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之眼观物 自然之舌言情——论纳兰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勇刚 《怀化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57-61,共5页
论述纳兰词的成就及其独抒灵性、柔婉自然又间杂豪宕的艺术特质 ,并探索纳兰词风格转变的原因 。
关键词 清代 纳兰容若 纳兰词 创作风格 艺术本体 艺术气质
下载PDF
三教融合与儒学重振之间:北宋名臣赵抃的佛道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邱志诚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76-84,共9页
北宋名臣赵抃青少年时期即深受两浙路兴盛的佛道信仰熏染,既长出仕多接名僧、高道,究心佛典,至有"闻雷得道"之说,中年乃"摈去声色,系心宗教",老年更是"清修益至,禅诵精严"。道教影响于赵抃者,主要是其修... 北宋名臣赵抃青少年时期即深受两浙路兴盛的佛道信仰熏染,既长出仕多接名僧、高道,究心佛典,至有"闻雷得道"之说,中年乃"摈去声色,系心宗教",老年更是"清修益至,禅诵精严"。道教影响于赵抃者,主要是其修炼养生思想。一言蔽之,赵抃思想虽有以儒学为主旨的一面,又有融合佛、道的一面。明乎此,对聚讼千年未有定谳的赵抃"理欲交战"、携龟鹤入蜀等行为方式方可得一确切解释。赵抃思想中的这一对立统一,在北宋前期非常具有代表性,是当时三教融合及儒学重振两种时代思潮的产物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抃 佛道思想 禅宗 养生 三教融合 儒学重振
下载PDF
浅论苏轼赋中的佛老思想
3
作者 索明堂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23-26,共4页
佛老思想在苏轼赋作中体现得比较鲜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寓庄于谐,借嘲讽自己的贫困来反映现实生活;乐天知命,树立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格知物理,以求有补于世;探索人生奥秘,追求绝对自由。
关键词 苏轼 佛老思想
下载PDF
卫宗武诗文中的佛道思想探究
4
作者 刘丽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8-101,共4页
一直以来卫宗武都以宋末元初隐逸诗人的身份出现在各类文献和学术研究中,但事实上其《秋声集》中有不少涉及佛道思想的诗文。在佛教方面,卫宗武有着对佛教之"悟"的参透和"超尘出世"思想的追随;对于道家方面,提出了&... 一直以来卫宗武都以宋末元初隐逸诗人的身份出现在各类文献和学术研究中,但事实上其《秋声集》中有不少涉及佛道思想的诗文。在佛教方面,卫宗武有着对佛教之"悟"的参透和"超尘出世"思想的追随;对于道家方面,提出了"儒道皆同"的观点,并对道教的神仙方术有所倾慕,还有着慕仙情怀。卫宗武以儒者身份对佛道思想的关照,最终使得他只能是对佛道的思想仰慕,而无法深入其中乃至皈依或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宗武 《秋声集》 佛、道思想
下载PDF
“唤醒痴聋,销除烦恼”、“觉人觉世”——从《道情十首》管窥郑板桥之佛道思想
5
作者 卫志友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62-65,共4页
郑板桥的研究历来颇受研究者的关注,然奇怪的是,对板桥的研究更多的是局限于诗文研究,对其《道情十首》的研究涉及颇少。究其原因,并不是其没有研究价值,由《郑板桥集.小唱》后面的跋所叙:"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 郑板桥的研究历来颇受研究者的关注,然奇怪的是,对板桥的研究更多的是局限于诗文研究,对其《道情十首》的研究涉及颇少。究其原因,并不是其没有研究价值,由《郑板桥集.小唱》后面的跋所叙:"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可见,对此精心力作有探讨之必要,现从其摄取佛道思想之形式、内容和风格三方面来阐述其与佛道思想的融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道情十首 佛道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