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研究回顾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富洪 申荷永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0,共4页
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仁君意象",父亲是慈爱的统治者,与生活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父神意象","父性崇拜"潜含着西方人... 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仁君意象",父亲是慈爱的统治者,与生活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父神意象","父性崇拜"潜含着西方人对原始父亲(上帝)的一种传统意义的强烈崇拜和深刻敬畏,父亲意象是遥不可及的。在传统文化的演变中,父亲意象也发生着巨大的嬗变:从"仁君意象"、"父神意象"到"人父意象"。现代父亲是一个更全面和人性化的角色,一方面他仍然要承担和传统父亲一样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按照舆论的要求,他要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事事参与。这种跨越式的转变糅合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精髓,使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父亲意象基本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心理学 父亲意象 研究回顾
下载PDF
回归传统还是继续“先锋”——余华作品中“父亲”形象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10,共3页
自相继发表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后,有评论根据上述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变化,认为余华叙事风格发生明显变化是其由先锋重又回归传统的表现。余华是否已然向传统回归?文章通过解读余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认为余华虽已进入... 自相继发表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后,有评论根据上述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变化,认为余华叙事风格发生明显变化是其由先锋重又回归传统的表现。余华是否已然向传统回归?文章通过解读余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认为余华虽已进入转型期,但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却仍然保持着与其"先锋期"相似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父亲形象 转变
下载PDF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父亲形象的育人价值
3
作者 李芳林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不少的父亲形象,父亲形象的育人价值是语文教材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父亲形象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对不同文本中父亲形象的描写,探讨了其形象特点及在不同历史、社会背景下的变化... 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不少的父亲形象,父亲形象的育人价值是语文教材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父亲形象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对不同文本中父亲形象的描写,探讨了其形象特点及在不同历史、社会背景下的变化发展,并结合当下社会现实,提出对父亲形象的理解与反思,剖析其对学生产生的重要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编版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 父亲形象
下载PDF
《荆棘鸟》中拉尔夫的审美形象与悲剧命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燕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9-62,共4页
《荆棘鸟》中拉尔夫神父是同类人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其不仅外貌、心智、而且性格及品行都是“优美动人”的。他追求心灵与上帝结合的最高境界的美。然而,在权力与爱情,灵与肉的矛盾中,拉尔夫神父丧失了自身的美,最终走向悲剧的深渊。
关键词 《荆棘鸟》 拉尔夫 审美形象 悲剧命运
下载PDF
内在父亲:理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蒲少华 刘玎 卢宁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7-1022,共6页
内在父亲是指子女对父亲的内在的、主观的体验,由象征性父亲、内化的父亲体验和父亲意象三成分构成。本文综合回顾内在父亲三成分的理论实质及其与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后对... 内在父亲是指子女对父亲的内在的、主观的体验,由象征性父亲、内化的父亲体验和父亲意象三成分构成。本文综合回顾内在父亲三成分的理论实质及其与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后对内在父亲理论的实证研究、跨文化研究、临床干预实践与研究等进行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父亲 象征性父亲 父亲意象 父子关系 父亲在位
下载PDF
当代华裔女作家笔下的父亲形象 被引量:3
6
作者 付明端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4-59,共6页
华裔女作家作品中父亲形象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华裔男性特征,也折射出了华裔子辈们的不同认知和对华裔文化及历史的反省。父亲形象的变化可以使人们从中发现一个移民族群变迁的文化信念,发现在这种镜像下隐藏的身份认同。通过对当代华裔... 华裔女作家作品中父亲形象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华裔男性特征,也折射出了华裔子辈们的不同认知和对华裔文化及历史的反省。父亲形象的变化可以使人们从中发现一个移民族群变迁的文化信念,发现在这种镜像下隐藏的身份认同。通过对当代华裔女作家笔下呈现的父亲形象主要特征的梳理,探讨文本中父亲形象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华裔男子与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状态,揭示父亲背后无法言说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 父亲形象 传统 沉默 理想
下载PDF
20世纪“家族小说”中“父亲”形象新论
7
作者 刘卫东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46-50,共5页
“家族小说”中的“父亲”是“传统”的象征。现代文学史上的“父亲”是一个错位的“被告”;“十七年”时期的“父亲”分显性和隐性两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家族小说”中,父子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
关键词 20世纪 “家族小说” “父亲”形象 小说评论 父子关系
下载PDF
试析余华与卡夫卡创作中的父子关系——以《变形记》和《在细雨中呼喊》两部作品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晓燕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0期87-89,共3页
