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856
1
作者 祝方 纪立农 +6 位作者 韩学尧 朱宇 张红杰 周翔海 陈静 蔡晓陵 张明霞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观察 2 2例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 2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前后胰岛 β细胞对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 ,...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观察 2 2例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 2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前后胰岛 β细胞对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 ,探讨胰岛 β细胞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和随访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 (不采用任何降糖药物 )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 结果 治疗 2周后 ,治疗前后静脉葡萄糖试验中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峰值、胰岛素峰值差值、胰岛素与血糖总量比值、胰岛素与血糖增量比值及HomaB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5 ) ;HomaA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治疗前后胰岛素峰值呈正相关 (r=0 .5 2 1,P =0 .0 13)。有 15例患者仅采用饮食控制 ,平均随访 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为 5 .97%± 0 .5 9% ,空腹血糖为 ( 6 .3± 1.1)mmol/L ,OGTT 2h血糖为 ( 7.8± 2 .4 )mmol/L ,空腹胰岛素为 ( 9±4 ) μU/ml,OGTT 2h胰岛素为 ( 2 0± 5 ) μU/ml。  结论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 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 ,使患者的糖尿病回到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更早期阶段 ,部分患者不用任何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腺Β细胞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下载PDF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77
2
作者 李延兵 翁建平 +6 位作者 许雯 陈小华 廖志红 姚斌 邓婉萍 欧香忠 胡国亮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观察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空腹血糖 >11.1mmol/L的 36例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2周的CSII强化治疗 ,分析比较其治疗... 目的 观察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空腹血糖 >11.1mmol/L的 36例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2周的CSII强化治疗 ,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静脉葡萄糖耐量 (IVGTT)试验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和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空腹血浆胰岛素原、胰岛素原与胰岛素比值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HomaIR等。血浆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浓度均用放免法测定。 结果  2周的CSII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其中 35例患者的空腹、餐后 2h血糖分别于治疗后 ( 2 .7± 1.9)d、( 8.5± 3.5 )d达到良好控制 ,且未见明显低血糖。胰岛 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 10min内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胰岛素、C肽分泌相 ,更有部分患者可以见到典型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尖峰 ,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而胰岛素原、胰岛素原与胰岛素比值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反映胰岛素抵抗的Homa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结论 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Β细胞 胰岛素 高血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0
3
作者 张霞 沈鼎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76-478,共3页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
关键词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肝源性糖尿病 研究进展 胰岛素
原文传递
铁皮石斛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75
4
作者 吴昊姝 徐建华 +1 位作者 陈立钻 孙继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 ,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 ,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 (STZ DM)大鼠 ,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组化HRP SPA染色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铁皮石斛对正常小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 ,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 ,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 (STZ DM)大鼠 ,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组化HRP SPA染色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铁皮石斛对正常小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但可使STZ DM大鼠的血糖值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给药大鼠胰岛 β细胞数量增多 ,α细胞数量减少。它还可使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血糖降低、肝糖原含量增高。结论 :铁皮石斛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及STZ DM大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的胰内机制是促进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 ,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外机制可能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促进肝糖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降血糖作用 作用机制 链脲佐菌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下载PDF
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75
5
作者 纪立农 陆菊明 +21 位作者 郭晓蕙 杨文英 翁建平 贾伟平 邹大进 周智广 于德民 柳洁 单忠艳 杨玉芝 胡仁明 朱大龙 杨立勇 陈丽 赵志刚 李启富 田浩明 姬秋和 刘静 葛家璞 时立新 徐焱成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97-401,共5页
