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平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0
1
作者 史印山 王玉珍 +1 位作者 池俊成 魏瑞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44-1447,共4页
根据河北平原多年降水、气温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M-K突变检验、T检验、线性调和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河北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季气温近56年来线性升高倾向显... 根据河北平原多年降水、气温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M-K突变检验、T检验、线性调和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河北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季气温近56年来线性升高倾向显著,平均每10年升高0.38℃,春季降水近56年无明显线性增减倾向。冬小麦气候产量与气温、降水显著相关,当气温距平在-1.2~1.2℃之间时,小麦气候产量为正值,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小麦减产,高温使小麦减产更严重,降水量和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气候变化 气候产量 冬小麦
下载PDF
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在河北平原的应用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淑芬 郭永海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1-45,共5页
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研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防污性能的含义、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提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及改进的建议;并以河北平原中部的石家庄、衡水、沧州地区为例,尝试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 防污性能 评价法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52
3
作者 段永侯 肖国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共7页
河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自70年代以来大量动用地下水的储存量,导致山前局部地区浅部含水层疏干,中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并诱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河北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约139 62... 河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自70年代以来大量动用地下水的储存量,导致山前局部地区浅部含水层疏干,中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并诱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河北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约139 62×108m3 a,可采资源为107 75×108m3 a。1985~1995年地下水平均开采量133 1×108m3 a,即平均超采25 35×108m3 a,其中深层淡水超采10 01×108m3 a。本文提出调整布局,充分挖掘地下水资源潜力。河北平原中东部咸水分布区的浅层淡水分布面积17857km2,尚有约20×108m3 a的开采潜力。节约挖潜,调整产业结构,使工农业结构及人口适应水资源的承载力。合理调控地下水的开采深度,浅层水循环交替积极,具有开放性和可恢复性,采补均衡的着力点应放在浅部。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点,在于维护浅部地下水动态均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地下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承载力 地下水位 地面沉降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下水氢、氧、碳、氯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45
4
作者 刘存富 王佩仪 周炼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67-274,共8页
地下水是古气候信息的载体,它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古气候的演变。应用3H、14C和36Cl资料计算的河北平原地下水的年龄如下:第1含水组(Q4)0~3ka,第2含水组(Q3)3~100ka,第3含水组(Q2)... 地下水是古气候信息的载体,它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古气候的演变。应用3H、14C和36Cl资料计算的河北平原地下水的年龄如下:第1含水组(Q4)0~3ka,第2含水组(Q3)3~100ka,第3含水组(Q2)100~300ka,第4含水组(Q1)300~700ka。根据δ18O和δD计算的地下水补给期的地面平均气温表明,第四纪以来河北平原气候环境是逐渐变暖的。根据第4至第1含水组(Q1~Q4)地下水δD=-70‰的等值线变化,认为第四纪以来,渤海海岸线逐渐由东向西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古气候信息 同位素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世雄 李守定 郜洪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78-183,共6页
河北平原是地裂缝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地区。通过河北平原地裂缝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对河北平原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河北平原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洪积扇裙区,发育在全新世地层中。地裂缝地质灾害平面形态... 河北平原是地裂缝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地区。通过河北平原地裂缝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对河北平原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河北平原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洪积扇裙区,发育在全新世地层中。地裂缝地质灾害平面形态上可分为直线型、雁列型、锯齿型、折线型和弯曲形。地裂缝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上有方向性、群集性和系统性。河北平原地裂缝分布范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分布区域从时间上呈逐渐由南向北扩展之势。河北平原从时间上地裂缝发育条数和发育长度随时间各有不同特点。导致河北平原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地震构造、地下水超采和地面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分布 成因机制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冬小麦播种面积收缩及由此节省的水资源量估算 被引量:38
6
作者 王学 李秀彬 辛良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4-707,共14页
以河北平原1998-2010年11地市的农业统计数据和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水汽压、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资料为基础,对该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收缩情况及由此引发的耕作制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作物系数法和逐旬有效... 以河北平原1998-2010年11地市的农业统计数据和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水汽压、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资料为基础,对该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收缩情况及由此引发的耕作制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作物系数法和逐旬有效降水量法,计算了不同耕作制度下的水分亏缺量,进而估算了该地区因耕作制度变化节省的水资源量。结果表明:①该时段河北平原11地市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均呈收缩趋势,总面积下降了16.07%,约49.62×104hm2。京津唐城市群表现最为明显,下降了47.23%;②冬小麦的降水满足率仅为20%~30%,而春玉米和夏玉米均为50%以上;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所需的灌溉水资源量为400~530mm,而春玉米一年一熟制仅为160~210mm;③该时段河北平原因冬小麦播种面积收缩而节省的灌溉水资源量约为15.96×108m3/a,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京津冀三省市供水量的2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资源 冬小麦 作物系数 作物耗水量 河北平原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以河北平原为例 被引量:36
