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人类食物结构研究 被引量:117
1
作者 张雪莲 王金霞 +1 位作者 冼自强 仇士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75,共14页
This is a study of ancient man's diet by means of the isotopes ^13C and ^15N analysis method.A set of experiment conditions for N2 collection with the element analyser has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experiments, whi... This is a study of ancient man's diet by means of the isotopes ^13C and ^15N analysis method.A set of experiment conditions for N2 collection with the element analyser has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experiments, which brought initial result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n archaeology.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relative situation of ancient man's meat eating has been made for some archaeological sites, such as Inner-Mongolia Xinglongwa, Qinghai Shangsunjia and Xingjiang Yanbulake. It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this research.Meanwhile, results of ^13C analysis have also been acquir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a series of sites, including the Yin Ruins, Western Zhou Liulihe, Kayao culture Shangsunjia,Xinglongwa, and Zhejiang Hemudu. This froms a basis for studying the components of the then people's staple f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13C ^^15n 古人类 食物结构
原文传递
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棉花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3
2
作者 侯振安 李品芳 +1 位作者 龚江 王艳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2-708,共7页
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棉花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盆栽试验。根据滴灌灌水施肥时段的分配,设置四种不同氮肥滴灌施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滴灌施肥策略显著影响棉花的干物质重和氮素吸收量,棉花... 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棉花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盆栽试验。根据滴灌灌水施肥时段的分配,设置四种不同氮肥滴灌施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滴灌施肥策略显著影响棉花的干物质重和氮素吸收量,棉花的氮素吸收量明显受到根系生长的影响,整株氮素吸收量与根干物质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一次灌溉过程中先滴1/2时间的肥液,然后再滴1/2时间清水的施肥策略可显著促进棉花根系的生长,增加棉花的氮素吸收量,减少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因此,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合适的施肥策略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棉花 ^^15 n 滴灌施肥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58
3
作者 石玉 于振文 +1 位作者 李延奇 王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62,共9页
【目的】应用15N标记技术研究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比例(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及土壤残留和损失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kg·ha-1和240kg·ha-1条件下,各... 【目的】应用15N标记技术研究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比例(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及土壤残留和损失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kg·ha-1和240kg·ha-1条件下,各设底追肥比例为1﹕1(N1和N4)、1﹕2(N2和N5)、0﹕1(N3和N6)3个处理。【结果】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处理N2、N5和N6均较优,其中处理N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损失率。试验还表明,随底施和追施氮量增加,二者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增加,下移层次加深;随小麦的生育进程,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不断下移。成熟期,底肥氮在0~40、40~100和100~200cm土层中的残留量分别占总底肥氮残留量的38%~49%、40%~51%和0%~22%;处理N4、N5的追肥氮淋洗至140~160cm土层,N3、N6分别至160~180cm和180~200cm土层。在小麦全生育期,处理N2的底施和追施肥料氮均未淋洗至100~200cm土层。【结论】在本试验中,施氮量为168kg·ha-1、底追肥比例为1﹕2的处理N2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肥利用率均较高,损失率最小,且未淋洗至100~200cm土层,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底追肥比例 15n 小麦 产量 肥料氮去向
下载PDF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运移及其后效 被引量:48
4
作者 张丽娟 巨晓棠 +1 位作者 张福锁 彭正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64-1972,共9页
