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8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蒙边境中段花岗岩时空分布特征及构造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147
1
作者 童英 洪大卫 +3 位作者 王涛 史兴俊 张建军 曾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5-412,共18页
本文精确地厘定了中蒙边境中段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459-454Ma)、锡林浩特代托吉卡山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268±6.9Ma)、镶黄旗巴音察汗灰白色中细粒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261.7±6.1Ma)、镶黄旗二长花岗岩(262.7±6.0Ma... 本文精确地厘定了中蒙边境中段白乃庙片麻状石英闪长岩(459-454Ma)、锡林浩特代托吉卡山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268±6.9Ma)、镶黄旗巴音察汗灰白色中细粒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261.7±6.1Ma)、镶黄旗二长花岗岩(262.7±6.0Ma)、镶黄旗哈达庙黑云母石英闪长岩(277.2±2.9Ma)、锡林浩特白音锡勒中细粒正长花岗岩(231.1±7.6Ma)、苏尼特左旗(东苏)二长花岗岩(216.9±5.4Ma)、苏尼特左旗沙尔塔拉碱长花岗岩(152.1±2.5Ma)的时代。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本地区花岗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区内花岗岩空间上呈3条近东西向的条带分布,时间上可划分为5个重要期次:早-中古生代(490-387Ma)、石炭纪(342-302Ma)、二叠纪(282-257Ma)、三叠纪(249-204Ma)和晚中生代(152-118Ma),峰期间隔约为40Ma,并存在两条巨型碱性花岗岩带(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的二叠纪碱性岩带、华北板块北缘的晚三叠世碱性正长岩带),岩浆活动呈现不对称性。结合区域地质、岩石、年代学等证据说明,北部贺根山蛇绿岩与南部索伦山-西拉木伦蛇绿岩代表两个洋盆体系,贺根山洋闭合早于中二叠世,而索伦山-西拉木伦缝合带所代表残留古亚洲洋关闭,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最终碰撞拼合的时代应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同时,区内与花岗岩有关的矿产发育,包括铜、钨、锌等矿种,多产于造山后伸展或岩石圈拆沉,区域大规模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 花岗岩 年代学 构造演化 成矿
下载PDF
四川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27
2
作者 邓康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12,共6页
本文从龙门山的形成发展入手,论述了四川盆地的演化过程。认为上扬子区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前陆盆地和拗陷盆地之后,在特提斯和滨太平洋构造城以压应力为主的长期作用下,于喜山早期形成了四川构造盆地;成盆后的演化集中反映在构造形变... 本文从龙门山的形成发展入手,论述了四川盆地的演化过程。认为上扬子区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前陆盆地和拗陷盆地之后,在特提斯和滨太平洋构造城以压应力为主的长期作用下,于喜山早期形成了四川构造盆地;成盆后的演化集中反映在构造形变上。进而据盆地的演化、形变特点,预测了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构造演化 构造特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12
3
作者 顾朝林 宋国臣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0-73,77,共5页
介绍了城市意象的概念 ,并从结构性意象研究和评估性意象研究两个方面 ,对城市意象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的若干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最后 ,强调了城市意象研究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意象 城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演化 被引量:114
4
作者 殷进垠 刘和甫 迟海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29,共4页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深层一个具代表性的含气断陷。研究表明断陷演化分为火石岭—沙河子期 (J3 h K1sh)和营城期 (K1ych)两个阶段。J3 h K1sh期为断陷主要发育阶段 ,断陷为NW向 ,受NW向基底断层伸展控制。K1sh末期存在一次较强的挤...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深层一个具代表性的含气断陷。研究表明断陷演化分为火石岭—沙河子期 (J3 h K1sh)和营城期 (K1ych)两个阶段。J3 h K1sh期为断陷主要发育阶段 ,断陷为NW向 ,受NW向基底断层伸展控制。K1sh末期存在一次较强的挤压反转 ,断陷发生褶皱与断层逆冲反转。K1ych期具坳陷性质 ,盆地转为NNE向。J3 h K1sh期断陷发育受NW SW向左行扭动应力场影响 ,NW向断陷段具有走滑拉分特点。沙河子期是烃源岩主要沉积期。J3 h K1sh期形成的横向转换构造、断层斜坡和反转期形成的反转背斜 ,最有利于深层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 断陷 构造演化 晚株罗世-早白垩世 油气聚集
下载PDF
煤层气赋存的两大地质控制因素 被引量:127
5
作者 王怀勐 朱炎铭 +2 位作者 李伍 张建胜 罗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9-1134,共6页