细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和中国现当代作家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都能够感到强烈的父子冲突。作家余华在谈论到其创作时承认受卡夫卡影响深远,余华的写作具有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特色。这两位作家在塑造父子关系中带有颠覆传... 细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和中国现当代作家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都能够感到强烈的父子冲突。作家余华在谈论到其创作时承认受卡夫卡影响深远,余华的写作具有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特色。这两位作家在塑造父子关系中带有颠覆传统的叛逆性,但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作家不同的人生经历,使得《在细雨中呼喊》这部作品较为成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的特点,又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关系 父亲形象 比较
下载PDF
青少年学生的父亲意象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富洪 申荷永 《社会心理科学》 2008年第6期37-40,共4页
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研究选取了包括初中、高中、大学在内的5所不同类型学校的651名青少年,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的父亲意象。结果表明:青少年对父亲意象是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父亲个性意象"的满意... 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研究选取了包括初中、高中、大学在内的5所不同类型学校的651名青少年,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的父亲意象。结果表明:青少年对父亲意象是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父亲个性意象"的满意度最高,"父亲时代意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现代父亲基本上已经建立起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观念,但却很难成为孩子眼中跟得上潮流的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与时代一同进步"是现代父亲的必修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父亲意象 满意度
下载PDF
《圆屋》中颠覆性的父亲形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淑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2,共8页
《圆屋》为路易丝·厄德里克201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获奖小说。作品讲述一名北达科他州奥吉布瓦部族注册师遭遇白人男子性侵的故事,引发关于印第安保留地的法律和正义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本文关注作品中颠覆性的父亲形象塑造,从在... 《圆屋》为路易丝·厄德里克201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获奖小说。作品讲述一名北达科他州奥吉布瓦部族注册师遭遇白人男子性侵的故事,引发关于印第安保留地的法律和正义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本文关注作品中颠覆性的父亲形象塑造,从在场的父亲、雌雄同体的父亲以及爱家的父亲三个方面探讨作者如何颠覆美国主流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父亲形象,彰显印第安文化和文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丝·厄德里克 《圆屋》 父亲形象 颠覆
原文传递
理智与情感的悖论式书写——梅娘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及创作心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24-26,共3页
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即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北方女作家梅娘延续了这一主题,在其小说中大量书写父女关系,刻画各种父亲形象。文章通过对梅娘的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梳理,透视在这些... 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即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北方女作家梅娘延续了这一主题,在其小说中大量书写父女关系,刻画各种父亲形象。文章通过对梅娘的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梳理,透视在这些父亲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意蕴和创作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娘 父亲形象 父权
下载PDF
假象式矛盾消解下的父子关系塑造——张杨电影中父亲形象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雨 杨飞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9-72,共4页
女张杨导演总是喜欢用家庭这个概念去承载故事。他导演的电影在家庭这个大范围内不仅书写父子关系,更可以去描绘社会现实,也可以去写入内在情感的东西。对于张杨电影的研究,评论界更多的集中在其父子关系分析和张杨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 女张杨导演总是喜欢用家庭这个概念去承载故事。他导演的电影在家庭这个大范围内不仅书写父子关系,更可以去描绘社会现实,也可以去写入内在情感的东西。对于张杨电影的研究,评论界更多的集中在其父子关系分析和张杨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两个议题上,而对于电影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父亲形象缺乏一个集中的关注。本文试从张杨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入手,展示父辈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困顿,以此来总结出张杨电影中的一些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杨 父亲形象 父子矛盾 消解 大团圆
下载PDF
童年家庭经验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雯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8-104,共7页
在儿童的生活里,家庭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因为这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联系"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会发现,"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童年家庭经验中的"母亲意象""父亲意... 在儿童的生活里,家庭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因为这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联系"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会发现,"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童年家庭经验中的"母亲意象""父亲意象""家庭氛围""家庭出身"等因素都深刻影响了他们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及先在意向结构的形成。他们的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叙事、人物形象塑造、风格基调等因素也因此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家庭经验 “母亲意象冶 “父亲意象冶 家庭出身 “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冶
下载PDF
The Farther Image of the Hotel Keeper in Cat in the Rain—Analyze with Speech Act Theory
14
作者 刘雨霖 《海外英语》 2012年第6X期238-239,共2页
