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轨关系研究中的力学问题 被引量:52
1
作者 金学松 张雪珊 +2 位作者 张剑 孙丽萍 王生武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8-418,共11页
简单论述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和铁路交通运输的优越性。详细论述轮轨关系的研究问题,其研究包含轮轨滚动接触作用和稳定性问题、轮轨粘着和强度、接触表面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破坏、轮轨噪声、轮轨蠕滑率力理论和轮轨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问... 简单论述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和铁路交通运输的优越性。详细论述轮轨关系的研究问题,其研究包含轮轨滚动接触作用和稳定性问题、轮轨粘着和强度、接触表面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破坏、轮轨噪声、轮轨蠕滑率力理论和轮轨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问题。在这些问题研究中,蕴涵十分复杂的力学和强度问题。文中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问题研究的难点进行讨论,并分析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系统 滚动接触 力学 脱轨 粘着 滚动接触疲劳 波浪形磨损 噪声
下载PDF
轮轨动力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翟婉明 王其昌 陈道兴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4-72,共9页
本文对铁路轮轨系统动力学建模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简要回顾了轮轨动力分析模型的演变历程,并对各种分析模型作了基本分类。通过对模型结构特点、模拟功能与计算精度的分析比较,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轮轨系统中各类具... 本文对铁路轮轨系统动力学建模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简要回顾了轮轨动力分析模型的演变历程,并对各种分析模型作了基本分类。通过对模型结构特点、模拟功能与计算精度的分析比较,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轮轨系统中各类具体问题的建模与选模提供有益参考。文章还将新近发展的轮轨耦合系统统一模型与若干传统模型进行综合对比,从而阐明了轮轨动力分析模型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轨关系 动力分析 模型
下载PDF
轮轨关系中的硬度匹配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周清跃 刘丰收 +1 位作者 朱梅 安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1,共7页
为提高轮轨综合使用寿命,研究轮轨的合理硬度匹配。针对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轮轨材料,归纳分析轮轨硬度匹配的典型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轮轨硬度匹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轮轨使用情况,阐述轮轨硬度、加工硬化对轮轨使用寿命的影响... 为提高轮轨综合使用寿命,研究轮轨的合理硬度匹配。针对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轮轨材料,归纳分析轮轨硬度匹配的典型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轮轨硬度匹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轮轨使用情况,阐述轮轨硬度、加工硬化对轮轨使用寿命的影响以及轮轨材料的最新发展,初步提出不同运输条件下轮轨硬度匹配的建议。重载铁路:在半径>1 200 m的曲线以及直线段上铺设轨面硬度>280 HB的轧态钢轨;在半径为1200 m以下的曲线段上铺设使用H370热处理钢轨;应积极研发使用轨面硬度>370 HB的钢轨、以及轮辋表面硬度>320 HB的重载铁路用车轮。客运专线铁路:铺设轨面硬度>260 HB的轧态钢轨,采用轮辋表面硬度>260 HB的ER8等级的或轮辋表面硬度>248HB的ER7等级的车轮。对引进的时速200 km及以上动车组在我国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研究,以进一步研究轮轨关系中硬度的合理匹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硬度匹配 建议 综述
下载PDF
传统车辆模型与车辆-轨道耦合模型的垂向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及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果 翟婉明 +1 位作者 蔡成标 王其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0-74,共5页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运用随机振动理论进行了轮轨系统中传统车辆模型与车辆轨道耦合模型的垂向随机振动响应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传统车辆模型仅适用于轮轨系统的低频振动分析,在研究高频振动时将产生大的误差;而车辆...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运用随机振动理论进行了轮轨系统中传统车辆模型与车辆轨道耦合模型的垂向随机振动响应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传统车辆模型仅适用于轮轨系统的低频振动分析,在研究高频振动时将产生大的误差;而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则可适用于轮轨系统整个频率带的随机振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随机振动 轮轨系统 模型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轮轨系统的最优动力设计原则 被引量:15
5
作者 翟婉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21,共6页
发展高速铁路是铁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旅客运输走出困境的重大决策。高速行车将强化轮轨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对行车安全及轮轨系统寿命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本文基于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研究结果,提出了高速铁道机车车辆... 发展高速铁路是铁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旅客运输走出困境的重大决策。高速行车将强化轮轨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对行车安全及轮轨系统寿命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本文基于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研究结果,提出了高速铁道机车车辆设计的三条原则和高速铁路轨道结构设计的四项措施,从而确保高速铁路轮轨系统具有总体最优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力作用 设计 轮轨关系 最佳化
下载PDF
低动力作用轮轨系统垂向动力参数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7
6
作者 翟婉明 孙翔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0,共10页