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机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河北赵各庄井田的煤层气赋存特征。研究表明:构造控制着煤层气生成、聚集、产出过程的每一环节;煤层水溶解了部分煤层气,同时控制着煤储层的压力,水的流动将直接影... 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机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河北赵各庄井田的煤层气赋存特征。研究表明:构造控制着煤层气生成、聚集、产出过程的每一环节;煤层水溶解了部分煤层气,同时控制着煤储层的压力,水的流动将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程度。赵各庄井田现今煤层气的赋存特征主要是构造与水动力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井田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Ⅰ区和Ⅱ区构造较发育,逆冲、压扭性断层对煤层气有很好的封堵作用;Ⅲ区受开平向斜控制,煤层气含量在向斜核部明显较大。同时,井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封闭或半封闭的,而且由于井田所在的开平向斜北西翼受水力封堵作用影响,煤层气封存条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赋存 构造演化 水动力条件 开平向斜
下载PDF
准噶尔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18
6
作者 况军 齐雪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准噶尔盆地是陆内坳陷盆地与前陆盆地相叠加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3期伸展及随后的热沉降作用,发育了3大套烃源岩;其间发育了3期前陆盆地,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带,孕育了3个关键成藏期。多次叠加作用形成了准噶尔盆地西... 准噶尔盆地是陆内坳陷盆地与前陆盆地相叠加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3期伸展及随后的热沉降作用,发育了3大套烃源岩;其间发育了3期前陆盆地,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带,孕育了3个关键成藏期。多次叠加作用形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缘与东北缘3个前陆冲断带。西北缘逆掩断裂带早已被证明为大型油气聚集带;南缘冲断褶皱带的大、中型油气田也正被逐个发现;东北缘前陆冲断带也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勘探实践证明,准噶尔盆地前陆冲断带勘探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领域明朗、方向清楚,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前陆盆地 构造演化 前陆冲断带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 被引量:95
7
作者 杨海波 陈磊 孔玉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86-688,共3页
以准噶尔盆地整体构造演化特征为背景,并根据盆地各区构造演化和含油气方面的差异性,在分析了历次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和有关的地质综合报告、地震剖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盆地与区带研究都适用的、统一的、规范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该方... 以准噶尔盆地整体构造演化特征为背景,并根据盆地各区构造演化和含油气方面的差异性,在分析了历次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和有关的地质综合报告、地震剖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盆地与区带研究都适用的、统一的、规范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该方案将盆地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和44个二级构造单元,与以往方案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北天山山前冲断带单独划分为一级构造单元;五彩湾凹陷归入东部隆起;中拐凸起归入西部隆起;对陆梁隆起、原昌吉凹陷、原帐北断褶带进行了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划分 隆起 准噶尔盆地 构造演化 北天山 地震剖面 地质 冲断带 凹陷 区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96
8
作者 丁文龙 林畅松 +2 位作者 漆立新 黄太柱 余腾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此与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体系的展布、基底结构与构造、地壳深部地质背景及古构造应力场演变等关系密切。该隆起是一个从震旦纪开始发育演化的继承性活动型古隆起,其形成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构造旋回阶段(Z—D2)、海西构造旋回阶段(D3—P)、印支—燕山构造旋回阶段(T—K)和喜马拉雅构造旋回阶段(E—Q)。这一新认识对巴楚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和潜力评价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构造格架 形成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92
9
作者 吕海涛 张仲培 +2 位作者 邵志兵 张根法 岳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3,90,共9页
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形成展布及后期构造演化过程,并从油气成藏条件的角度,阐述了其油气勘探意义。认为研究区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具备岩溶... 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形成展布及后期构造演化过程,并从油气成藏条件的角度,阐述了其油气勘探意义。认为研究区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具备岩溶发育的古隆起背景,奥陶系岩溶储集体值得勘探重视;麦盖提斜坡北部与巴楚隆起南缘带在早古生代为古隆起的北斜坡区,是长期的油气运移指向区,利于油气聚集;麦盖提斜坡北部的海西晚期构造带,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 碳酸盐岩岩溶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库车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83
