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市水复合生态系统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及调控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叶亚平 王如松 +2 位作者 颜京松 袁少军 胡聃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13,共2页
分析了扬州市水复合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水生态过程的生态阻滞或耗竭 ;生态系统结构的破碎与功能的板结 ;水生态调控机制的匮缺和水生态意识的低下 。
关键词 扬州市 水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实质 调控对策
下载PDF
“以水定产”驱动的黄河流域可持续水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程蕾 陈吕军 +5 位作者 田金平 张双虎 宝明涛 任亚楠 桑晶 郝吉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以来制约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实施“以水定产”是黄河流域可持续水管理的核心策略,对推动流域内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本文剖析了“以水定产”的基本概念...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以来制约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实施“以水定产”是黄河流域可持续水管理的核心策略,对推动流域内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本文剖析了“以水定产”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演变过程,辨析了“以水定产”“水管理”两者的逻辑关系,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以水定产”促进可持续水管理的概念框架及实施路径;从黄河流域水治理战略演变、流域水管理制度变迁两个层面梳理了黄河流域水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而分析了黄河流域实施“以水定产”在管理体制统筹协同、人水和谐效益优化、基础数据支撑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主要挑战。研究提出了“以水定产”驱动的黄河流域可持续水管理策略建议:完善流域水管理部门和行政单元协调机制,协同推进“四水四定”;激励多元主体参与流域治理,创新流域治理网络体系构建;推动流域内管理部门共建共享数据资源,实现流域精细化、可持续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人水关系 以水定产 可持续水管理 复合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韧性与效率的发展协调关系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孙才志 孟程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94-2104,共11页
在界定水资源系统韧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赋权法、SBM-DEA模型及发展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区的区域水资源系统的效率、韧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发展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如下:①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效率整体上处于非有效区... 在界定水资源系统韧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赋权法、SBM-DEA模型及发展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区的区域水资源系统的效率、韧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发展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如下:①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效率整体上处于非有效区,在研究期间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②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平均值为0.39,总体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③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度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较快上升—急剧下降—上升的趋势,呈倒"U"型发展;协调度在研究期间呈现波动中上升趋势,大部分省区的发展度较好,而协调度较弱。④2000—2016年,水资源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协调度一直维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格局,失调省区的数量降低,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省区的数量逐渐提升,整体向协调趋势发展;空间格局上呈现由2000年倒"E"型对称式分布格局向如今北部围绕天津、中部围绕上海、南部围绕广东的三级格局演变,格局分布与中国三大经济区基本吻合,可知中国水资源系统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协调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效率 水资源系统韧性 复合生态系统 发展协调关系
下载PDF
基于系统仿真的提升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方案设计 被引量:18
4
作者 翁异静 邓群钊 +2 位作者 杜磊 刘晓玉 周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53-3366,共14页
保护和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承载力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系统的概念模型、主导结构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00—2030年为系统仿真区间,仿真结果表明,到... 保护和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承载力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系统的概念模型、主导结构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00—2030年为系统仿真区间,仿真结果表明,到2016年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达到上限,此时可承载人口规模为2566万人,可承载经济规模为11034亿元.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现状不容乐观,需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节流"、"控污"、"治污"为问题导向,基于"供给管理需求管理"、"末端治理根源治理"、"观念调节行为调节"等公共政策设计的不同视角,初步提出了提升水生态承载力的27个政策干预点,通过政策干预点对系统作用的灵敏性检验,基于识别出的16个灵敏政策干预点,设计了提升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发展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到2029年(推后13年)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达到上限,此时可承载人口规模为2702万人(提升了5.3001%),可承载经济规模为28547亿元(提升了158.7185%).降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提高技术进步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升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承载力 复合生态系统 系统动力学 政策设计
原文传递
松花江流域沿江重点监控企业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沈园 谭立波 +2 位作者 单鹏 曹慧明 邓红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32-2739,共8页
为防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风险、优化流域内沿江产业带布局,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沿江企业潜在污染风险的大小和分布,并揭示导致不同区域间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空间差异的原因。基于《2012年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本研究将沿松花江(到三... 为防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风险、优化流域内沿江产业带布局,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沿江企业潜在污染风险的大小和分布,并揭示导致不同区域间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空间差异的原因。基于《2012年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本研究将沿松花江(到三级支流)1 km范围内的45家重点废水产生企业识别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源。以沿江企业和重点区域的废水产生量与对应河段的水质状况表征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源强弱与流域水体对潜在污染风险的缓冲能力,并以区域总人口数、第二产业产值及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情况反映流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对潜在污染风险的敏感程度开展评价。结果表明:牡丹江市辖区(牡丹江中游河段)因潜在污染风险源强、水体对潜在污染风险的缓冲能力低且自然生态系统对潜在污染风险的敏感程度高,是松花江流域受沿江企业产生的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最严重的地区;长春市辖区(饮马河、伊通河部分河段)、伊春市辖区(汤旺河全部河段)与敦化市(海浪河全部河段、牡丹江部分河段)由于较低的水体缓冲能力和较高的生态系统敏感程度,应加强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的防治;污染风险源强的吉林市辖区(西流松花江部分河段)与七台河市辖区(倭肯河部分河段),须提高本区域对潜在污染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降低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针对不同行业类型、区域潜在污染特点与水污染风险特征,从加快污水处理研究、评估污染治理经济手段、建立产业准入机制及完善污染防治立法等多方面提出流域水环境污染风险管控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突发性水污染 复合生态系统 松花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