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全裸氟离子与氖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得洋 陈熙萌 +8 位作者 杨治虎 王强 卢荣春 刘惠萍 祁中 吴翠娥 蔡晓红 马新文 刘兆远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 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F2 + 和F3 + 离子与Ne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与Fq+ He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进行了定性讨论 .
关键词 非全裸氟离子 氖原子 离子-原子碰撞 转移电离 电子俘获 原子物理
下载PDF
低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的转移电离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玉文 陈熙萌 +12 位作者 邵剑雄 丁宝卫 付宏斌 崔莹 张红强 鲁彦霞 高志民 杜娟 陈林 孙光智 尹永智 于得洋 蔡晓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13-2918,共6页
介绍了使用位置灵敏技术和飞行时间方法研究中低能低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过程.对于确定的入射离子电荷态,通过理论分析及与实验数据对比给出了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截面比RTS随着入射离子速度VP的变化规律和... 介绍了使用位置灵敏技术和飞行时间方法研究中低能低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过程.对于确定的入射离子电荷态,通过理论分析及与实验数据对比给出了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截面比RTS随着入射离子速度VP的变化规律和转移电离过程中电离的电子主要来自靶原子的最外亚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电离 逃离半径 电离半径 俘获半径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the transfer ionization process in collisions of partially stripped ions on He
3
作者 刘会平 陈熙萌 +2 位作者 欧阳晓平 席发元 苏光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277-282,共6页
In this paper a projectile ion-recoil ion coincidence technique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fer ionization processes in collisions of 0.22-6.30 MeV Cq+ ions and 0.25-6.35 MeV 0q+ ions (q=1, 2, 3, 4) with the H... In this paper a projectile ion-recoil ion coincidence technique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fer ionization processes in collisions of 0.22-6.30 MeV Cq+ ions and 0.25-6.35 MeV 0q+ ions (q=1, 2, 3, 4) with the He atom separately. The cross section ratio f of transfer ionization to single electron transfer is measured, and the dependence of f on both charge state q and energy E of the projectiles is investigated. The electron-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s leading to transfer ionization affect the dependence of f on q and E. Our measurements, along with other data published previously, suggest a similar dependence of f on charge state and energy of projectile for partially stripped ions over a large energy range. The maximum value of f is approximately 0.17q^0.60; the energy corresponding to maximum f is about 160q^0.60 keV/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atom collision transfer ionization single electron transfer
下载PDF
低能高电荷态离子(4≤q≤7)与He碰撞中双俘获与转移电离的截面反转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吕瑛 陈熙萌 +1 位作者 曹柱荣 吴卫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92-3896,共5页
基于入射离子双俘获后势能沉积与双电离靶离子势能的比值定义了势能参数Ω,研究了低能高电荷态离子(q=4,5,6,7)与He原子碰撞系统中双俘获和转移电离反应道的选择规律.研究发现,在Ω坐标下,双俘获和转移电离存在截面反转效应,Ω<1.0... 基于入射离子双俘获后势能沉积与双电离靶离子势能的比值定义了势能参数Ω,研究了低能高电荷态离子(q=4,5,6,7)与He原子碰撞系统中双俘获和转移电离反应道的选择规律.研究发现,在Ω坐标下,双俘获和转移电离存在截面反转效应,Ω<1.0时双俘获为双电子转移过程主反应道,Ω≥1.0时转移电离成为双电子转移过程主反应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势能参数 双俘获 转移电离
原文传递
非全裸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过程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得洋 陈熙萌 +8 位作者 杨治虎 吴翠娥 刘惠萍 祁中 卢荣春 王强 马新文 蔡晓红 刘兆远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 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测量技术 ,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实验发现 ,该比值随作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本工作能区 ,转移电离现象可视作一个电子被俘获、...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 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测量技术 ,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实验发现 ,该比值随作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本工作能区 ,转移电离现象可视作一个电子被俘获、另一个电子被电离的两步过程 ;He原子二重电离的主要机制为两步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原子碰撞 转移电子 电子俘获 非全裸氟离子 氦原子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ransfer ionization in collisions of partially stripped carbon ions with helium at low to intermediate velocities