7
作者 许月卿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28,共7页
本文利用简化的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河北平原1985-1995年多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和含水层给水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用水部门和各种农作物平均每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结果表明:农业用水是引起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其次... 本文利用简化的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河北平原1985-1995年多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和含水层给水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用水部门和各种农作物平均每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结果表明:农业用水是引起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小麦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谷子最小。生产单位产值的小麦消耗地下水量最大,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也最大,生产单位产值的蔬菜消耗地下水量最小,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也最小。实现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整种植业结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幅 产值 土地利用 部门 种植业结构 生产单位 平均 地下水位下降 河北平原 幅度
下载PDF
从地面沉降论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资源属性及合理评价 被引量:30
8
作者 郭永海 沈照理 +1 位作者 钟佐 王东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5-420,共6页
以河北平原中、东部及滨海地区为例,根据地面沉降量反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的构成,确定了由含水层及粘性土压密所释放的水量分别为多年累积开采量的24.36%和36.45%,并根据水文地质、地下水动态资料的深入分析,推测在未来... 以河北平原中、东部及滨海地区为例,根据地面沉降量反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的构成,确定了由含水层及粘性土压密所释放的水量分别为多年累积开采量的24.36%和36.45%,并根据水文地质、地下水动态资料的深入分析,推测在未来的地下水开采中,深层地下水可获得来自系统外部的补给量将不大于总开采量的4%,由此获得了深层地下水资源属性及合理评价的新认识。中国法分类号P641.7,P6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深层地下水 资源属性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土壤重金属人为污染的富集因子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郭海全 郝俊杰 +3 位作者 李天刚 赖燕玲 孔凡合 刘树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6-791,共6页
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自然异常与人为异常往往同时存在,因此要判断环境污染状况,从自然异常中分离人为异常是十分重要的。文章根据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采用富集因子来判别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人为污染情况。以4 km2... 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自然异常与人为异常往往同时存在,因此要判断环境污染状况,从自然异常中分离人为异常是十分重要的。文章根据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采用富集因子来判别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人为污染情况。以4 km2为一个评价单元,选择Zr为标准化元素,分别以河北太行山区岩石平均值及该评价单元所对应的深层土壤样品的分析值为地球化学背景,计算得到了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两组富集因子值,分别用EF和CEF表示。结果表明,除As、Ni外,其它重金属元素的EF和CEF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按CEF计算结果,该区表层土壤约有50%的区域(约40 000 km2)发生了1级轻微的重金属污染;As、Cr、Cu、Ni、Pb、Zn约有1%~5%的少部分区域发生了2级中度以上重金属污染;Cd、Hg达到2级中度污染的面积为河北平原总面积的14.7%和49.6%,达到3级显著污染级别以上分别为1.1%(880 km2)和12.6%(10 080 km2)。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工矿区(如冀东北部地区的铁矿集区、白洋淀及周边的小冶炼厂集中区)、污灌区(如唐海县的Cd异常、石家庄及其南部的河两岸的多金属异常)、大中城镇(Hg异常)。河北平原的实例研究表明,应用富集因子可有效区分重金属污染的自然影响和人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因子 人为污染 重金属 环境影响评价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2
10
作者 郭海全 杨志宏 +2 位作者 李宏亮 马文静 任久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8-225,共8页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前提,本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河北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表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一、二级土壤分别占全区93.02%和6.6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前提,本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河北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表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一、二级土壤分别占全区93.02%和6.62%。同时又根据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采用富集因子,有效地区分了重金属污染的自然影响和人为影响,结果显示,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人为污染的面积较大,但以轻微污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环境质量 富集因子 重金属污染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蔡奎 张蒨 +1 位作者 吴云霞 王贝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已迫在眉睫,国内外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热度不减。本文选择河北平原农田为研究区,对采集325个根系土样品中的Cd、Cr、Pb、As、Hg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各形态含量统计与分析,并用Arc GIS制作了有效态空间分布图。最后运用相...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已迫在眉睫,国内外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热度不减。本文选择河北平原农田为研究区,对采集325个根系土样品中的Cd、Cr、Pb、As、Hg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各形态含量统计与分析,并用Arc GIS制作了有效态空间分布图。最后运用相关性分析法探讨了5种重金属各形态与全量及pH值、Fe_2O_3、总有机碳(TOC)、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粘粒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d的有效态(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含量占全量比重最大,为18.06%,Cr、Pb、As、Hg均低于10%,这4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占全量的50%以上;As元素各形态与全量、pH值、Fe_2O_3、TOC、CEC、粘粒的相关程度最高,成正相关关系;Cr的3种形态(铁锰氧化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与Fe_2O_3、TOC、CEC、粘粒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r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与pH呈正相关关系,与Fe_2O_3、TOC、CEC、粘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5种重金属铁锰氧化态与pH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河北平原 形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北平原地下水位时空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许月卿 蔡运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5-272,共8页