目的了解现阶段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情况。方法2009、2010年连续2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单纯口服药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操作流程(SOP)》... 目的了解现阶段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情况。方法2009、2010年连续2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单纯口服药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操作流程(SOP)》询问患者,收集了解患者治疗、血糖控制和慢性并发症情况,并填写至《监测网登记表》。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为达标。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入组143123例患者,平均年龄(59±12)岁,63.8%(91312例)至少有一种伴随疾病;2010年共人组172199例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54.7%(94193例)至少有一种伴随疾病。2009和2010年平均HbAlC水平分别为8.0%±2.0%和7.9%±1.8%,达标率分别为20.3%和16.8%,分别有高达79.7%和83.2%的患者HbAlC不达标。在2009年仅使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中,平均HbAlC水平为7.7%±1.9%,达标率为23.4%,76.6%的患者HbAlC不达标。2009和2010年,采用单纯口服药治疗方案的调查患者,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方案,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平均值均不达标。结论我国T2DM的HbAlc达标率低,应大力普及和推广糖尿病指南,强化综合治疗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2009-2012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调查 被引量:139
6
作者 高蕾莉 纪立农 +22 位作者 陆菊明 郭晓蕙 杨文英 翁建平 贾伟平 邹大进 周智广 于德民 柳洁 单忠艳 杨玉芝 胡仁明 朱大龙 杨立勇 陈丽 赵志刚 李启富 田浩明 姬秋和 刘静 葛家璞 时立新 徐焱成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4-598,共5页
目的 了解近4年我国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治疗情况变化。 方法 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参加本横断面研究,按照... 目的 了解近4年我国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治疗情况变化。 方法 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参加本横断面研究,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操作流程(SOP)》询问患者。收集了解患者人口学信息、治疗方案、血糖控制情况,并填写至《监测网登记表》。以HbAlc〈7.0%为达标。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09-2012年参加调研的T2DM患者分别为143123、172199、238656和223114例;至少有1种伴随疾病比例分别为63.8%、54.7%、52.1%和48.6%;平均HbAlc水平分别为7.97%、7.89%、7.85和7.74%;HbAlc达标率分别为35.28%、32.33%、31.77%和30.15。最常见的合并伴随疾病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结论 我国T2DM患者HbAlc总体达标率低;约50%的T2DM患者合并至少1种伴随疾病。因此,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策略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Liver cirrhosis and diabetes:Risk factors,pathophysiology,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被引量:113
7
作者 Diego Garcia-Compean Joel Omar Jaquez-Quintana +1 位作者 Jose Alberto Gonzalez-Gonzalez Hector Maldonado-Garz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80-288,共9页
About 30%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have diabetes mellitus(DM).Nowadays,it is a matter for debate whether type 2 DM in the absence of obesity 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liver disease.DM... About 30%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have diabetes mellitus(DM).Nowadays,it is a matter for debate whether type 2 DM in the absence of obesity 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liver disease.DM,which develops as a complication of cirrhosis,is known as "hepatogenous diabetes".Insulin resistance in muscular and adipose tissues and hyperinsulinemia seem to be the pathophysiologic bases of diabetes in liver disease.An impaired response of the islet β-cells of the pancreas and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are also contributory factor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lcoholic cirrhosis,chronic hepatitis C(CHC) and hemochromatosis are mo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DM.Insulin resistance increases the failure of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C and enhances progression of fibrosis.DM in cirrhotic patients may be subclinical.Hepatogenous diabetes is clinic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ype 2 DM,since it is les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microangiopathy and patients more frequently suffer complications of cirrhosis.DM increases the mortality of cirrhotic patients.Treatment of the diabetes is complex due to liver damage and hepatotoxicity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This manuscript will review evidence that exists in relation to:type 2 DM alone or as par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disease;factors involved in the genesis of hepatogenous diabetes;the impact of DM on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liver disease;the management of DM in cirrhotic patients and the role of DM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occurrence and exacerb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 resistanc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Liver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ronic hepatitis C
下载PDF
肥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8
作者 孙志娟 黄之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4,共6页
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其发病过程复杂 ,危害严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肥胖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 ,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肿瘤等... 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其发病过程复杂 ,危害严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肥胖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 ,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肿瘤等有明确的关系。目前对肥胖的治疗尚处于探索时期 ,1994年发现的苗条素 (leptin)仍然是争论的一大焦点。本文综合介绍了肥胖的流行、病因、危害与治疗 ,并对苗条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以帮助读者了解肥胖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苗条素(leptin) 胰岛素
