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马拉雅的隆升及其沉积反应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成善 丁学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综述了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反应研究的新进展,通过研究认为喜马拉雅的隆升历史是:18~17Ma主要隆升开始,10.9~7.5Ma和0.9Ma至现今为两次隆升高峰期,在8Ma左右已隆升到接近于目前的高度;其隆升机制为强烈的... 综述了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反应研究的新进展,通过研究认为喜马拉雅的隆升历史是:18~17Ma主要隆升开始,10.9~7.5Ma和0.9Ma至现今为两次隆升高峰期,在8Ma左右已隆升到接近于目前的高度;其隆升机制为强烈的构造逆冲与拆离拉伸作用共同控制着高原的隆升;其因地形剧烈隆升而导致的重大古气候变化,8~7Ma喜马拉雅地区的古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型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隆升 沉积反应 研究进展 隆升历史
下载PDF
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隆升的沉积学证据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国芝 王成善 曾允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32,共4页
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带动周围地区不同程度的隆起,而且通过隆升和剥蚀向高原内部盆地和环绕高原的周缘盆地提供了巨量的硅质碎屑,这些盆地的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隆升机制[1~4]。青藏高原周缘地区... 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带动周围地区不同程度的隆起,而且通过隆升和剥蚀向高原内部盆地和环绕高原的周缘盆地提供了巨量的硅质碎屑,这些盆地的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隆升机制[1~4]。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已成为窥视其隆升历史和机制的重要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滇西高原 莺歌海盆地 隆升 沉积响应
下载PDF
储液罐液-固-土耦合非线性翘离振动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友刚 董艳秋 +1 位作者 项忠权 田凯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5-101,共7页
本文考虑液固耦联及底板几何非线性与土壤弹性,建立了液-固-土耦合的储液罐翘离分析力学模型。算例表明:恢复力矩与翘离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分段线性,翘离将使地震响应增大。
关键词 储液罐 液固土耦合 翘离振动 地震响应 油罐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军 王丹民 王铁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5-918,共4页
为了建立合理的高层建筑在强震作用下的土 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分析模型 ,进行了结构 基础 地基体系模型的振动台实验·实验验证了土性非弹性引起的非线性效应以及基础和周围土体局部脱离接触所引起的非线性效应·通过数据分析... 为了建立合理的高层建筑在强震作用下的土 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分析模型 ,进行了结构 基础 地基体系模型的振动台实验·实验验证了土性非弹性引起的非线性效应以及基础和周围土体局部脱离接触所引起的非线性效应·通过数据分析给出了非线性反应的基本特征 ,为合理估计两种非线性的影响提供了实验基础·分析表明完整的土 结构体系非线性模型中要充分考虑到基础翘离的影响 ,包括翘离引起的基础有效接触刚度的变化以及竖向振动与水平和回转振动三者的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非线性反应 翘离 埋入基础 高层建筑 地震反应 模型 振动
下载PDF
储油罐模型的静态倾斜试验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长升 宋杰 项忠权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91-895,共5页
为研究地震破坏中储油罐损坏与罐体翘离的关系,设计了储油罐模型在不同地基上的静态倾斜试验,分别采用梁的小变形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储液罐翘离反应的力学模型,并进行储油罐翘离静力分析.结论为:非线性有限元法与梁的小变形法计... 为研究地震破坏中储油罐损坏与罐体翘离的关系,设计了储油罐模型在不同地基上的静态倾斜试验,分别采用梁的小变形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储液罐翘离反应的力学模型,并进行储油罐翘离静力分析.结论为:非线性有限元法与梁的小变形法计算结果接近;软基上罐的翘离量大约是硬基上的2倍多,但硬基上罐壁轴向压力约为软基上的1.1~1.4倍;容量3000m3及小于3000m3的高罐比大容量的矮罐受翘离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油罐 翘离反应 倾斜试验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础提离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国波 王亚西 +1 位作者 于艳丽 何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8-233,共6页
当地震足够大时结构基础将会与下卧地基土发生分离,即所谓的基础提离现象。但该现象在常规的土-结构相互用(SSI)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常常被忽视。核电站结构(NPP)由于特殊性,其设计地震强度一般较大,因而有可能发生基础提离现象。基于某简... 当地震足够大时结构基础将会与下卧地基土发生分离,即所谓的基础提离现象。但该现象在常规的土-结构相互用(SSI)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常常被忽视。核电站结构(NPP)由于特殊性,其设计地震强度一般较大,因而有可能发生基础提离现象。基于某简化核电站结构,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的接触面功能和弹簧单元,分别进行了四种工况的计算:1基础固定;2考虑基础提离,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3不考虑基础提离,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4同时考虑基础分离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合适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方法以及基础提离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1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2基础提离主要影响核电站结构竖向地震响应,而对结构水平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核电站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提离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响应 接触面 核电站