【目的】以北方半干旱湿润区潮土为对象,探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硝态氮(NO-3-N)的运移及其后效。【方法】采用外源标记微注射法,设置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15、45、75cm3个标记处理分别向下迁移了65、35、25cm,但... 【目的】以北方半干旱湿润区潮土为对象,探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硝态氮(NO-3-N)的运移及其后效。【方法】采用外源标记微注射法,设置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15、45、75cm3个标记处理分别向下迁移了65、35、25cm,但均未移出作物根区(1m)。播后至冬前3个标记处理100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变动较小,生长后期小麦15、45cm标记处理出现上升,而菠菜则有所降低,两种作物的75cm标记处理在整个生长季持续上升,说明作物对75cm标记硝态氮利用程度较低。夏玉米对前茬标记氮的利用率为2.1%~5.6%,其中以标记45cm土层处理残效最高;15cm和45cm2个标记深度前茬小麦京411显著高于前茬小麦小偃54。【结论】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硝态氮在作物生长季内未发生强烈的淋洗,但表现出上层标记硝态氮移动距离长,下层移动距离短的规律;100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物根区内氮素利用的状况;后茬作物对标记于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硝态氮的利用是很有限的,与前茬作物吸收、土壤剖面硝态氮的运移及残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小麦 菠菜 玉米 累积氮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棉花根区的水、盐和氮素分布 被引量:46
5
作者 侯振安 李品芳 +2 位作者 吕新 龚江 王艳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9-557,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盐、氮和棉花根系的分布,对于滴灌条件下水肥盐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和氮素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棉花根系分布之间关系的盆栽试... 目的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盐、氮和棉花根系的分布,对于滴灌条件下水肥盐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和氮素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棉花根系分布之间关系的盆栽试验。根据滴灌灌水(W)和施肥(N)的先后顺序,设置4种不同氮肥施用方式:①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N-W);②后期(W-N);③中间(W-N-W);④全程施用(NW)。同时以传统的氮肥直接施入土壤后浇灌(SN-W)为对照。结果土壤水盐分布明显受灌溉方式的影响,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无影响。氮肥滴灌施肥24 h后15N主要分布在0~20 cm深度土层,但不同施肥方式之间差异明显。NW处理15N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最深,但水平分布范围较小,且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在下层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淋失。相比之下,N-W处理15N在0~20 cm土层分布最均匀,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也最小,且棉花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也优于其它处理。结论滴灌条件下,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淋洗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土壤盐分 滴灌施肥 15n 根系分布
下载PDF
用^(15)N叶片标记法研究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中氮素的双向转移 被引量:42
6
作者 褚贵新 沈其荣 +2 位作者 李奕林 张娟 王树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在盆栽条件下 ,采用 1 5N叶片富积标记方法 ,研究了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氮素的双向转移及供氮水平对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5 kg hm- 2、75 kg hm- 2、 15 0 kg hm- 2等 3个氮肥水平下 ,间作水稻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 在盆栽条件下 ,采用 1 5N叶片富积标记方法 ,研究了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氮素的双向转移及供氮水平对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5 kg hm- 2、75 kg hm- 2、 15 0 kg hm- 2等 3个氮肥水平下 ,间作水稻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为9.4 1g株 - 1、12 .0 6 g株 - 1、13.5 3g株 - 1和 2 0 7.35 mg株 - 1、2 4 1.81mg株 - 1、2 5 9.37mg株 - 1 ,分别比单作水稻增加了 2 1%~ 2 9%、7%~ 2 9%、18%~ 30 %和 4 3.4 3%、4 5 .72 %、32 .81% ,间作对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间作和单作系统中花生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用花生叶片标记 1 5N试验表明 ,在 3个氮肥水平下花生体内的氮素中分别有 9.93%、5 .6 5 %、4 .2 2 %转移到了水稻植株体内 ,其转移量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用水稻叶片标记 1 5N则分别有 4 .39%、2 .0 6 %、1.38%的水稻体内氮素转移到了花生植株体内 ,其转移量也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用 1 5N叶片标记的方法证明花生与水稻旱作的间作系统中存在着氮素的双向转移 ,但净转移方向是由花生植株向水稻的氮素转移。对豆科与禾本科间作系统中氮素转移的机理、途径也做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15n 氮素转移 水稻旱作 花生
下载PDF
