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强度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20
1
作者 马履一 李春义 +1 位作者 王希群 徐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共9页
2005年和2006年夏季,对北京密云水漳村和昌平小宫门低山阴坡厚土油松人工林林分的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抚育间伐后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第1、2年,油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对照,但... 2005年和2006年夏季,对北京密云水漳村和昌平小宫门低山阴坡厚土油松人工林林分的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抚育间伐后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第1、2年,油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对照,但各强度间伐林分之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间伐后第6年,油松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对照,且中度、强度间伐显著大于对照和弱度间伐,强度间伐后林分生长效果最好;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在间伐后第1、2年都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间伐后第6年,不同强度间伐下油松林的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比间伐后第1、2年有所降低,弱度、中度、强度间伐后的林下植物种类比对照分别增加了5、10和18种,多样性指数仍表现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对照;各强度间伐后林下植物的密度较间伐初期有所减少,植物盖度仍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强度间伐后,可明显看出林下植物的结构层次;中度、强度间伐使林下需水性强的植物比例增加,促使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向中旱生、中生植物转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油松林林下植物总生物量也增加,且各强度间伐的林下植物总生物量表现为间伐后第6年>第2年>第1年;间伐后第6年,弱度、中度和强度间伐的林下植物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9.1%、45.2%和70.9%。间伐对油松林分的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显著的,对于北京低山阴坡厚土35~37年生密度为3200~3467株.hm-2的油松人工林而言,强度间伐最有利于林分的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提高,经营密度宜为1240~15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油松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指示植物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8
2
作者 张鼎华 叶章发 +1 位作者 范必有 危廷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和木荷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对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木荷间伐后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 ,改变了林内的生境条件 ,促进了林下乡土植被的生长和繁衍 ,林下植被覆盖度、植被生...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和木荷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对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杉木、马尾松、建柏、柳杉、木荷间伐后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 ,改变了林内的生境条件 ,促进了林下乡土植被的生长和繁衍 ,林下植被覆盖度、植被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间伐的强度越大 ,增加的幅度也越大 .与不间伐林分相比 ,各间伐林分两年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和速效养分提高 ,土壤肥力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间伐后林分土壤肥力得到提高的实质在于 :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提高诱发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的提高 ,并由此而增强了土壤的生物活性 ,加速了土壤养分的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人工林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的影响 被引量:170
3
作者 雷相东 陆元昌 +2 位作者 张会儒 张则路 陈晓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5,共8页
以15块人工落叶松纯林演化后形成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为对象,间伐后12年观测结果,研究间伐对林分和树木生长、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间伐强度分为2级:中度(平均为20%)和强度(平均为30%)。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保留... 以15块人工落叶松纯林演化后形成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为对象,间伐后12年观测结果,研究间伐对林分和树木生长、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间伐强度分为2级:中度(平均为20%)和强度(平均为30%)。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保留木生长的显著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林分及单木的直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表现相同的趋势即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间伐没有显著地增加12年间的总收获量。伐后对照样地表现为较高的枯损,枯死木主要是落叶松和阔叶树。林分进界株数严重不足,进界的主要树种是云冷杉、阔叶树和红松,以耐荫树种为主。从枯损和进界看,如果能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这种林分很可能逐渐演化为阔叶红松林。建议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使林分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各林分的树种组成在12年间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即间伐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目前的树种组成即落叶松、其他针叶树(云杉、冷杉和红松)和阔叶树组成比约为6∶3∶1可能是相对稳定的群落。20%和30%的间伐强度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灌草生物量和土壤物理性质,间伐样地的物种多样性略有提高;间伐样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都大于对照;林下灌草生物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 抚育间伐 生长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一种新的指纹图象细化算法 被引量:66
4
作者 冯星奎 李林艳 颜祖泉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1999年第10期835-838,共4页
针对OPTA细化算法存在的不足,即细化不全、速度较慢的缺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细化算法,该算法速度快、细化全,细化后的指纹骨架在纹线中心线。
关键词 图象处理 指纹 细化 算法 OPTA法
下载PDF
关于杉木林下植被对改良土壤性质效用的研究 被引量:107
5
作者 盛炜彤 杨承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7-385,共9页
