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5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1
1
作者 杨新春 徐立 +7 位作者 王乐丰 葛永贵 王红石 丁枭伟 王文君 邹阳春 李惟铭 刘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2005年5月,共50例接受急诊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2005年5月,共50例接受急诊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43~73(60.2±19.1)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住院期间随访情况,术后即刻对病变血管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 TIMI 计帧数和心肌 Blush 分级。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 TIMI 3级获得率未见显著性差异(96%和88%,P>0.05),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的 TIMI 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2.8±8.9帧和30.9±3.4帧,P <0.05);而 Blush 3级获得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72.0%和32.0%,P<0.01)。同时,替罗非班组术后肌酸激酶峰值浓度较对照组低[(1862.9±301.0)IU/L 和(2302.3±582.6)IU/L,P<0.05],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 ST 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63.2±13.3)%和(40.9±12.9)%,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 PCI 术中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改善 PCI 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流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TIMI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6
2
作者 唐强 霍勇 +6 位作者 陈明 李建平 洪涛 郭来敬 王智 张树和 曲华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8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27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1例。收集所有病...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8名,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27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2级血流比例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3
3
作者 陈春望 程勇 +2 位作者 张荣林 丁浩 张志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5-598,共4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冠脉)内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诊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PCI中...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冠脉)内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诊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PCI中血栓抽吸同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仅常规PCI及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水平较低(P<0.05)。术后30天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低(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梗死相关动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较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改善血流再灌注及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心功能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1
4
作者 宋玉娥 王琳 +3 位作者 李芳 龚培力 王朝晖 党瑜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肝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0d内可...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肝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0d内可使复合心血管事件1(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降低52.6%(分别为13.9%和29.3%,P<0.01);2组在用药后的4.5d和30d内复合心血管事件2和单项终点的发生率均有降低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7%和7.0%(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与肝素和阿司匹林合用治疗ACS是安全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盐酸替罗非班 受体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原文传递
半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6
5
作者 任琳 王文广 +5 位作者 王倩 张晶 汤秀英 冯建双 杨红梅 王庆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 μg/(kg·min)静脉滴注48 h... 目的 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 μg/(kg·min)静脉滴注48 h,半量组给予0.05~0.075 μg/(kg·min)静脉滴注24 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 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半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 min的sumSTR〉50%比例及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3.45% vs 16.07%,P〈0.05).结论 半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肌再灌注 替罗非班
下载PDF
Thrombus aspiration plus intra-infarct-related artery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improves myocardial perfusion during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被引量:50
6
作者 YAN Hong-bing LI Shi-ying SONG Li WANG Jian WU Zheng CHI Yun-peng ZHENG Bin ZHAO Han-jun LI Qing-xiang ZHANG Xiao-jiang LI Wen-z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7期877-883,共7页
Background We developed a new combined strategy of thrombus aspiration plus intra-infarct-related artery (IRA) bolus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via the aspiration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 Background We developed a new combined strategy of thrombus aspiration plus intra-infarct-related artery (IRA) bolus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via the aspiration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This strategy can reduce the distal embolism and achieve highly localized concentrations of tirofiban, which can improve myocardial reperfusion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bleed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combined strategy is superior to thrombus aspiration alone in improv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STEMI undergoing primary angioplasty.Result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well-balanced. The TIMI 3 flow showed a better tendency in the intra-IRA group than in the aspiration alone group (97.22% vs. 87.04%, X2=7.863, P=0.049). The peak of CK-MB (83.9 (68.9-310.5) U/L vs. 126.1 (74.7-356.7) U/L, P=0.034) and Tnl (42.7 (14.7-113.9) ng/ml vs. 72.5 (59.8-135.3) ng/ml, FMD.029) were lower in the intra-IRA group than in the aspiration alone group. LVEF in the hospital favored the intra-IRA group, (45.7±8.3)% to (42.9±12.1)%, t=1.98, P=0.049. There was a tendency towards a lower MACE at 9-month follow-up in the intra-IRA group although it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Log-rank X2=2.865, P=0.09).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ny bleeding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 Thrombus aspiration plus intra-IRA bolus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combined with angioplasty may be related with improved myocardium perfusion, saved more myocardium, and resulted in a better clinical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rofiban primary angioplasty thrombus aspiration myocardial perfusion
原文传递
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刘彬 王荣 +4 位作者 屈洪党 张宏 张万龙 张树叶 董晓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53-2658,共6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后临床疗效不确切,易反复。寻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后临床疗效不确切,易反复。寻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分为试验组(即采用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即单用尿激酶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脑卒中发病至治疗的时间(OTT)、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7 d内发生出血、系统性出血、出血性脑梗死1型(HI-1)、出血性脑梗死2型(HI-2)、脑实质出血1型(PH-1)、脑实质出血2型(PH-2)的例数,入院3个月内死亡例数,以及治疗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以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进行预后判定,≤1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整个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控制混杂因素。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PSM前,对照组57例,试验组32例。PSM后,对照组26例,试验组26例。两组患者PSM后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OTT、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PSM后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Z=-2.754,P=0.006)。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21、-4.121,P均<0.05)。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替罗非班 药物不良反应 预后
