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胃肠调理在针灸治疗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9
1
作者 黄凯裕 梁爽 +2 位作者 傅淑平 于美玲 卢圣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99-1104,共6页
胃肠道与脑关系密切,脑肠轴理论的提出把对脑与胃肠道相互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对胃肠道影响脑功能的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通路进行梳理,结合胃肠道疾病与脑病发生密切相关的机理、针灸调节胃肠道的效应及针刺调理胃肠道... 胃肠道与脑关系密切,脑肠轴理论的提出把对脑与胃肠道相互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对胃肠道影响脑功能的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通路进行梳理,结合胃肠道疾病与脑病发生密切相关的机理、针灸调节胃肠道的效应及针刺调理胃肠道治疗脑病的理论基础,全面剖析和探讨针灸通过胃肠调理治疗脑病的可行性。提出针灸治疗脑病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胃肠道的调节,加强胃经、大肠经及腹部腧穴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脑肠轴 胃肠调理 肠道菌群 腹部腧穴 腹针
原文传递
腹针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赖毛华 马红霞 +4 位作者 姚红 刘华 宋兴华 黄婉怡 吴效科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内分泌、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腹针治疗该病的部分机制。方法:86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腹针组各43例。西药组予二甲双胍治疗,腹针组针刺中脘、下脘、气海等穴,治疗6个月。比较...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内分泌、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腹针治疗该病的部分机制。方法:86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腹针组各43例。西药组予二甲双胍治疗,腹针组针刺中脘、下脘、气海等穴,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月经恢复情况、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多毛评分(F-G评分)、卵巢体积、生殖内分泌激素及糖、脂代谢指标等,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BMI、WHR、F-G评分、黄体生成素(LH)、LH/FSH、游离睾酮(T)均下降,卵巢体积变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月经情况好转(均P<0.05),两组的促卵泡激素(FS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腹针组BMI、WHR、T的下降幅度比西药组明显,月经恢复情况好于西药组(P<0.05)。西药组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无其它不适症状,治疗6个月随访肝肾功能均正常,腹针组无不良反应。结论:腹针在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方面与二甲双胍有类似的效果,同时腹针在恢复月经,降低BMI、WHR、T水平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且无副作用,是治疗肥胖型PCOS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腹针 肥胖
原文传递
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其友 郭瑾 +3 位作者 田华张 张春燕 彭志贤 黄兴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腹针取穴中脘、关元及患侧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温针灸取患侧内膝眼、外... 目的:探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腹针取穴中脘、关元及患侧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温针灸取患侧内膝眼、外膝眼、鹤顶、梁丘、血海,对照组仅给予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Ang-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治疗组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Ang-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4%(32/43)(P<0.05)。结论:腹针结合温针灸可有效减轻KOA患者关节疼痛僵硬,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EGF、Ang-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腹针 温针灸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41
4
作者 杨爱国 闫新华 赵然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肌群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抽取14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组单纯使用Bobath疗法治疗。治疗2组采用腹针、头针、Bobath手法治疗。纳入研究的所有...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肌群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抽取14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组单纯使用Bobath疗法治疗。治疗2组采用腹针、头针、Bobath手法治疗。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第30天及第60天分别进行腹部核心肌肉徒手肌力评级、Berg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时3组人群的核心肌力评分、Berg平衡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入院后第30天和第60天核心肌力评分、Berg平衡评分、ADL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并且治疗2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核心肌群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腹针 运动疗法 中风并发症 偏瘫 运动障碍
下载PDF
腹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5
作者 覃宇 易玮 +2 位作者 林树雄 杨春芳 庄泽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观察腹针与西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1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31例,脱落1例)及西药组(30例,脱落2例),腹针组穴取引气归元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穴(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穴(双侧... 目的:观察腹针与西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1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31例,脱落1例)及西药组(30例,脱落2例),腹针组穴取引气归元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穴(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穴(双侧大横),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西药组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对比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大便性状异常)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IBS-SSS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腹针组积分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腹针组较治疗前改善程度均优于西药组(均P<0.01)。(2)治疗后两组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大便性状异常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腹针组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以及大便性状异常症状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P<0.01)。(3)腹针组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高于西药组[(86.7%(26/30)vs 64.3%(18/28),P<0.05;70.0%(21/30)vs 35.7%(10/28),P<0.01)],总体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腹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大便性状异常的症状,并有一定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腹针疗法 匹维溴铵
原文传递
腹针治疗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郭元琦 陈丽仪 +2 位作者 符文彬 许明珠 区轩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比较腹针与传统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观察组)32例,穴取中脘、关元等;传统针刺组(对照组)30例,穴取风池、颈夹脊等。以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及临床疗效为客观指标... 目的:比较腹针与传统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观察组)32例,穴取中脘、关元等;传统针刺组(对照组)30例,穴取风池、颈夹脊等。以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及临床疗效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第1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和3个月随访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和随访MPQ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第1次治疗后与治疗前的疼痛分级指数(PRI)感觉分差值和第1次后、总疗程后和3个月随访与治疗前的PRI总分差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腹针能较好地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感觉,且有即时的缓解疼痛效果,但尚不能说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针灸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穴位 胸腹部 @腹针