下载PDF
考虑基础提离的摇摆框架结构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国波 王垚 +2 位作者 禹海涛 郑年文 孙富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64-2074,共11页
结构基础与地基土发生分离即基础提离的现象在强震时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摇摆隔震(Rocking Isolation)的理念逐渐提出。基于此设计了常规基础框架结构模型和摇摆框架结构模型,基于振动台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类结构对场地土以及自身地震... 结构基础与地基土发生分离即基础提离的现象在强震时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摇摆隔震(Rocking Isolation)的理念逐渐提出。基于此设计了常规基础框架结构模型和摇摆框架结构模型,基于振动台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类结构对场地土以及自身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由于结构基础发生的提离量及提离范围有限,提离效应对结构频谱特性影响不显著,主要影响结构竖向加速度响应幅值;②地震波类型对结构提离效应影响显著,脉冲型地震波引起的提离量最大,但提离次数最少;③相比较于常规框架结构,摇摆框架结构对场地土地震响应的影响更显著,且其自身响应的高频成分较为丰富。研究成果对探讨摇摆结构地震响应规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 基础提离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框架结构
下载PDF
地震激励下储液罐提离动态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方舟 陈志平 刘德宇 《压力容器》 2013年第11期14-22,61,共10页
对钢制的大型带外浮顶的圆柱形储液罐模型进行振动台模拟试验,通过在不同工况下,对试验结构系统输入水平和竖直两种方向地震激励来测试和分析其地震响应情况,得到两种激励方向下,储液高度、有无浮顶情况、地震波幅值和频率等各种因素对... 对钢制的大型带外浮顶的圆柱形储液罐模型进行振动台模拟试验,通过在不同工况下,对试验结构系统输入水平和竖直两种方向地震激励来测试和分析其地震响应情况,得到两种激励方向下,储液高度、有无浮顶情况、地震波幅值和频率等各种因素对模型结构系统动态响应行为的影响以及它们的联合作用,并得到各种工况下本试验模型结构系统的绝对位移和提离响应行为规律。此外,还系统地阐述了试验中所选用的实验台设备、试验方法、罐体模型设计、传感器、数据采集、测点布置方法和地震激励的输入方法等试验中的重要因素。本试验的研究将为理论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等研究项目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 储液罐 浮顶 非锚固 提离 绝对位移 动态响应
下载PDF
东北印度洋两类主要的深水沉积序列及其对喜马拉雅隆升的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念乔 丁旋 +2 位作者 张振国 刘豪 魏华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1198,共18页
东北印度洋存在两种典型的深水沉积序列,它们分别分布在盂加拉深海扇与东经90°海岭。深海扇以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直接剥蚀的物质材料;海岭以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海洋环境下... 东北印度洋存在两种典型的深水沉积序列,它们分别分布在盂加拉深海扇与东经90°海岭。深海扇以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直接剥蚀的物质材料;海岭以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海洋环境下生成的钙质浮游生物壳体。两类沉积序列在物质组成和形成机理上存在着根本差别,但在聚积过程中都受到以喜马拉雅隆升为代表的构造运动的显著影响。本文应用DSDP218、ODP717、ODP758及其它来自东北印度洋的资料和样品,通过沉积学、微古生物学与古海洋学的综合研究,实现了9 Ma以来扇区近源相、远源相和岭区沉积记录中的事件对比。我们的工作表明,在东北印度洋所记录的众多与喜马拉雅山系隆升有关的地质事件中,3.5 Ma和0.8 Ma代表了最具规模和影响的两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印度洋 深水沉积 喜马拉雅隆升 响应
下载PDF
2800mm非锚固金属储液罐大型地震模拟实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舟 陈志平 +2 位作者 晏顺娟 曹国伟 余雏麟 《压力容器》 2012年第6期1-8,53,共9页
为了研究大型石油储罐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行为,对2800 mm非锚固圆柱形金属储液罐开展大型地震模拟实验。依托国内先进的地震模拟实验台,对实验用模型罐输入水平、竖直和多维组合方向地震激励来测试分析其地震动态响应行为规律... 为了研究大型石油储罐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行为,对2800 mm非锚固圆柱形金属储液罐开展大型地震模拟实验。依托国内先进的地震模拟实验台,对实验用模型罐输入水平、竖直和多维组合方向地震激励来测试分析其地震动态响应行为规律,研究多种激励下,储液高度、有无浮顶、地震波幅值和频率等因素对模型罐动态响应行为的影响以及它们的联合作用,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模型罐的绝对位移和提离响应行为规律。同时还系统地介绍了实验所选用的实验装备、模型罐、数据采集系统和地震激励的输入方法等情况。本实验的研究将为大型石油储罐抗震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等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储罐 地震模拟实验 非锚固 提离 绝对位移 动态响应
下载PDF
抗拔型TFPB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秀丽 彭和平 李晓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3,共5页
