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质“从化”理论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思路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进喜 李靖 +1 位作者 王世东 王欣麒 《世界中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体质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基础,不同体质的形成是由于人体生理功能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存在体质的差异,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受到体质从化的影响。临床中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辨治,应从辨体、辨病、辨证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全... 体质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基础,不同体质的形成是由于人体生理功能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存在体质的差异,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受到体质从化的影响。临床中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辨治,应从辨体、辨病、辨证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全面把握疾病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辨证论治思路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与中医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邢玉瑞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如兵家的战略战术,如慎战与慎药、先机制敌与攻邪宜速、知彼知己与辨证论治、因敌制胜与组方遣药等,特别是《孙子兵法》中"五行无常胜"的思想,强调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性、双向性及多变性,拓展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无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家思想 中医理论体系 “慎战” “慎药” “先机制敌” “攻邪宜速” “知彼知己” “辨证论治” “因敌制胜” “组方遣药” “五行无常胜”
下载PDF
论《伤寒论》辨证论治中的程度表达和定量辨证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玉良 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6,共3页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方证系统分析与综合,从《伤寒论》中程度表达的定量思想的体现和定量辨证的方法两方面进行阐释:说明《伤寒论》中的程度表达和定量辨证思想贯穿于伤寒辨治体系的各个方面。并对复合病性下的定比思想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伤寒论 定量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刘凤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病机探索与辨治思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晓涛 李培武 +4 位作者 杨泽虹 安金琪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80-1885,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的始动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气滞、血瘀、湿阻为CAG“炎-癌”转化的触发和加重因素;瘀毒的形成是CAG进展和转变的关键。辨治应遵循“证镜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辨证相补充;健脾扶正需贯穿始终。CAG早期阶段(胃黏膜以轻中度萎缩伴或不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伴有气滞、湿阻、血瘀病理因素,治疗以健脾清热、理气活血为基本治法;CAG晚期阶段(胃黏膜重度萎缩伴或不伴中重度肠上皮和/或轻中度上皮内瘤变),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胃络瘀毒,治疗以扶正散结、通络解毒为基本治法,从而构筑中医药阻断胃“炎-癌”转化的整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中医病机 脾胃虚弱 气滞 血瘀 湿阻 辨治思路 刘凤斌
原文传递
陈意教授学术思想总结 被引量:3
5
作者 夏永良 陈珺 +4 位作者 孙海燕 叶菁 陈佳丽 俞海跃 胡天一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091-1093,1097,共4页
[目的]整理归纳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根据陈意教授的临证经验,结合临床验案,以经典医籍作释,总结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意教授的治疗思想可归纳为临诊贵辨证、遣方喜调气、神治重情志、八法以和统、湿病忌滋腻、湿热宜苦... [目的]整理归纳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根据陈意教授的临证经验,结合临床验案,以经典医籍作释,总结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意教授的治疗思想可归纳为临诊贵辨证、遣方喜调气、神治重情志、八法以和统、湿病忌滋腻、湿热宜苦温等六个方面。[结论]陈意教授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想 陈意 辨证论治 八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杨洪艳基于六经气化学说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温兆瑞 刘建 +3 位作者 聂广宁 李杨 成芳平 杨洪艳(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2506-2512,共7页
介绍杨洪艳教授结合绝经期综合征不同系统的症状特点,以六经辨证为纲,运用气化理论,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杨洪艳教授认为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汗出等血管舒缩症状,病位主要在少阴;焦虑失眠等精神神经症状,病位主要在厥阴、少阳... 介绍杨洪艳教授结合绝经期综合征不同系统的症状特点,以六经辨证为纲,运用气化理论,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杨洪艳教授认为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汗出等血管舒缩症状,病位主要在少阴;焦虑失眠等精神神经症状,病位主要在厥阴、少阳;骨质疏松、关节肌肉疼痛等骨骼肌肉症状,病位主要在太阴、少阴、厥阴;膀胱炎、尿频尿急等泌尿生殖症状,病位主要在少阴。治疗可参照六经辨治原则,运用气化理论对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辨证施治。杨洪艳教授诊治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可为中医辨治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综合征 六经辨证 气化理论 辨治思路 杨洪艳
原文传递
张仲景祛邪思路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安军 王兴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05-2907,共3页
文章从祛邪途径、方法、禁忌及补救措施4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张仲景的祛邪思路。病邪外出之路有四:口鼻、前后二阴、汗孔、腧穴。据此有汗、吐、下、和、温、清、消、针刺及扶正祛邪等治法。每种治法又有相应的治疗禁忌及误用后的补救措... 文章从祛邪途径、方法、禁忌及补救措施4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张仲景的祛邪思路。病邪外出之路有四:口鼻、前后二阴、汗孔、腧穴。据此有汗、吐、下、和、温、清、消、针刺及扶正祛邪等治法。每种治法又有相应的治疗禁忌及误用后的补救措施。掌握祛邪的途径、方法、禁忌及补救措施,有助于临床合理运用祛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祛邪思路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痰黏难咯的辨治思路与案例分析
8
