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湍流模型在轴流泵叶顶泄漏涡模拟中的应用与验证 被引量:65
1
作者 张德胜 吴苏青 +3 位作者 施卫东 潘大志 姚捷 张光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6-53,共8页
为寻求一种经济、适合的湍流模型模拟轴流泵叶顶泄漏涡的结构和运动特性,该文基于ANSYS CFX软件平台,优化了六面体网格拓扑结构,比较了标准k-ε湍流模型(standard k-ε)、重正化群k-ε湍流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 k-ε,RNG),标准k-... 为寻求一种经济、适合的湍流模型模拟轴流泵叶顶泄漏涡的结构和运动特性,该文基于ANSYS CFX软件平台,优化了六面体网格拓扑结构,比较了标准k-ε湍流模型(standard k-ε)、重正化群k-ε湍流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 k-ε,RNG),标准k-ω湍流模型(standard k-ω)和SST k-ω湍流模型(shear stress transport)等4种湍流模型在轴流泵叶顶泄漏涡模拟中的计算精度和叶顶泄漏涡流场特征。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工况下,SST k-ω湍流模型预测外特性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扬程误差为4.688%,较其他3种湍流模型准确;4种湍流模型计算的叶顶泄漏涡流线、叶顶区压力场和轴面速度场分布规律相似,但RNG k-ε和SST k-ω湍流模型计算的涡卷吸较强,涡带的旋涡强度相对较大。基于旋涡强度提出了一种对叶顶泄漏涡的涡心进行识别的方法,并与高速摄影拍摄的涡带结果进行了对比,在设计流量工况和大流量工况下,发现SST k-ω湍流模型计算的叶顶泄漏涡运动轨迹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验证了SST k-ω湍流模型在轴流泵叶顶泄漏涡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数值模拟 模型 湍流 叶顶泄漏涡 网格优化 涡核轨迹
下载PDF
不同叶顶间隙下的轴流泵内部流场数值计算 被引量:49
2
作者 施卫东 张华 +2 位作者 陈斌 张德胜 张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0年第5期374-377,406,共5页
基于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采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对轴流泵分别为0.15,0.50,1.00,2.00 mm的叶顶间隙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叶顶间隙大小对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叶轮出口轴面速度、出口环量的分布以及叶顶泄漏... 基于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采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对轴流泵分别为0.15,0.50,1.00,2.00 mm的叶顶间隙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叶顶间隙大小对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叶轮出口轴面速度、出口环量的分布以及叶顶泄漏流和泄漏涡随叶顶间隙的变化情况.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叶顶间隙超过0.50 mm时,泵性能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叶轮出口轴面速度在轮毂壁面和叶顶间隙处减小,而环量增加;叶顶间隙越大,轴面速度和环量受泄漏流的影响越大;通过数值模拟捕捉到不同间隙下叶顶泄漏流和泄漏涡,分析得出泄漏涡是由于泄漏流与主流发生卷吸作用而形成的,且泄漏涡在流道内的运动轨迹与叶顶间隙大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叶顶间隙 轴面速度 环量 泄漏涡
下载PDF
悬停和前飞状态倾转旋翼机的旋翼自由尾迹计算方法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春华 徐国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将倾转旋翼机的旋翼尾迹问题区分为二类,即悬停和前飞等状态的定常尾迹以及过渡飞行状态的非定常尾迹。基于Weissinger L升力面理论和卷起桨尖涡模型,建立了一个悬停和前飞状态的倾转旋翼自由尾迹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适合于单旋翼尾迹... 将倾转旋翼机的旋翼尾迹问题区分为二类,即悬停和前飞等状态的定常尾迹以及过渡飞行状态的非定常尾迹。基于Weissinger L升力面理论和卷起桨尖涡模型,建立了一个悬停和前飞状态的倾转旋翼自由尾迹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适合于单旋翼尾迹计算,也适用于双旋翼尾迹分析。分别以ATB旋翼和缩比的V 22旋翼为算例,计算了悬停状态的旋翼自由尾迹和诱导速度,并与可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也对双旋翼的干扰尾迹进行了计算,表明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不同的尾迹干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旋翼 旋翼 自由尾迹 桨尖涡
下载PDF
透平机械叶尖间隙流场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策 马朝臣 +1 位作者 王延生 老大中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83,共14页
叶尖间隙流动对透平机械性能有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叶尖间隙流动机理一直是透平机械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尚未认识清楚的难点.把叶尖间隙内流动的研究进展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透平叶栅和透平转子内部叶尖间隙流场的研... 叶尖间隙流动对透平机械性能有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叶尖间隙流动机理一直是透平机械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尚未认识清楚的难点.把叶尖间隙内流动的研究进展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透平叶栅和透平转子内部叶尖间隙流场的研究进展,另一部分是压气机叶栅和压气机转子内部叶尖间隙流场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叶尖间隙研究集中的问题,如泄漏涡系结构,泄漏流动模型,泄漏涡旋涡强度的变化,泄漏涡和激波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文中还对透平机械叶尖间隙泄漏流动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高速透平机械叶尖泄漏涡旋涡强度变化问题,径流式叶轮机械叶尖间隙泄漏流动过程及泄漏涡发生发展规律问题,泄漏涡与激波相互作用产生阻塞区域的大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机械 叶尖 泄漏流动 泄漏涡 间隙流场
下载PDF
矩形通道中不同涡流发生器对换热和压降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叶秋玲 周国兵 +2 位作者 程金明 周少祥 程伟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91,共6页
对矩形通道内布置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等以及研制的斜截半椭圆、半圆柱面涡流发生器的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对比性实验。实验雷诺数Re在700~26800范围内,所有涡流发生器采用相同的高宽比、斜截倾角、迎流攻角和前沿间距。结果表... 对矩形通道内布置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等以及研制的斜截半椭圆、半圆柱面涡流发生器的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对比性实验。实验雷诺数Re在700~26800范围内,所有涡流发生器采用相同的高宽比、斜截倾角、迎流攻角和前沿间距。结果表明,斜截半椭圆柱面强化换热和压降综合性能最好。Re为700、4000和2×104时,最高局部换热系数分别约比平直流道增加了16.9%,9.3%,11.4%。斜截半椭圆柱面的阻力损失比矩形翼要小得多,Re为2×104时,约比矩形翼低37.9%。经分析,斜截半柱面涡流发生器能够产生端部涡和根部马蹄涡系,具有优越的强化换热效果,且由于其流线型柱面而压降较低。柱面相对柱体加工简单,制作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换热 涡流发生器 端部涡 马蹄涡系 压降