6
作者 陈熙萌 高志民 +9 位作者 刘兆远 丁宝卫 鲁彦霞 付宏斌 邵剑雄 崔莹 张红强 刘玉文 杜娟 孙光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7期2040-2043,共4页
The ratios of transfer ionization (TI) to single-electron capture (SC) cross sections have been measured for the collisions of partially stripped C^q+ ions (q = 1-4) with He. The collision velocity ranges from ... The ratios of transfer ionization (TI) to single-electron capture (SC) cross sections have been measured for the collisions of partially stripped C^q+ ions (q = 1-4) with He. The collision velocity ranges from 0.7 to 4.4 vo (vo is the Bohr velocity). The projectile-ion and recoil-ion coincidence technique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processes of TI and SC. The ratios reach the maximum when the velocity is about 3.7 vo. This can be explained qualitatively based on the two-step mechanis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calculated using the classical trajectory Monte Carlo (CTMC) method. The CTMC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basically. The discrepancies in higher velocity region are interpreted by the effective charg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atom collision transfer ionization electron capture cross-section ratios
下载PDF
低能He^(2+)入射He原子转移电离实验中出射电子成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文天 马新文 +9 位作者 朱小龙 张少峰 刘惠萍 许慎跃 钱东斌 李斌 闫顺成 张大成 孟令杰 张鹏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471-8477,共7页
利用反应显微谱仪对70keV He2+-He转移电离过程中的出射电子进行了成像,研究了出射电子的空间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电子主要集中在散射平面内;在散射平面内,电子速度分布介于零与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即前向出射)且在散射离子和靶核核... 利用反应显微谱仪对70keV He2+-He转移电离过程中的出射电子进行了成像,研究了出射电子的空间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电子主要集中在散射平面内;在散射平面内,电子速度分布介于零与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即前向出射)且在散射离子和靶核核间轴处有一极小值,呈现出典型的双峰结构.出射电子的上述分布特征可由出射电子波函数σ振幅和π振幅的干涉进行定性解释,σ振幅和π振幅对出射电子波函数的贡献与碰撞参数相关.在小碰撞参数下,π振幅的贡献更加明显;而在大碰撞参数下,σ振幅的贡献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显微谱仪 转移电离 电子速度分布 σ振幅和π振幅干涉
原文传递
氧离子与氦、氖原子碰撞中转移电离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治虎 陈熙萌 +11 位作者 于得洋 祁忠 王强 吴翠娥 卢荣春 刘惠萍 丁保卫 陈子纯 李兰亭 张艳萍 马新文 刘兆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1-365,共5页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 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测量技术,测量了氧离子与氖和氦原子碰撞过程中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通过比较发现测量结果与文献结果的趋势一致,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离子 原子碰撞 转移电离 单电子俘获
下载PDF
低能Ar^(3+)+Ar碰撞反应过程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斌 马新文 +9 位作者 朱小龙 刘惠萍 许慎跃 张少峰 冯文天 沙杉 钱东斌 陈兰芳 曹士娉 魏宝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1-635,共5页
测量了入射离子能量为27 keV、45 keV和66 keV时Ar3++Ar碰撞反应各子过程的分截面,通过将其归一化到Bliman,Dousson等人所测量的截面值,获得了绝对截面.结果表明,该能区电子俘获过程仍占主导地位,但转移电离过程已不能忽略.结果还表明,... 测量了入射离子能量为27 keV、45 keV和66 keV时Ar3++Ar碰撞反应各子过程的分截面,通过将其归一化到Bliman,Dousson等人所测量的截面值,获得了绝对截面.结果表明,该能区电子俘获过程仍占主导地位,但转移电离过程已不能忽略.结果还表明,各子过程反应截面基本不随能量变化.与考虑自电离的MCBM(Molecular Coulombic overBarrier Model)模型比较发现,模型所给截面普遍高于实验测量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归一化时带来的系统误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单电子和双电子俘获截面符合的比较好,但三电子俘获截面却相差一个数量级.对于实验观测到的转移电离过程,模型却预言并没有此过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反应 截面 转移电离 MCBM模型
下载PDF
利用加速器产生的中低能离子束进行离子原子碰撞研究
10
作者 刘玉文 高志民 杜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9期1-6,共6页
通过位置灵敏技术和飞行时间法,利用加速器产生的离子束研究中低能低电荷态Xq++B(X=C,O;q=1,2;B=Ne,Ar)的碰撞反应,分析研究了碰撞过程中的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对于确定的电荷态,给出了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截面比值R随入射离子能量... 通过位置灵敏技术和飞行时间法,利用加速器产生的离子束研究中低能低电荷态Xq++B(X=C,O;q=1,2;B=Ne,Ar)的碰撞反应,分析研究了碰撞过程中的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对于确定的电荷态,给出了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截面比值R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规律与单电子电离随能量的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理论计算及模型对比给出R的峰位的近似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电离 单电子俘获 电离半径 俘获半径°