下载PDF
阿卡波糖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2
9
作者 吕旭艳 谢敏 陈小丽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6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比较阿卡波糖与瑞格列奈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效果。方法:160例餐后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与瑞格列奈组,每组80例。分别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8周。比较两... 目的:比较阿卡波糖与瑞格列奈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效果。方法:160例餐后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与瑞格列奈组,每组80例。分别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血脂与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瑞格列奈组FPG水平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治疗后,瑞格列奈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阿卡波糖组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卡波糖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瑞格列奈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瑞格列奈降低FPG作用优于阿卡波糖,而阿卡波糖能使患者餐后胰岛素、血脂及BMI降低,对肥胖患者更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波糖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餐后血糖 胰岛素
下载PDF
Oxidative stress,insulin resistance,dyslipidemia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被引量:100
10
作者 Surapon Tangvarasittichai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5年第3期456-480,共25页
Oxidative stress is increased i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and this appears to underlie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2 DM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s.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Oxidative stress is increased i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and this appears to underlie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2 DM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s.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appears to be a deleterious factor leading toinsulin resistance,dyslipidemia,β-cell dysfunction,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ultimately leading to T2 DM.Chronic oxidative stress,hyperglycemia and dyslipidemia are particularly dangerous for β-cells from lowest levels of antioxidant,have high oxidative energy requirements,decreas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key β-cell genes and induce cell death.If β-cell functioning is impaired,it results in an under production of insulin,impairs glucose 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fasting hyperglycemia and event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2 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 resistance DYSLIPIDEMIA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OXIDATIVE stress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链脲菌素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2
11
作者 公惠玲 李卫平 +1 位作者 尹艳艳 李维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对链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TZ(60 mg.kg-1)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第30 d测定大鼠体重、进食量、进水量和尿量;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对链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TZ(60 mg.kg-1)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第30 d测定大鼠体重、进食量、进水量和尿量;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NS)、化学比色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采用胰腺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胰岛结构和胰岛素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STZ糖尿病大鼠胰岛凋亡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胰岛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呈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血糖升高和胰岛结构破坏。PSP(390,780 mg.kg-1)组大鼠的进食量、进水量和尿量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FBG和GSP降低,血清INS含量上升,胰岛形态改善,INS表达增强。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1);PSP各剂量组胰岛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结论:PSP能够降低STZ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胰岛素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下调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精多糖 胰岛素 凋亡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的问题及教育管理现状 被引量:87
12
作者 牛林艳 黄金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糖尿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据估计,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于2030年将达到4230万.给医疗卫生事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持续的胰岛素治疗并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而血糖控制良好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据估计,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于2030年将达到4230万.给医疗卫生事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持续的胰岛素治疗并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而血糖控制良好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症状并预防并发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健康教育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脓毒症高血糖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策略 被引量:84