抗拔型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是一种新型隔震支座。本文以框架结构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普通抗震结构和带该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两种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参与系数;通过地震响应分析,得出结构各层间位移、加... 抗拔型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是一种新型隔震支座。本文以框架结构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普通抗震结构和带该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两种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参与系数;通过地震响应分析,得出结构各层间位移、加速度及剪力幅值,并提取了隔震层和顶层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力时程曲线。结果表明:与抗震结构相比,基础隔震结构周期显著增大;各楼层的加速度幅值、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幅值也相应地得到了控制,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型 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 基础隔震 动力特性 地震响应
下载PDF
Uplift of Symmetrical Anchor Plates by Using Grid-Fixed Reinforced Reinforcement in Cohesionless Soil
12
作者 Hamed Niroumand Khairul Anuar Kassim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Uplift response of symmetrical anchor plates with and without grid fixed reinforced (GFR) reinforcement was evaluated in model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by Plaxis. Many variations of reinforcement layers were ... Uplift response of symmetrical anchor plates with and without grid fixed reinforced (GFR) reinforcement was evaluated in model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by Plaxis. Many variations of reinforcement layers were used to reinforce the sandy soil over symmetrical anchor plate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relative density of sand, embedment ratios, and various GFR parameters including size, number of layers, and the proximity of the layer to the symmetrical anchor plate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cale model.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the associated rupture surface were observed and evaluated. GFR, a tied up system made of fiber reinforcement polymer (FRP) strips and end balls, was connected to the geosynthetic material and anchored into the soil.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GFR reinforce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uplift capacity of anchor plat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lusion of one layer of GFR, which rested directly on the top of the anchor plate, was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the anchor capacity itself than other methods. It was found that by including GFR the uplift response was improved by 29%. Multi layers of GFR proved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the uplift capacity than a single GFR reinforcement. This is due to the additional anchorage provided by the GFR at each level of reinforcement. In gener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lift capacity of symmetrical anchor plates in loose and dense sand can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he inclusion of GFR.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inclusion of GFR reduced the requirement for a large L/D ratio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uplift capacity. The laboratory and numerical analysis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in agreement in terms of breakout factor and failure mechanism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d fixed reinforced (GFR) PLAXIS fiber reinforcement polymer (FRP) uplift response anchor plate
下载PDF
