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5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SO对中国夏季降水可预测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2
1
作者 高辉 王永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众多研究表明,ENSO对东亚夏季风尤其是中国夏季降水存在很大影响,已成为中国夏季降水首要的预测因子。传统的预测模型认为,当前期ENSO为暖位相状态时,夏季中国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反之,当前期ENSO为冷位相状态时,夏季中... 众多研究表明,ENSO对东亚夏季风尤其是中国夏季降水存在很大影响,已成为中国夏季降水首要的预测因子。传统的预测模型认为,当前期ENSO为暖位相状态时,夏季中国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反之,当前期ENSO为冷位相状态时,夏季中国主要雨带位置偏北,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基于1951—2003年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同时段的NOAA ERSST海表温度资料,讨论了中国夏季降水和前冬Nino3区海温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近20年来二者相关性已大大衰减。作为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预测指标,ENSO的指示意义也相应减弱。在1951—1974年,依据前冬Nino3区SSTA预测夏季降水符号准确率在67%以上的站数有43站,但在1980—2003年,同样准确率的站数只有15站。在前一个研究时段,这43站呈区域性分布于东北地区、黄河和长江流域,但后一个研究时段内的15站分布分散,不利于区域性预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当前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时,华北和江南南部的多数测站夏季降水偏多,淮河流域降水偏少,同时梅雨开始偏晚。反之,当前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时,华北和江南南部夏季降水易偏少,淮河流域降水则偏多,同时梅雨开始偏早。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上述对应关系较难成立。因此,在汛期预测业务中参考ENSO的作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年代际背景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中国夏季降水 梅雨.
下载PDF
近44年来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9
2
作者 卢鹤立 邵全琴 +2 位作者 刘纪远 王军邦 陈卓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6-958,共13页
利用1961-2004年青藏高原97个站点的夏季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累积距平、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功率谱方法等,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夏季降水... 利用1961-2004年青藏高原97个站点的夏季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累积距平、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功率谱方法等,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例较高,夏季降水与全年降水的相关性也较强;夏季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的最干旱地区,最小的地区是三江源区;夏季降水趋势增加和减少的站点分别为54个和43个,通过较显著检验的站点占总数的18.6%;在2000m以下的站点中,海拔和夏季降水气候倾向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相关度达0.604(显著性0.01);1961-1983年和1984-2004年两个时间段相比,除了3000~3500m海拔范围外,其余海拔范围夏季降水气候倾向率都表现为增加;夏季降水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场:高原东南部类型场、高原东北部类型场和三江源类型场,高原东南部类型场和高原东北部类型场表现出南北变化相反的降水特点,分界线大致沿着35oN线;在90%的置信概率下,三种类型场分别表现出5.33年、21.33年和2.17年的潜在周期;4500m以上海拔范围的站点夏季降水周期通过很显著检验(!=0.01),站点海拔和降水周期存在-0.626的高相关度;在三江源地区,3500m以上的站点夏季降水周期随海拔升高而减小,3500m以下的夏季降水周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夏季降水 气候倾向率 降水类型 降水周期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3
作者 陈丽娟 袁媛 +2 位作者 杨明珠 左金清 李维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1-532,共12页
从短期气候预测关注的外强迫信号角度出发,回顾了国内外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汛期降水影响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型海温模态、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偶极子、南印度洋偶极子和... 从短期气候预测关注的外强迫信号角度出发,回顾了国内外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汛期降水影响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型海温模态、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偶极子、南印度洋偶极子和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的影响。从研究成果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应用的角度,重点关注海温异常和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以及我国汛期降水多雨带位置的关系,总结了海温异常作为外强迫信号对我国汛期降水预测的指示意义以及汛期降水预测的难度。最后指出气候预测业务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机理研究和动力气候模式发展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强迫信号 海温异常 东亚夏季风 汛期降水
下载PDF
不同天气系统宁夏夏季降雨谱分布参量特征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牛生杰 安夏兰 桑建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4,共8页
利用 1982— 1984年 6~ 9月份在 7个气象站 2 0 0次观测获取的 6 0 5 3份滴谱资料 ,分析了宁夏雨滴谱及有关物理量的特征。宁夏地区夏季降水平均雨滴空间浓度数为 2 85个·m-3 ,平均谱可以描述为N(Di) =2 0 9.2exp(- 2 .6 335Di)... 利用 1982— 1984年 6~ 9月份在 7个气象站 2 0 0次观测获取的 6 0 5 3份滴谱资料 ,分析了宁夏雨滴谱及有关物理量的特征。宁夏地区夏季降水平均雨滴空间浓度数为 2 85个·m-3 ,平均谱可以描述为N(Di) =2 0 9.2exp(- 2 .6 335Di)。文中给出了不同雨强下的平均谱分布及谱参数的演变和影响降水的 3种环流形势下的平均滴谱特征 ,还分别建立了雷达反射率因子Z与雨强、雨滴落地动能通量和雨水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些资料可用于雷达定量测定降水和区域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降水 物理特征 雨滴谱 谱参数 降水量 天气分析
