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4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椭圆的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311
1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9-986,共8页
根据克鲁格曼的"两个自然"理论,运用空间统计SDE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中国国土空间特征椭圆系列——国土均衡分布椭圆、国土地形分布椭圆、人口分布椭圆等,在空间上定量刻画了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为分析经... 根据克鲁格曼的"两个自然"理论,运用空间统计SDE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中国国土空间特征椭圆系列——国土均衡分布椭圆、国土地形分布椭圆、人口分布椭圆等,在空间上定量刻画了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为分析经济空间分异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在"两个自然"的分异作用下,中国经济空间分异主要以东-西方向为主。相对于国土均衡分布椭圆,国土地形分布椭圆明显偏西,长、短轴均明显减小,这反映出中国高地势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中国人口空间分布靠近东部地区,其椭圆长、短轴长度均显著减小,充分表现出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2国土地形等"第一自然"要素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显著。人口分布椭圆对于地形分布椭圆的空间分异系数为89.55%,其93%的空间展布范围位于胡焕庸线的东南,且分布轴线基本与胡焕庸线平行;3在"第二自然"聚集机制的作用下,中国城市体系人口、GDP主体集中在胡焕庸线东南方约20%的大陆国土面积上,且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从"第一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异和控制作用来看,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特别是西北侧地区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聚集机制的空间差异性,区域发展的过程也呈现不平衡的特征。从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角度出发,可通过重点培育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中西部经济增长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向中西部发展;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口向GDP分布椭圆北部地区流动、聚集,发挥人口的红利作用,推进经济增长由南向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空间分异 第一自然 第二自然 标准差椭圆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 被引量:237
2
作者 陈敏鹏 陈吉宁 赖斯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1-755,共5页
利用清单分析方法计算了中国337个地级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的产生量、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TN和TP的产生量分别为66317,531... 利用清单分析方法计算了中国337个地级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的产生量、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TN和TP的产生量分别为66317,5312,1294万t,排放量分别为404.2,547.7,66.1万t,排放强度分别为10.0,13.6,1.6kg/hm2.农业生产发展是造成区域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畜禽养殖污染和化肥应成为农业和农村污染控制的重点;农村生活污染对CODCr,TN和TP的贡献较小,且其污染会随着城市化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主要高强区,应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该地区进行重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和农村污染 清单分析 单元 空间特征
下载PDF
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00
3
作者 范立础 王君杰 陈玮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8-363,共6页
基于平稳随机地震动场理论 ,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 ,包括行波效应、相干损失和局部场地条件 ,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采用虚拟激励方法计算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的响应量包括塔顶位移、塔底弯矩、辅助墩底弯矩等 ,得到的主... 基于平稳随机地震动场理论 ,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 ,包括行波效应、相干损失和局部场地条件 ,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采用虚拟激励方法计算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的响应量包括塔顶位移、塔底弯矩、辅助墩底弯矩等 ,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与一致地震激励相比 ,地震动空间变化可以使斜拉桥的地震反应改变达 4 0 % ,仅考虑行波效应可以得到响应的偏于保守的估计值 ;局部土场地条件对斜拉桥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 ,当各塔、墩处的土质条件差异较大时需进行详细的抗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地震动 空间变化 随机响应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51
4
作者 王新越 秦素贞 吴宁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5,共7页
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 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42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与经济城镇化、创新与研发、社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关系更为密切。对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需要从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子系统5个方面入手,加快城镇化步伐,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内涵 测度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变异分析的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 被引量:97
5
作者 孙波 周生路 赵其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8-251,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表明,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定量分析重金属复合污染过程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建立区域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风险的敏感指标体系和快速测定方法。针对东南沿海区的重金属复... 通过对国内外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表明,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定量分析重金属复合污染过程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建立区域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风险的敏感指标体系和快速测定方法。针对东南沿海区的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需要从“面”尺度对区域污染过程进行空间分析,结合“点”尺度的微观过程研究,加强时空演变过程的定量分析,利用遥感等技术的发展建立环境风险的快速分析评价方法,为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预测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分析 土壤 重金属 复合污染 环境风险 敏感指标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流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112
6