无砟轨道抬升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红胜 付张龙 +1 位作者 黄炳善 朱万鑫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研究无砟轨道高聚物抬板填充注浆后路基整体动力性能的变化,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采用高聚物注浆抬升后的轨道路基进行动力分析.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无砟轨道路基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高聚物不同... 为研究无砟轨道高聚物抬板填充注浆后路基整体动力性能的变化,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采用高聚物注浆抬升后的轨道路基进行动力分析.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无砟轨道路基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高聚物不同材料力学参数下路基的动应力和动位移,明确了高聚物材料注浆对路基动力响应发展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选用填充材料时应选用填充材料的弹性模量接近或大于基床表层的弹性模量,且不宜低于116 MPa;抬板填充应当在路基发生小沉降时就进行及时的抬升补偿,尽量将抬升量控制在35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注浆抬升 路基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提离摇摆效应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年文 王国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95-1407,共13页
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土-基础-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不可避免地发生基础与地基接触面分离的非线性行为。已有研究表明这种基础提离摇摆行为有利于结构抗震,利用地基与基础接触面处的非线性及地基土的塑性变形等消耗大部分地震能量,使原本在上... 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土-基础-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不可避免地发生基础与地基接触面分离的非线性行为。已有研究表明这种基础提离摇摆行为有利于结构抗震,利用地基与基础接触面处的非线性及地基土的塑性变形等消耗大部分地震能量,使原本在上部结构形成的塑性铰转移到地基土,减小上部结构的塑性变形并防止其倒塌,从而确保上部结构的安全。首先介绍经典的考虑基础提离摇摆的结构地震响应计算模型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结构类型角度分别介绍结构提离摇摆响应的研究,并将得到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建议加强大震下结构提离摇摆非线性行为精细化计算方法、结构摇摆响应谱以及相应的大比例结构模型试验验证等关键环节的研究,以更准确地确定摇摆结构地震响应规律,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提离 摇摆隔震 地震响应 摇摆谱
下载PDF
可提离式桩基础规则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分析
15
作者 张菊辉 管仲国 +2 位作者 陈杨 王伟 汪鹏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0-197,共8页
以上海嘉闵高架桥为依托,利用Open Sees软件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对两种不同基础体系下的规则连续梁桥的主梁、墩柱、基础等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并考虑墩高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提离设计,相较常规基础设计,... 以上海嘉闵高架桥为依托,利用Open Sees软件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对两种不同基础体系下的规则连续梁桥的主梁、墩柱、基础等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并考虑墩高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提离设计,相较常规基础设计,会显著降低墩柱的纵、横向弯矩响应,改善墩柱的受力性能,纵向降幅为20.4%~32.0%,横向降幅为2.5%~23.8%;单桩的纵向弯矩响应减小,降幅达16.2%~40.0%;桩基最大拉力受到有效控制。基于新规范体系,评估了墩柱和基础在E2地震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提离式桩基础的规则梁桥可有效降低墩柱、基础的地震需求。在E2地震下,墩柱均处于弹性状态,单桩配筋率相较常规基础体系梁桥可随墩高增加适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提离 规则梁桥 墩高 地震响应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基础提离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16
作者 王国波 鲁伟 +1 位作者 王亚西 于艳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32-336 341,341,共6页
在较大地震荷载作用下,核电站结构底板(或基础)与下卧地基土可能会发生分离,即基础提离。传统处理基础提离问题的方法是在结构基础与地基土之间设置接触面单元或节理单元,目前常见的接触类型有面面接触和点点接触。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 在较大地震荷载作用下,核电站结构底板(或基础)与下卧地基土可能会发生分离,即基础提离。传统处理基础提离问题的方法是在结构基础与地基土之间设置接触面单元或节理单元,目前常见的接触类型有面面接触和点点接触。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接触类型在考虑基础提离方面的具体方法,然后利用这两种接触类型计算分析了某简化核电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构响应变化规律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响应的幅值上;(2)点点接触类型在计算效率上要优于面面接触类型,建议在采用接触方法考虑基础提离效应的模拟时,优先采用点点接触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核电站结构抗震设计分析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提离 地震响应 面面接触 点点接触 核电站结构
下载PDF
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基于不同计算方法考虑基础提离
17
作者 王国波 王亚西 +1 位作者 于艳丽 鲁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03-209,共7页
