等盆地部分煤层气井勘探成功表明深部煤层气资源在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储层压力及临界解吸压力等关键参数方面较浅部有利,开展深部煤层气研究及勘探是重要前瞻性课题。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川南煤层气田的勘探,尤其是万宝山构造带延3井组的成功开发是我国深部煤层气开发获得突破的1个典型实例。一般来说,影响深部煤层气开发的因素较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通常可以将这些因素划分为资源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两大类。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发的经验表明,影响深部煤层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受地质条件控制的压裂技术与排采技术,提高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的途径是做好富集高渗区选区评价和预测,加强以压裂为核心技术的工程工艺攻关研究及做好排采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煤层气 勘探 开发 压裂 排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