下载PDF
低能电荷转移截面和高能转移电离研究(英文)
11
作者 C.D.Lin Teck Lee T.Y.Shi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介绍了对于Na+ 离子和Rb(5s ,5p)原子碰撞中态选择单电子俘获微分截面的理论计算 ,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是离子与在磁光学阱中用激光冷却的碱金属靶原子碰撞而测量到的 ;还对高能量质子引起的He原子的转移电离进行了理论研究 ... 介绍了对于Na+ 离子和Rb(5s ,5p)原子碰撞中态选择单电子俘获微分截面的理论计算 ,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是离子与在磁光学阱中用激光冷却的碱金属靶原子碰撞而测量到的 ;还对高能量质子引起的He原子的转移电离进行了理论研究 ,在Shakeoff模型的基础上 ,分析解释了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的比值 ,并与最新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转移 微分截面 转移电离 离子-原子碰撞
下载PDF
低能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出射电子能谱研究
12
作者 冯文天 马新文 +4 位作者 朱小龙 张少峰 刘惠萍 李斌 闫顺成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0-504,共5页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对70和100keV 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TI)过程中不同出射角度的电子能谱进行了测量,观测到出射电子能谱具有如下分布特征:出射电子速度分布介于0和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在不同出射角度电子能谱分布均有一极大值存...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对70和100keV 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TI)过程中不同出射角度的电子能谱进行了测量,观测到出射电子能谱具有如下分布特征:出射电子速度分布介于0和入射离子速度vp之间;在不同出射角度电子能谱分布均有一极大值存在,随着出射角度的增大,能谱分布极大值逐渐减小;当电子出射角度等于45°时,多数电子集中在0eV附近。上述特征可由低能离子-原子碰撞"准分子"模型进行定性解释。在100keV He2+-He转移电离出射电子能谱中有靶电子被俘获至散射离子连续态(electron capture to continuum,简称ECC)电子的贡献,这可看做是动力学两步过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显微谱仪 转移电离 ECC电子 “准分子”模型
原文传递
Transfer ionization in isocharge sequence ion and Ne collisions
13
作者 CAIXiao-hong YUDe-yang LURong-chun CAOZhu-rong YANGWei SHAOCao-jie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130-132,共3页
The dependence of the ratio R1 for transfer ionization to single capture for Cq+, Nq+, Oq+, Neq+ ions on Ne target up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projectile is studied. For Aq+-Ne collisions the ratio R1 decreas... The dependence of the ratio R1 for transfer ionization to single capture for Cq+, Nq+, Oq+, Neq+ ions on Ne target up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projectile is studied. For Aq+-Ne collisions the ratio R1 decreases as the atomic number Z of the projectile increases for q=4,5,6,7 sequences which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increase of the binding energy of the target valence electron after single electron capture. The increase in binding energy depends both upon the atomic number of the projectile and the target at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俘获 迁移电离作用 氖碰撞 等电子离子 原子物理学
下载PDF
Transfer ionization cross-sections measured in collisions of highly charged argon ions with neon target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新文 刘惠萍 +6 位作者 陈熙萌 杨治虎 申自勇 王友德 于得洋 蔡晓红 刘兆远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03年第5期552-560,共9页
Multiple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es are studied for Arq+ + Ne (q = 8, 9, 11, 12) collisions by using multi-parameter coincidence techniques. Various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es are identif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r... Multiple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es are studied for Arq+ + Ne (q = 8, 9, 11, 12) collisions by using multi-parameter coincidence techniques. Various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es are identif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related cross-sections are measured. The dependence of transfer ionization cross-sections on the recoil charge states i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modified molecular classical overbarrier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modified model describ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ason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Y CHARGED ion-atom collisions multiple electron transfer transfer ionization cross-section.
