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碳钢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惠卫军 于同仁 +2 位作者 苏世怀 董瀚 翁宇庆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64,共5页
采用常规双相区球化退火和亚温球化退火工艺研究了常规轧制(CR)和控轧控冷(CRC)的中碳钢SWRCH35K的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双相区球化退火相比,亚温球化退火时碳化物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球化率高,且碳化物比较细小,具... 采用常规双相区球化退火和亚温球化退火工艺研究了常规轧制(CR)和控轧控冷(CRC)的中碳钢SWRCH35K的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双相区球化退火相比,亚温球化退火时碳化物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球化率高,且碳化物比较细小,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冷成形性,采用亚温球化退火处理可明显地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控轧控冷的中碳钢线材尽管具有比较粗大的珠光体组织,但因有相当部分的珠光体发生退化,其球化退火进程要明显快于细珠光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钢 球化退火 力学性能 亚温球化退火 双相区球化退火
下载PDF
H13钢退火态中的碳化物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薛松 周杰 +1 位作者 张艳伟 耿佩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5,共6页
H13热作模具钢在850℃保温2 h后,以25℃/h速度缓慢冷却至室温。用SEM观察合金组织经球化退火处理后的形态变化,用EDS、XRD、TEM和萃取分离方法对H13钢退火态中碳化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850℃球化退火处理后,合金中原有... H13热作模具钢在850℃保温2 h后,以25℃/h速度缓慢冷却至室温。用SEM观察合金组织经球化退火处理后的形态变化,用EDS、XRD、TEM和萃取分离方法对H13钢退火态中碳化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850℃球化退火处理后,合金中原有的马氏体组织和珠光体组织基本转化成球状碳化物,主要碳化物类型有4种:MC、M6C、M7C3、M23C6,而且不同类型的碳化物所含的主要合金元素不同,MC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为V,M7C3和M23C6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为Cr,M6C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为Mo和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碳化物 球化退火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H13热作模具钢锻后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19
3
作者 叶喜葱 刘绍友 +3 位作者 陈实华 石春明 潘宗 黄爱珍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74,共3页
对H13模具钢锻后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规球化退火处理后,H13钢组织粗大,显微偏析严重,球化不完全,大部分碳化物呈网状结构。经高温正火+球化退火后,H13钢组织细化,合金元素偏析得到改善,碳化物球化率提高,碳化物更加均... 对H13模具钢锻后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规球化退火处理后,H13钢组织粗大,显微偏析严重,球化不完全,大部分碳化物呈网状结构。经高温正火+球化退火后,H13钢组织细化,合金元素偏析得到改善,碳化物球化率提高,碳化物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偏析和球化效果和正火温度有关,1020℃正火时,H13钢球化组织更加均匀弥散,球化效果良好,球化率可达95%以上,偏析基本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模具钢 高温正火 球化退火 组织 偏析
原文传递
高温正火对H13钢锻后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顾佳羽 李欢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对H13热作模具钢高温正火+球化退火处理,研究了高温正火对H13钢锻后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正火能改善H13钢锻后组织,减少组织偏析和网状碳化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正火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改善越显著。H13钢锻后经Ms点以上空冷,... 对H13热作模具钢高温正火+球化退火处理,研究了高温正火对H13钢锻后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正火能改善H13钢锻后组织,减少组织偏析和网状碳化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正火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改善越显著。H13钢锻后经Ms点以上空冷,再经高温正火,得到球化组织更均匀弥散,球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高温正火 球化退火 组织
原文传递
GCr15钢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 被引量:18
5
作者 汪东红 杨霄 +1 位作者 陈其伟 朱国辉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根据"离异共析"原理,对GCr15钢采用低温奥氏体化和快速球化退火新工艺,该工艺使得球化退火的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和等温转变时间总和缩短到2h以内,与传统退火工艺相比节约能源50%以上。
关键词 快速球化 退火 离异共析 GCR15
下载PDF
脉冲电场对GCr15钢球化退火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丽云 王建中 +2 位作者 刘兴江 杨建新 周大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8,共3页