为了防治连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本文重点论述通过间伐,增大林内透光度,降低林分郁闭度,发育林下植被,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分中,林下植被发育迅速,间伐4~5a后,每公顷... 为了防治连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本文重点论述通过间伐,增大林内透光度,降低林分郁闭度,发育林下植被,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分中,林下植被发育迅速,间伐4~5a后,每公顷生物量可达到4~5t,有效地提高了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增加了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并使微生物类群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效地维护和恢复了土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下植被 土壤性质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及其模型研究 被引量:102
6
作者 李春明 杜纪山 张会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6-641,共6页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林分生产力及其林分因子、林下植被及灌木、林下土壤和天然更新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影响的模型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抚育...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林分生产力及其林分因子、林下植被及灌木、林下土壤和天然更新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影响的模型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影响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森林生长 林下植被 间伐效应模型
下载PDF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的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46
7
作者 韩伟红 黄子中 王志英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913-920,共8页
预处理是指纹自动识别过程中的第一步,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效果.文中分灰度去噪、二值化、二值滤波去噪、细化等几部分.详细介绍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的预处理技术,文中所介绍的算法都是经实践证明并取得了很好效... 预处理是指纹自动识别过程中的第一步,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效果.文中分灰度去噪、二值化、二值滤波去噪、细化等几部分.详细介绍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的预处理技术,文中所介绍的算法都是经实践证明并取得了很好效果的,具有很高的使用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识别 预处理 指纹图象 图象处理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2
8
作者 段劼 马履一 +3 位作者 贾黎明 贾忠奎 公宁宁 车文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1441,共11页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不同抚育方式、强度和频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对重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功能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以31块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样地对不同抚育强...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不同抚育方式、强度和频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对重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功能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以31块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样地对不同抚育强度后侧柏林生长、林下植被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林分蓄积生长均增加,不同抚育强度下单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和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宜采取强度抚育,较差立地条件宜采取中弱度抚育;侧柏林分经弱度、中度抚育后林下植物种类增加,经强度抚育后减少;不同强度抚育后林下植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增大,后者对抚育强度更为敏感;林下灌草生物量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并随时间增加;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种间竞争程度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能够经受较强的人为干扰,差的立地条件受弱度干扰就会打破种间生长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抚育强度 侧柏人工林 立地条件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 北京山区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图像模板细化算法 被引量:53
9
作者 王家隆 郭成安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针对现有图像模板细化算法中存在的诸如迭代次数较多、细化速度较慢、图像某些部位细化不完全等问题 ,提出了一组改进的细化模板。针对指纹图像应用新算法进行的细化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改进的细化模板 ,新算法在保证对图像完全细化的同... 针对现有图像模板细化算法中存在的诸如迭代次数较多、细化速度较慢、图像某些部位细化不完全等问题 ,提出了一组改进的细化模板。针对指纹图像应用新算法进行的细化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改进的细化模板 ,新算法在保证对图像完全细化的同时 ,能显著减少细化所需的迭代次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化 并行算法 模板匹配 图像模板 算法
下载PDF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69
10
作者 熊有强 盛炜彤 曾满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08-412,共5页
对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14、16地位指数级杉木林不同间伐强度固定样地林下植被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种组成、重要值、结构、盖度及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而不同。对照与弱度间伐的盖度与生物量均小于中度与强度间伐的,前者分别为3... 对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14、16地位指数级杉木林不同间伐强度固定样地林下植被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种组成、重要值、结构、盖度及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而不同。对照与弱度间伐的盖度与生物量均小于中度与强度间伐的,前者分别为35%~60%与1500~3000kg/hm2,后者分别为70%~80%与5000~7000kg/hm2。中度和强度间伐都可以促进林下植被良好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间伐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发育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被引量:80
11
作者 徐金良 毛玉明 +5 位作者 郑成忠 范荣德 周世水 陈永辉 成向荣 虞木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7,共9页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验林分活立木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第1试验区22年生林分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活立木材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2试验区强度间伐活立木材积显著低于对照(P<0.05),中度间伐林分活立木材积与对照和强度间伐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组试验林分总蓄积和出材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在3种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间伐强度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活立木材积和林分出材量,间伐次数对林分出材量及出材规格有重要影响。试验区杉木大径材培育以2次间伐,总间伐强度50%左右较为适宜,而中径材培育则以1次中度间伐(约2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断面积 材积 蓄积量 出材量