应用文献[1]轮轨大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对机车车辆与轨道总体系统垂向动力参数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文中首先给出了6种指标,用以综合评价轮轨间的垂向动力作用;进而以此为目标函数,运用机车车辆与轨道垂向相互作用模拟软件包VICT,在微... 应用文献[1]轮轨大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对机车车辆与轨道总体系统垂向动力参数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文中首先给出了6种指标,用以综合评价轮轨间的垂向动力作用;进而以此为目标函数,运用机车车辆与轨道垂向相互作用模拟软件包VICT,在微型计算机上,对轮轨系统结构与状态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分析,从而总结出各参数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低动力作用轮轨系统的垂向结构参数设计原则及状态参数控制准则,并着重指出了机车车辆设计的三条原则和轨道结构设计的两项主要技术措施,为发展低动力作用的高速、重载铁路轮轨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动力学 参数分析 轮机关系
下载PDF
波磨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宋小林 翟婉明 王开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0,共9页
针对某地铁曲线路段钢轨波磨频发的问题,现场测量了20处钢轨的波磨,并以该实测的波磨作为激励,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波磨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地铁波磨的纵向长度为1.5~3.0m,最大波深为0.2~0.4mm,波... 针对某地铁曲线路段钢轨波磨频发的问题,现场测量了20处钢轨的波磨,并以该实测的波磨作为激励,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波磨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地铁波磨的纵向长度为1.5~3.0m,最大波深为0.2~0.4mm,波长范围在140~200mm,接近或者达到钢轨打磨限值,但是轮轨系统响应并未超限;波磨波深与轮轨垂向力、轮对垂向加速度和钢轨垂向加速度都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波深时变率与钢轨垂向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与轮轨垂向力和轮对垂向加速度都有较明显的线性对应关系,波磨波深变化快的位置,即波深时变率的峰谷值附近,都对应着轮轨垂向力和轮对垂向加速度的极值。由于波深时变率与轮轨垂向力和轮对垂向加速度之间有明显、一致的线性对应关系,基于波磨波深时变率的钢轨打磨标准比基于波深的打磨标准更加直观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钢轨 波磨 轮轨系统 动力特性 波磨波深时变率
下载PDF
车轮耦合方式发展及其导向机理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芾 黄运华 傅茂海 《机车电传动》 2006年第2期1-4,9,共5页
详细分析了传统轮对、独立旋转车轮及耦合轮对等3种不同模式轮轨系统的导向机理,认为传统轮对虽然存在蛇行运动,但其自身却具有直线上的自动对中能力和曲线上的自动导向能力,应用也较广;独立旋转车轮虽然不存在蛇行运动,但在直线上的自... 详细分析了传统轮对、独立旋转车轮及耦合轮对等3种不同模式轮轨系统的导向机理,认为传统轮对虽然存在蛇行运动,但其自身却具有直线上的自动对中能力和曲线上的自动导向能力,应用也较广;独立旋转车轮虽然不存在蛇行运动,但在直线上的自动复原能力不如传统轮对,近年来在城市轨道车辆上被广泛采用;耦合轮对兼具前二者的优点,但其工程化尚有难度,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成功地应用于铁道车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轮对 独立旋转车轮 耦合轮对 轮轨系统 导向机理
下载PDF
Progress on wheel-rail dynamic performance of railway curve negotiation 被引量:15
9
作者 Kaiyun Wang Chao Huang +2 位作者 Wanming Zhai Pengfei Liu Shen Wang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4年第3期209-220,共12页
Recent advances on wheel-rail dynamic performance of curve negotiatio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four issues, the mechanism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curve negotiation, th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dynam... Recent advances on wheel-rail dynamic performance of curve negotiatio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four issues, the mechanism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curve negotiation, th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dynamic performance of vehicle, the effect of vehicle parameters on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influence of railway parameters on dynamic performance. The promising future development of wheel-rail coupled dynamics theory is analyzed in the research of curve negotiation. The framework and technique matching performance of wheel-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on the curved track are put forward for modem railways.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matching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the dynamic engineering, in which the wheel load is reduced obviously when the speed of train is raised to 200-250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curved track dynamic interaction wheel-rail system performance matching
原文传递
轮轨系统高频振动响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魏伟 翟婉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轮对导纳特性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轮轨耦合系统在轮轨表面粗糙度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轮轨高频振动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轮对只在高频较窄频域振动强烈,并且车轮横向振动振幅超过垂向对应值。降低轮/轨导纳可以有效降低轮... 在轮对导纳特性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轮轨耦合系统在轮轨表面粗糙度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轮轨高频振动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轮对只在高频较窄频域振动强烈,并且车轮横向振动振幅超过垂向对应值。降低轮/轨导纳可以有效降低轮/轨高频振动响应,轮轨导纳合理匹配有利于轮轨系统响应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系统 高频振动 响应 轮轨关系