下载PDF
低压轴流风机叶顶间隙对叶尖涡及外部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军 姚瑞锋 +2 位作者 刘静 于文文 邱鑫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29,5,共5页
基于其一动叶可调的低压轴流风机叶轮,通过对其在不同叶顶间隙下的叶顶区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该轴流风机在叶顶间隙较小时虽然会出现泄漏流动,但不一定会出现泄漏涡,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泄漏流动将变得不明显,取而代... 基于其一动叶可调的低压轴流风机叶轮,通过对其在不同叶顶间隙下的叶顶区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该轴流风机在叶顶间隙较小时虽然会出现泄漏流动,但不一定会出现泄漏涡,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泄漏流动将变得不明显,取而代之的是泄漏涡,并且泄漏涡的强度和影响区域随着间隙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流量下,通风机的全压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流量的降低,叶顶间隙越大,越早进入非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轴流风机 叶顶间隙 泄露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轴流泵端壁间隙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戴辰辰 郭鹏程 罗兴锜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35,共4页
采用CFD计算软件CFX11.0,基于标准的k—ε紊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带间隙的轴流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了0、1、1.5、2和2.5mm五种不同径向间隙对轴流泵的能量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性能预估。本次数值模拟捕捉到了叶顶... 采用CFD计算软件CFX11.0,基于标准的k—ε紊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带间隙的轴流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了0、1、1.5、2和2.5mm五种不同径向间隙对轴流泵的能量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性能预估。本次数值模拟捕捉到了叶顶间隙泄漏流动和间隙泄漏涡,并通过分析得出了间隙泄漏涡是由于间隙泄漏流与主流发生卷吸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叶顶间隙 泄漏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几种翼型涡流发生器强化换热及流阻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国兵 张于峰 +1 位作者 齐承英 王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5-738,共4页
在Re=4000~38000的紊流范围内,对矩形风道内分别布置有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和梯形翼(斜边倾角φ=20°和12°两种)等涡流发生器的强化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在稳态的气 水逆流换热方式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在Re=4000~38000的紊流范围内,对矩形风道内分别布置有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和梯形翼(斜边倾角φ=20°和12°两种)等涡流发生器的强化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在稳态的气 水逆流换热方式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各涡流发生器的宽度b=70mm、高宽比h/b=1/2及迎流攻角β=60°的共性条件下,矩形翼强化换热的效果最好,φ=20°梯形翼次之,直角三角翼和φ=12°梯形翼再次;矩形翼压力损失最大,直角三角翼和φ=20°梯形翼流阻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涡流发生器 强化换热 流阻性能 压降 端部涡 空调系统
下载PDF
新型涡流发生器强化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齐承英 周国兵 +2 位作者 曹惠玲 张云鹏 魏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3-176,共4页
本文对矩形通道内分别布置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梯形翼、斜截圆柱体、斜截椭圆柱体等涡流发生器强化传热的效果在层流和紊流范围内(Re=800~38000)进行了对比性实验,并比较了各自对压力损失的影响,指出斜截椭圆柱体涡流发生... 本文对矩形通道内分别布置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梯形翼、斜截圆柱体、斜截椭圆柱体等涡流发生器强化传热的效果在层流和紊流范围内(Re=800~38000)进行了对比性实验,并比较了各自对压力损失的影响,指出斜截椭圆柱体涡流发生器是一种强化换热效果好阻力损失又低的新型涡流发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 涡流发生器 马蹄涡 端部涡
下载PDF
风力机叶尖涡尾迹结构PIV测量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肖京平 武杰 +1 位作者 陈立 史喆羽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3-692,共10页
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依托工程型大风洞(实验段直径3.2 m),采用高分辨率CCD相机(4 008像素×2 672像素),针对旋转状态下的风力机叶片尾流开展大视场(单个观测区域达到570 mm×380 mm)PIV(particle image ve... 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依托工程型大风洞(实验段直径3.2 m),采用高分辨率CCD相机(4 008像素×2 672像素),针对旋转状态下的风力机叶片尾流开展大视场(单个观测区域达到570 mm×380 mm)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测量,以NREL UAE PhaseⅥ风力机叶片1/8缩比模型为实验对象,获取了叶尖涡产生、发展的流动数据,为研究风力机叶尖涡结构和流动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观测结果表明,叶尖涡从后缘脱落后首先有一个短时间的向内运动,然后随着尾流的膨胀向外运动,其涡强度则先是短时间内降低,然后随着涡的卷起而增强,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叶尖涡.在实验观察范围内叶尖涡在来流方向的迁移规律近似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PIV 叶尖涡 流场
下载PDF
一种强化太阳能换热的新型涡流发生器换热机理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国兵 张于峰 +1 位作者 齐承英 王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1-785,共5页