下载PDF
血栓抽吸后联合药物注入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8
作者 刘强 左辉华 +5 位作者 王丽丽 罗新林 翁建新 陈绮映 曹茜 魏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后联合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8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即在常规对闭塞...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后联合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8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即在常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即刻通过抽吸导管于闭塞处以远注入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药物,其后再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术)及对照组(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半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随访半年内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两组间入选时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术后TIMI3级血流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91.5%比89.3%,P=0.531);联合药物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低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21±6比25±8,P〈0.001),心肌灌注分级(TMPG)2~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65.2%比52.1%,P〈0.001)。联合药物治疗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6.7%比53.6%,P=0.02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1%比3.6%,P=0.712)。联合药物治疗组半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对照组升高(50%±8%比46%±9%,P〈0.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值较对照组减小(47.6%±8.3%比52.6%±7.7%,P〈0.001)。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后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水平的灌注,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可能对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维拉帕米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张红雨 王佩显 +2 位作者 曹艳君 吴志国 刘汉书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替罗非班组为2005-01-2009-09A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46例;对照组为同期AM...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替罗非班组为2005-01-2009-09A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46例;对照组为同期A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患者49例。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手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矫正的TIMI帧数(cTFC)、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0%比40.8%,P<0.05)和(78.3%比49.0%,P<0.01);替罗非班组cTFC帧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38.6±7.1比49.3±9.3,P<0.01)(28.5±6.4比40.4±8.7,P<0.01);替罗非班组TMPG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3%比32.7%,P<0.05)和(71.7%比46.9%,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10
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5 位作者 姚宏英 穆雷 吴晓霞 韩玮 杨胜利 罗建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冠脉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30、180 d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180 d 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30、180 d的EF显著增加,LVEDD、LVES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和左室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周勇 徐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1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替罗非班给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组(入急诊室PCI术前即开始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PCI...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替罗非班给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组(入急诊室PCI术前即开始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PCI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变化,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术后24 h和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组术后1周NT-pro BNP水平显著下降(P<0.01),术后24 h及1周后c Tn I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早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CE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功能
下载PDF
重组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7
12
作者 郝清卿 王立立 +2 位作者 安少波 李素彦 李树仁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098-2100,共3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心肌受损程度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8例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Pro-uk)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心肌受损程度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8例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50例。术前所有患者顿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对照组直接进行PCI治疗,试验组冠状动脉造影后,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10 mg及替罗非班10μg·kg^(-1)。统计患者PCI术后校正心肌梗死溶栓(TIMI)帧数(CTFC)及心肌灌注分级(TMP)。监测手术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记录PCI术后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CTFC分别为21.97±5.21,30.56±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灌注分级2级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5.00%,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 CK-MB、cTnⅠ分别为(29.24±8.87),(8.34±2.01)ng·mL^(-1),对照组分别为(36.93±9.45),(9.36±1.68)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出现严重心力衰竭1例(2.08%);对照组出现严重心力衰竭8例(16.00%),恶性心律失常6例(12.00%),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及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减轻心肌受损程度,降低了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和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6
13
作者 韩丽丽 项蓉 +4 位作者 刘万根 韩佳 高威 董志领 曲桂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和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ACI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和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ACI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和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钙结合蛋白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按脑梗死溶栓治疗(TICI)评分分级评价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秩和检验结果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655,P=0.031);按血管再通率评价,χ^2检验结果示联合组的血管再通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0%vs 83.33%,χ^2=1.154,P=0.283)。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性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3个月改良的Rankin评分(mRS)评分较术前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14 d,两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TNF-α、IL-6水平较术前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和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体内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SOLITAIRE AB支架 替罗非班 丁苯酞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吕洋 郝立鹏 +2 位作者 袁超 高思山 宋金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出现再闭塞。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替罗非班组,每组42例。常规组患者在溶栓基础上予以强化降脂、改善侧支循环、控制血糖及早期康复治疗等常规治疗,溶栓24 h后无颅内出血者加用阿司匹林口服,0.1 g/d,共90 d。替罗非班组患者溶栓后再闭塞时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剂量为0.4μg/(kg·min),持续30 min后改为0.1μg/(kg·min),至溶栓24 h时复查颅脑CT,有颅内出血者停用替罗非班,无颅内出血者继续静脉泵入,共持续24 h;随后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剂量为0.1 g/d,共90 d。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7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确替罗非班治疗有效性;比较2组患者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治疗90 d内死亡率,明确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7 d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05±4.73)分、(7.93±4.68)分,治疗90 d时mRS评分分别为(3.48±1.48)分、(2.55±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时预后良好率分别为21.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颅内出血率分别为4.76%、7.14%,sICH发生率均为2.38%,死亡率均为2.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溶栓后再闭塞