下载PDF
车桥耦合振动中2种轮轨接触模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玉森 李小珍 强士中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4,共5页
将车桥耦合系统分为车辆和桥梁2个系统并分别给出二者的振动方程,采用迭代解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分析轮轨之间弹性接触和密贴接触对车桥系统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密贴接触模型取的时间步长比弹性接触模型取的时间步长大,密贴接... 将车桥耦合系统分为车辆和桥梁2个系统并分别给出二者的振动方程,采用迭代解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分析轮轨之间弹性接触和密贴接触对车桥系统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密贴接触模型取的时间步长比弹性接触模型取的时间步长大,密贴接触模型迭代时间步长为0.001 s时收敛,而弹性接触模型迭代时间步长要0.000 1 s才收敛。在同样时间步长0.000 1 s条件下,弹性接触模型的收敛迭代次数为9次,而密贴接触模型的收敛迭代次数为4次;在计算桥梁的动力响应时,弹性接触模型和密贴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也和实测值接近,但密贴接触的计算工作量较小,收敛快;而在计算列车的竖向加速度、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时,弹性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密贴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大。分析认为用弹性接触模型比较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系统 轮轨系统 耦合振动 轮轨接触模型 迭代算法
下载PDF
地震环境下铁路轮轨动态安全性能及脱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开云 王少林 +1 位作者 杨久川 王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4,共13页
针对地震环境下铁路轮轨动态安全性及列车脱轨问题,本文详细地评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首先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轮轨相互作用模型,包括密贴轮轨接触模型、简化轮轨弹性接触模型、轮轨弹性接触模型;然后分别评述了地震激励模... 针对地震环境下铁路轮轨动态安全性及列车脱轨问题,本文详细地评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首先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轮轨相互作用模型,包括密贴轮轨接触模型、简化轮轨弹性接触模型、轮轨弹性接触模型;然后分别评述了地震激励模型及输入方法的研究进展;接着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列车脱轨判断准则、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及防脱轨措施的研究进展;接下来分析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地震作用下列车脱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并结合笔者目前现有工作,对车辆高速跳轨脱轨时的轮轨动态接触几何状态及其边界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建议了地震环境下列车运行安全性及脱轨机理等方面的今后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轮轨系统 铁路 动态安全 脱轨
下载PDF
成渝中线高铁速度目标值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红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共6页
成渝中线高铁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为满足运输需求,在既有成渝铁路通道的基础上,建设更高标准的铁路通道对于实现两大中心城市的高效、优质连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意义重大,同时对于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引领高速... 成渝中线高铁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为满足运输需求,在既有成渝铁路通道的基础上,建设更高标准的铁路通道对于实现两大中心城市的高效、优质连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意义重大,同时对于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引领高速铁路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结合轨道交通发展形势,首先对轮轨系统、高速磁浮系统、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等不同系统制式的运营特点、发展前景、适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甄选出与路网融合性强、技术储备成熟的轮轨系统;进而对350 km/h,350 km/h预留400 km/h,400 km/h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速轮轨铁路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推荐采用运输质量高、综合经济性优的400 km/h速度目标值的高速铁路。研究结论不仅满足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需求,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符合我国轮轨技术发展方向,为高速铁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高速铁路 轮轨系统 高速磁浮系统 真空管道系统 速度目标值
下载PDF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润芝 曾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1-110,共10页
高阶车轮多边形会对车辆动力学性能造成恶劣影响,增大轮轨力,引起车辆和轨道系统的剧烈振动,对钢轨及车轮踏面造成疲劳破坏,产生疲劳裂纹及不均匀磨耗等,形成很大的噪声污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车辆-轨道系统刚柔偶合动力学模... 高阶车轮多边形会对车辆动力学性能造成恶劣影响,增大轮轨力,引起车辆和轨道系统的剧烈振动,对钢轨及车轮踏面造成疲劳破坏,产生疲劳裂纹及不均匀磨耗等,形成很大的噪声污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车辆-轨道系统刚柔偶合动力学模型,考虑轨道、轮对(含制动盘)、轴承与轴箱的柔性以及刚性构架与车体,分析不同车速、不同多边形阶次及波深对轮对、制动盘、轴箱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车轴与制动盘之间的振动传递关系。此外还通过添加紧急制动工况,分析制动工况对制动盘横向振动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部位制动盘的振动特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不圆 刚柔耦合 轮轨系统 制动工况 振动特性