下载PDF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 被引量:63
5
作者 朱艳峰 宇如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45-1056,共12页
分析了 1 0 6°E以西的四川西部地区 1 95 1~ 2 0 0 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通过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 1 )川西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的变化特征比较一致。川西地区的涝年... 分析了 1 0 6°E以西的四川西部地区 1 95 1~ 2 0 0 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通过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 1 )川西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的变化特征比较一致。川西地区的涝年与中高纬 5 0 0hPa的乌拉尔山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的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密切相关 ,在这种环流型下有利于川西地区降水偏多。 ( 2 )川西地区盛夏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2 0世纪5 0年代至 60年代初 ,为川西多雨时期 ,干旱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且弱 ,1 961年以后降水有减少的趋势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降水明显偏少。 ( 3) 2 0世纪 5 0年代与 90年代 ,中高纬环流形势有显著的不同 ,5 0年代中高纬两脊一槽型偏强 ,90年代则偏弱 ,这是川西地区5 0年代明显多雨和 90年代少雨的主要原因。 ( 4 )高原前期的热源偏弱时 ,7、 8月川西地区的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夏季 降水 年际变化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永领 高全洲 +1 位作者 丁裕国 姜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25.8mm/10a、69.4mm/10a、31.0mm/10a,信度水平在95%以上;岷江流域则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0.7mm/10a,信度水平在99%以上;岷江流域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80年代降水最多,而其它区域在1990年代降水最多。夏季降水量江汉-洞庭湖平原在1985年、鄱阳湖平原在1994年、长江三角洲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7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而岷江流域则在1963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各个区域都存在明显的年际或年代际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夏季降水 降水变化敏感区 演变趋势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52
7
作者 孙力 安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6-353,共8页
文中利用 196 1~ 2 0 0 0年中国东北地区 80个测站 4 0a的月降水和同一时期的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以及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 ,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存... 文中利用 196 1~ 2 0 0 0年中国东北地区 80个测站 4 0a的月降水和同一时期的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以及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 ,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当前期冬季和春季甚至是前一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如果处于异常偏暖 (或偏冷 )状态 ,并且西风漂流区具有较明显的SST负 (或正 )距平分布时 ,则东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整体偏多 (或偏少 )的倾向。当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温异常 中国 东北地区 旱涝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被引量:58
8
作者 吕俊梅 祝从文 +1 位作者 琚建华 林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2-794,共13页
本文利用测站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过去一百多年中国东部华北、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发现,尽管这三个地区的夏季降水具有不同的年代际转折时期,但是均同时在1910年代初期、1920年代初期、194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1... 本文利用测站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过去一百多年中国东部华北、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发现,尽管这三个地区的夏季降水具有不同的年代际转折时期,但是均同时在1910年代初期、1920年代初期、194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1970年代末期以及1990年代初期发生了跃变。近一百年间不同年代际时期东部夏季降水的分布型主要以南正北负或者南负北正的偶极型为主,并且无论是偶极型分布还是三极型分布,两个相邻年代际时期中国东部降水分布型发生完全反向变化的概率较高(60%)。此外,夏季的PDO、冬季的AO以及春季的北极海冰也同时在1920年代末期、1940年代中期、1970年代末期以及1990年代中期左右发生了跃变,这几次跃变时期与中国东部三个不同地区夏季降水发生跃变的时期一致,表现出近百年来太平洋年代振荡(PDO)、北极涛动(AO)以及北极海冰这三个因子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协同作用。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夏季的PDO与华北夏季降水显著负相关。PDO的年代际变化能够在500 hPa位势高度场中激发出太平洋—日本(PJ)型年代际遥相关波列;同时在850 hPa风场中激发出类似于影响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型,从而影响华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冬半年的AO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冬季到春季正位相的AO导致亚洲大陆南部处于湿冷状态,土壤湿度的记忆性可将这种状态延续到夏季。因此,夏季海陆热力对比减弱,东亚夏季风发生年代际减弱,相应地长江流域的降水年代际增多。春季北极海冰与华南夏季降水显著负相关,北极海冰的年代际异常能在500 hPa位势高度场中激发出与静止Rossby波异常传播相联系的欧亚—华南年代际遥相关波列,从而影响华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50
9