下载PDF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分析 被引量:70
12
作者 朱教君 刘足根 王贺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5-703,共9页
通过对辽东山区不同间伐强度下长白落叶松林内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出现、成活与生长的观测,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种子雨中,有30%的种子有活力,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土壤种子库的... 通过对辽东山区不同间伐强度下长白落叶松林内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出现、成活与生长的观测,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种子雨中,有30%的种子有活力,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土壤种子库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4月下旬林内种子开始萌发,6月幼苗数量达到最大,幼苗累计出现率与间伐强度(光照)之间无显著相关,只受到地被物的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幼苗平均存活率提高,但林下幼苗生长缓慢,苗高均不超过6 cm;林内当年幼苗9月全部消失,没有超过1年生的幼苗,但皆伐迹地的更新幼苗存活较多、生长良好.初步确定地被物和光照是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天然更新 间伐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13
作者 明安刚 张治军 +3 位作者 谌红辉 张显强 陶怡 苏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共6页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7%,11.78%和14.49%,林下植被层分别低于对照20.82%,19.80%和0.20%,凋落物层分别低于对照15.81%,2.87%和27.31%;间伐对土壤层碳贮量和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土壤碳贮量和增加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的趋势,土壤碳贮量分别低于对照4.15%,1.83%和5.53%,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分别高出对照2.62%,4.19%和3.58%,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间伐措施对各器官碳贮量在乔木层的分配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均表现为树干(53.38%~ 60.12%)>树根(15.70%~ 16.74%)>树皮(12.88%~ 14.38%)>树枝(7.53%9.12%)>树叶(2.27%~ 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马尾松 人工林 生物量 碳贮量 分配
下载PDF
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内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8
14
作者 毛志宏 朱教君 +2 位作者 刘足根 谭辉 曹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01-1207,共7页
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林下草本植物的调查以及林下光照条件的测定,分析间伐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组成的影响及其与光照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均匀度指数在春、秋季表现不同外,间伐林分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 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林下草本植物的调查以及林下光照条件的测定,分析间伐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组成的影响及其与光照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均匀度指数在春、秋季表现不同外,间伐林分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林分,说明间伐后草本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依据草本物种在间伐前后出现与否和密度变化情况将其划分为正反应种(间伐后密度明显增加和间伐后新出现的种)、中性反应种(间伐后密度变化不明显或没有变化的种)和负反应种(间伐后密度明显减小和间伐后消失的种),间伐后出现大量新的草本种类,同时在间伐和未间伐林分的共有种中有许多表现为负反应种。在间伐林分中,间伐行和未间伐行的共有种春季有11个、秋季有10个,分别占间伐林分草本总种数的17.74%和15.15%,表明各行草本植物组成差异较大;各指数均呈现了从间伐行到未间伐行逐渐减小的趋势。主要的正反应种、中性反应种和负反应种均表现出与光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与间伐和非间伐林分之间各草本物种与光照的相关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光照 草本 多样性 组成
下载PDF
动态骨架算法 被引量:45
15
作者 车武军 杨勋年 汪国昭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8-823,共6页
骨架是表示物体形状的一种有效形式.基于距离变换的骨架求解算法得到的骨架尽管准确光滑,但必须仔细地检查其连续性;而当骨架的结构较为复杂时,这种连续性检查会变得非常困难.结合Thinning技术和Snake模型,提出了一个平面二值图的动态... 骨架是表示物体形状的一种有效形式.基于距离变换的骨架求解算法得到的骨架尽管准确光滑,但必须仔细地检查其连续性;而当骨架的结构较为复杂时,这种连续性检查会变得非常困难.结合Thinning技术和Snake模型,提出了一个平面二值图的动态骨架算法.首先利用Thinning技术生成连续且拓扑保持的初始骨架,然后根据Snake模型的思想,将初始骨架引导到正确的位置上.动态骨架算法提取的骨架不仅保持了位置的准确和外形的光滑,同时也解决了骨架的连续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骨架算法 模式识别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蛇模型 活动边界模型
下载PDF
一种有效的二值图像细化算法 被引量:36
16
作者 吕俊白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47-148,共2页
基于对图像中目标边缘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二值图像细化算法。实验证明,采用该算法细化后所得的图像骨架不仅对称性好,而且为单像素宽,并能够完整地保持原图像的连通性。
关键词 二值图像 细化 模板 骨架
下载PDF
Mantle xenoliths from Late Cretaceous basalt in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New constraint on the timing of lithospheric thinning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62
17
作者 YAN Jun, CHEN Jiangfeng, XIE Zhi & ZHOU Taixi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9期2139-2144,共6页
The age of the alkali basalt from Daxizhuang in Jiaozhou, eastern Shandong, was determined to be 73.5±0.3 Ma by 40Ar-39Ar technique. The basalt gave high eNd(t) values of +7.5 and +7.6, suggesting that the primit... The age of the alkali basalt from Daxizhuang in Jiaozhou, eastern Shandong, was determined to be 73.5±0.3 Ma by 40Ar-39Ar technique. The basalt gave high eNd(t) values of +7.5 and +7.6, suggesting that the primitiv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depleted asthenospheric mantle with a formation depth of about 65—95 km. Spinel-lherzolite xenolith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basalt. The Fo values of olivine from the xenoliths range from 88 to 89. The estimated equilibrium P-T conditions of spinel-lherzolite xenoliths are about 2.0 GPa and 1010—1140℃, suggesting an equilibrium depth of about 65 km.