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青年》与“公共空间”——以《新青年》“通信”栏目为中心的考察 |
刘震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3
|
|
2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
许纪霖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4
|
|
3
|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释读 |
黄兴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4
|
《新青年》民主诉求之特色 |
冯天瑜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1
|
|
5
|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
桑兵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6
|
《新青年》陈独秀与康有为孔教思想论争的历史重探 |
彭春凌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7
|
“到北海去”——民国时期新青年的美育乌托邦 |
林峥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8
|
《新青年》与现代白话文运动 |
张积玉
杜波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9
|
从《新青年》到“新青年”:五四知识青年的《新青年》阅读与思想变革 |
许高勇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0
|
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 |
陈友良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1
|
五四新文化语境与《新青年》的译诗 |
熊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2
|
“五四知识分子”与知识共同体——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
邓金明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3
|
新媒体与现代爱情观念的建构 |
张莉
旷新年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4
|
作为《新青年》赞助者的群益书社 |
邹振环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5
|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袁树平
武占江
|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3 |
5
|
|
16
|
对《新青年》发动批孔及文学革命的再认识 |
陈方竞
刘中树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7
|
试论当今中国“新型”青年文化生成的可能性 |
孟登迎
|
《文学与文化》
|
2019 |
4
|
|
18
|
语言与思想:胡适“白话文”主张的提出、受抑及转向——以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歧为参照 |
朱晓江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9
|
旧派的沉默及林纾的境遇:五四新旧文化论战在1919 |
王桂妹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20
|
现代中国青年文化的诞生——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
邓金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