10
作者 田作基 宋建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13,共7页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 库车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北部,北界为南天山南缘大断裂,南界则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在早古生代洋盆及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俯冲关闭及褶皱冲断、中生代天山夷平及泛湖发育、以及新生代陆内俯冲造山成盆的演化。就库车前陆盆地来说,可分为两个大的演化阶段: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库车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划分为南天山南缘逆冲断裂构造带、拜城—阳霞坳陷变形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等四个构造单元。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可以识别出三个油气系统,即中上三叠统湖相泥岩油气系统、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泥岩油气系统、以及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岩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油气系统 前陆盆地 新生代
下载PDF
准噶尔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85
11
作者 张朝军 何登发 +6 位作者 吴晓智 石昕 罗建宁 王宝瑜 杨庚 管树巍 赵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1期47-58,共12页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拉美丽有限洋盆拉张聚敛旋回、晚石炭世—三叠纪的古亚洲洋全面消亡、早侏罗世—古近纪的陆内断坳旋回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压扭强挤压聚敛造山旋回。伸展期原盆的稳定地层层序往往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聚敛期原盆受到改造,成为构造圈闭发育或油气聚集的时期;此外,通过恢复盆地的演化过程指出泥盆—石炭系是未来准噶尔盆地寻找油气勘探大场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盆山耦合 洋陆转换 残留洋盆 弧后盆地 前陆盆地 叠合盆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黔中隆起性质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88
12
作者 邓新 杨坤光 +1 位作者 刘彦良 佘振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9,共11页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陶世五峰期至早志留世龙马溪期。广西运动期间,受到来自南部云开地块与桂滇-北越地块的挤压和南东向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汇聚、碰撞脉动式收缩的远程效应,出现了以黔中背斜、乌当-二比向斜为代表的东西向构造带和以麻江背斜为代表的南北向构造带共存的现象,之后,"黔中隆起"作为独立意义的构造单元消失,与"江南古陆"相连接进入联合发展时期。东吴运动和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改变了黔中隆起控制东西走向的沉积古地理格架,变为近南北向,黔中隆起与上扬子地区的构造演化彻底融为一体,标志黔中隆起演化的彻底结束。黔中隆起南缘边界的镇远—贵阳断裂中的钾镁煌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61.3±8.0)Ma,很好地指示了黔中隆起作为独立单元发展的最后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构造运动 U-PB年龄 构造性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构造解析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85
13
作者 黄太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通过塔中北坡三维地震资料的解析,对主要断裂带的变形特征、活动期次与控储控藏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8排NNE或NEE走向的左行走滑断裂带,主要活动期为加里东中期(中奥陶世末)与海西早期(中泥盆世末)。海西早期张扭性走滑断裂... 通过塔中北坡三维地震资料的解析,对主要断裂带的变形特征、活动期次与控储控藏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8排NNE或NEE走向的左行走滑断裂带,主要活动期为加里东中期(中奥陶世末)与海西早期(中泥盆世末)。海西早期张扭性走滑断裂是在加里东中期压扭性走滑断裂的基础上继承性发育的,受控于先存基底薄弱带与构造应力的不均衡作用,属于典型的被动型走滑断裂;断裂系统形成的裂缝及后期发生的热液活动,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孔洞-裂缝型储集体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区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与喜马拉雅期3个主要成藏期,古生代的构造格局与走滑断裂活动控制了本区油气纵向分布的差异与富集,形成了中下奥陶统以干气气藏为主、下志留统以油藏为主的成藏特征。塔中北坡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寻找天然气规模储量与产量阵地的现实领域,走滑断裂附近分布的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体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同时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中段泥岩覆盖下砂体的"甜点"发育区,是柯坪塔格组下段油藏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构造演化 油气运移 油气勘探 塔中北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演化历史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85
