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德论——关于老子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解读与阐释 被引量:21
1
作者 郑开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玄德"既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亦是诸子时期"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一方面,《老子》中的"玄德"涉及政治和伦理两方面的内容,是老子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基础概念;另一方面,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看,"玄... "玄德"既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亦是诸子时期"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一方面,《老子》中的"玄德"涉及政治和伦理两方面的内容,是老子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基础概念;另一方面,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看,"玄德"概念及其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深刻改变且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世界。"玄德"不仅是道家无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道家伦理学中超道德论的思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玄德 明德 无为 至德之世
下载PDF
《淮南子》对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理论偏转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效峰 陈冲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淮南子》以“心仪老氏又常自违老氏之旨而不知”的方式,对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进行了有意无意的改写。在对“为‘无为’”的必要性论证的过程中,《淮南子》以汉儒比附性质的“天人同构”观念去强作解事,冲淡了其超越意味;... 《淮南子》以“心仪老氏又常自违老氏之旨而不知”的方式,对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进行了有意无意的改写。在对“为‘无为’”的必要性论证的过程中,《淮南子》以汉儒比附性质的“天人同构”观念去强作解事,冲淡了其超越意味;其对“无为”精神实质的重新阐释,不自觉地运用了先秦法家思想资源,发生了向“有为”的潜在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道家 无为 偏转
下载PDF
老子美学的自然观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9,47,共5页
老子自然观的哲学内涵的核心是无为,奠基于此基础上的老子美学的自然观突出而直接地表现在两个方面:虚静无为和朴拙之美。虚静无为就在于追求一种心灵不为任何知识、意念和情感欲望所束缚的自由的审美境界;朴拙之美则以自然朴素为理想境... 老子自然观的哲学内涵的核心是无为,奠基于此基础上的老子美学的自然观突出而直接地表现在两个方面:虚静无为和朴拙之美。虚静无为就在于追求一种心灵不为任何知识、意念和情感欲望所束缚的自由的审美境界;朴拙之美则以自然朴素为理想境界,反对过分雕琢,追求顺应物性的巧夺天工。除此之外,老子美学的自然观还在与之相关的思想和范畴中流露出来,主要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和真、淡、味三个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美学 自然 无为 朴拙
下载PDF
《原道训》的道、价值取向及其启示
4
作者 汪千霞 武育香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9,共4页
《淮南子》的首篇《原道训》是一部论述老庄思想的哲学著作,主张道是宇宙的本原,是客观的自然规律;道的作用是“无为”而又“无不为”;人应该效法道,做到清静无为,以柔克刚,轻视物欲,以得道为价值取向。汉初70多年以道家思想为统治地位... 《淮南子》的首篇《原道训》是一部论述老庄思想的哲学著作,主张道是宇宙的本原,是客观的自然规律;道的作用是“无为”而又“无不为”;人应该效法道,做到清静无为,以柔克刚,轻视物欲,以得道为价值取向。汉初70多年以道家思想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道家保持纯真、轻视物欲的价值取向,对于当代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无不为 价值取向
下载PDF
道家民本思想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秀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3-75,共3页
道家学说中包含着及其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儒家、法家不同之处在于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尤其是自由、民主、平等观念,从而为我们今天如何做到以民为本起到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 道家 以民为本 无为而治
下载PDF
试评老子“无为”思想的教育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秦会玲 张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9,共4页
在当代教育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潮流中,儒家思想以刚健有为、注重主体精神的"有为"理念成为进德、修身、立业和积极入世的弘道,而以老子"无为而治"为代表的道家学理却往往被看作消极遁世、封闭落后的学识而予以... 在当代教育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潮流中,儒家思想以刚健有为、注重主体精神的"有为"理念成为进德、修身、立业和积极入世的弘道,而以老子"无为而治"为代表的道家学理却往往被看作消极遁世、封闭落后的学识而予以否定。实际上,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无为"理念涵化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注重客观、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原则,道家与儒家"有为"政治一起"相异相济、殊途同归",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两大基本派别和中华文明的慧命哲学,对当代教育亦具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人性 当代教育
下载PDF