不同施氮处理草莓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彭福田 张青 +2 位作者 姜远茂 彭勇 周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0-405,共6页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施肥时期与施肥量对设施盆栽草莓15N尿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5N尿素定植时与花前各半量追施,氮肥利用率最高,达52.5%,花前追肥利用率最低,为34.2%。不同时期施肥,植株收获时氮素在草莓各器官...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施肥时期与施肥量对设施盆栽草莓15N尿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5N尿素定植时与花前各半量追施,氮肥利用率最高,达52.5%,花前追肥利用率最低,为34.2%。不同时期施肥,植株收获时氮素在草莓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较大,定植时追肥,营养器官分配率为85%,生殖器官15%;定植时和花前各半量追肥时,营养器官分配率为72.2%,生殖器官27.8%;而花前追肥则生殖器官分配率提高到31.3%。15N的吸收分配随着生长中心而转移,生长后期生殖器官对15N的竞争力高于营养器官。增加氮肥施用量,氮肥利用率下降。田间试验表明,氮肥运筹对植株成熟叶片硝态氮浓度与SPAD值有显著影响,设施栽培草莓施N225 kg/hm2,于定植时与花前各半量施用,草莓花芽分化早,早期产量与总产量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氮肥运筹 15n 氮肥利用率 分配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期沾化冬枣对^(15)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进 姜远茂 +4 位作者 束怀瑞 赵登超 张序 刘文娥 吴良欢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盆栽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时期施15N-尿素,对沾化冬枣15N的吸收利用及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前期(萌芽前和花前)施用15N-尿素,经根系吸收后,15N优先分配到贮藏器官(包括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中,然后外运用于树体... 盆栽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时期施15N-尿素,对沾化冬枣15N的吸收利用及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前期(萌芽前和花前)施用15N-尿素,经根系吸收后,15N优先分配到贮藏器官(包括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中,然后外运用于树体新生器官(包括枣吊及其叶片、新生营养枝、细根及果实)的形成,果实采收后15N开始向贮藏器官回流;果实硬核期15N直接用于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而不是先贮藏再利用;果实速长期15N优先向贮藏器官中积累;萌芽前施15N在树体内的运转规律符合落叶果树贮藏N营养分配规律,优先转运到生长中心。随着施肥期的后延,植株对15N-尿素的当季利用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施肥期 分配 运转
下载PDF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土壤水分对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海卿 杨传福 孟兆江 《土壤肥料》 CSCD 2000年第1期16-18,37,共4页
在有防雨设施的试验田里,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土壤水分对氮素有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对肥料氮素的利用率随土壤水分提高而提高;土壤供应的有效性氮素(A值)在土壤水分由田间持水量的50%... 在有防雨设施的试验田里,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土壤水分对氮素有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对肥料氮素的利用率随土壤水分提高而提高;土壤供应的有效性氮素(A值)在土壤水分由田间持水量的50% 提高到60% 时出现“跃迁”,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的60% 以后,A值差异不显著,表明土壤氮素有效性对土壤水分存在一个阈值反映。节水、节肥高效的土壤水分下限应控制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利用率 氮素 有效性 ^^15n 示踪技术
下载PDF
甜樱桃对^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 被引量:33
10
作者 赵凤霞 姜远茂 +4 位作者 彭福田 高相彬 刘丙花 王海云 赵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6-690,共5页
以5年生‘早大果’甜樱桃为试材,研究了其在萌芽前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均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盛花期细根和贮藏器官的Ndff较高;果实硬核期,新... 以5年生‘早大果’甜樱桃为试材,研究了其在萌芽前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均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盛花期细根和贮藏器官的Ndff较高;果实硬核期,新生器官中长梢和长梢叶的Ndff增长迅速,分别达0.72%和0.59%;果实硬核期到采收期,果实的Ndff增长迅速,到采收期达到最高,为1.78%;果实采收后到花芽分化期,新生器官Ndff增长减慢而贮藏器官增长迅速.盛花期根系吸收的氮素首先分配到贮藏器官,粗根15N分配率最高,为54.91%;果实硬核期细根和贮藏器官15N分配率由盛花期的85.43%下降到55.11%,而地上部新生器官则升高至44.89%;果实采收期15N分配率变化不大,果实采收后氮素营养迅速向贮藏器官中运转,花芽分化期细根和贮藏器官的15N分配率升高至72.26%,而地上部新生器官15N分配率与采收期相比下降了19.31%.从盛花期到花芽分化期,植株对15N尿素的当季利用率呈升高趋势,于花芽分化期达到最高,为1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15n 吸收 分配 利用
下载PDF
施氮量对豫北潮土区不同肥力麦田氮肥去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韩燕来 葛东杰 +2 位作者 汪强 王宜伦 谭金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154,共4页
在豫北潮土区典型高肥力与中肥力田块上,通过田间小区和^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麦田氮肥去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目前小麦生产中氮肥优化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收获期小麦植株吸收氮素的17.43%~38.75%来自肥料... 在豫北潮土区典型高肥力与中肥力田块上,通过田间小区和^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麦田氮肥去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目前小麦生产中氮肥优化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收获期小麦植株吸收氮素的17.43%~38.75%来自肥料,61.25%~82.72%来自土壤,其中高肥力地块植株吸氮量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低于中肥力地块,来自土壤氮的比例则高于中肥力地块。(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物对肥料氮的吸收增加,肥料氮的土壤残留量和土壤损失量上升,但施肥过量将抑制小麦对土壤氮的吸收利用;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25.51%~40.77%,20.30%~47.14%,17.75%~48.69%,其中高肥力地块氮肥吸收率、损失率低于中肥力地块,但残留率高于中肥力地块。(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肥的风险/收益比增大,施氮量达270kg/hm^2时,该比值大于1。(4)收获时土壤残留肥料氮有61.41%~87.27%分布于0~20cm土层,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肥料氮残留于表层比例下降,两地块相比,中肥力地块肥料氮下移较为明显。(5)适量施氮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其中高肥力地块最高产量施氮量低于中肥力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力 冬小麦 ^^15n 氮素吸收 氮素残留 氮素损失
