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带草地主要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 被引量:99
1
作者 周鹏 耿燕 +1 位作者 马文红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6,共10页
理解植物各器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有助于确定控制功能性状的内在机制以及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基于内蒙古温带草地19个地点、42种优势草本植物的野外观测,分析了叶片、茎、生殖器官、细根和粗根间功能性状(N、P含量、N:P、比叶面积、比根... 理解植物各器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有助于确定控制功能性状的内在机制以及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基于内蒙古温带草地19个地点、42种优势草本植物的野外观测,分析了叶片、茎、生殖器官、细根和粗根间功能性状(N、P含量、N:P、比叶面积、比根长以及叶片和细根的组织密度)的关联。主要结果如下:在种群和物种水平上,各器官的N和P含量都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片N、P含量和组织密度在种群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在物种水平上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比根长仅在种群水平上与细根的组织密度显著负相关。N、P含量以及N:P在各器官之间一致呈显著正相关,而比叶面积和比根长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叶片和细根的组织密度在种群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在物种水平上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非禾草比禾草相应器官(除茎外)的N、P含量高,但二者茎的N、P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豆科植物比非豆科植物相应器官的N含量高,而P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计量学 植物器官 比叶面积 比根长 温带草地 组织密度
下载PDF
Fluxes of CO_2, N_2O and CH_4 from a typical temperate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and its daily variation 被引量:67
2
作者 DONG Yunshe, ZHANG Shen, Ql Yuchun, CHEN Zuozhong & GENG Yuanbo1.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Dong Yunsh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7期1590-1594,共5页
Using a dark enclosed chamber technique, the fluxes of CO2, N2O and CH4 from nature and disturbed grassland were measured on the spot in Inner Mongolian Temperate Grassland along the annual rainfall gradient section r... Using a dark enclosed chamber technique, the fluxes of CO2, N2O and CH4 from nature and disturbed grassland were measured on the spot in Inner Mongolian Temperate Grassland along the annual rainfall gradient section ranging from 450 to 200 m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sured mean fluxes of CO2, N2O and CH4were (1 180.4 ±308.7), (0.010 ± 0.004) and (-0.039 ± 0.016) mg · m-2/h, respectively. The decrease of the fluxes of CO2, N2O and CH4 follows with that of annual rainfall gradient in the measurement area.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grazing and reclamation are also critical factors to affect the fluxes of these gases from grassland. Daily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CO2, N2O and CH4 fluxes showed a strong diurnal variation with higher emission in the daytime.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uxes of CO2, N2O, CH4 and temperature was expos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NECT) temperate grassland greenhouse gas flux.
原文传递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植物叶片与细根性状在种间及种内水平上的关联 被引量:61
3
作者 徐冰 程雨曦 +2 位作者 甘慧洁 周文嘉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8,共10页
植物的叶片与细根分别作为植物体地上和地下部分重要的营养器官,很多功能性状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这种关联有助于理解植物各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及建立细根性状的估算模型。该研究... 植物的叶片与细根分别作为植物体地上和地下部分重要的营养器官,很多功能性状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这种关联有助于理解植物各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及建立细根性状的估算模型。该研究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65种植物叶片与细根的氮(N)含量、磷(P)含量、N:P以及比叶面积(SLA)和比根长(SRL)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种间尺度上,叶片与细根间的N、P和N:P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SLA与SRL之间相关性较弱;在种内尺度上,叶片和细根的N、P及SLA与SRL,在不同的物种中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此外,叶片与细根性状的关联,在不同的植物功能群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双子叶植物叶片与细根间的N含量显著相关,P含量不相关;而单子叶植物二者之间的P含量显著相关,N含量无关联。该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在相对一致的生境中,植物叶片与细根性状的关联主要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在种内尺度上这种关联不明显,这可能与植物功能性状在种内存在较小的变异幅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计量学 功能性状 比叶面积 比根长 温带草地
下载PDF
Patterns of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in China's grasslands:Evidence from individual-level observations 被引量:56
4