根据 1975、1980、1985、1990、1995、2 0 0 0年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 ,利用GIS技术 ,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 ,分析了近 2 5年来河北平原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过程 ,揭示了地下水位的时空演变规律 ,并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 1975— 2 0 ... 根据 1975、1980、1985、1990、1995、2 0 0 0年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 ,利用GIS技术 ,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 ,分析了近 2 5年来河北平原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过程 ,揭示了地下水位的时空演变规律 ,并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 1975— 2 0 0 0年 ,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位下降 10. 2m ,年均下降速率为 0. 4 1m a ,其中以 1990— 1995年下降速率最大 ,达 0 . 74m a。深层地下水位下降 30 . 2m ,年均下降速率 1 2 1m a ,其中以 1980— 1985年下降速率最大 ,达 1 .83m a。在区域分布上 ,自山前平原至滨海平原 ,浅层地下水位和下降幅度逐渐减小 ,而深层地下水位和下降幅度逐渐增大。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减少以及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下水位 时空变化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两侧新石器文化关系变化和传说中的洪水 被引量:21
13
作者 韩嘉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67,共11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olithic cultures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Hebei Plain were very close during 8000-7000BP; later, it was interrupped around 6000 years ago; but at about 5000BP, the linkage was gradually 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olithic cultures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Hebei Plain were very close during 8000-7000BP; later, it was interrupped around 6000 years ago; but at about 5000BP, the linkage was gradually recovered. These changes must have been concerned with legendary floods judging from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scopes in which they happened as well as the peculiar features shown in the cultures. At the same time, inundation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account as a presumable important factor of this cultural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关系 河北平原 新石器 洪水 传说
原文传递
河北平原土壤质量的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茹淑华 张宝悦 +4 位作者 孙世友 王丽英 王凌 耿暖 张国印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
以土壤容重、有机质和全氮等6个指标为主要影响因子,确定了河北平原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的临界值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河北平原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土壤质量综合隶属度处于0.78~0.93... 以土壤容重、有机质和全氮等6个指标为主要影响因子,确定了河北平原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的临界值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河北平原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土壤质量综合隶属度处于0.78~0.93;邯郸、衡水和石家庄3市的土壤综合质量较好,而廊坊和唐山2市的土壤综合质量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平原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模糊数学方法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1
15
作者 栾文楼 宋泽峰 +1 位作者 李随民 崔邢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28-1535,共8页
应用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4年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及其它资料,利用网格单元分别计算了1979年和2004年河北平原0~0.2m和0~1.8m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在25年间持续增长,2004年浅层和深... 应用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4年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及其它资料,利用网格单元分别计算了1979年和2004年河北平原0~0.2m和0~1.8m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在25年间持续增长,2004年浅层和深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储量比1979年有了分别增加了24.25%和31.39%。水分含量、土壤母质和质地等是影响土壤碳贮存能力的因素。含水量和粘粒含量较高的水稻土、沼泽土、砂姜黑土等土壤类型碳储能力强,反之含水低、粘粒含量低的土壤类型如风沙土和新积土等则储碳能力较弱。植被的破坏、土壤水分的流失会导致高水分含量的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储量降低。在本研究中表现为绝大多数土壤类型的平均有机碳储量升高,但是表层的棕壤、沼泽土、滨海盐土和深层的棕壤、沼泽土等土壤类型发生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储量 土壤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立军 徐海振 +1 位作者 崔秋苹 王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
通过对以往地层岩性、成因类型、结构、标志层、^14C、古地磁、钻孔等资料的重新分析与对比,依照《中国地层指南》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修订。以2.58Ma为第四系下限,以0.78Ma为中更新统底界,以相当深海氧同位素5阶... 通过对以往地层岩性、成因类型、结构、标志层、^14C、古地磁、钻孔等资料的重新分析与对比,依照《中国地层指南》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修订。以2.58Ma为第四系下限,以0.78Ma为中更新统底界,以相当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开始的0.128Ma为上更新统底界,以大体相当深海氧同位素1阶段开始的0.01Ma为全新统底界,修订后的河北平原第四系厚度减小40~220n3,。该文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次探讨,其成果为建立华北平原含水层结构模型搭建了平台。由于一些小区缺乏古地磁测年资料,而标志层、沉积物颜色特征界限又不明显,故影响了第四系下限和各统底界划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第四纪 地层划分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秀芝 赵相雷 +3 位作者 李宏亮 王志军 劳晓光 谢伟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55,共15页
