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 被引量:437
1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6-193,共8页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生态环境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 被引量:146
2
作者 金贵 邓祥征 +2 位作者 赵晓东 郭柏枢 杨俊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42-1252,共11页
如何以最小的城市土地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重点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4年的市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引入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测度城市土... 如何以最小的城市土地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重点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4年的市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引入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对其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由0.344升至0.53,累计提升率为54.07%,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上游效率增长速率快于中游和下游,全域土地利用效率仍有较大上升潜力;(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条块状"分布特征,从东向西逐步递减,不仅省内、省际差异显著,上中下游的差异也较大,下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3)10年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Moran's I均大于0且逐年上升,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集聚特征逐年增强,LISA空间形态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特征,H-H集聚区沿浙江、上海向外扩散,L-L集聚区集中于皖北、川北等地。研究框架和结果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格局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及动力因素研究 被引量:130
3
作者 邓宗兵 宗树伟 +1 位作者 苏聪文 陈钲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86,共9页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 绿色发展 生态补偿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基于EBM-Tob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 被引量:104
4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3 位作者 史利娟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2-1534,共13页
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是缓解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区工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用水与水污染排放纳入分析框架,构建Epsilon-Based Measure(EBM)-Tobit两阶段效率分析模型。首先,采用兼容径向与非径向特点... 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是缓解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区工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用水与水污染排放纳入分析框架,构建Epsilon-Based Measure(EBM)-Tobit两阶段效率分析模型。首先,采用兼容径向与非径向特点的EBM模型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分析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然后,从投入要素视角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无效率进行解构,测算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通过泰尔指数分解诠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根源;进而,根据EBM模型计算得到的投入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工业节水与水污染减排潜力;最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较低,地区差异特征明显,工业节水与水污染减排潜力巨大;缩小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三大地区间差距和长江上游各省市间内部差距是未来优化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关键;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工业用水强度、科技进步、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地域差异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有一定影响,但是各因素影响方向、影响力度与显著性存在差异。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工业水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 EBM-Tobit模型 两阶段分析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被引量:99
5
作者 黄庆华 周志波 刘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101,共10页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结构演变 SSM模型 政策取向
下载PDF
基于环境压力的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研究 被引量:94
6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1 位作者 杨宝臣 程云鹤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91-1501,共11页
长期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模式给中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衡量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生态效率可以体现某个经济单元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 长期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模式给中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衡量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生态效率可以体现某个经济单元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排放(环境压力)的一种能力,反映了经济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选择工业用水总量、工业煤炭消费量、工业COD排放量以及工业SO2排放量作为环境压力代表性指标纳入DEA分析框架之中,实证测算2006-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5类工业生态效率(IEE)指标值,并考察IEE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采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两种收敛分析方法检验IEE的收敛性,建立Tobit面板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IEE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IEE整体水平不高,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空间巨大;不同地区IEE差异特征明显且不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外资利用、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对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的IEE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力度、方向以及显著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压力 工业生态效率 收敛 长江经济带 TOBIT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及因素分解 被引量:90
7
作者 于丽英 施明康 李婧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5,共10页
文章采用DEA作为评价模型,以2008-2015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静态分析,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总效率变动、技术效率变动以及技术... 文章采用DEA作为评价模型,以2008-2015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静态分析,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总效率变动、技术效率变动以及技术进步变动对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的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并绘制空间分布图反映物流效率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物流业发展较不平衡,下游地区物流效率情况较好但增速放缓,中上游地区物流效率相对滞后,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整体来看,技术进步是总效率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效率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物流效率 长江经济带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MALMQUIST指数法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镇化空间耦合协调度 被引量:61
8
作者 汪德根 孙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9-1097,共9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结果显示:(1)城镇化发展大致表现为"东高西低"和"大城市群高边缘城市低"的分布特征,且人口与经济城镇化发展不同步;(2)各类陆路交通可...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结果显示:(1)城镇化发展大致表现为"东高西低"和"大城市群高边缘城市低"的分布特征,且人口与经济城镇化发展不同步;(2)各类陆路交通可达性存在"东中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且高铁可达性区域差异远大于普通铁路和公路;(3)陆路交通综合可达性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总体较高,由东向西耦合协调度逐渐降低,其中,公路耦合协调度结果与陆路综合交通耦合协调度结果最匹配,高铁和普通铁路对城镇化发展承担跨区域协调作用,高铁作用更明显,公路对城镇化发展影响有限,仅能带动周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陆路交通 可达性 耦合协调度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增长影响因素 被引量:60