作者 WANG Liang NIU KeChang +1 位作者 YANG YuanHe ZHOU P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7期851-857,共7页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growth of individual plants,but also influences vegetati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and consequently impacts soil carbon input as well as terrestrial ecosys...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growth of individual plants,but also influences vegetati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and consequently impacts soil carbon input as well as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However,due to sampling difficulties,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uncertainty remains about the root:shoot ratio(R/S),a key parameter for model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We investigate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across a broad spatial scale.We collected data on individual plant biomass and systematically sampled along a transect across the temperate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as well as in the alpine grass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dian of R/S for herbaceous species was 0.78 in China's grasslands as a whol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emperate grasslands than in alpine grasslands(0.84 vs.0.65).The slope of the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steeper for temperate grasslands than for alpine.Our results did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boveground biomass scales isometrically with belowground biomass.The R/S in China's grassland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ean annual temperature(MAT) or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Moreover,comparisons of our results with previous findings indicated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R/S data from individual plants and communities.This might be mainly caused by the underestimation of R/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s a result of an inevitable loss of fine roots and the overestimation of R/S in community-level surveys due to grazing and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dead root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root biomass in grasslands tended to have been overestimated in previous reports of 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METRY alpine grassl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ner Mongolia isometric relationship root:shoot ratio temperate grassland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温带典型草地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刘杏认 董云社 +1 位作者 齐玉春 Manfred Domroes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3-639,共7页
应用树脂芯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降水强度3种草地类型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结果表明,7~10月份,羊草草原的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333kg.(hm2.d)-1,贝加尔针茅草原为0.316kg.(hm2.d)-1,克氏针茅草原为0.211kg.(hm2.d)-1;在相同的培... 应用树脂芯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降水强度3种草地类型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结果表明,7~10月份,羊草草原的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333kg.(hm2.d)-1,贝加尔针茅草原为0.316kg.(hm2.d)-1,克氏针茅草原为0.211kg.(hm2.d)-1;在相同的培养周期内,分阶段培养和连续培养对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有显著影响;降雨是影响该区域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之一,3种草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量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1、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树脂芯法 净氮矿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李霞 李晓兵 +3 位作者 王宏 喻锋 余弘婧 杨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8-623,共6页
在月、季节、生长季和年4个时间尺度上,采用Krigging空间插值方法对1982—1999年的降水、气温数据插值生成栅格影像,将其与1982—1999年的NOAA/AVHRR NDVI影像进行相关分析.同时,综合分析了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 在月、季节、生长季和年4个时间尺度上,采用Krigging空间插值方法对1982—1999年的降水、气温数据插值生成栅格影像,将其与1982—1999年的NOAA/AVHRR NDVI影像进行相关分析.同时,综合分析了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降水、气温、区域潜在蒸散量、区域实际蒸散量的年际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降水是制约本区植被生长的根本原因,夏季降水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7—8月份的降水对下月植被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得出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的空间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带草原 陆地生态系统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下载PDF
氮水添加对中国北方草原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山 李小彬 +5 位作者 王汝振 蔡江平 徐柱文 张玉革 李慧 姜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9-746,共8页
研究了我国北方典型温带草原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氮水添加及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常规降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随氮(N)梯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增加降水条件下,MBC和MBN也随N梯度增加而降... 研究了我国北方典型温带草原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氮水添加及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常规降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随氮(N)梯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增加降水条件下,MBC和MBN也随N梯度增加而降低,但降水增加削弱了N的抑制效应.在常规降水条件下,土壤细菌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和均匀度等α-多样性指数随N梯度没有明显变化;增加降水条件下,各N梯度处理的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都显著高于常规降水条件下相应的N处理梯度.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与土壤细菌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MBC和MBN与Shannon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细菌群落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显示,在常规降水和增加降水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随N梯度增加发生明显改变.冗余分析(RDA)表明,MBC、MBN、p H和NH4+-N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氮沉降 降水