13
作者 姚咏明 孟海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 脓毒症患者 胰岛素抵抗 高血糖 治疗策略 therapy) 机体代谢紊乱 insulin 炎性介质释放 静脉营养支持
下载PDF
胰岛素生成,胰岛素分泌及2型糖尿病:问题的核心在于β细胞(英文) 被引量:86
14
作者 Erol Cerasi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4-198,共5页
近年来,有人将2型糖尿病(T2DM)定义为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种疾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胰岛素抵抗确实存在于T2DM,但同时也以同样程度存在于许多并无糖尿病的人群中,这些人可有或无代谢综合征。因而单独胰岛素抵抗不可能是T2DM的... 近年来,有人将2型糖尿病(T2DM)定义为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种疾病,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胰岛素抵抗确实存在于T2DM,但同时也以同样程度存在于许多并无糖尿病的人群中,这些人可有或无代谢综合征。因而单独胰岛素抵抗不可能是T2DM的决定性致病因素。T2DM从其最早的阶段包括糖耐量受损(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甚或在可测出的这些血糖变化之前的“糖尿病前期”就出现胰岛素释放动力学的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对葡萄糖反应的胰岛素释放第一相丧失,随之而来的是逐渐加重的第二相胰岛素和总胰岛素分泌的受损。第一相胰岛素反应丧失的后果为肝脏未能迅速胰岛素化,延迟了对肝葡萄糖输出的抑制,从而引起餐后高血糖。在某些研究中,确已发现T2DM时β细胞量总体的减少,但并非所有研究中都有此同样结果,故对此尚须进一步证实。现已明确,糖尿病易发人群的β细胞的分泌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在胰岛素抵抗或热量负荷对胰岛素释放要求增加时,就难以胜任。此外,即使轻度的高血糖也会严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并减少胰岛素原的合成,从而使代谢所需的胰岛素进一步减少。转录因子PDX-1在此损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而,及早并有效地将T2DM血糖控制于接近正常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是对胰岛素一相分泌的恢复更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成 胰岛素分泌 2型糖尿病 Β细胞 转录因子PDX-1
原文传递
高脂饮食肥胖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抵抗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56
15
作者 邬云红 李秀钧 +4 位作者 李宏亮 王煜 张玄娥 柯柳 张祥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7期1907-191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在具有外周胰岛素抵抗(IR)的情况下,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合成功能,高糖刺激下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以及胰岛内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的改变。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饲料喂养的...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在具有外周胰岛素抵抗(IR)的情况下,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合成功能,高糖刺激下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以及胰岛内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的改变。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组和普通饲料喂养的对照组,每组各15只,共喂养20周。采用胰腺组织匀浆,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胰岛细胞表面灌注检测高糖状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动态分泌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胰岛素受体(IRc)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IRS2)在两组大鼠胰岛的表达。结果(1)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低于对照组,肥胖组血胰高血糖素水平和胰岛内的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2pg/ml±58pg/mlvs291pg/ml±35pg/ml,P<0.05;442pg/ml±56pg/mlvs287pg/ml±48pg/ml,均P<0.05)。(2)肥胖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受损,16.7mmol/L葡萄糖可显著抑制对照组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在肥胖组这种抑制作用消失。(3)胰岛存在IRc、IRS1和IRS2的表达。肥胖组胰岛IRc、IRS2的表达较对照组胰岛分别低28%和22%(均P<0.01)。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受损,即在有外周IR的同时也具有胰岛内的IR,这可能是肥胖状态下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大鼠 胰岛细胞 高脂饮食 胰岛素抵抗(IR) 胰高血糖素 Wistar大鼠 胰岛素受体底物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胰岛素敏感指数 IRS-2 机理 信号转导分子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功能障碍 饮食诱导 对照组 胰岛素分泌 胰岛d细胞 mol/L
原文传递
胰岛素两种给药方式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71
16
作者 冯静 王新玲 +2 位作者 李红艳 霍琰 刘素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032-2035,共4页
目的:比较多次皮下给予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予胰岛素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龄GDM患者资料,按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初始剂量0.5 U/... 目的:比较多次皮下给予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予胰岛素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龄GDM患者资料,按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初始剂量0.5 U/(kg·d),根据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调整剂量,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初始剂量0.5 U/(kg·d),根据FPG和2hPG调整剂量,每日睡前皮下注射。B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初始剂量0.5 U/(kg·d),加入胰岛素泵,以每日胰岛素总量的40%作为基础泵注量,如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则追加总量的60%,根据FPG和2hPG调整剂量。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患者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A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早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巨大儿、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 A1c、Hcy、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予胰岛素在有效控制高龄GDM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用量、下调Hcy和Cys-C水平、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均显著优于多次皮下给予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胰岛素泵 皮下给药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并发症
下载PDF
雄激素致高胰岛素与高雄激素性无排卵大鼠模型 被引量:61
17