为克服传统接触面单元方法中非线性计算收敛困难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基础提离的方法——弹簧单元法,即在结构基础与下卧地基土之间设置弹簧单元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再通过设置弹簧单元的荷载-变形曲线(即F-D曲线)使弹簧单元只... 为克服传统接触面单元方法中非线性计算收敛困难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基础提离的方法——弹簧单元法,即在结构基础与下卧地基土之间设置弹簧单元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再通过设置弹簧单元的荷载-变形曲线(即F-D曲线)使弹簧单元只能提供压力,而不能提供拉力考虑结构基础的提离效应;然后基于某简化核电站结构计,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计算效率及结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表明:1弹簧单元法在计算效率上显著优于传统的接触面单元方法;2由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构响应差异较小,且弹簧单元法更合理,因而推荐采用文中提出的弹簧单元法考虑基础的提离效应。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核电站结构抗震设计分析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提离 地震响应 接触单元 弹簧单元 核电站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被引量:543
18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3 位作者 桂小军 岳乐平 赵俊峰 王建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7-638,共22页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集油气、煤和铀于一盆,多种能源矿产丰富。根据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质事件,结合对盆地各区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在盆地发育时期(T2—K1)至少发生了4期明显的构造变动,将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中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富县—延安期为盆地发育的两个鼎盛阶段,广泛接受沉积,湖盆宽阔,沉积范围为今残留盆地面积的2倍多;形成重要的含油和成煤岩系。这两个阶段被期间发生的区域抬升变动(J1)所分隔。抬升导致沉积间断,延长组顶部遭受强烈而不均匀的侵蚀下切,形成起伏较大的侵蚀地貌。延安期末盆地抬升变动不强烈,沉积间断和剥蚀延续时间短。随后又复沉降,进入盆地发育的第三阶段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范围仍较广阔,但湖区面积明显减小。晚侏罗世构造变动强烈,在盆地西缘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带,在其东侧前渊局限堆积厚度不等的砾岩,盆地中东部地区遭受剥蚀改造;今黄河以西地区初显东隆西坳格局。在早白垩世阶段,沉积分布仍较广阔,不整合超覆在前期西缘冲断带和南、北边部隆起之上。在盆地演化的前三个阶段,沉积中心均分布在延安附近及其以东;而堆积中心则位于邻近物源的盆地西部,且不同阶段位置有别;直到早白垩世,盆地的沉积中心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才大体一致,主要位于盆地西部的中南段。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大型盆地消亡;盆地开始进入后期改造时期。在晚白垩世以来的盆地后期改造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生了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演化 原盆面貌 后期改造 裂陷盆地 隆降反转 沉积中心 堆积中心 侵蚀-夷平面 风尘红黏土-黄土 成藏(矿)响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湖泊地质环境与成盐成藏作用 被引量:33
19
作者 郑绵平 张雪飞 +3 位作者 侯献华 王海雷 李洪普 施林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是地质构造和气候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湖泊沉积既是地质环境记录器,又是盐类和油气战略资源。但是,以往在高原内部还缺乏连续完整的高分辨率的长达1~2km的湖芯。本项目在柴达木东、西部获取1~2km5支系统的岩芯,... 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是地质构造和气候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湖泊沉积既是地质环境记录器,又是盐类和油气战略资源。但是,以往在高原内部还缺乏连续完整的高分辨率的长达1~2km的湖芯。本项目在柴达木东、西部获取1~2km5支系统的岩芯,取得丰富的高原沉积盆地新纪录。将本轮工作的年代学结果与最新的国际标准相对比,建立了柴达木盆地较精确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通过柴达木钻孔剖面冷、暖相盐类矿物环境指标研究,从2MaBP开始断续出现冷相矿物至今,柴达木盆地西部共出现31个冷系列,这与国外冰期研究结果相近。通过对钻孔沉积速率和粒度的研究,尝试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几个阶段进行划分。对盆地盐沉积的综合研究,首次发现在盆地中部存在古大气环流的明显界限和成盐突变带。在该线以北,反映冷湿期盐沉积的西风优势区,在该区西侧2Ma出现冷相盐沉积,向东侧渐变至0.72Ma出现冷相盐沉积;而在该分界线以南,0.048Ma才突然出现盐沉积。提出在高山深盆背景下多级盐盆迁聚成钾观点,进一步完善陆相成钾理论。本轮工作还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富钾卤水的新型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事件 寒旱中心 青藏高原隆升 资源响应
下载PDF
允许提离的弹塑性Winkler地基上桥墩的地震反应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兴冲 朱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1-107,共7页
钱平基桥墩在承受强震作用时,其基础与地基之间会发生提离,地基上会进入塑性状态。要精确模拟上述两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本文分析中采用了能考虑基础提离及地基塑性的弹塑性Winkler地基模型,采用1940EICentro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对... 钱平基桥墩在承受强震作用时,其基础与地基之间会发生提离,地基上会进入塑性状态。要精确模拟上述两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本文分析中采用了能考虑基础提离及地基塑性的弹塑性Winkler地基模型,采用1940EICentro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对法平基桥墩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提高和地基塑性所产生的非线性行为是非常明显的。考虑基础提离和地基塑性后,桥墩—地基系统的刚度不断退化,基础转角明显增大,而基底弯矩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WINKLER地基 桥墩 地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