下载PDF
轮轨磨耗状态下悬挂参数失效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娜 曾京 王忆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7,共6页
为了研究悬挂参数失效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高速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悬挂参数失效模型,针对新轮轨、磨耗后轮轨进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当悬挂参数正常工作和失效时,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 为了研究悬挂参数失效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高速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悬挂参数失效模型,针对新轮轨、磨耗后轮轨进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当悬挂参数正常工作和失效时,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新轮轨相比,轮轨磨耗状态下的等效锥度、滚动圆半径差和左右轮轨接触角度差变大;轮轨磨耗造成蛇行失稳临界速度下降,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能力变差;悬挂系统失效方式不同,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性能和车体的动态响应影响程度不同;车辆的悬挂参数优化应考虑轮轨磨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耗 轮轨匹配 轮轨关系 悬挂参数失效 动力学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开云 司道林 陈忠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18,共4页
为了探明高速铁路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征,运用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考虑了轮轨系统参振的影响,研究了高速运营条件下曲线轨道上的轮轨动态接触几何关系,分析了安全性指标和舒适性指标的随机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运... 为了探明高速铁路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征,运用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考虑了轮轨系统参振的影响,研究了高速运营条件下曲线轨道上的轮轨动态接触几何关系,分析了安全性指标和舒适性指标的随机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运营条件下,曲线轨道上的轮轨动态接触几何关系具有明显的特点,在160~300 km·h-1速度范围内,减载率及车体振动加速度的敏感波长分别为1.0~2.5 m与40~50 m,控制该波长范围不平顺对提高动车组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高速列车 轮轨系统 动态相互作用
下载PDF
我国高速铁路轮轨系统尚应深入研究的几个技术问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屈晓辉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3年第1期65-68,64,共5页
高速铁路轮轨系统技术是确保列车高速行驶安全的关键。轮轨系统技术条件的影响因素 ;最高行车速度、运输组织、机车车辆和线路结构等重大问题应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日、德等国高速铁路情况 ,提出设计运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可供立题研究。
关键词 中国 高速铁路 轮轨系统 技术特点 动力特性 空气动力学效应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wheel-turnout 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excited by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in high-speed railway 被引量:6
18
作者 Rong CHEN Jia-yin CHEN +2 位作者 Ping WANG Jing-mang XU Jie-ling XIA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60-676,共17页
The wheel-rail relationship in turnout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n ordinary track. Profile wear and machining errors of the wheelset cause deviations Of the rolling radius on different wheels. Therefore, wheelset... The wheel-rail relationship in turnout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n ordinary track. Profile wear and machining errors of the wheelset cause deviations Of the rolling radius on different wheels. Therefore, wheelsets move to the direction of smaller diameter wheels in search of a new stable state and to change the condition before entering the turnout. Thc main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examine the wheel-turnout 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tatic contact behaviour. Calculations are performed on a high-speed vehicle CRH2 and the No. 12 turnout of the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The wheel-turnout contac! geometric relationship and normal contact behaviour under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are assessed by the trace principle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 high-speed vehicle-turnout coupling dynamic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SIMPACK software to analyse the wheel-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riding comfort, and wear. Both the wheel diameter amplitud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accounted for.