原文传递
低能He^(2+)-He碰撞体系转移电离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小龙 马新文 +5 位作者 李斌 冯文天 张少锋 刘惠萍 钱东斌 张大成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0-624,共5页
利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对低能He2+-He碰撞反应中产生的反冲靶离子和炮弹离子进行了符合测量,根据反冲靶离子的动量,研究了转移电离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20—40keV能量范围内,靶原子上的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基... 利用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对低能He2+-He碰撞反应中产生的反冲靶离子和炮弹离子进行了符合测量,根据反冲靶离子的动量,研究了转移电离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20—40keV能量范围内,靶原子上的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基态,另一个电子直接发射到靶的连续态的直接电离及另一个电子俘获到炮弹离子的连续态的过程(ECC)是最主要的转移电离机理,且ECC过程主要发生在大碰撞参数条件下;炮弹离子俘获两个电子处在双激发态的自电离过程的贡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 转移电离机理 离子原子碰撞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transfer ionization processes in the collision of partially stripped carbon ions on Argon
16
作者 WANG Jun CHEN XiMeng +9 位作者 DING BaoWei FU HongBin CUI Ying SHAO JianXiong LU YanXia GAO ZhiMin LIU YuWen Du Juan SUN GuangZhi CHEN Li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08年第7期750-754,共5页
The ratios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transfer-ionization to the single-electron-capture of Argon induced by Cq+ (q=1,2,3) ions are measured by means of position sensitive and time-of-flight techniques. Our experimen... The ratios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transfer-ionization to the single-electron-capture of Argon induced by Cq+ (q=1,2,3) ions are measured by means of position sensitive and time-of-flight technique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Heq+ (q=1,2)-Ar of DuBois. A qualitative interpretation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lassical-Over-Barrier Model of Bo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atom COLLISION transfer-ionization single-electron-capture over barrier model
原文传递
焊接工艺对钢结构耐腐蚀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盛斌 孔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2-44,共3页
采用手工电弧焊、自动埋弧焊、自动CO2气体保护焊和TIME焊接获得Q390A钢结构试样,并进行了中性(pH=6.85±0.3)盐雾腐蚀和酸性(pH=5.3±0.2)全浸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四种焊接工艺得到的钢结构耐腐蚀性能依次是:TIME焊接>自动... 采用手工电弧焊、自动埋弧焊、自动CO2气体保护焊和TIME焊接获得Q390A钢结构试样,并进行了中性(pH=6.85±0.3)盐雾腐蚀和酸性(pH=5.3±0.2)全浸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四种焊接工艺得到的钢结构耐腐蚀性能依次是:TIME焊接>自动CO2气体保护焊>自动埋弧焊>手工电弧焊;从提高钢结构耐腐蚀性能方面考虑,钢结构的焊接工艺方法优选TIME焊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耐腐蚀性 焊接工艺 TIME焊接
下载PDF
CdS在多层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新应用
18
作者 徐春祥 娄志东 徐叙瑢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3-67,共5页
将CdS蒸镀于电致发光器件中,测量这些器件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发现CdS层可以提供较多的电子但是,样品ITO/SiO/SiO2/ZnS:X/CdS/SiO2/SiO/Al(X=Mn2+,Sm3+的亮度明显低于不含CdS... 将CdS蒸镀于电致发光器件中,测量这些器件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发现CdS层可以提供较多的电子但是,样品ITO/SiO/SiO2/ZnS:X/CdS/SiO2/SiO/Al(X=Mn2+,Sm3+的亮度明显低于不含CdS的样品,说明这些电子在向ZnS层输运的过程中能量有所降低在样品ITO/SiO/SiO2/ZnS:X/SiO2/CdS/Al中,CdS产生的电子经过SiO加速而获得了较高的能量,提高了TFEL器件发光亮度这一样品的亮度比上述含CdS的样品的亮度高2.5个数量级,且其阈值电压较低,亮度-电压特性好.在这一样品达到饱和的电压下,含CdS的样品才刚刚起亮,这说明该样品的发光主要是CdS提供的电子对发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 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传导电荷 多层薄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