研究了在脉冲电场作用下 ,GCr15钢球化退火组织的变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接触式脉冲电场作用于GCr15钢的退火 ,可明显改善该钢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 ,在相同的等温温度下 。
关键词 GCR15钢 脉冲电场 球化退火 轴承钢
下载PDF
高纯净GCr15轴承钢组织演变与快速球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闫文凯 杨卯生 +1 位作者 杜景红 俞峰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67,共5页
利用碳化物的金相形貌、数量、大小、分布及圆整度表征试验钢的球化质量,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制度研究高纯净GCr15轴承钢预备组织与退火工艺对碳化物球化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优良的预备组织适宜的退火制度有利于碳化物在短时间内球化和细... 利用碳化物的金相形貌、数量、大小、分布及圆整度表征试验钢的球化质量,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制度研究高纯净GCr15轴承钢预备组织与退火工艺对碳化物球化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优良的预备组织适宜的退火制度有利于碳化物在短时间内球化和细化,采用文中退火制度a,GCr15轴承钢碳化物圆整度为0.087μm、平均粒径为0.27μm,球化时间比传统工艺减少3.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碳化物 球化退火
原文传递
SCM435冷镦钢线材球化退火工艺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贤平 马辉 于志华 《金属制品》 2009年第4期40-43,共4页
介绍SCM435冷镦钢线材对原材料的成分要求及其球化退火的重要性,通过2种球化退火工艺试验,探讨SCM435线材球化退火机制,并利用渗碳体球化率、金相组织、硬度指标说明球化退火的最佳工艺。试验得知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SCM435线材的渗碳... 介绍SCM435冷镦钢线材对原材料的成分要求及其球化退火的重要性,通过2种球化退火工艺试验,探讨SCM435线材球化退火机制,并利用渗碳体球化率、金相组织、硬度指标说明球化退火的最佳工艺。试验得知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SCM435线材的渗碳体球化率、均匀度显著提高,且球状渗碳体颗粒更细小;在保温温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球化效果更好,但保温时间过长,渗碳体颗粒会按照Ostwald熟化机制长大,反而不利于冷镦变形。SCM435线材球化退火热处理最佳工艺为随炉加热到780℃→保温2~2.5h→随炉冷却到680℃→保温2.5~3h→随炉冷却到580℃→空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M435线材 球化退火 渗碳体 球化率
下载PDF
Carbide Evolution in High Molybdenum Nb-microalloyed H13 Steel during Annealing Process 被引量:9
9
作者 Tian-sheng LI Fu-ming WANG +2 位作者 Chang-rong LI Guo-qing ZHANG Qing-yong ME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30-336,共7页
Based on the Thermo-Calc thermodynamic software, the type of equilibrium precipitated carbides and their contents in high Mo Nb-microalloyed H13 steel (NMH13 steel) were calculated. The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 Based on the Thermo-Calc thermodynamic software, the type of equilibrium precipitated carbides and their contents in high Mo Nb-microalloyed H13 steel (NMH13 steel) were calculated. The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carbides after spheroidal annealing of two forged experimental steels were comparatively examined by means of optical microscopy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lectron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VC, M23 C6 and M6C are identified in H13 steel after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while (V,Nb)C, M23C6 , M2C and M6C are observed in NMH13 steel.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the ad- dition of Nb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MC phase and the high Mo content accelerates the precipitation of small rod-shape M2C phase in NMH13 steel. The amount of the fine carbides in NMH13 steel obviously increased with M2 C and M6 C precipitated from the ferrite phase,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rmodynamic cal- 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bium microalloying high molybdenum H13 steel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CARBIDE
原文传递
SCM435冷镦钢的球化退火工艺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南鹏飞 王福明 +2 位作者 刘振民 李永亮 张婧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2-97,共6页