14
作者 朱光 王薇 +2 位作者 顾承串 张帅 刘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5-949,共15页
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的演化历史是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重要记录。中侏罗世末(燕山运动A幕),郯庐断裂带局部发生左行平移活动,而华北克拉通上出现了一系列北北东走向的缩短构造,指示了西太平洋伊泽奈崎板块俯冲的开始。晚侏罗世期间,郯... 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的演化历史是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重要记录。中侏罗世末(燕山运动A幕),郯庐断裂带局部发生左行平移活动,而华北克拉通上出现了一系列北北东走向的缩短构造,指示了西太平洋伊泽奈崎板块俯冲的开始。晚侏罗世期间,郯庐断裂带没有发生活动,而华北克拉通出现局部伸展与岩浆活动及区域性隆升,应为弧后弱拉张背景。早白垩世初(燕山运动B幕),郯庐断裂带再次发生强烈的左行平移活动,华北克拉通北部与东部出现了一系列近南北向挤压产生的构造,应是鄂霍茨克洋最终关闭与伊泽奈崎板块高速俯冲双重作用的结果。随后的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克拉通在弧后拉张背景下发生峰期破坏,郯庐断裂带呈现为强烈的伸展活动。早白垩世末的区域性挤压作用,结束了华北克拉通的峰期破坏,并使郯庐断裂带再次发生了一期左行平移活动。这期挤压作用出现在太平洋板块接替伊泽奈崎板块这一重大板块调整的背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构造演化 华北克拉通破坏 动力学背景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走滑断裂系统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被引量:83
15
作者 邬光辉 成丽芳 +3 位作者 刘玉魁 汪海 曲泰来 高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的走滑断裂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研究系统中主要发育着花状构造、雁列构造、拉分地堑、辫状构造、剪切断裂带等多种构造样式。晚加里东-早海西运动期受阿尔金地区... 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的走滑断裂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研究系统中主要发育着花状构造、雁列构造、拉分地堑、辫状构造、剪切断裂带等多种构造样式。晚加里东-早海西运动期受阿尔金地区强烈的斜向碰撞挤压作用,在塔中地区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断裂;晚海西运动期受控南天山洋的斜向闭合拼贴作用,在塔北隆起轴部发育北东东向的压扭断裂,在塔北隆起南缘发育近南北向右旋走滑断裂;印支-燕山运动期受阿尔金走滑作用,在塔东发育左旋压扭断裂;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受西昆仑-帕米尔斜向挤压,在巴楚地区发育压扭-走滑断裂。走滑断裂形成演化具有多期性、断裂发育具有继承性与区段性。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走滑断裂破坏早期古油藏,是晚期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走滑断裂带造成油气分布的区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走滑断裂 构造演化 碳酸盐岩 油气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及变换构造 被引量:78
16
作者 陈书平 漆家福 +5 位作者 王德仁 程秀申 赵衍彬 徐振强 解晨 孙海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9,共7页
分析了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研究了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及断裂系统之间的位移传递方式及相应的变换构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间位移的传递方式有传递式、接力式、消长式和消减式4种类型,分别形成了传递断层和楔状断阶、走向... 分析了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研究了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及断裂系统之间的位移传递方式及相应的变换构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间位移的传递方式有传递式、接力式、消长式和消减式4种类型,分别形成了传递断层和楔状断阶、走向斜坡和地垒凸起、中央斜向背斜、消减斜坡和断鼻等变换构造。东濮凹陷不同时期形成的变换构造,在近东西方向上相互联接形成变换构造带。这些变换构造带在平面上将东濮凹陷分隔成具有不同构造、沉积特征的区段;在垂向上,不同时期形成的变换构造发生叠加、改造和迁移,从而对沉积起控制作用,有利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裂陷盆地 断裂系统 构造类型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77
17