下载PDF
基于高丰度^(15)N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左红娟 白由路 +3 位作者 卢艳丽 王磊 王贺 王志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093-3099,共7页
【目的】在氮磷钾合理供应前提下,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方法】采用微区试验的方法,供给小麦高丰度的15N,在小麦收获时,测定15N的去向。【结果】冬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26.6%—33.6%,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在66%以... 【目的】在氮磷钾合理供应前提下,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方法】采用微区试验的方法,供给小麦高丰度的15N,在小麦收获时,测定15N的去向。【结果】冬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26.6%—33.6%,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在66%以上。肥料氮施入土壤后,小麦当季利用率为22.1%—32.4%,当季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量的29.6%—56.3%,其中60.3%—76.5%集中在0—40 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结论】小麦生育期吸收的氮素66%以上来自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28.2%,约40%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成为土壤氮库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去向 15n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应用^(15)N研究施氮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 被引量:24
13
作者 赵广才 何中虎 +4 位作者 田奇卓 李克民 刘利华 李振华 张文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应用1 5N示踪技术研究氮素不同底施和追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 ,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 ,颖壳、根系、茎秆的含氮量也呈随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的趋势。收获时植株各器官中 ,籽粒含氮量最多 ,依次为颖... 应用1 5N示踪技术研究氮素不同底施和追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 ,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 ,颖壳、根系、茎秆的含氮量也呈随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的趋势。收获时植株各器官中 ,籽粒含氮量最多 ,依次为颖壳、叶片、茎秆、根系。在两种肥料的比较中 ,施用尿素比硫酸铵在植株营养器官中残留量少 ,而籽粒中氮素吸收量大。各器官NDFF % (氮素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 )随追肥比例增加而呈低高低的变化曲线。均可用Y =a +bx +cx2 (Y =NDFF ,x =处理代号 )方程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施氮比例 小麦 氮素利用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碳氮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环境意义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敬禄 林琳 +1 位作者 刘建军 高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0,共6页
对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分析表明,草型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总体比藻型湖区高。湖泊从贫-中营养水体向中-富营养演化过程中,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沉积物TP、TN则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在... 对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分析表明,草型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总体比藻型湖区高。湖泊从贫-中营养水体向中-富营养演化过程中,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沉积物TP、TN则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各湖区表现出差异。湖泊演化到富营养阶段,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表现为明显的偏负。近50年来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δ13C、δ15N反映的湖泊环境演化过程与实际环境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太湖水环境存在50年代及90年代两次较明显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环境意义 组成特征 氮同位素 太湖 ^Δ^13C ^^15n 演化过程 有机质 因素影响 湖泊演化 检测结果 湖泊环境 转化过程 90年代 50年代 湖水环境 20世纪 富营养 湖区 分析表 中营养 一致性 上升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氮素对冬小麦季潮土氮库的影响及残留形态分布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树山 杨俊诚 +6 位作者 姜慧敏 张建峰 李玲玲 张水勤 潘攀 郭俊娒 刘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5-1193,共9页