下载PDF
腹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7
作者 郭万刚 马林儒 +1 位作者 弓利风 张海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1998年8月~200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腹针组和电针组。结果:腹针组痊愈率与电针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疗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1998年8月~200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腹针组和电针组。结果:腹针组痊愈率与电针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疗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腹针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腹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4
8
作者 艾怡然 李梅 +4 位作者 朱乐英 凌珊珊 詹乐昌 潘锐焕 陈红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66-70,共5页
背景对于肩手综合征(SHS),国内外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而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有效、简便、安全的康复方法是SHS早期防治任务之一。目的观察腹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SH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 背景对于肩手综合征(SHS),国内外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而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有效、简便、安全的康复方法是SHS早期防治任务之一。目的观察腹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SH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单纯作业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腹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手肿胀评分量表评分、患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患侧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患手肿胀评分、患肩VAS评分、患侧FMA-U评分及治疗后患侧FMA-U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手肿胀评分、患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腹针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减轻脑卒中后SHS患者患肢肿胀程度并缓解疼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肩手综合征 腹针 中药熏蒸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艾宙 刘光德 +1 位作者 熊小翠 侯冯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30例彩超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取穴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商曲、滑肉门,每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第1次、第5次治疗后采用... 目的:探讨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30例彩超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取穴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商曲、滑肉门,每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第1次、第5次治疗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同步运用彩超观察双侧颈椎动脉血流变化。结果:除第1次治疗后头痛评分无显著改善外,30例患者第1次及第5次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P<0.01);患侧第1次治疗后及第5次治疗后椎动脉管径、平均流速、每分钟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显著改善(均P<0.01)。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30/30)、痊愈率为60.0%(18/30)。结论:腹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改善颈椎动脉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 腹针 彩色超声
原文传递
腹针配合McKenzie疗法对颈型颈椎病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32
10
作者 傅惠兰 曲姗姗 +1 位作者 陈俊琦 黄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针刺、麦肯基(McKenzie)疗法及二者配合对颈型颈椎病的疼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分别接受腹针针刺治疗、麦肯基疗法治疗及腹针... 目的:观察腹针针刺、麦肯基(McKenzie)疗法及二者配合对颈型颈椎病的疼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分别接受腹针针刺治疗、麦肯基疗法治疗及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镇痛效果及治疗简化McGill量表总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的变化。结果:三组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63.3%、96.7%和100%,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5.596,P<0.001);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显著降低颈型脊椎病患者的颈痛评分,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19.452,P<0.001);三组患者简化McGill量表在PRI、VAS、PPI方面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组间比较显示单纯腹针与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的各项目减分显著大于单纯麦肯基疗法(P<0.05),而腹针组与腹针配合麦肯基组之间,PRI、VAS、PPI的减分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与腹针疗法均能显著缓解颈型颈椎病的颈痛症状;二者结合,能够提高镇痛的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 腹针 麦肯基疗法 疼痛
下载PDF
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1
作者 范德辉 刘刚 +8 位作者 王廷臣 黄凡 王小寅 曾红文 周飞雄 姚国新 陈旭林 许荣达 李盈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9-912,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龙氏正骨、腹针与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8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正骨组、正骨组和腹针组,每组60例。腹针正骨组采用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腹针... 目的:比较单纯龙氏正骨、腹针与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8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正骨组、正骨组和腹针组,每组60例。腹针正骨组采用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关元、石关、商曲等,正骨手法采用仰头摇正、侧头摇正等龙氏正骨手法。正骨组和腹针组单纯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和腹针治疗。比较各组治疗2个疗程(近期)、治疗后1个月(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腹针正骨组近期、远期愈显率分别为80.7%(46/57)、68.4%(39/57),均明显高于正骨组的63.6%(35/55)、30.9%(17/55)与腹针组的58.9%(33/56)、50.0%(28/56)(均P<0.05),其中正骨组、腹针组两组远期愈显率相比较,腹针组的远期疗效优于正骨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优于单纯腹针和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且具有叠加效应,是目前治疗CSR的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腹针 正骨手法
原文传递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2
作者 何建新 林伟容 +4 位作者 陈俊琦 黄泳 王升旭 林欢欢 陈海旋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日本骨伤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测定结果,评价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 目的通过分析日本骨伤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测定结果,评价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星期后JOA下腰痛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2、3星期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椎间盘移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腹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3
作者 林龙华 项洪艳 +1 位作者 金亚蓓 郑利芳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5期438-439,共2页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及雌二醇(E2)含量及匹兹...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及雌二醇(E2)含量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H、LH及E2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SH、LH及E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是一种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失眠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下载PDF