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 Mesozoic (125—115 Ma) mantle-derived rocks in Shandong Province suggest an enriched lithospheric mantle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Howeve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 Cretaceous basalts in Daxizhuang and the equilibrium P-T condition estimated from the xenoliths suggest that the lithosphere at 73 Ma ago was as thick as that of the Cenozoic in the region. Additionally, the xenoliths are rich in basaltic-component, suggesting a derivation from a newly-formed lithosphere. Therefor, lithospheric thinning took place at a time interval between about 120 and 73 Ma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捕虏岩 白垩纪 玄武岩 山东 东部地区 岩石圈稀释化 ^40Ar-^39Ar技术
原文传递
Mesozoic mafic magmatism in North China:Implications for thinning and destruction of cratonic lithosphere 被引量:60
18
作者 Yongfei ZHENG Zheng XU +1 位作者 Zifu ZHAO Liqun D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53-385,共33页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has been thinned from >200 km to <100 km in its eastern part. The ancient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SCLM)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juvenile SCLM in the Meoszoic. During this ...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has been thinned from >200 km to <100 km in its eastern part. The ancient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SCLM)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juvenile SCLM in the Meoszoic. During this period, the NCC was destructed as indicated by extensive magmatism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While there is a consensus on the thinning and destruction of cratonic lithosphere in North China, it has been hotly debated about the mechanism of cartonic destruction.This study attempts to provide a resolution to current debates in the view of Mesozoic mafic magmatism in North China. We made a compilation of geochemical data available for Mesozoic mafic igneous rocks in the NC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mafic igneous rock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series,manifesting a dramatic change in the nature of mantle sources at ~121 Ma. Mafic igneous rocks emplaced at this age start to show both oceanic island basalts(OIB)-like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depleted to weakly enriched Sr-Nd isotope compositions. In contrast,mafic igneous rocks emplaced before and after this age exhibit both island arc basalts(IAB)-like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rs and enriched Sr-Nd isotope compositions.This difference indicates a geochemical mutation in the SCLM of North China at^121 Ma. Although mafic magmatism also took place in the Late Triassic, it was related to exhumation of the deeply subducted South China continental crust because the subduction of Paleo-Pacific slab was not operated at that time. Paleo-Pacific slab started to subduct beneath the eastern margin of Eruasian continent since the Jurrasic. The subducting slab and its overlying SCLM wedge were coupled in the Jurassic, and slab dehydration resulted in hydration and weakening of the cratonic mantle. The mantle sources of ancient IAB-like mafic igneous rocks are a kind of ultramafic metasomatites that were generated by reaction of the cratonic mantle wedge peridotite notonly with aqueous solutions derived from dehydration of the subducting Pale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tonic destruction Mafic magmas IAB-like series OIB-like series Lithospheric thinning Slab subduction
原文传递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方海波 田大伦 康文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9,共5页
对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变化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间伐以后,由于林下空间环境因子的变化,植被生物量大量增加,为对照区的3.25倍其中灌木生物量增加273.5%,由对照区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79.78%,提高到91.75%.且灌木种... 对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变化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间伐以后,由于林下空间环境因子的变化,植被生物量大量增加,为对照区的3.25倍其中灌木生物量增加273.5%,由对照区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79.78%,提高到91.75%.且灌木种类增多,并尤以层外植物较多.其生物量占灌木生物量的50.25%;草本生物量增加32.49%;林下死地被物生物量达9100kg/hm2,比对照区增加9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林下植被 灌木 草本 生物量
下载PDF
指纹识别的预处理组合算法 被引量:23
20
作者 黄贤武 王加俊 仲兴荣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9-32,共4页
提出了基于方向分割的一套完整的指纹预处理组合算法 ,主要包括方向图的计算、平滑、方向滤波、局域自适应、二值化、去噪和细化等算法 ,能很好地增强指纹图像 ,减少因指纹旋转及平移因素而造成的误识别 ,为可靠、准确地实现指纹自识别... 提出了基于方向分割的一套完整的指纹预处理组合算法 ,主要包括方向图的计算、平滑、方向滤波、局域自适应、二值化、去噪和细化等算法 ,能很好地增强指纹图像 ,减少因指纹旋转及平移因素而造成的误识别 ,为可靠、准确地实现指纹自识别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识别 预处理组合算法 指纹图像 方向图 卷积滤波 细化 图像预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