利用15N分别标记有机肥和化肥,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氮素在典型潮土中向土壤有机氮和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各形态的转化与分配。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受有机肥影响显著。有机肥处理土壤全氮显著提高24.8%(P<0.05),其中铵态... 利用15N分别标记有机肥和化肥,通过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氮素在典型潮土中向土壤有机氮和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各形态的转化与分配。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受有机肥影响显著。有机肥处理土壤全氮显著提高24.8%(P<0.05),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了59.0%和120倍;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全氮提高13.7%,其中硝态氮增加了84.5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化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包括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有一定提高,但差异性检验不显著。(2)外源氮对土壤有机氮影响明显。与对照相比,不同施氮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各形态有机氮的含量,有机肥处理土壤酸解性有机氮和酸解性铵态氮显著增加(P<0.05),分别提高了25.3%和39.3%;不同施氮处理各形态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变化较小,处于动态平衡中。(3)来自不同肥料的外源氮对土壤有机氮含量变化的贡献不同。外源化肥氮直接影响土壤酸解性铵态氮和非酸解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残留化肥氮分别占这两种形态有机氮含量的7.8%和5.2%;外源有机氮对土壤非酸解性有机氮和酸解未知氮含量的变化起主导作用,残留有机肥氮分别占这两种形态有机氮含量的5.0%和4.5%;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情况下,在土壤酸解未知氮含量的变化中有机肥氮起主要作用,残留有机肥氮占酸解未知氮含量的18.0%。(4)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均主要由外源氮转化而来。在化肥处理中分别有27%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来自外源化肥氮的转化,有机肥处理中分别有8%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来自外源有机肥氮的转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分别有5%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来自外源有机肥氮的转化。(5)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有机肥氮素的残留并促进其向土壤酸解性铵态氮和酸解未知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等有效形态转化,从而提高有机肥的有效性,减少环境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潮土 有机氮 无机氮 氮残留形态
下载PDF
Effect of Nitrogen Management o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Rainfed Wheat and Maize 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6
16
作者 DANG Ting-Hui CAI Gui-Xin +2 位作者 GUO Sheng-Li HAO Ming-De L. K. H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four treatments and four replicates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as conducted at the Changwu Experimental Station in Changwu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of Northwest China from 1998 to ...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four treatments and four replicates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as conducted at the Changwu Experimental Station in Changwu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of Northwest China from 1998 to 2002. The local cropping sequence of wheat, wheat-beans, maize, and wheat over the 4-year period was adopted. A micro-plot study using ^15N-lahelled fertilizer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fate of applied N fertilizer in the first year. When N fertilizer was applied wheat (years 1, 2 and 4) and maize (year 3) grain yie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 30%), with no significant yield differences in normal rainfall years (Years 1, 2 and 3) for N application at the commonly application rate and at 2/3 of this rate. Grain yield of wheat varied greatly between years, mainly due to variation in annual rainfall. Results of ^15N studies on wheat showed that plants recovered 36.6%-38.4% of the N applied, the N remained in soll (0-40 cm) ranged from 29.2% to 33.6%, and unaccounted-for N was 29.5%-34.2%. The following crop (wheat) recovered 2.1%- 2.8% of the residual N from N applied to the previous wheat crop with recovery generally decreasing in the subsequent three crops (beans, maize and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MAIZE ^^15n studies water use efficiency YIELD
下载PDF
磷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袁丽金 巨晓棠 +2 位作者 张丽娟 王珏 刘新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65-1671,共7页