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4
作者 景福权 周钰 +1 位作者 牛相来 王增亮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以及神经康复的作用,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方案相比较,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偏瘫的患者按... 目的观察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以及神经康复的作用,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方案相比较,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偏瘫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稳定生命体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再结合腹针、腕踝针,并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国际通用运动功能Fugl-Meyer(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定其功能情况,并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以降低Hcy水平,治疗组Hcy水平为(11.68±4.53)μmol/L,对照组为(13.53±4.01)μmol/L,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腹针 腕踝针 脑卒中 中风后遗症 偏瘫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评定 被引量:26
15
作者 何圣三 高世毅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评价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12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并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腹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单纯康复训练,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上... 目的:评价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12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并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腹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单纯康复训练,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康复训练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下载PDF
腹针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6
作者 白艳甫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A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A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8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星期后、8星期后及治疗后1个月HAMA量表各因子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8星期后及治疗后1个月HAMA量表精神性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是一种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针刺疗法 焦虑症 HAMA量表
下载PDF
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17
作者 曹春梅 刘春梅 +2 位作者 黄丽华 陈伟 黎兴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2期128-129,共2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取穴加艾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取穴加艾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针结合艾灸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艾灸 原发性痛经
下载PDF
腹针联合中药周期疗法治疗肾虚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8
作者 郑晨思 罗丹 +2 位作者 潘丽萍 黄健玲 薄智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中药周期疗法对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腹针联合中药组(针药组,27例)、腹针组(27例)和克罗米芬联合绒促组(西药组,30例)。针药组采用腹针联...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中药周期疗法对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腹针联合中药组(针药组,27例)、腹针组(27例)和克罗米芬联合绒促组(西药组,30例)。针药组采用腹针联合中药周期治疗,腹针组采用单纯腹针治疗,西药组采用克罗米芬(CC)及注射用绒促性素(HCG)治疗,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妊娠除外。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卵泡发育情况和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以及月经情况、中医症候评分,统计妊娠率,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均不同程度恢复排卵,针药组排卵率59.3%(16/27),腹针组排卵率55.6%(15/27),西药组排卵率53.3%(16/30),3组间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及腹针组治疗后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针药组治疗后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及腹针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态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及腹针组治疗后月经情况、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针药组治疗后月经情况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腹针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高于西药组(均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8.9%(24/27),腹针组为92.6%(25/27),均高于西药组的56.7%(17/30,均P<0.01)。针药组及腹针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腹针联合中药周期疗法能改善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月经情况及临床症状,疗效优于CC联合HCG,并能提高排卵率、改善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提高受孕率,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不孕 肾虚 腹针 中药 子宫内膜容受性
原文传递
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一然 周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552-557,共6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83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艾灸治疗39例(对照组)、行腹针联合艾灸治疗44例(联合组)。两组均治疗4周,记录...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83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艾灸治疗39例(对照组)、行腹针联合艾灸治疗44例(联合组)。两组均治疗4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主观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主观睡眠效率]、客观睡眠质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中医症状积分、脑血流[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p)、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d)]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PSQI评分、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观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及BA-Vp、BA-Vd、VA-Vp、VA-V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疗效显著,能调节脑血流、纠正脑供血不足状态、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中医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心脾两虚 腹针 艾灸 睡眠质量 脑血流
下载PDF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勇 符文彬 +1 位作者 郭元琦 蒙昌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90例及针刺组90例。确定治疗处方、针刺深度、手法、留针时间、疗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 目的比较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90例及针刺组90例。确定治疗处方、针刺深度、手法、留针时间、疗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评分,由第三者进行盲法评价,对结果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判定疗效。结果腹针组90例,结果优49例,占54.4%,良24例,占26.7%,可13例,占14.5%,差4例,占4.4%,总有效率95.6%;针刺组90例,结果优42例,占46.7%,良22例,占24.4%,可19例,占21.1%,差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经统计学处理分析,表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针组优于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疗法 腹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