原文传递
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症PCI术后无复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6
15
作者 吴哲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急症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1,血栓负荷明确)予以血栓抽吸联合...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急症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1,血栓负荷明确)予以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B组(n=55,未见明显血栓负荷)予以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30 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后3个月内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靶血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MACE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症PCI术后无复流,改善近期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替罗非班 无复流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44
16
作者 许晴鹤 周炳凤 +1 位作者 徐少东 郑建发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2309-2313,2325,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术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PCI前后,两组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术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PCI前后,两组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同时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PCI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小板相关指标,以及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Ⅲ级、TMP分级Ⅲ级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CI后半年,两组LVEF、LVEDD较围手术期改善(P<0.05),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CI后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可更有效地改善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的心肌灌注和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诊 围术期
下载PDF
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微RNA表达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张建坤 单微 +4 位作者 张迎春 贾翠英 于磊 耿峰 李春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952-49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微RNA(mi RNA)表达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微RNA(mi RNA)表达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于PCI术前30 min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首次剂量0.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iv,之后改为0.4μg/(kg·min)泵注,30 min后改为0.1μg/(kg·min)泵注,持续时间为24 h。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和PCI术后外周血mi RNA(mi RNA-1、mi RNA-133a、mi RNA-208b、mi RNA-499)表达水平、肱动脉内径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i RNA表达水平及v WF、ET-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及NO水平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大于或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患者mi RNA表达水平,增大肱动脉内径,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外周血 微RNA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1
18
作者 王立中 董鹏 +3 位作者 刘芳 姜阳 李远征 张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1834-1836,1854,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中及术后冠脉及静脉内给予尼可地尔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和替...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中及术后冠脉及静脉内给予尼可地尔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均于PCI术中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随后予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至PCI术后48 h;联合组在应用替罗非班基础上PCI术中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负荷量0.06 mg/kg,随后予尼可地尔2 mg/h持续静点48 h。术后3组均予常规冠心病Ⅱ级预防药物治疗。统计3组PCI术后冠脉TIMI血流3级比率及校正的冠脉TIMI血流帧数,并在术后6,10,14,18,24和48 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找出其中峰值浓度,术后24 h及4周后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术后冠脉TIMI血流3级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CI术后冠脉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及48 h内CK、CK-MB峰值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联合组和替罗非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8 h内联合组SOD峰值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ET和hs-CRP峰值浓度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3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和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联合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及LVESD、LVEDD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LVEF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而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不仅可通过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明显改善心肌微循环,而且可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 心肌微循环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杜大勇 赵莲花 +5 位作者 李博 陈谦 赵伟 侯延伟 张合亮 郭再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超时间窗(发病时间为4.5~8.0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其中42例患者经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于急诊全脑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超时间窗(发病时间为4.5~8.0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其中42例患者经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于急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替罗非班治疗(经微导管动脉泵入负荷量替罗非班,并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量48 h)及强化降脂治疗(研究组),对剩余42例患者于造影检查结束后即刻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同时依据急性梗死部位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24)与后循环梗死组(n=18),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2.38%),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94.76±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1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梗死组患者治疗后48 h、7 d、1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循环梗死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3个月后的预后良好比例(94.44%)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后循环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患者间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其疗效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 替罗非班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机械取栓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赵宏峰 徐晶 +3 位作者 熊莉君 许盼 王娟 经屏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观察组,n=46)和非替罗非班组(对照组,n=40)。分析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成功再通率分别为86.96%、60.00%,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成功再通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出血率分别为4.35%、2.50%,病死率分别为2.17%、2.50%,两组患者颅内出血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41、0.92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机械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与90 d临床预后相关(OR=10.284,95%CI:1.945~54.375,P=0.006)。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血管再通率及90 d预后,且未增加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替罗非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