作者 刘佳佳 黄劲松 +2 位作者 包剑锋 谢志军 温成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4-626,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部位聚焦在肺部,切面可见大量黏液性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然而在临床中,新冠肺炎重症者却以干咳为多见,少见咯痰,说明痰涎并非存在于主气道内,其病位较深,难以主动咯出.痰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部位聚焦在肺部,切面可见大量黏液性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然而在临床中,新冠肺炎重症者却以干咳为多见,少见咯痰,说明痰涎并非存在于主气道内,其病位较深,难以主动咯出.痰黏难咯是导致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从宣肺祛痰、润肺稀痰、肺脾同治、分消水湿4个方面辨证论治重型新冠肺炎痰黏难咯之症.作者认为在临床上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痰黏难咯之症,需顾护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治疗时可投以辛温类或芳香类药物开宣肺气,同时增加化痰祛湿之品;如临床常表现有干咳、痰黄黏少或痰中带血、口干苦、胸闷短气、舌质暗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等症者,治疗时需给予清润气道的药物;中医学亦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理论,因此在临症时也可肺脾同治;此外除通过排痰方式消除痰饮外,亦可通过发汗、利小便的方式分消水湿.现通过解析辨治思路、列举方药、病案分析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 黏痰 辨治思路 宣肺祛痰
下载PDF
中西医女性生殖轴互参探讨继发性闭经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19
9
作者 闫菲 史云 +4 位作者 赵琦 王晓梅 高焕鹏 徐可 王亦姝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178-1181,共4页
现代中医名家以《内经》"女子以七为律"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以"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为核心,兼顾心、肝、脾的中医女性生殖轴理论体系。西医"下丘脑—垂体—卵... 现代中医名家以《内经》"女子以七为律"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以"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为核心,兼顾心、肝、脾的中医女性生殖轴理论体系。西医"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是现代医学诊断及治疗闭经的理论基础,随着对女性生殖轴理论研究和临床验证的不断深入,发现两生殖轴之间有着殊途同归的内在联系。本文以中医心、肝、肾三脏为论述重点,与西医分属于下丘脑、垂体、卵巢三部位导致闭经的几种疾病相联系,探讨中西医生殖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中医病因病机和辨治思路进行论述,旨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闭经 中西医女性生殖轴 病因病机 辨治思路
下载PDF
略论宋代医著《太平圣惠方》学术特色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文敬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56,共2页
从医德医术、脏腑辨证、五脏用药、养生保健、润肤美容、脉法诊断、察病预后等方面,探讨宋代医著《太平圣惠方》的学术思想和特色。
关键词 《太平圣惠方》 学术思想 辨证论治 养生保健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龙华 李柏 +6 位作者 李萍 王凤磊 李静 张福文 张玉柱 田德禄 丁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34-2338,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中医药治疗CAG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从CAG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入手,对中医药治疗CAG提出治本独取阳明,补虚泻实,顾护脾胃,升降气机,调气和血,祛瘀通络,祛邪解毒,甘平凉润,和胃护...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中医药治疗CAG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从CAG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入手,对中医药治疗CAG提出治本独取阳明,补虚泻实,顾护脾胃,升降气机,调气和血,祛瘀通络,祛邪解毒,甘平凉润,和胃护络的辨治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治思路 对策 中医 胃癌前疾病 病因 病机 独取阳明
下载PDF
罗伟生从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皓 廖丹丹 +4 位作者 伍漫漫 陈启帆 梁瀞云 李春林 罗伟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5期843-846,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是一种动态疾病,它可能会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随着肥胖率的不断升高以及西方化饮食的影响,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学对该病主要致病驱动因素及发病机制仍认识不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是一种动态疾病,它可能会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随着肥胖率的不断升高以及西方化饮食的影响,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学对该病主要致病驱动因素及发病机制仍认识不足,治疗尚无特效药,且长期来看副作用大。结合中医学理论,罗伟生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虽然病位在肝,但病机关键在脾,源于脾虚失运,气机失调,而致痰、湿、热、淤等病理产物。治疗方案当先“疏其血气,另其调达”;其后“损有余而补其不足”;最终而达到“阴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重土思想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吴鞠通法象思维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凌文萍 展照双 +1 位作者 冯一凡 施新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911-913,共3页
法象思维是中医学思维体系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清代吴鞠通在其著作中广泛运用此思维方式进行辨证论治。观其治验,大抵可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临证、治疗过程中法象思维的应用;另一方面是用药、煎服法象思维的应用。
关键词 法象思维 吴鞠通 天人合一 辨证论治 用药特点
下载PDF
黄培新教授滋阴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龙龙 林伟龙 黄培新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644-646,共3页
黄培新教授作为广东省名中医,擅长运用滋阴法治疗疾病。黄培新教授注重阴常不足的思想,提倡运用滋阴法辨证论治,以滋阴为本,轻者可予清热,重者则予降火,强调益气可养阴,同时配合活血化瘀,清热化湿等不同疗法辨证论治。黄培新教授运用滋... 黄培新教授作为广东省名中医,擅长运用滋阴法治疗疾病。黄培新教授注重阴常不足的思想,提倡运用滋阴法辨证论治,以滋阴为本,轻者可予清热,重者则予降火,强调益气可养阴,同时配合活血化瘀,清热化湿等不同疗法辨证论治。黄培新教授运用滋阴思想治疗临床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特将其滋阴思想进行介绍,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思想 辨证论治 黄培新
下载PDF
王飞教授治疗汗证验案举隅
15
作者 张秀 王振兴 +2 位作者 李云梅 王宇帆 王飞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16期75-76,共2页
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可见于各类疾病的各种阶段。成都中医药大学王飞教授在长期教学、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汗证辨治思路,验之每具良效,极具临床价值。收集患者门诊资料,结合王飞教授临床验案,探讨汗证相关治疗策略。
关键词 汗证 王飞 学术思想 验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