利用2005年多目标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及20世纪70年代末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碳数据,对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固碳机制及固碳潜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土壤有机碳储量124.8... 利用2005年多目标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及20世纪70年代末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碳数据,对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固碳机制及固碳潜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土壤有机碳储量124.86Mt,2005年为176.08Mt,26年中增加了41.02%,表现出"碳汇"效应。据不同土类有机碳含量最大值估算,河北平原尚有188.6Mt的固碳潜力。稳定的Corg/N比、较高的N、P、Se含量等土壤理化环境条件以及农业施肥、秸杆还田、浅耕、免耕等农业管理措施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干旱碱性富钙、盐渍化、高硅钾的沙性土壤环境以及人为对自然湿地的扰动则会使有机碳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 固碳机制 固碳潜力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区域地下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门楼 胡成 陈植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以河北平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为例 ,介绍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 ,如何结合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的具体需求 ,构建一个可以实现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管理、决策的支持系统 ,并系统介绍了系统平台的选取、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的组成框架、空间数... 以河北平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为例 ,介绍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 ,如何结合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的具体需求 ,构建一个可以实现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管理、决策的支持系统 ,并系统介绍了系统平台的选取、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的组成框架、空间数据库的组成等基本思路 ,重点介绍了模型库、方法库的设计与开发技术过程 .最后分析了河北平原区域地下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认为实例对类似地区建立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库 环境管理 地下水资源 决策支持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河北平原
下载PDF
人为活动条件下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的演变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恒力 肖国强 李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3,共7页
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和地下水系统分析方法 ,从全新的视角对河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介质空间、流场、水化学场的结构与特征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为活动条件下地下水系统的演化 ,从而为该地区水资源评价、开发与管理。
关键词 人为活动 河北平原 地下水系统 第四系 介质空间结构 流场结构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shrinking winter wheat sown area on agri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Hebei Plain 被引量:17
20
作者 WANG Xue LI Xiubin XIN Liangji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313-330,共18页
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d the shrinkage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changes of crop- ping systems in the Hebei Plain from 1998 to 2010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statistic data of 11 cities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inclu... 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d the shrinkage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changes of crop- ping systems in the Hebei Plain from 1998 to 2010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statistic data of 11 cities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including daily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water vapor, wind speed and minimum relative humidity data from 2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then calcu- lated the water deficit and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required by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as well as the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conserved as a result of cropping system changes, using crop coefficient method and every ten-day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own areas of winter wheat in the 11 cities in the Hebei Plain all shrunk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shrinkage rate was 16.07% and the total shrinkage area amounted to 49.62×10^4 ha. The shrinkage was most serious in the Bei- jing-Tianjin-Tangshan metropolitan agglomerate, with a shrinkage rate of 47.23%. 2) The precipitation fill rate of winter wheat was only 20%-30%, while those of spring maize and summer maize both exceeded 50%. The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demanded by the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ranged from 400 mm to 530 mm, while those demanded by the spring maize single cropping system ranged only from 160 mm to 210 ram. 3) The water resources conserved as a result of the winter wheat sown area shrinkag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ere about 15.96×10^8 m^3/a, accounting for 27.85% of those provided for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by the first phase of the Mid-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winter wheat sown area shrinkage crop water consumption hebei pla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