It analyzes the father image of the hotel keeper in Hemingway's short story Cat in the R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ech Act Theoy.Firstly,it presents the frame work of Speech Act Theory.According to Austin,ther... It analyzes the father image of the hotel keeper in Hemingway's short story Cat in the R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ech Act Theoy.Firstly,it presents the frame work of Speech Act Theory.According to Austin,there are two types of sentences: performatives and constatives.Yule further presents the action performed by producing an utterance will consist of three related acts: locutionary act,illocutionary act,and perlocutionary act.Then it analyzes respectively the speech act of the husband,the hotel keeper,and the wife.Through the analysis,the daughter image of the wife and the coldness of the husband the reveal and accentuate the father image of the hotel keeper who is considerate to his daughter and gives his daughter selfless love.Furthermore,it unfolds a broader horizon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 in the RAIN Speech ACT Theory father image
下载PDF
从固执到妥协——论李安电影中的“父亲”形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秒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9-43,共5页
李安电影蕴涵着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撞击与融合,他将这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隐身放置于电影中"父亲"这一角色之中,使观者透过"父亲"形象来完成对世界不同文明的体认。同时,李安借由"父亲"的象征意蕴把代表... 李安电影蕴涵着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撞击与融合,他将这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隐身放置于电影中"父亲"这一角色之中,使观者透过"父亲"形象来完成对世界不同文明的体认。同时,李安借由"父亲"的象征意蕴把代表民族、文化、宗法制度的情感表达出来,让父亲这一形象顺理成章地成为他想表达的文化原型。具体结合李安导演的影视作品浅析其电影中的"父亲"形象,透过对"父亲"形象的剖析来解读其背后隐藏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父亲形象 固执 妥协 文化原型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中的父辈形象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飞 《运城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1-54,共4页
作家张爱玲经历过缺失亲情、曲折求学、爱情失败等一系列人生挫折。坎坷起伏的人生传奇,成就了她文学上的成功。因为缺失的亲情,张爱玲将小说中父辈形象无一例外地异化,或是外貌形体,或是精神状态,或是语言行为。张爱玲用这种多方位、... 作家张爱玲经历过缺失亲情、曲折求学、爱情失败等一系列人生挫折。坎坷起伏的人生传奇,成就了她文学上的成功。因为缺失的亲情,张爱玲将小说中父辈形象无一例外地异化,或是外貌形体,或是精神状态,或是语言行为。张爱玲用这种多方位、群体异化的表现形式,构建出了一幅父辈百丑图。张爱玲这种对父辈形象进行批判的意识,与其本人的缺失性体验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父辈形象 缺失性体验 小说
下载PDF
《寒夜》和《儿子与情人》中母子关系的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茉琳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1-34,共4页
从《寒夜》和《儿子与情人》两部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母亲-儿子-情人关系、矛盾冲突以及解决方式等方面,可以发现两部小说在表现家庭伦理、情感问题上的不同。
关键词 父亲形象 母亲-儿子-情人 矛盾冲突 《寒夜》 《儿子与情人》
下载PDF
走进女性的《私人生活》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策策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48-50,共3页
父亲、镜像、幽闭是解读陈染小说的重要意象和线索。幼年时父亲的缺席是女性永远的伤痛;成年 时镜像是女性排除男性观照的自我审视的独特方式;幽闭是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写照,这些最终 导致了她们的逃离。本文从这三方面对陈染的《私人... 父亲、镜像、幽闭是解读陈染小说的重要意象和线索。幼年时父亲的缺席是女性永远的伤痛;成年 时镜像是女性排除男性观照的自我审视的独特方式;幽闭是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写照,这些最终 导致了她们的逃离。本文从这三方面对陈染的《私人生活》予以分析,对陈染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 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生活》 陈染 逃离 女性生存 自我审视 小说 意象 父亲 探索 线索
下载PDF
源流与变异:孝子董永的早期形象及其衍化——以汉画像石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后晓荣 平晓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6-190,共5页
孝子董永的故事一直以来就被人所传诵,但汉画像石作为其早期流传的载体,主要表现的是董永尽心服侍父亲的孝行,而与传统文献中的董永形象有很大区别。汉画像石中的董永“鹿车载父”的“生养”孝亲行为,系该故事的早期版本,其凸显出以“... 孝子董永的故事一直以来就被人所传诵,但汉画像石作为其早期流传的载体,主要表现的是董永尽心服侍父亲的孝行,而与传统文献中的董永形象有很大区别。汉画像石中的董永“鹿车载父”的“生养”孝亲行为,系该故事的早期版本,其凸显出以“孝”为主题,与后世传统以“爱”为主题的董永故事明显不同。本文从汉画像石等考古资料出发,正本清源,系统梳理孝子董永故事的早期形象及其演变情况和原因,从而指出历史事件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侍父 遇仙 早期形象
下载PDF
论夏洛蒂·勃朗特作品中父亲形象的“缺席”与“在场”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玉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夏洛蒂.勃朗特在自传色彩颇浓的四部小说中皆隐去父亲形象,造成了父亲形象的"缺席"现象,这与作品运用的童话模式以及作家的身份焦虑有关。虽然父亲形象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作品的男性形象可以发现,无形之中的父性权... 夏洛蒂.勃朗特在自传色彩颇浓的四部小说中皆隐去父亲形象,造成了父亲形象的"缺席"现象,这与作品运用的童话模式以及作家的身份焦虑有关。虽然父亲形象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作品的男性形象可以发现,无形之中的父性权威存在并贯穿了整个故事的进程,父亲形象以种种变形身份而"在场"。夏洛蒂的这种男性形象书写不仅描摹了作家身边的男性图景,而且传达了解构父权文化、探索更加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女性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父亲形象 缺席 在场 女性主义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