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can greatly disturb the positions' variation of wheel-rail contact points and affect the normal contact behaviour on switch rails by changing the load transition position. The effect of wheel diameter diffierence on wheel-turnout 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ccording to its amplitude: when the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is within 0-1.5 mm, the wheel flange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the switch rail in advance, causing a rapidly increased lateral wheel-rail force; when it is within 1.5 2.5 mm, trains are subject to instability under equivalent in-phase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when it is larger than 2.5 mm, the continuous flange-switch rail contact helps strengthen the vehicle stability, but increases the wheel-rail wear.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rol the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to within 2.5 mm but limit it to 2 mm if it is distributed in-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 diameter difference TURNOUT wheel-rail contact behaviour Dynamic perlbrmance of wheel-rail system High-speed railway
原文传递
轮轨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钢 毛鑫 +2 位作者 毛文力 董强强 尹相琴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7,共16页
总结了现有传统钢轮钢轨式轮轨系统的工程问题、研究现状和工程处理方法;分析了钢轨波磨和车轮不圆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对困扰高铁的踏面凹磨问题提出了创新性治理设想;拟通过轮轨系统的廓形设计-磨损评价-磨损治理的系统化革新思路,获得... 总结了现有传统钢轮钢轨式轮轨系统的工程问题、研究现状和工程处理方法;分析了钢轨波磨和车轮不圆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对困扰高铁的踏面凹磨问题提出了创新性治理设想;拟通过轮轨系统的廓形设计-磨损评价-磨损治理的系统化革新思路,获得既安全又经济的线路条件个性最优化方案;总结和展望了目前轮轨系统的打磨和镟轮,讨论了轮轨系统的检测方法;提出了避免过度检测的新思路,并预测了轮轨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分析结果表明:钢轨波磨和车轮失圆的机理都出于轮轨系统的参激振动与切向轮轨磨损的耦合,在交变正压力和切向磨损同相位作用下,使凸起区域的磨损低于凹下区域的磨损;高铁的凹磨问题是轮轨在高速直线上和超大半径曲线上,轮轨处于非常微小的横向扰动,又在非常平顺的线路下发生镶嵌磨损,即轮轨接触部分廓形发生相互拷贝式磨损;低速城轨系统轮缘侧面磨损是由于在较小曲线半径上运行时,在较大的横向蠕滑作用下引起轮缘的导向作用而为,其踏面不易发生凹磨;钢轨和道岔的各种病害与轴重和冲击载荷有关,其疲劳破坏以局部应力过大下的低周疲劳为主;随着车辆速度和轴重的提高,轮轨系统仅在车辆侧和轨道侧进行优化已达到极限,只有相互联合优化才能深入发掘潜力,继续维持轮轨交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轮轨系统 轮轨维护 踏面/钢轨外形设计 旋轮 打磨
原文传递
Train wheel-rail force collaborative calibration based on GNN-LSTM
20
作者 Changfan Zhang Zihao Yu Lin Jia 《High-Speed Railway》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Accurate wheel-rail force data serves as the cornerstone for analyzing the wheel-rail relationship.However,achieving continuous and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is force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the field.This a... Accurate wheel-rail force data serves as the cornerstone for analyzing the wheel-rail relationship.However,achieving continuous and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is force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the field.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calibration algorithm for the wheel-rail force that leverages graph neural networks 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Initially,a comprehensive wheel-rail force detection system for trains was constructed,encompassing two key components:an instrumented wheelset and a ground wheel-rail force measuring system.Subsequently,utilizing this system,two distinct datasets were acquired from the track inspection vehicle:instrumented wheelset data and ground wheel-rail force data,a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was employed to calibrate the instrumented wheelset data,referencing the ground wheel-rail force data.Furthermore,ground wheel-rail force data for the locomotive was obtained for the corresponding road section.This data was then integrated with the calibrated instrumented wheelset data from the track inspection vehicle.Leveraging the GNN-LSTM network,the article establishes a mapping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the wheel-rail force of the track inspection vehicle and the locomotive wheel-rail force.This model facilitates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locomotive wheel-rail forces across three typical scenarios:straight sections,long and steep downhill sections,and small curve radius s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wheel-rail force Deep learning Instrumented wheelset Ground wheel-rail force measuring syst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