9
作者 曹炳汝 邓莉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8-157,共10页
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全面测度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行业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物流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效率呈现波动... 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全面测度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行业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物流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效率高于中、上游地区;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变动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核心因素。②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存在区域差距。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以及对外开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效率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在上游地区,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主要为产业集聚、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中游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对外开放以及交通密度均是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下游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与物流效率增长关系密切。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及打造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增长效率 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体系 港口 市场一体化 自贸区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龚艳 张阳 唐承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74,共9页
旅游业作为长江经济带需要加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其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符合生态绿色的要求,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合理布局以及产业竞争力增强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在测算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 旅游业作为长江经济带需要加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其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符合生态绿色的要求,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合理布局以及产业竞争力增强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在测算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上中下游静态效率的发展轨迹基本与动态效率一致,出现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的U型变化特点;各地旅游静态效率呈现为先缩小后逐步扩大的趋势,动态效率则表现全部增长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业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发展水平有着负面影响,而交通便利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却产生了不同影响。鉴于此,提出开展全域旅游、发挥"旅游+"功能、推进"科技兴旅"等建议,从而提升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的发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效率 DEA模型 TOBIT模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岸线生态保护的重大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50
11
作者 段学军 王晓龙 +5 位作者 徐昔保 黄群 肖飞 梁双波 张继飞 邹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41-2648,共8页
作为整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岸线资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功能,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是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生态修复的关键所在。基于对长江岸线资源的系统调查与评估,发现了长江岸线生态环境... 作为整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岸线资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功能,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是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生态修复的关键所在。基于对长江岸线资源的系统调查与评估,发现了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生态变化与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借鉴莱茵河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长江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 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 对策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基于三阶段DEA的长江经济带创新效率测算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47
12
作者 罗颖 罗传建 彭甲超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85-1393,共9页
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分析2001~2016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变动规律;同时,比较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上中下游地区创新效率的空间聚集差异。研究表明:剔除管理无效率和随机扰动后,长江经济带创新综合效率均值有所上升,但均未实现DEA有... 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分析2001~2016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变动规律;同时,比较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上中下游地区创新效率的空间聚集差异。研究表明:剔除管理无效率和随机扰动后,长江经济带创新综合效率均值有所上升,但均未实现DEA有效;不论是第一阶段还是第三阶段的测算结果,均显示11省市的创新效率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较大;按照上、中、下游的区域划分,第三阶段的测算值最大的为长江下游地区,最小的是长江上游地区,而第一阶段的测算值则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小,显示出与调整前后的差异;在环境变量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对创新效率的贡献率高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以及市场结构对投入变量的松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创新效率 空间差异 三阶段DEA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乡协调发展评价及其时空格局 被引量:47
13
作者 王维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66,92,共8页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8和2013年长江经济带131地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然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城乡...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8和2013年长江经济带131地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然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城乡协调发展耦合度先下降后上升,协调度先缓慢上升后加速上升。城乡协调发展高值集聚区和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区,逐渐向中游地区扩展;低值集聚区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逐渐向上游地区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与乡村 协调发展 评价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被引量:40
14
作者 游达明 黄曦子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134,共7页
构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2—2013年长江经济带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改进型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份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沿带省份生态技术创新效... 构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2—2013年长江经济带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改进型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份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沿带省份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基本由技术进步带来,整体技术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并没有形成工业生态技术创新规模效率,而纯技术效率有一定程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技术创新效率 非径向超效率DEA MALMQUIST指数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昆仑 郭宇琪 +1 位作者 刘小琼 张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8-1677,共10页