作者 郭江勇 李耀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9-494,共6页
利用西北地区119个气象站1961-2000年夏季降水资料,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选择典型多雨与少雨年,对美国NCEP/NCAR高空流、地气系统射出的长波辐射(OLR)场、赤道北太平洋海温(SST)与西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利用西北地区119个气象站1961-2000年夏季降水资料,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选择典型多雨与少雨年,对美国NCEP/NCAR高空流、地气系统射出的长波辐射(OLR)场、赤道北太平洋海温(SST)与西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新疆的吐鲁番气象站,为6.7mm,最多的是陕西的佛坪气象站,为446.9mm。多雨年北半球500hPa极涡明显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700hPa矢量风距平场中国西北地区为辐合区,700hPa比湿距平中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OLR主要负距平中心在西北地区,SSt负距平主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少雨年500hPa极涡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很弱,700hPa矢量风距平场中国西北地区为辐散区,700hPa比湿距正中心位于孟加拉湾西部,OLR主要正距平中心在西北地区;SST正距平主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气候特征 高空环流 相关关系 西北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48
10
作者 胡景高 陶丽 周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利用1979—2007年NCEP/DOE2再分析资料,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595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0年平均的南亚高压脊线的纬度位置和东脊点的经度位置的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变化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脊线... 利用1979—2007年NCEP/DOE2再分析资料,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595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0年平均的南亚高压脊线的纬度位置和东脊点的经度位置的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变化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脊线北进过程中在5月第3候存在突变,其发生时间平均提前于南海夏季风爆发1候;同时南亚高压脊线在向北推进过程中于4月下旬出现稍南撤现象;4月后期到6月初高压脊线中段比其东段的脊线位置要偏北,北进更早,8月中期以后高压脊线中段又比其东段位置偏南。6月中旬到7月初是南亚高压东进最明显的阶段,高压东脊点存在时间尺度为一周的周期振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对华南地区和江淮流域的夏季降水,南亚高压东脊点东西位置更能作为高压特征参数表征南亚高压,而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高压脊线更具有代表性。由合成分析可以看到,南亚高压东脊点偏东(西)年,高压强度增强(减弱),江淮流域、东北部分地区偏涝(旱),华南地区偏旱(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南亚高压的东脊点异常 夏季降水
下载PDF
2016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简析 被引量:50
11
作者 袁媛 高辉 柳艳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1,共7页
2016年夏季(6~8月),我国东部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大部降水均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6—7月的降水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而8月发生显著转折,除了华南地区降水偏多外,我国东部大部地区降水都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6—... 2016年夏季(6~8月),我国东部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大部降水均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6—7月的降水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而8月发生显著转折,除了华南地区降水偏多外,我国东部大部地区降水都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6—7月长江流域的降水偏多主要是受到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影响,副高脊线位置总体接近常年,但南北摆动较大,阶段性偏南对应了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偏多的时段。同时,菲律宾附近低层异常反气旋环流导致来自副高西侧的水汽通量异常辐合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暖海温在超强El Nino衰减年的持续发展是导致上述环流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8月,副高发生断裂,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转为异常气旋性环流控制,水汽输送异常辐散区控制我国东部大部地区,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8月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活动偏强,MJO东传至西太平洋并持续长达25 d,为历史少见。异常的MJO活动是导致8月热带和副热带大气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超强El Nino 印度洋暖海温 MJO
下载PDF
我国南部夏季季风降水水汽来源的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0
12
作者 柳鉴容 宋献方 +3 位作者 袁国富 孙晓敏 刘鑫 侯士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4-1012,共9页
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多受季风影响。不同的季风将来自不同通道的水汽带入我国境内,控制降水的时空分布。论文利用CHNIP(中国大气降水同位素网络)中位于南部地区的观测站点,在2005年7月间,收集了月大气降水样及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分... 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多受季风影响。不同的季风将来自不同通道的水汽带入我国境内,控制降水的时空分布。论文利用CHNIP(中国大气降水同位素网络)中位于南部地区的观测站点,在2005年7月间,收集了月大气降水样及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分析表明,降水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空间分布可以很好地示踪和反演该地区夏季季风降水的3个主要水汽来源以及传输路径——体现南亚季风的西南水汽通道、体现南海季风的南海水汽通道及体现副热带季风的东南水汽通道。得到的大气降水线方程:δD=5.15δ18O-15.5反映了我国南部地区的降水过程历经了一定的蒸发。对δ18O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时发现,δ18O与降雨量和高程存在对数关系,而与温度和相对湿度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综合考虑各环境因子对δ18O的影响,给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δ18O(‰)=0.007H(m)+1.47T(℃)-0.02P(mm)+0.24RH(%)-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季风 降水 水汽通道 Δ^18O 中国南部