提出一种强化太阳能热风干燥器和集热器气侧换热的新型涡流发生器—斜截半椭圆柱体,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在雷诺数为4000~38000的紊流范围内对矩形风道内分别布置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梯形翼、斜截半圆柱体、斜截... 提出一种强化太阳能热风干燥器和集热器气侧换热的新型涡流发生器—斜截半椭圆柱体,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及机理分析。在雷诺数为4000~38000的紊流范围内对矩形风道内分别布置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梯形翼、斜截半圆柱体、斜截半椭圆柱体等涡流发生器的强化传热效果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在稳态的气水逆流换热方式下进行,并固定各涡流发生器的高宽比为1/2,该迎流攻角为60°。结果表明,斜截半椭圆柱体是具有优越的强化气侧换热效果和低压降特性的新型涡流发生器。该对这种新型涡流发生器强化换热的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利用 强化传热 涡流发生器 压降 马蹄涡 端部涡
下载PD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tip vortex flow field with/without cavitation in an elliptic hydrofoil 被引量:16
12
作者 彭晓星 徐良浩 +4 位作者 刘玉文 张国平 曹彦涛 洪方文 颜开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939-953,共15页
In this paper, recent measurements of tip vortex flow with and without cavitation carried out in Cavitation Mechanism Tunnel of 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CSSRC) are presented. The elliptic hydrofoil with... In this paper, recent measurements of tip vortex flow with and without cavitation carried out in Cavitation Mechanism Tunnel of 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CSSRC) are presented. The elliptic hydrofoil with section NACA 662-415 was adopted as test model. High-speed video(HSV) camera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trajectory of tip vortex core and the form of tip vortex cavitation(TVC) in different cavitation situations. 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LDV)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tip vortex flow field in some typical sections along the vortex trajectory with the case of cavitation free.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SPIV) system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velocity and vorticity distributions with and without cavitation. Series measurement results such as velocity and vorticity distributions, the trajectory of tip vortex core, the vortex core radius, cavity size and cavitation inception number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nimum pressure coefficient in the vortex core obtained by flow field measurement was quite coincident with the tip vortex cavitation inception number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incoming velocity and low air content. And TVC would decrease the vortex strength comparing with the case without cav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 vortex flow field CAVITATION LDV SPIV HSV measurement data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f flow field in interference area between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of axial flow pump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华 施卫东 +2 位作者 陈斌 张启华 曹卫东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6期894-901,共8页
Axial flow pump is a kind of typical pumps with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thu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flow field between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would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mech... Axial flow pump is a kind of typical pumps with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thu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flow field between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would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mechanism. Through a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a traditional axial flow pump, the requirements of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measurement are me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t.0.8Q, the axial vortex is identified between impeller hub and guide vane hub, which is developed into the main flow and to affect the movement when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at different flow rates are the same. Besid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issipation of the tip leakage and the passage vortex in impeller passages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ce of the flow field close to the outer rim. As the flow rate decreas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eridional velocities at the impeller outlet becomes more non-uniform and the radial