【目的】在粮食主产区华北平原,研究磷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方法】采用15N微区注射技术,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将15N标记于110cm土层处。【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能够利用注射并扩散于100~120cm土壤层次的标记硝态... 【目的】在粮食主产区华北平原,研究磷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方法】采用15N微区注射技术,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将15N标记于110cm土层处。【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能够利用注射并扩散于100~120cm土壤层次的标记硝态氮,3种磷水平的利用率分别为6.8%、16.4%和11.2%;耕层施用磷肥有利于小麦地下部根系发育,根长密度及根干重较不施磷均有增加,提高了小麦对深层硝态氮的利用,耕层适量供磷有利于小麦对土壤剖面深层标记硝态氮的吸收利用。【结论】磷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小麦对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利用,过量施磷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小麦 硝态氮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甘薯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徐聪 李欢 史衍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应用15 N示踪手段,设置4个氮水平(0,100,200,400mg/kg),研究不同施氮量对2个甘薯品种(徐32和徐22)干物质积累及15 N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甘薯各部位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累积量。在一定范围内,2个品种的块... 应用15 N示踪手段,设置4个氮水平(0,100,200,400mg/kg),研究不同施氮量对2个甘薯品种(徐32和徐22)干物质积累及15 N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甘薯各部位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累积量。在一定范围内,2个品种的块根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过多施氮(400mg/kg)会导致徐22产量下降。2个甘薯品种在不同氮水平下,其生长前期15 N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之后(移栽后75d)大量转移到块根,收获期15 N分配率为块根>叶片>茎蔓或叶柄>纤维根。两个甘薯品种对15 N的吸收分配不同,高氮用量下短蔓品种(徐32)块根的15 N吸收量和分配率均高于长蔓品种(徐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施氮量 ^^15n 吸收分配
下载PDF
Effect of Biochar Addition on Maize Growth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Acidic Red Soils 被引量:22
19
作者 ZHU Qiao-Hong PENG Xin-Hua +2 位作者 HUANG Tai-Qing XIE Zu-Bin N.M.HOLDE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99-708,共10页
Biochar added to soil can improve crop growth through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particularly in acidic, highly weathered soils in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region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of biochar improving ... Biochar added to soil can improve crop growth through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particularly in acidic, highly weathered soils in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region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of biochar improving crop growth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i) to determine the crop responses to biochar addition and ii)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biochar addition on N use efficiency. Seven acidic red soils varying in texture, p H, and soil nutrient were taken from southern China and subjected to four treatments: zero biochar and fertilizer as a control(CK), 10 g kg-1biochar(BC), NPK fertilizers(NPK), and 10 g kg-1biochar plus NPK fertilizers(BC+NPK).15N-labeled fertilizer was used as a tracer to assess N use efficiency. After a 46-d pot experiment,biochar addition increased soil p H and available P, and decreased soil exchangable Al3+, but did not impact soil availabe N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P > 0.05). The N use efficiency and N retained in the soil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biochar application except for the soil with the lowest available P(3.81 mg kg-1) and highest exchanageable Al3+(4.54 cmol kg-1). Greater maize biomass was observed in all soils amended with biochar compared to soils without biochar(BC vs. CK, BC+NPK vs. NPK). This agronomic effect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soil exchangeable Al3+(P < 0.1).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mplied that the liming effect of biochar improved plant growth through alleviating Al toxicity and P deficiency, especially in poor acidic r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nomic effect AI toxicity liming effect ^^15n labeling P deficiency
原文传递
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苏阳 刘德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38-40,共3页
论述了中国氮肥利用率的现状,介绍了在提高氮肥利用方法的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和进展。
关键词 核素示踪 ^^15n 氮肥利用率 氮肥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