圣人“无为”“我自然”——老子社会批判思想刍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常瑞平 王英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6,共7页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老子反对"有为"之政,要求"无为"而治,实现自然的社会秩序,为人的自然生存提供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在老子看来,民众身上有着自我化育、自我长成的本性和能力,只要治者能因顺百姓自然的本性而不加...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老子反对"有为"之政,要求"无为"而治,实现自然的社会秩序,为人的自然生存提供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在老子看来,民众身上有着自我化育、自我长成的本性和能力,只要治者能因顺百姓自然的本性而不加以干扰,就会形成自然的社会秩序。老子根据自然主义的价值原则,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统治行为、统治思维模式、执政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等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自然
下载PDF
道家文化的当代心理学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廖敏 《社会心理科学》 2012年第9期107-114,共8页
通过分析"自然"、"无为"和"责任心"这三个具有典型道家文化表征的概念及其内涵,阐述了其中蕴含的重要心理学价值:"自然"有助于认识人的心理发展因素的内在性与间接性,把握人的心理发展状态的... 通过分析"自然"、"无为"和"责任心"这三个具有典型道家文化表征的概念及其内涵,阐述了其中蕴含的重要心理学价值:"自然"有助于认识人的心理发展因素的内在性与间接性,把握人的心理发展状态的冲突性与和谐性,理解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变化性与恒常性;"无为"有助于动态性地认识人的行为内涵,以自主性的态度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冲突,以超越性的原则把握社会和个体的行为;"责任心"重视责任对象的心理状态而不仅仅囿于行为的得失,重视个体对自我发展及其心理状态的管理。心理学对道家文化身份的重新建构以及文化研究方法的重新接合将促进优心态社会和健康人格公民的进一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心理学价值 自然 无为 责任心
下载PDF
“无为”是老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9
作者 王海珺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3-34,共2页
老子关于“无为”的论述,是后世争论的一个焦点。多数人都认为他的这一观点是消极处世的,甚至有人说他的这种观点是狡诈的。但如果我们剥开主流意识的哲学观念,立足于宇宙的全人类立场上看,这一观点无疑是十分积极的。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人生态度
下载PDF
浅析老子“道”的思想
10
作者 马遥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2-33,共2页
认识老子"道"的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道是宇宙终极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皆由道所生;二是道之"无"与"有"。道既无始无终,也无边无际。就道的无形质、无限性而言是无,就道的实存性并含... 认识老子"道"的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道是宇宙终极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皆由道所生;二是道之"无"与"有"。道既无始无终,也无边无际。就道的无形质、无限性而言是无,就道的实存性并含有万有而言,是有。无与有的统一密切联系于老子的体用观。三是道与自然。"自然"与"无为"历来被视为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关键,道本身就是自然,而自然则是道及一切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无为 终极本体
下载PDF
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15,共5页
老子的哲学思想意义深远,文章旨在以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作为一个切入口,结合老子哲学"道"的深刻内涵以此来探究老子哲学中的自然本真的智慧以及"无为"与"无不为"的人生哲理,而这超越"... 老子的哲学思想意义深远,文章旨在以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作为一个切入口,结合老子哲学"道"的深刻内涵以此来探究老子哲学中的自然本真的智慧以及"无为"与"无不为"的人生哲理,而这超越"物我"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 无为 有为
下载PDF
长株潭一体化:政府的“有为”与“无为”
12
作者 林海燕 刘英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8期157-159,共3页
针对长株潭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期顺利推进一体化。
关键词 长株潭 一体化 政府 有为 无为
下载PDF
论“无为而治”在大学治理中的运用
13
作者 颜笑盈 邹萍 雷敏 《科教文汇》 2018年第18期119-120,共2页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存在的许多问题日渐浮现,高等教育发展饱受大众质疑,这与当今躁动的社会情境下人们急于"有为"有很大关系,应当借鉴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精髓进行大学治理。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在外部治...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存在的许多问题日渐浮现,高等教育发展饱受大众质疑,这与当今躁动的社会情境下人们急于"有为"有很大关系,应当借鉴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精髓进行大学治理。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在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不当之处,并提出运用"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来解决,进一步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促进大学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无为而治 治理