原文传递
降雨格局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大针茅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周双喜 吴冬秀 +1 位作者 张琳 施慧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5-1164,共10页
大针茅(Stipa grandis)是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物种,研究其幼苗在不同降雨格局下的响应特征,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格局变化下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响应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利用开顶式生长室进行控制试... 大针茅(Stipa grandis)是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物种,研究其幼苗在不同降雨格局下的响应特征,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降雨格局变化下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响应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利用开顶式生长室进行控制试验模拟降雨格局变化,研究了大针茅幼苗对总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总降雨量增加50%使大针茅幼苗生长季末的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23%(p<0.05),而降雨间隔时间由5天增长为15天使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48.8%(p<0.001)。2)总降雨量对大针茅幼苗的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在低降雨量条件下,降雨间隔时间增长使地下生物量增加56.2%(p<0.001),在高降雨量条件下作用不显著。3)总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对根冠比的效应都依赖于对方水平的高低,总降雨量增大只在较长降雨间隔条件下使根冠比发生改变(-28.4%,p<0.05),降雨间隔时间增长只在高降雨量条件下使根冠比发生改变(-28.8%,p<0.05)。4)处理期间,在处理时间分别为30天和45天时,大针茅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差异都主要取决于总降雨量;而在处理时间为75天时,其差异则都主要取决于降雨间隔时间。该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降雨间隔时间与总降雨量一样,是影响大针茅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2)总降雨量对大针茅幼苗生长的效应与降雨间隔时间的长短紧密相关。3)降雨格局对大针茅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随着幼苗的生长期不同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降雨间隔时间 降雨量 根冠比 温带草原
原文传递
极端干旱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明峰 董云社 +1 位作者 齐玉春 耿元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5,共7页
2001年6月~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草甸草原(包括农田和休耕地)、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等典型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通量进行了实地观测。但恰逢内蒙古地区的大旱之年,年降水量仅相当于历史正... 2001年6月~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草甸草原(包括农田和休耕地)、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等典型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通量进行了实地观测。但恰逢内蒙古地区的大旱之年,年降水量仅相当于历史正常年份的约1 6,致使干旱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CO2、CH4、N2O通量变化影响显著。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从草原群落整个活跃生长期来看,CO2排放通量由于干旱明显减少,大约相当于1998年同期排放通量的1 5,且表现出递减趋势;温带草原对大气CH4表现为弱汇,但干旱使吸收趋于减弱,特别是草原被开垦为耕地后,干旱对其影响更明显;干旱使得大部分温带草原群落在夏季作为大气N2O源表现不明显,只有在水分状况较好的草甸草原及其被开垦的耕地和休耕地N2O排放较明显,甚至极端干旱使得温带草地生态系统对大气N2O表现出吸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循环 温室气体 温带草原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干旱
下载PDF
氮添加对内蒙古温带草原羊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翟占伟 龚吉蕊 +5 位作者 罗亲普 潘琰 宝音陶格涛 徐沙 刘敏 杨丽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气氮(N)沉降日益加剧,使得草地生态系统正从自然N限制转向富营养化甚至饱和,进而影响了草地的生长。然而,关于优势种植物在N添加下的光合生理潜在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该研究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优势种...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气氮(N)沉降日益加剧,使得草地生态系统正从自然N限制转向富营养化甚至饱和,进而影响了草地的生长。然而,关于优势种植物在N添加下的光合生理潜在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该研究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优势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水平的N养分添加实验,探讨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对N添加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随着N添加先增加后降低,以10 g N·m^(–2)·a^(-1)处理增加最多。尽管25 g N·m^(–2)·a^(-1)处理出现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相比仍然显著增加了地上生物量。低N时,植物通过把较少的N分配给羧化系统,并降低比叶质量(LMA)使叶片获得更多的光能来适应低N生境。适量的N添加通过增加总叶绿素(Chl)的含量,降低Chl a/b的比值来捕获更多光能;同时增加LMA、羧化效率、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并降低Jmax/Vcmax,把更多的N分配给羧化系统,提高羧化能力;通过增加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提高了光系统II(PSII)的光化学活性。过量的N添加对羊草的生理指标有一定抑制作用,羧化能力降低,导致净光合速率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SII的光化学活性,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以及类胡萝卜素增加起到了耗散过剩激发能的作用。N添加对羊草光合特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适量促进,过量抑制"。该地区羊草最适的N添加范围是5–10 g N·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温带草原 羊草 光合特性 光合色素