在两相区+亚温区球化退火工艺的基础上,对SCM435冷镦钢进行球化退火试验。根据SCM435钢的化学成分,利用Thermo-Calc软件进行热力学计算得到对应的A1、A3温度分别为728℃、780℃。在综合分析影响球化效果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亚温区保... 在两相区+亚温区球化退火工艺的基础上,对SCM435冷镦钢进行球化退火试验。根据SCM435钢的化学成分,利用Thermo-Calc软件进行热力学计算得到对应的A1、A3温度分别为728℃、780℃。在综合分析影响球化效果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亚温区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对球化效果的影响,依次进行试验方案的设定。由试验结果可知:当在两相区温度为758℃,保温30 min时,亚温区保温温度688-698℃,保温4-5 h时,会得到良好的球化效果和较低的硬度;缩短两相区保温时间为25 min时,亚温段在698℃下保温4 h,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球化组织和较低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M435钢 球化退火 两相区 碳化物 冷镦钢
原文传递
轴承钢GCr15棒材产品低温精轧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剑恒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9-52,共4页
采用国外引进的可实现低温精轧的生产线,对轴承钢GCr15棒材产品进行了低温精轧,通过低温精轧降低了网状碳化物级别,减少了球化退火时间.研究得到了低温精轧轧制GCr15时以控制网状碳化物级别为目标的轧制温度范围为750~840℃,轧后冷却... 采用国外引进的可实现低温精轧的生产线,对轴承钢GCr15棒材产品进行了低温精轧,通过低温精轧降低了网状碳化物级别,减少了球化退火时间.研究得到了低温精轧轧制GCr15时以控制网状碳化物级别为目标的轧制温度范围为750~840℃,轧后冷却温度范围为600~680℃,同时也研究得到了低温精轧轧制GCr15时以控制网状碳化物级别及减少球化退火时间为目标的轧制温度范围为750~800℃,轧后冷却温度范围为600~680℃.通过该研究网状碳化物级别达到了2级以下,球化退火时间由原18 h减少到了1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精轧 网状碳化物 球化退火
下载PDF
GCr15轴承钢棒线材的球化退火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江运宏 周靖 《热处理》 CAS 2009年第3期11-16,共6页
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和实际生产经验,探讨了GCr15轴承钢的球化机制和退火工艺。从退火质量稳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GCr15轴承钢的3种主要球化退火方式。阐述了退火装备的进步对轴承钢球化退火质量提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轴承钢棒线... 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和实际生产经验,探讨了GCr15轴承钢的球化机制和退火工艺。从退火质量稳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GCr15轴承钢的3种主要球化退火方式。阐述了退火装备的进步对轴承钢球化退火质量提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轴承钢棒线材球化退火质量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棒线材 球化退火 碳化物
下载PDF
高碳马氏体不锈钢8Cr13MoV球化退火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变 被引量:10
13
作者 于文涛 李晶 +2 位作者 史成斌 朱勤天 宋惠东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31,共7页
利用Thermo-calc软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学显微镜(OM)等研究了锻造态高碳马氏体不锈钢8Cr13MoV球化退火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变。结果表明:锻态组织中存在着M_3C、M_(23)C_6和M_7C_3类型的碳化物。球化退火过程... 利用Thermo-calc软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学显微镜(OM)等研究了锻造态高碳马氏体不锈钢8Cr13MoV球化退火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变。结果表明:锻态组织中存在着M_3C、M_(23)C_6和M_7C_3类型的碳化物。球化退火过程中,M_3C很快转变为M_(23)C_6,M_7C_3则一直未发生类型转变。升温阶段,组织中马氏体直接分解析出M_(23)C_6,没有M_3C→M_(23)C_6的转变过程。整个退火过程中,析出碳化物均为M_(23)C_6型。缓冷阶段降温180 min后组织中碳化物已基本不发生变化,可进一步提高冷却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Cr13MoV马氏体不锈钢 球化退火 碳化物
原文传递
轴承钢珠光体球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路路 吴开明 +2 位作者 乔文玮 鲁修宇 谢兴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118,共9页
概述了轴承钢球化退火在轴承生产中的作用,分析了珠光体由片层状转变为颗粒状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片层渗碳体的打断、短棒状向颗粒状转变以及颗粒状熟化长大的热力学机制。结果认为珠光体球化工艺的不足,一是存在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尺寸... 概述了轴承钢球化退火在轴承生产中的作用,分析了珠光体由片层状转变为颗粒状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片层渗碳体的打断、短棒状向颗粒状转变以及颗粒状熟化长大的热力学机制。结果认为珠光体球化工艺的不足,一是存在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尺寸大小存在差异等问题;二是退火工艺固定化、格式化等问题,未能适应轴承钢的发展;三是球化退火后的组织检验粗糙化、不够细致。球化工艺的发展趋势,一是要在轧钢或锻压生产阶段通过引入塑性变形或增大冷却过冷度等方法来保证片层组织更加均匀、细化,无网状渗碳体;二是要开发新的球化工艺,例如在有可能的条件内引入电场、磁场以及高温高压应力场等方法来改善球化工艺;三是要将球化组织的定量化检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球化退火 珠光体 片层渗碳体 粒状渗碳体
原文传递
航空螺栓冷镦的Deform 3D模拟与生产实践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帮平 谌曲平 +1 位作者 严国荣 袁凯 《精密成形工程》 2012年第3期22-26,46,共6页