作者 吴河勇 李子顺 +1 位作者 冯子辉 朱德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6,共6页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由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T5-T22)、中部走滑拉分盆地(T22-T04)和上部坳陷盆地(T04-地表)3个原型盆地。每一期盆地建造之后都经历了相应的盆地改造过程,分别对应着南屯...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由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T5-T22)、中部走滑拉分盆地(T22-T04)和上部坳陷盆地(T04-地表)3个原型盆地。每一期盆地建造之后都经历了相应的盆地改造过程,分别对应着南屯期末、伊敏期末和晚期(青元岗期后)。盆地的这种多期建造和多期改造特征控制了盆地内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关系,因而决定了油气勘探的方向。伸展断陷发育时期,乌尔逊-贝尔凹陷为受NEE和近SN向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盆地群,控制了盆地内有效烃源岩的空间分布。中部走滑拉分时期,受近SN向和NEE向断裂控制,形成了乌北、乌南、贝西、贝中4个次洼,控制了乌尔逊-贝尔凹陷区域盖层的空间分布,并与上部坳陷盆地一起控制了下部烃源岩的成熟范围。3期改造作用提供了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并决定了有利构造圈闭的空间分布特征。伊敏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在此之前定型并受晚期构造微弱改造的构造圈闭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断陷盆地 乌尔逊-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 被引量:74
18
作者 曲国胜 马宗晋 +2 位作者 陈新发 李涛 张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在各时期沉积构造格局及厚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准噶尔盆地不同时期沉积-构造空间展布的规律,分析了加里东运动末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末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等不同时期盆地基底-盖层、前陆盆地变形的动力学演化... 在各时期沉积构造格局及厚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准噶尔盆地不同时期沉积-构造空间展布的规律,分析了加里东运动末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末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等不同时期盆地基底-盖层、前陆盆地变形的动力学演化,提出了盆地构造的变形响应及其组合样式;褶皱基底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其演化规律;前陆冲断带-前陆凹陷-前缘隆起带-中央隆起带构成了晚二叠-早三叠世准噶尔盆地的整体变形格局;晚三叠-中侏罗世末期盆地基底-盖层经历了东西向挤压-盆地剪切拉分-南北向挤压的动力学环境;晚侏罗世西北缘推覆构造为南北向挤压造成,盆内陆梁隆起以斜冲-走滑构造变形为特征;喜马拉雅运动期盆地周缘构造定型为6个样式不同的构造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构造变形组合 动力学演化
下载PDF
鲁西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69
19
作者 牛树银 胡华斌 +3 位作者 毛景文 孙爱群 许传诗 侯泉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4-39,共6页
根据区域地层(体)中部老外部新的环状分布,断裂构造的环状、放射状展布,核部缓倾拆离滑脱构造的发育特点,幔源岩浆活动以及区域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鲁西幔枝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认为鲁西地区北西... 根据区域地层(体)中部老外部新的环状分布,断裂构造的环状、放射状展布,核部缓倾拆离滑脱构造的发育特点,幔源岩浆活动以及区域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鲁西幔枝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认为鲁西地区北西向陡倾韧性剪切带切割了深部华北地幔亚热柱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导致其减压释荷形成深熔岩浆。岩浆演化序列表现出岩浆基性程度由高变低、侵入深度由深变浅、围岩蚀变由强变弱的总体演化趋势。由于强烈的岩浆上侵使得变质基底隆升、盖层拆离滑脱,形成典型的鲁西幔枝构造,在顶部则发育一系列明显的拆离掀斜断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地幔热柱 幔枝构造 构造演化 形成机制 鲁西地区
下载PDF
淮北地区煤储层物性及煤层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68
20
作者 姜波 秦勇 +3 位作者 范炳恒 傅雪海 桑树勋 胡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研究了淮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及控气特征 ,结果认为 :淮北地区印支期以来的构造演化对煤储层物性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以 EW向的宿北断裂为界 ,北部地区煤层气勘探前景不佳 ,南部地区的东部 ,煤层的展布受褶皱形态的控制 .在宿南向斜和南... 研究了淮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及控气特征 ,结果认为 :淮北地区印支期以来的构造演化对煤储层物性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以 EW向的宿北断裂为界 ,北部地区煤层气勘探前景不佳 ,南部地区的东部 ,煤层的展布受褶皱形态的控制 .在宿南向斜和南坪向斜中 ,煤层埋深、煤体结构、含气性、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均有利于煤层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 ,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 ;临涣矿区强变形构造煤发育 ,煤体结构复杂 ,基本无勘探前景 ;涡阳矿区正断层发育 ,煤层气含量相对较小 ,但渗透性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构造演化 煤层气 储层物性 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