作者 俞瑾 杨淑萍 +2 位作者 张月萍 魏美娟 归绥琪 《生殖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给9日龄 SD 雌性大鼠注射丙酸睾丸酮造成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分别观察卵巢形态、血液及组织匀浆激素含量、糖耐量和血胰岛素水平以及卵泡膜和卵巢间质细胞在体外不同刺激状态下(空白、加胰岛素、加 hCG、加胰岛素+hCG)的 T 含量。结... 给9日龄 SD 雌性大鼠注射丙酸睾丸酮造成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分别观察卵巢形态、血液及组织匀浆激素含量、糖耐量和血胰岛素水平以及卵泡膜和卵巢间质细胞在体外不同刺激状态下(空白、加胰岛素、加 hCG、加胰岛素+hCG)的 T 含量。结果发现:(1)卵巢体积缩小,呈多囊性改变,无黄体;(2)垂体 LH 含量比对照组降低(P<0.01),肾上腺及卵巢中 T、E_2 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及P<0.01);(3)糖耐量下降,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 P<0.01及 P<0.05);(4)卵泡膜和卵巢间质细胞体外培养 T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 hCG 协同作用下胰岛素可使 ASR 及正常大鼠卵巢 T 含量明显增加(P<0.01)。提示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可作为高胰岛素和高雄激素性无排卵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 胰岛素 女性不育 不排卵 动物模型
下载PDF
2009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达标状况调查 被引量:71
18
作者 郭晓蕙 纪立农 +21 位作者 陆菊明 杨文英 翁建平 贾伟平 邹大进 周智广 于德民 柳洁 单忠艳 杨玉芝 胡仁明 朱大龙 杨立勇 陈丽 赵志刚 李启富 田浩明 姬秋和 刘静 葛家璞 时立新 徐焱成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74-478,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2型糖尿病(T2DM)治疗及达标现状,重点了解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状况。方法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于2009年7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5个城市的400家医院参加本横... 目的了解我国2型糖尿病(T2DM)治疗及达标现状,重点了解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状况。方法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于2009年7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5个城市的400家医院参加本横断面研究。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联合/不联合胰岛素治疗的年龄≥1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进入研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者一般信息、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治疗药物。所有数据均使用SAS9.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共纳入T2DM患者143123例,其中男73544例,女69579例,中位年龄59岁,中位病程6年。在应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最多应用的是预混胰岛素(65.5%,34487/52649),其次是基础胰岛素(24.3%,12794/52649),8.5%(4492/52649)的患者应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按照HbAlc〈6.5%计算达标率,总体人群达标率为20.2%(28985/143123)。单纯使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HbAlc达标率(23.4%,21163/90474)高于总体人群,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的患者HbAlc达标率(14.9%,7822/52649)低于总体人群。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组达标率接近[基础胰岛素组15.2%(1944/12794),预混胰岛素组14.9%(5150/34487),基础+餐时胰岛素组14.6%(656/4492)]。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各胰岛素治疗方案组达标率均呈降低趋势(均P〈0.05),早启用胰岛素的患者较晚启用胰岛素的患者达标率更高(均P〈0.01)。T2DM患者血压及血脂达标率分别为:血压23.5%(33676/143123),甘油三酯37.4%(53550/143123),总胆固醇41.4%(59320/14312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2%(27418/14312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7%(59671/143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与胰岛素合用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3
19
作者 李霞 周智广 +4 位作者 黄干 彭健 颜湘 王建平 杨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SG)与胰岛素 (Ins)合用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 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 )检测 ,筛选出 GADA阳性、空腹 C肽...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SG)与胰岛素 (Ins)合用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 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 )检测 ,筛选出 GADA阳性、空腹 C肽≥ 30 0 pm ol/ L的 L ADA患者 1 2例 ,随机分为 Ins组 (n=6 )、Ins+RSG组 (合用组 ) (n=6 )。分别在入组时和入组后 1 2个月检测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75 g葡萄糖负荷后 2 h血糖和 C肽 ,进行胰岛功能的比较。用放射配体法检测 GADA水平 ,放免法检测 C肽。 结果 随访 1年时 Ins+RSG组的糖负荷后 2 h C肽高于 Ins组 (1 6 95 .0 pmol/ L对 782 .1 pmol/ L ,P<0 .0 5 ) ;Ins组随访 1年前后的 C肽有下降趋势 (从 1 71 0 .5pmol/ L到 782 .1 pm ol/ L ) ,而 Ins+RSG组变化不明显 (从 1 2 4 2 .9pm ol/ L到 1 6 95 .0 pm ol/ L ) ,合用组治疗前后糖负荷后 C肽的差值 (治疗后 -治疗前 )较单用 Ins组为高 (2 4 3.0 pm ol/ L - 1 0 79.6pmol/ L ,P<0 .0 5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入组时的餐后 2 h C肽、体质指数 (BMI)、Ins和 RSG联合治疗与随访 1年时的糖负荷后 C肽水平呈正相关 ,其中以最后一个因素的标准回归系数为大 (分别为0 .3、1 37.2、76 7.1 ;P值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胰岛素 胰岛Β细胞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放射配体法
下载PDF
局部体脂及内分泌脂肪调节激素对瘦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贾伟平 项坤三 +2 位作者 陆俊茜 潘晓平 陈蕾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非超重、超重及肥胖者瘦素水平与局部体脂、内分泌脂肪调节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核磁共振 (MRI)测量 15 0例正常糖耐量的非超重、超重及肥胖者的局部体脂。同时测定瘦素、空腹胰岛素、皮质醇、生长激素、总睾酮、... 目的 研究中国人非超重、超重及肥胖者瘦素水平与局部体脂、内分泌脂肪调节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核磁共振 (MRI)测量 15 0例正常糖耐量的非超重、超重及肥胖者的局部体脂。同时测定瘦素、空腹胰岛素、皮质醇、生长激素、总睾酮、游离睾酮、硫酸去氢表雄酮等内分泌脂肪调节激素。结果  (1)超重或肥胖者瘦素水平升高 ,女性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 ;(2 )体脂对瘦素的影响有性别差异 ,在男性 ,瘦素与腹部皮下脂肪显著相关 (r =0 .75 ,P <0 .0 0 1) ;在女性 ,瘦素与体重指数相关 (r =0 .6 5 ,P <0 .0 0 1) ;(3)胰岛素是独立于体脂之外的调节瘦素的因素 ;(4 )游离睾酮参与瘦素的调节 ,但对瘦素的影响因性别而不同。结论 皮下脂肪是影响瘦素的局部体脂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局部体脂 肥胖症 内分泌脂肪调节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