原文传递
氮磷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净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罗亲普 龚吉蕊 +6 位作者 徐沙 宝音陶格涛 王忆慧 翟占伟 潘琰 刘敏 杨丽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0-492,共13页
氮素矿化是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生态过程,也是目前国内外土壤氮循环研究的重点。养分添加在调节土壤的氮转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水平的氮(N)和磷(P)养分添加实验,利用树脂... 氮素矿化是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生态过程,也是目前国内外土壤氮循环研究的重点。养分添加在调节土壤的氮转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水平的氮(N)和磷(P)养分添加实验,利用树脂芯原位培养法分析研究不同水平施氮、施磷对生长季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处理对草地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及无机氮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25 g N·m-2·a-1和10 g N·m-2·a-1高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无机氮含量,25 g N·m-2·a-1高氮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的NO3--N及NH4+-N含量。与施氮相比,施磷处理对土壤NO3--N、NH4+-N及无机氮的影响较为有限,只有12.5 g P2O5·m–2·a–1的磷处理显著促进了NO3--N及无机氮含量。高氮处理对草地土壤氮素转化有明显影响,其中25 g N·m-2·a-1高氮处理对净硝化速率、氨化速率及矿化速率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高梯度的施氮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氮是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生态系统有机氮矿化的限制因子。与施氮相比,施磷处理对草地土壤氮转化的作用较为有限,仅有12.5 g P2O5·m–2·a–1+2 g N·m-2·a-1处理显著促进生长季中期的净氨化速率。说明施磷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弱于施氮的影响。养分添加显著提高了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养分添加情景下,土壤湿度与净矿化速率极显著相关,表明湿度是影响该区域温带草原土壤氮矿化的主效因素。环境因子(如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及土壤C/N)与不同氮处理下的净矿化速率之间显著相关,而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与土壤氮矿化均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氮磷添加 氮矿化 无机氮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粘粉粒组分对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吴庆标 王效科 +1 位作者 张德平 郭然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630-632,共3页
土壤在维持全球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土壤粒级分组的方法,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并探讨其空间差异与成因.结果表明,(1)在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在不同地质发育的土壤类型中变... 土壤在维持全球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土壤粒级分组的方法,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并探讨其空间差异与成因.结果表明,(1)在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在不同地质发育的土壤类型中变异较大,而土壤粘粉粒组分中的有机碳(SOC clay-silt)、全氮(TNclay-silt)质量分数变异较小.在土壤表层(0~20 cm),SOC、TN质量分数分别介于0.24%~3.70%、0.0316~0.3403 mg/kg,而SOCclay-silt、TNclay-silt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61%±0.50%、0.3440%±0.0251%.在土壤下层(20~40 cm),SOC、TN质量分数分别介于0.13%~2.91%、0.0175~0.2511 mg/kg,而SOCclay-silt、TNclay-silt平均值分别为2.65%±0.63%、0.2622%±0.0923%.(2)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粘粉粒比例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土壤粘粉粒比例愈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土壤中稳定性就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成土过程 土壤质地 土壤碳库
下载PDF
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戴雅婷 那日苏 +4 位作者 吴洪新 王海 秦艳 王宁 赵海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3-48,共6页
首先分析了我国北方温带草原在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从碳的固定、碳的贮存和碳的释放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碳循环的特征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影响碳循环3个环节的主要因素,重点对北方温带草原初级生... 首先分析了我国北方温带草原在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从碳的固定、碳的贮存和碳的释放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碳循环的特征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影响碳循环3个环节的主要因素,重点对北方温带草原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及其对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进行综述,为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碳循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西北部草地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20
14
作者 穆少杰 游永亮 +1 位作者 朱超 周可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8-1471,共14页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利用光能利用率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2001—2010年中国西北七省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结合降水量的空间...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利用光能利用率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2001—2010年中国西北七省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结合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数据,分析了近十年草地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的PUE,及其时空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西北七省草地植被的平均PUE为0.68 g C m^(-2)mm^(-1)。