通过对用于某型发动机的螺栓冷镦成形过程的分析与研究,采取改善冷镦前材料的状态,并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模拟螺栓成形过程,优化模具设计,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关键词 冷镦 紧固件 球化退火 数值模拟 多工位冷镦成形机
下载PDF
温轧及球化退火对4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邢春玲 彭艳 +1 位作者 邢建康 臧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对温轧后的45钢进行球化退火,研究了温轧及球化退火工艺参数的变化对退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讨论了45钢温轧+球化退火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轧能加速球化和再结晶过程;随着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球化和再结晶更加充分。退火后渗... 对温轧后的45钢进行球化退火,研究了温轧及球化退火工艺参数的变化对退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讨论了45钢温轧+球化退火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轧能加速球化和再结晶过程;随着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球化和再结晶更加充分。退火后渗碳体平均粒径在1.2μm以下,铁素体粒径在2.5μm以下,综合力学性能良好。该退火工艺简单,周期短,证明了温轧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轧 球化退火 再结晶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轧后冷却速率对GCr15轴承钢球化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东序 杜林秀 +1 位作者 吴红艳 齐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92-1397,共6页
采用电子探针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模拟热轧后不同冷却速率对网状碳化物析出及后续离异共析转变过程中显微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先共析碳化物形成温度区间采用快冷处理可以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减小片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当冷... 采用电子探针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模拟热轧后不同冷却速率对网状碳化物析出及后续离异共析转变过程中显微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先共析碳化物形成温度区间采用快冷处理可以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减小片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当冷速控为20℃/s时,采用离异共析处理方式可将球化退火时间降低约2 h,硬度可达1.95 GPa左右.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表明球化处理后的球状碳化物类型为M3C,冷速的调控不会改变球化处理后碳化物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珠光体 球化退火 网状碳化物 硬度
下载PDF
GCr15轴承钢的碳化物超细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伊琪 陈志辉 +1 位作者 韩利战 顾剑锋 《轴承》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28,36,共5页
研究了传统球化退火、固溶+高温回火、固溶+等温退火3种球化处理工艺及其对GCr15轴承钢淬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溶+高温回火和固溶+等温退火工艺均能有效细化碳化物颗粒,后者还能有效球化碳化物颗粒。球化获得的超... 研究了传统球化退火、固溶+高温回火、固溶+等温退火3种球化处理工艺及其对GCr15轴承钢淬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溶+高温回火和固溶+等温退火工艺均能有效细化碳化物颗粒,后者还能有效球化碳化物颗粒。球化获得的超细化碳化物能细化淬回火后原始奥氏体晶粒,获得双细化效果,提高材料硬度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球化退火 高温回火 等温退火
下载PDF
冷镦线材的退火工艺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先鸣 《金属制品》 2012年第5期43-45,共3页
介绍紧固件用冷镦线材的退火工艺。退火工艺控制要点:(1)完全退火需加热至Ac3以上28℃,碳素钢选用Ac3以上30~50℃,合金结构钢选用Ac3以上50~80℃。(2)球化退火将中碳钢、低合金钢加热到Ac1以上20~40℃或Ac1以下13~26℃,保温后缓冷至... 介绍紧固件用冷镦线材的退火工艺。退火工艺控制要点:(1)完全退火需加热至Ac3以上28℃,碳素钢选用Ac3以上30~50℃,合金结构钢选用Ac3以上50~80℃。(2)球化退火将中碳钢、低合金钢加热到Ac1以上20~40℃或Ac1以下13~26℃,保温后缓冷至550℃以下、空冷或在Ar1以下长时间等温后冷却。(3)中间退火。再结晶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Ac1以下约13℃,碳素钢一般为650~700℃;去应力退火一般将钢材以100~150℃/h的速度升温至500~650℃,保温2~4 h,随炉缓冷至200~300℃出炉。球化退火工艺节能、环保、生产周期短,是未来紧固件生产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镦线材 紧固件 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中间退火
下载PDF
GCr15钢轴承套圈球化退火表层脱碳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伟勇 王峰 +3 位作者 项文建 饶竹贵 黄涛 梁小燕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8年第4期269-271,275,共4页
对GCr15钢轴承套圈的脱碳组织形貌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全脱碳与局部脱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球化退火时炉气碳势偏低是造成GCr15钢轴承套圈表层脱碳的主要原因,选择性结晶是局部片层状珠光体形成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GCR15钢 轴承套圈 球化退火 表层脱碳 炉气碳势 选择性结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