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和迪氏分解模型(LMDI)研究长江经济带2002~2013年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化和主要驱动因素。(1)时空格局演化方面,时间上工业废水排放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达到峰值。空间上,排放量自上游向下游增加;高... 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和迪氏分解模型(LMDI)研究长江经济带2002~2013年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化和主要驱动因素。(1)时空格局演化方面,时间上工业废水排放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达到峰值。空间上,排放量自上游向下游增加;高排放城市减少,中排放城市增多;工业废水排放自下游向中上游转移,并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2)驱动因素方面,经济发展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分别是工业废水排放增多和降低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取决于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人口规模效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工业废水 时空格局 LMDI
下载PDF
河长制视域下环境规制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的例证 被引量:38
16
作者 李强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91,共13页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具有紧密的联系,那么,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吗?文章从河长制制度创新入手,阐释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3-2015年市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具有紧密的联系,那么,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吗?文章从河长制制度创新入手,阐释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2003-2015年市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的转型升级,"波特假说"显著成立。环境规制和产业升级其他表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环境规制强度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研究还发现,制度环境、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R&D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文章从加大环境政策监管力度、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环境治理方面的协调机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维度提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升级 河长制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斌 柏杨巍 +3 位作者 刘丹妮 王凡 袁鹏 刘瑞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518,共8页
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3个层面对我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分布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共计2 100个,其中... 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3个层面对我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分布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共计2 100个,其中:66.2%为轻度黑臭;60%分布在广东、安徽、湖南、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8省;36个重点城市的黑臭水体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州、深圳、长春、上海和北京5市。通过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993个黑臭水体的现场督查结果可知,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控源截污不到位、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措施不到位、内源污染未得到有效解决。针对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管网建设、底泥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后期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分布 地级及以上城市 重点城市 长江经济带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条件与重大地质问题 被引量:38
18
作者 姜月华 林良俊 +16 位作者 陈立德 倪化勇 葛伟亚 成杭新 翟刚毅 王贵玲 班宜忠 李媛 雷明堂 谭成轩 苏晶文 周权平 张泰丽 李云 刘红樱 彭柯 王寒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5-1061,共17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以往地质研究成果,对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条件和国土规划建设中应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耕地、页岩气、地热、锂等资源条件优越,0.3亿hm2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集中分布,拥有3个国... 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以往地质研究成果,对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条件和国土规划建设中应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耕地、页岩气、地热、锂等资源条件优越,0.3亿hm2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集中分布,拥有3个国家级页岩气勘查开发基地,探明储量5441亿m3,每年地热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2.4亿t,相当于2014年燃煤量的19%,发现亚洲最大的能源金属锂矿床,资源环境条件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溶塌陷、地面沉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大地质问题,影响过江通道、高速铁路、城市群和绿色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应予以关注,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同时,提出了下一步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工作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资源环境条件 重大地质问题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灾害地质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集群网络结构与空间合作路径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圣云 翟晨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1-70,共10页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集群空间网络结构与空间合作路径进行分析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按交通物流竞争力可分为一类中心城市、二类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边缘城市四个层级,上中下游分别形成成渝城市群、滇中、黔中城市群...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集群空间网络结构与空间合作路径进行分析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按交通物流竞争力可分为一类中心城市、二类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边缘城市四个层级,上中下游分别形成成渝城市群、滇中、黔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等城市小群体。2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物流竞争力和城际联系网络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西弱东强"、"东密西疏"空间特征。3上海市、重庆市与武汉市是长江经济带对外辐射能力最强的三个城市,也是长江下游、上游和中游交通物流竞争力最强的中心城市,起着重要的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4长江上游与中下游互动合作中,重庆市和成都市起着关键的桥梁媒介作用。长江中游与下游互动合作以"汉长昌"和下游的"沪宁杭甬"、"苏锡常合"联系为主,以九江市、上饶市和下游的衢州市、合肥市、安庆市、金华市联系为辅。5提高中心城市及中介城市的交通物流竞争力,通过上中下游城市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和梯度辐射,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与上游地区城际经济联系,优化长江经济带城际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结构与合作路径,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交通物流竞争力 城市群 空间合作 社会网络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向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3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考察期内的整体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优于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包括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等3种协调发展类型,在时间特征上呈现平稳上升的良性发展态势,并表现出明显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旅游产业 城镇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