在温带草地各类型中,PUE的大小顺序为草甸草原>灌丛>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各类型草地PUE之间差异显著;对于高寒草地而言,高寒草原的PUE显著高于高寒草甸;(2)温带草地PUE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呈抛物线形状(R^2=0.65,P<0.001),PUE峰值出现在年降水量P=472.9 mm的地区;荒漠地区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样呈抛物线形状(R^2=0.63,P<0.001),PUE峰值出现在年降水量P=263.2mm的地区;对于高寒草地而言,年降水量100 mm以下地区植被PUE变异较大,年降水量大于100 mm的地区植被PUE的空间分布随降水量的变化呈抛物线形状(R^2=0.47,P<0.001),PUE峰值出现在P=559.2 mm的地区;(3)不同降水量区域,植被PUE的年际波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也有较大差别。在年降水量为200—1000 mm的地区,草地PUE的年际波动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在年降水量高于1050 mm的地区,草地PUE的年际波动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最高可达到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利用效率 植被覆盖度 温带草地 高寒草地 概念模型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温带草原凋落物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英滨 李琪 +3 位作者 杨俊杰 吕晓涛 梁文举 韩兴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32-2737,共6页
基于6年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研究了氮沉降对温带草原凋落物质量的影响。采集对照(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0 g N·m-2·a-1)和高氮(15g N·m^(-2)·a^(-1))4个氮... 基于6年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研究了氮沉降对温带草原凋落物质量的影响。采集对照(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0 g N·m-2·a-1)和高氮(15g N·m^(-2)·a^(-1))4个氮添加梯度,混合和单一两种凋落物类型,测定了凋落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结果表明:长期模拟氮沉降降低了2种凋落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及其与N素的比值;氮沉降对凋落物C含量无明显影响,降低了凋落物N、P含量以及C/N和C/P比值。由于氮沉降增加了凋落物N、P元素含量,同时降低了难分解的结构性物质含量,因此可能会对凋落物分解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温带草原 凋落物质量 凋落物分解
原文传递
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陶贞 次旦朗杰 +5 位作者 张胜华 解晨驥 林培松 廖强 高全洲 刘龙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84-2694,共11页
基于374个高寒草原和温带草原土壤样品的测试结果,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定量评估了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20.18 kg C/m2)高于温带草原(9.23 kg C/m2)。土壤理化生物学因子对... 基于374个高寒草原和温带草原土壤样品的测试结果,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定量评估了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20.18 kg C/m2)高于温带草原(9.23 kg C/m2)。土壤理化生物学因子对高寒草原和温带草原SOC含量(10 cm)变化的贡献分别是87.84%和75.00%。其中,土壤总氮含量和根系对高寒草原SOC含量变化的贡献均大于对温带草原SOC含量变化的相应贡献。土壤水分是温带草原SOC含量变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其对SOC含量变化的贡献达33.27%。高寒草原土壤C/N比显著高于温带草原土壤的相应值,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较高的SOC含量是由于较低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C/N比 土壤环境因子 高寒草原 温带草原
下载PDF
Vegetation Trait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Response to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Grassland in Hulun Buir City,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16
17
作者 LIU Miao LIU Guohua +2 位作者 WU Xing WANG Hao CHEN L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471-478,共8页
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vegetation trait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grassland, few of which concerned about effects of human utilization patterns on grassland yet. Thus, this study hypothesized that human distur... 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vegetation trait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grassland, few of which concerned about effects of human utilization patterns on grassland yet. Thus, this study hypothesized that human disturbance(e.g., grazing, mowing and fencing) triggered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biomass partitioning and carbon reallocation. Besides, there existed some differences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il fertility. To address these hypotheses of grassland with diverse utilization patterns in Hulun Buir City, Inner Mongolia, China, we sampled in situ about aboveground biomass(AGB) and belowground biomass(BGB) to evaluate their biomass allocation.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il propert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Subsequently, w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of species diversity wit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23 sites during the ecological project period of Returning Grazing Lands to Grasslands(RGLG) program.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both AGB and BGB were lower on grazing regime than those on fencing and mowing, but the ratio of root-to-shoot(R/S) was higher on grazing regime than the other two utilization patterns; 2) neither of evenness and Simpson Index was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among all grassl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in desert, typical, and meadow grassland at 0.05. In meadow grassland, species richness of fencing patter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azing pattern(p < 0.05); 3) both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soil available phosphorous content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n fencing pattern than grazing pattern(p < 0.05) in desert grassland, and mowing patterns increased the soil nutrients(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total phosphorous, soil available phosphorous,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grazing patterns(p < 0.05) in typical grassland.