velocity component keeps increasing. The PIV measurement resul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t.1.0Q indicate that the flow separation and the trailing vortex at the trailing edge of a blade are likely to result in a velocity sudden change in this area, which would dramatically destroy the continuity of the flow field. Moreover,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flow between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on the measurement plane does not always point from hub to rim. For a certain position, the direction is just from rim to hub, as is affect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line of the shooting section and the impeller blade on the impeller as well as the angle between the intersection line and the rotating sh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flow pump tip leakage passage vortex radial velocity axial velocity
原文传递
Calculation of tip vortex cavitation flows around three-dimensional hydrofoils and propellers using a nonlinear k-ε turbulence model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志辉 王本龙 +1 位作者 彭晓星 刘登成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227-237,共11页
Simulations of tip vortex wetted flows and cavitating flows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a RANS model. Two types of turbule- nce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the Boussinesq turbulent-viscosity hypothesis, are adopted in compa... Simulations of tip vortex wetted flows and cavitating flows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a RANS model. Two types of turbule- nce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the Boussinesq turbulent-viscosity hypothesis, are adopted in comparing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regarding the vorticity, the strain rate and the Reynolds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the vortex reg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imply that the spatial phase shift between the mean strain rate and the Reynolds stresses can be accurately modeled by the nonlinear κ-ε turbulence model, the tip vortex cavitation region can only be predicted using the nonlinear κ-ε turbulence model. The mecha- nism of the over-dissipation due to the turbulence model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turbulence produc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dominant source terms in the transport equations of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 vortex tip vortex cavitation Boussinesq turbulence viscosity model nonlinear turbulence model OPENFOAM
原文传递
叶顶间隙对低比转速混流泵性能及内部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文武 余志毅 +1 位作者 祝宝山 杨策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82-189,共8页
为了解叶顶间隙对低比转速混流泵性能及内部流场的影响,选取无叶顶间隙和叶顶间隙δ分别为0.25 mm、0.75 mm和1 mm共四种方案,基于ANSYS-CFX对一比转速为149的混流泵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计算域采用ICEM-CFD和Turbo Grid进行结构化网... 为了解叶顶间隙对低比转速混流泵性能及内部流场的影响,选取无叶顶间隙和叶顶间隙δ分别为0.25 mm、0.75 mm和1 mm共四种方案,基于ANSYS-CFX对一比转速为149的混流泵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计算域采用ICEM-CFD和Turbo Grid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利用Tecplot对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叶顶间隙对外特性参数、轮缘泄漏、流道中心S2流面流场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顶间隙对大流量工况(1.25Qd和1.5Qd)下性能参数的影响大于小流量工况(0.5Qd和0.75Qd),且效率减小量与叶顶间隙变化量的比值(Δη/Δδ)和相对流量m之间近似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当间隙为0.75 mm时,随着流量的增加,在叶轮流道进口附近形成的旋涡逐渐向出口方向移动,且旋涡强度及其对主流的影响范围均增大;当间隙进一步增大到1 mm时,泄漏流和主流之间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卷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比转速 混流泵 叶顶间隙 泄漏涡 卷吸效应
下载PDF
指挥台围壳对潜艇尾流影响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志博 姚惠之 张楠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基于RANS方程利用SSTk-ω湍流模型计算潜艇尾流场。把围壳划分为进流段与去流段两部分,设计三种新型围壳,并进行数值模拟,采用系列分析方法对尾流品质进行评价。对接合部涡与围壳尾流沿艇体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光顺过渡的前缘... 基于RANS方程利用SSTk-ω湍流模型计算潜艇尾流场。把围壳划分为进流段与去流段两部分,设计三种新型围壳,并进行数值模拟,采用系列分析方法对尾流品质进行评价。对接合部涡与围壳尾流沿艇体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光顺过渡的前缘型式较为合理地改变了涡量在桨盘面的分布,有助于改善尾流,光顺过渡的顶部型线可有效抑制梢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挥台围壳 接合部涡 梢涡 尾流品质
下载PDF
A review of cavitation in tip-leakage flow and its control 被引量:15
17