下载PDF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当代行政改革之鉴
14
作者 夏楠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1期71-72,共2页
老子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富有诗韵的语言,探讨了宇宙、自然、治国和修身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其中的"无为"思想是其精髓之一,对现代... 老子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富有诗韵的语言,探讨了宇宙、自然、治国和修身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其中的"无为"思想是其精髓之一,对现代中国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无为而治
下载PDF
老子的政治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紫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3,共4页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事关治国、重民、立身大计的指导思想,其思想实质与核心是无为而治。从老子思想体系中准确而全面地把握老子的政治思想,对现阶段中国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事关治国、重民、立身大计的指导思想,其思想实质与核心是无为而治。从老子思想体系中准确而全面地把握老子的政治思想,对现阶段中国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而治 政治思想
下载PDF
“无为而治”思想的一种隐喻性言说——再释《易经》“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赠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48-153,共6页
《周易·系辞》中的"垂衣裳"解释,有两种影响较大:一是指衣裳作为管理者的标志;二是指对"无为而治"思想的一种含蓄表达。不过,第一种观点已经偏离了"垂衣裳"所要传达的根本意指。该观点最具代表性的... 《周易·系辞》中的"垂衣裳"解释,有两种影响较大:一是指衣裳作为管理者的标志;二是指对"无为而治"思想的一种含蓄表达。不过,第一种观点已经偏离了"垂衣裳"所要传达的根本意指。该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陈传席先生。把"垂衣裳"作为管理者之标志的解读至少在三个方面存在商榷的必要:其一,悬置"盖取诸乾坤"的解读行为缺乏充分的、直接的历史史料支撑;其二,忽视了"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文化语境;其三,未注意到"衣、裳"分制的历史发展逻辑和衣裳并置背后所潜在的语境玄机。其实,"垂衣裳"句不过是后人假托黄帝尧舜宣扬无为而治的思想罢了。而"垂衣裳"之所以是"无为"思想的隐喻性言说,主要在于与"非垂衣裳"所关涉的有为行为相比较,"垂衣裳"所呈现出的是"守静"的意义,它是"垂衣裳"与"无为"思想相联系的拱顶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衣裳 无为 隐喻性言说 守静
下载PDF
先秦道家“因”范畴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兮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103-105,共3页
"因"这一范畴在老子以后的先秦道家理论中,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落实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国语》、《黄帝四经》中多提及"因天"思想,即顺应天道,《管子》中创造性的提出"静因之道"命题,完善了... "因"这一范畴在老子以后的先秦道家理论中,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落实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国语》、《黄帝四经》中多提及"因天"思想,即顺应天道,《管子》中创造性的提出"静因之道"命题,完善了道家的方法论,为此,通过对以上思想的分析探讨了"因"这一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天 道法自然 无为 静因之道
下载PDF
高加林的“无为”与路遥的“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前虎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9-90,共2页
细读路遥小说《人生》,从主人公高加林的悲剧中,深思其"无为"的行为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农村时代政治话语下的隐在的政治性;另一方面源于作家的"选择",路遥纠结于政治和道德话语的挣扎,呈现出道德性倾向。
关键词 《人生》 无为 选择
下载PDF
郭店《老子》与今本《老子》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涂宗流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2-18,共7页
 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太一生水》(含老子丙)与郭店《老子甲》有密切联系,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同...  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太一生水》(含老子丙)与郭店《老子甲》有密切联系,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同中有异。郭店《老子甲》是"经",《太一生水》(含老子丙)是"说",今本《老子》是战国老子后学对春秋以降老子学说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中国 哲学 道家思想
下载PDF
《易·坤》与老子的“贵柔”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太恒 《开封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52-57,共6页
总的来看,《易经》强调“阳”主“阴”从,但并不因此否定“阴”的一方在事物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阴”所具有的“柔”的品格为《易经》所称道。老子继承、发挥了《易经》的重柔思想,提出了其“持柔”、“守雌”、“守静”... 总的来看,《易经》强调“阳”主“阴”从,但并不因此否定“阴”的一方在事物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阴”所具有的“柔”的品格为《易经》所称道。老子继承、发挥了《易经》的重柔思想,提出了其“持柔”、“守雌”、“守静”思想,并由此提出了“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坤》 《易经》 老子 无为 政治主张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