下载PDF
印度夏季风与中国华北降水的遥相关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7
13
作者 刘芸芸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9-799,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揭示了印度夏季风与中国华北降水的正相关关系,以后国内外又有一些研究证实了这种正相关关系的存在。文中利用1951—2005年多种气象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详细讨论了印度夏季风和中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并针对...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揭示了印度夏季风与中国华北降水的正相关关系,以后国内外又有一些研究证实了这种正相关关系的存在。文中利用1951—2005年多种气象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详细讨论了印度夏季风和中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并针对由印度西北部经青藏高原到中国华北地区形成的正、负、正的遥相关型,从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两方面探讨了其中的内在联系,所得结果不但确证了以往的结论,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印度夏季风对华北地区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印度夏季风强(弱)时,华北地区容易出现降水偏多(少)的天气;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少)时,印度夏季风偏强(弱)的机率却低一些,这说明印度夏季风的异常变化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有更大的影响。(2)印度夏季风强度主要受印度季风槽的影响,在印度季风槽加深的同时,中高纬的低压槽也加深发展,而这时西太平洋高压脊西伸,来自低纬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和源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共同作用,有利于华北地区的降水偏多;反之则不利于华北地区的降水。(3)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也很好地模拟出印度夏季风和华北夏季降水的遥相关关系,其相应的环流异常系统与诊断分析结果非常一致,这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这种遥相关关系的存在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夏季风 华北降水 遥相关 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
下载PDF
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基本气候特征 被引量:46
14
作者 周毅 高阳华 段相洪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9-272,共4页
利用三峡库区44个观测站43 a夏季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EOF)、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基本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一致性较好;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及70年代为少雨期,80年代初期为多雨期... 利用三峡库区44个观测站43 a夏季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EOF)、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基本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一致性较好;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及70年代为少雨期,80年代初期为多雨期,而80年代后期至今,有准2 a多雨、少雨振荡的特征;近43 a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存在2~3 a,6~7 a及15 a左右的周期;旱年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涝年;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夏季降水 周期 年代际 小波变换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李永华 徐海明 +2 位作者 白莹莹 李强 何泽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3-530,共8页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和中国740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EOF、Mann-Kendal、MESA(最大熵谱分析)、Morlet小波、线性相关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量大体分...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和中国740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EOF、Mann-Kendal、MESA(最大熵谱分析)、Morlet小波、线性相关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量大体分为3种类型,即全区域一致型、南北相反型和东西相反型,其中全区域一致型是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最主要的分布型,出现频率达到60%以上。在整个时间域内,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略有增加的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总体偏旱,而在80年代前期总体偏涝,80年代中后期开始波动加剧,旱涝交替发生,但总体相对偏涝;21世纪初以来,西南地区东部总体偏旱;1959年以来,1998,1980和1993年是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年份,而2006年和1972年降水偏少最明显。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均较明显,存在2~3年、15年左右的显著周期。西南地区东部与宜宾以下的整个长江流域和西藏东部及川西高原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华北中部和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夏季降水 时空特征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6
作者 罗兵 孙海燕 +5 位作者 徐港明 扬志刚 沈宗根 顾雯雯 高阳 郑佳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2期5210-5212,5246,共4页