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utilization patterns in meadow grassland. In conclusion, both of AGB and BGB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fencing. Moreover,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land utilization pattems biomass allocation species diversity soil properties temperate grassland Hulun Buir City
下载PDF
氮素与水分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薄正熙 游成铭 +5 位作者 胡中民 郭群 何利元 杜勇明 李胜功 干友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8-664,共7页
为了解大气氮沉降和降水格局改变对草原生物量的影响,在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开展氮、水添加控制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氮素添加(10 g m^(-2) a^(-1)),水分添加(60 mm m^(-2) a^(-1)),氮、水同时添加(N 10 g m^(-2) a^(-1)+水60 mm m^(-2... 为了解大气氮沉降和降水格局改变对草原生物量的影响,在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开展氮、水添加控制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氮素添加(10 g m^(-2) a^(-1)),水分添加(60 mm m^(-2) a^(-1)),氮、水同时添加(N 10 g m^(-2) a^(-1)+水60 mm m^(-2) a^(-1))4种处理.经过两年试验处理,结果显示:(1)较对照处理,氮添加处理下总生物量(403.03 g/m^2)、地上生物量(279.97 g/m^2)、地下生物量(123.07 g/m^2)和禾类草地上生物量(165.35 g/m^2)均显著增加,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变化不显著.(2)水添加较对照显著增加了地上生物量(200.93 g/m^2)、杂类草地上生物量(177.82 g/m^2),但显著降低了地下生物量(-110.39 g/m^2),而总生物量与禾类草地上生物量变化不显著.(3)氮添加处理下,水添加显著增加了地下生物量与禾类草地上生物量,但对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在不添加水分条件下,氮添加较对照显著增加禾类草地上生物量(107.15 g/m^2)与地下生物量(5.43 g/m^2);而在水分添加条件下,氮添加较对照分别增加58.2 g/m^2和117.64 g/m^2.本研究结果表明,禾类草地上生物量与其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氮素添加提高禾类草地上生物量和水分添加提高杂类草地上生物量的重要机制之一;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仅氮素添加(10 g m^(-2) a^(-1))的措施可显著增加禾类草的地上生物量,有利饲草产量的增加,如需增加菊科、豆科等其他杂草的生物量,可考虑水分的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添加 水分添加 温带草原 功能群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总生物量
原文传递
放牧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霞 赵东 +4 位作者 程建伟 陈海燕 刘新民 宝音陶格涛 李永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69-1878,共10页
采用连续3年全季节放牧、3种季节性轮牧、秋季刈割和不利用对照6种处理,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调查在春、夏和秋3个季节进行,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97只,隶属于2门4纲11目,49个类群.结果表明:全季节放牧导致土壤动物... 采用连续3年全季节放牧、3种季节性轮牧、秋季刈割和不利用对照6种处理,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调查在春、夏和秋3个季节进行,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97只,隶属于2门4纲11目,49个类群.结果表明:全季节放牧导致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降低;而刈割的影响相对较轻,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甚至有提高趋势.3种季节性轮牧处理中,夏季和秋季放牧2次处理对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等指标的负面影响较轻.刈割管理对退化典型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较为有利;夏季和秋季放牧2次处理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负面影响较轻,是较理想的草地可持续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放牧制度 刈割 大型土壤动物 多样性 功能群
原文传递
整合1982-1999年NDVI与降雨量时间序列模拟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盖度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宏 李晓兵 +2 位作者 龙慧灵 许旭 张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4期525-536,共12页
植被盖度是刻画陆地表面植被数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示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指标.因为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对降雨量变化较敏感,因此,可以利用降雨量与遥感数据结合估测植被盖度.文章利用基于遥感数据和降雨量的线性分解模型来估测不同植被... 植被盖度是刻画陆地表面植被数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示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指标.因为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对降雨量变化较敏感,因此,可以利用降雨量与遥感数据结合估测植被盖度.文章利用基于遥感数据和降雨量的线性分解模型来估测不同植被类型盖度,每8km×8km地区的覆盖类型分为3种类型:裸地、灌丛及草地和裸地混合类型,混合类型又分为:草地和裸地.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拟合模型计算的湿季NDVI对降雨量的敏感性作为模型的状态变量,将通过0.1显著水平检验的NDVI和降雨量线性关系的斜率与湿季NDVI均值作散点图,然后根据条件限制优化算法求解三角形确定模型中的端元参数.1982—1999年平均占地率、灌丛和草地裸地混合类型的平均盖度研究表明,占地率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灌丛的植被盖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没有表现出与降雨量相似的变化格局.大部分地区的灌丛盖度小于30%,少部分地区的灌丛盖度大于50%.草地和裸地混合类型盖度并没有表现出与降雨量相似的空间变化特征.单年植被盖度研究表明,1996年(干旱年)草地盖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与湿季降雨量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化特征.1998年(湿润年)湿季降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的草地盖度较高.利用地面测量数据检验基于线性分解模型模拟的1999年草地盖度,平均误差为0.147.与Gutman模型相比,线性分解模型模拟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NBVI 降雨量 植被盖度 温带草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