作者 Huai-yu Cheng Bin Ji +2 位作者 Xin-ping Long Wen-xin Huai Mohamed Farhat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2期226-242,共17页
The tip-leakage vortex(TLV)cavitation is a challenging issue for a variety of axial hydraulic turbines and pumps from both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viewpoints.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LV cavitation were widely... The tip-leakage vortex(TLV)cavitation is a challenging issue for a variety of axial hydraulic turbines and pumps from both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viewpoints.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LV cavitation were widely studied in the past decades,but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tip-leakage cavitating flow is still limited.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es in the researches of the TLV cavitation,including the numerical methods for the TLV cavitation,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LV,the influences of the TLV cavitation on the local flow field and the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TLV cavitation.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non-condensable ga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LV cavitation,and this fact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a careful simulation of the TLV cavitation.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LV cavitation will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vorticity and the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TLV cavitation,it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how to suppress the TLV cavitation in a simple but effective way.Finally,based on these understandings,some advanced topics for the future work are suggest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udy of the TLV cavitation,for a deeper knowledge about the TLV cav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ITATION tip-leakage vortex(TLV) CAVITATION model flow CONTROL NUCLEI
原文传递
小型风力机风轮叶尖近尾迹区域声辐射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汪建文 白杨 +3 位作者 高志鹰 东雪青 王晓迪 由志刚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为解决小型风力机风轮叶尖近尾迹区域的噪声问题,利用BSWA VS302USB振动噪声采集分析系统,在风洞开口试验段对不同尖速比条件下的水平轴风力机风轮叶尖下游进行近尾迹声场声辐射测试,对叶尖下游的辐射噪声频谱和声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 为解决小型风力机风轮叶尖近尾迹区域的噪声问题,利用BSWA VS302USB振动噪声采集分析系统,在风洞开口试验段对不同尖速比条件下的水平轴风力机风轮叶尖下游进行近尾迹声场声辐射测试,对叶尖下游的辐射噪声频谱和声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风轮旋转过程中风力机叶尖辐射噪声频谱是由旋转风轮的基频及其谐波所构成的离散噪声叠加在宽频噪声上组成的,其中叶片离散的旋转噪声在总噪声级中占主导地位.在叶尖翼型后缘下游存在叶尖涡和附着涡诱导效应区,对流场的扰动较大;在风轮叶尖区域叶片周围存在高压力脉动区域,声压级最强部分靠近叶尖下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叶片 叶尖 近尾迹 噪声 涡流 压力脉动 声压
下载PDF
叶顶间隙对轴流风机内部流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洋 杨志刚 《风机技术》 2013年第2期9-14,共6页
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某轴流式通风机在不同叶顶间隙下进行了设计工况时的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叶顶间隙大小对风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叶轮出口截面速度、压力等参数的分布以及叶顶泄漏流和泄漏涡随间隙大小的变... 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某轴流式通风机在不同叶顶间隙下进行了设计工况时的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叶顶间隙大小对风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叶轮出口截面速度、压力等参数的分布以及叶顶泄漏流和泄漏涡随间隙大小的变化情况。数值结果表明,随叶顶间隙逐渐增大,风机性能不断下降;叶轮出口截面速度、总压和湍动能大小受间隙泄漏流的影响明显;泄漏涡由泄漏流与主流发生卷吸而形成,且泄漏涡会受到间隙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风机 叶顶间隙 泄漏涡
下载PDF
基于大涡模拟的螺旋桨梢涡数值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健 耿冲 冯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8-73,共6页
为研究螺旋桨的梢涡脱落规律,基于STAR-CCM+软件平台,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和大涡模拟方法,通过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对螺旋桨的速度场和涡量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比较了不同进速系数下螺旋桨梢涡形态的差别.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正... 为研究螺旋桨的梢涡脱落规律,基于STAR-CCM+软件平台,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和大涡模拟方法,通过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对螺旋桨的速度场和涡量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比较了不同进速系数下螺旋桨梢涡形态的差别.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正交网格的大涡模拟能够较好地模拟螺旋桨的梢涡形态,低进速系数下螺旋桨的梢涡强度增大并且显得比较紊乱;高进速系数下螺旋桨梢涡则呈现出比较规则的螺旋涡管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重叠网格 水动力性能 梢涡 螺旋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