SSR标记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呈孟德尔遗传,多态性丰富,信息量大,已被作为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之一而广泛应用。文中重点介绍了SSR标记的开发和SSR技术试验体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SSR分子标记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SSR 分子标记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庆夏季旱涝的欧亚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德 李永华 +3 位作者 高阳华 李晶 唐云辉 叶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5-279,共5页
计算了重庆地区夏季区域降水指数, 采用相关、合成、奇异值分解等多种技术方法分析了重庆地区夏季旱涝的同期夏季和前期冬季欧亚环流特征, 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关键区环流指数, 并分析了其对重庆地区夏季降水预报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夏季降水 欧亚环流 关键区
下载PDF
近45年山东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3
18
作者 迟竹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0-226,共7页
利用1961-2005年山东省26个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山东夏季(6-8月)降水总量、雨日和暴雨日数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夏季降水气候变化成因,并划分了夏季降水旱涝年。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大部分地区为减少趋势,暴雨日降雨强度的变化... 利用1961-2005年山东省26个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山东夏季(6-8月)降水总量、雨日和暴雨日数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夏季降水气候变化成因,并划分了夏季降水旱涝年。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大部分地区为减少趋势,暴雨日降雨强度的变化与夏季降水量的减少关系更为密切;夏季降水量、暴雨日降雨强度和旱涝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最后用500hPa位势高度和环流特征量分析了夏季旱涝异常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气候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夏季降水 年代际特征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东亚季风区夏季风强度和降水的配置关系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长征 王会军 姜大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0-712,共13页
1979~ 2 0 0 0年东亚地区夏季风强度和夏季总降水之间的关系被分为四种类型 :A :强季风、强降水 ;B :强季风、弱降水 ;C :弱季风、强降水 ;D :弱季风、弱降水。通过研究不同关系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和SST异常 ,并分析不同要素在季风和... 1979~ 2 0 0 0年东亚地区夏季风强度和夏季总降水之间的关系被分为四种类型 :A :强季风、强降水 ;B :强季风、弱降水 ;C :弱季风、强降水 ;D :弱季风、弱降水。通过研究不同关系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和SST异常 ,并分析不同要素在季风和降水关系变化中的作用 ,发现在季尺度上东亚季风区夏季风强度和地区同期降雨总量的关系具有多面性特征 ,此关系取决于环流场的整体配置 ,其中西太平洋副高、南亚高压和中高纬阻塞形式为三个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另外 ,海温变化对东亚季风和总降水的关系有明显的影响 ,尤其是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海区域海温。合成分析结果表明 5 0 0hPa东亚异常波列和东亚夏季风强度密切相关 ,但波形与东亚季风区夏季总降水强弱没有明显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夏季风 降水 强度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Cover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NDVI and Climate Data 被引量:41
20
作者 张井勇 董文杰 +1 位作者 符淙斌 吴凌云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002-1006,共5页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the feedback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by calculating immediate (same season), and one-and two-season lagged correlations be...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the feedback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by calculating immediate (same season), and one-and two-season lagg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NDVI in spring and the previous winter and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are positive in most regions of China, and they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egions. The stronger one-and two-season lagged correlations occur in the eastern arid/semi-arid region, Central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 out of the eight climatic regions of China, and this implies that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has more sensitive feedback effects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three regions. The three regions are defined as sensitive regions. Spatial analyses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spring NDVI averaged over each sensitive region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160 stations suggest that the vegetation cover strongly affects summer precipitation not only over the sensitive region itself but also over other regions, especially the downstream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UENCE vegetation cover summer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