作者 陈兴仁 陈富荣 +1 位作者 贾十军 陈永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10,共9页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化学组成表现出既对深层土壤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在表生作用下发生某些变化:表层土壤中迁移活动性强的元素和人为扰动污染的元素明显不同于深层土壤;随着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同类成土母质形成环境、成因来源的差异导致其化学组成的空间变异,造成不同地区同类成土母质地球化学基准值有所不同。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地质背景、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 成土母质 空间分异 安徽省江淮流域
下载PDF
大比例尺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定量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张有山 林启美 +1 位作者 秦耀东 李保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北京昌平县南邵乡2640hm2土地上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绘出他们的等值线图。对于研究和评价大比例尺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和动态变化有一定...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北京昌平县南邵乡2640hm2土地上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绘出他们的等值线图。对于研究和评价大比例尺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和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海岸线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96
8
作者 毋亭 侯西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0-1182,共13页
受全球及海岸带区域环境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海岸线发生剧烈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海岸线变化相关研究因此得到普遍的关注。在讨论海岸线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介绍岸线信息提取的方法与技术,总结国内外... 受全球及海岸带区域环境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海岸线发生剧烈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海岸线变化相关研究因此得到普遍的关注。在讨论海岸线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介绍岸线信息提取的方法与技术,总结国内外海岸线变化的特征、机制与影响方面研究的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的趋势,包括:对海岸线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仍将是普遍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对海岸线变化特征、规律与机理的认识已经日益深化,基于大量高精度数据和机理模型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和前沿问题;针对不同的海岸带区域,聚焦海岸线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特征,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国海岸线变化的独特性、复杂性突出,促进和支撑中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实践,提高决策者与管理者对岸线变化所带来的灾害风险的重视,为中国海岸带的科学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这应该是我国海岸线变化研究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遥感提取 精度控制 空间变化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太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94
9
作者 宋晓娜 于涛 +2 位作者 张远 张彦 尹秀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21-2331,共11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太湖125个样点表层(0.5m)和底层(1.5m)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并对不同湖区DOM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大部分湖区水体DOM以类蛋白物质为主,其中,竺山湾DOM中的腐殖质和类蛋白物质含量...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太湖125个样点表层(0.5m)和底层(1.5m)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并对不同湖区DOM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大部分湖区水体DOM以类蛋白物质为主,其中,竺山湾DOM中的腐殖质和类蛋白物质含量均较其它湖区高.太湖水体DOM的分布存在区域差异性,即:竺山湾湖区>西部湖区>梅梁湾>湖心区>贡湖湾>南部湖区.分析认为,太湖DOM的来源具有陆源输入与内源微生物降解的双重特征,但竺山湾和西部湖区以陆源输入为主,而梅梁湾、贡湖、南部湖区及湖心区以内源微生物降解为主.分析各类荧光峰强度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发现,太湖水体DOM4类荧光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DOM的4类荧光峰均与总氮(TN)、总磷(TP)、硝酸根离子(NO3-)、铵根离子(NH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DOM的各类荧光峰强度和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0.01),这可能是由于水体DOM含量升高后,微生物比较活跃,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所致;DOM的各类荧光峰强度和溶解性有机碳(DOC)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能与不同湖区样品中一些非荧光物质在DOM中的比例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指数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城市边缘带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80
10
作者 郑海龙 陈杰 +2 位作者 邓文靖 檀满枝 张学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揭示城市边缘带强烈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上海梅山钢铁集团附近14 km2区域为研究区,网格化精确布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计93个并对其重金属Cu、Zn、Pb、Cr、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 为揭示城市边缘带强烈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上海梅山钢铁集团附近14 km2区域为研究区,网格化精确布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计93个并对其重金属Cu、Zn、Pb、Cr、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除Hg和Cd外的其他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有些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接近或略高于南京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但与研究区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平均水平及空间变异特征基本相符;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g污染严重,61.3%的样点土壤Hg含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另外,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内表层土壤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土壤污染重点空间区域潜在污染源及其污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土壤重金属 空间分布 评价
下载PDF
大跨拱桥在空间变化地震动下的响应 被引量:39
11
作者 王君杰 王前信 江近仁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通过对SMART-1台网一次强震记录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与此次地震相对应的地震动空间相关模型及其参数。然后以四川宜宾金沙江南门大桥为例,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对大跨度拱桥抗震安全的重要意义。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空... 通过对SMART-1台网一次强震记录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与此次地震相对应的地震动空间相关模型及其参数。然后以四川宜宾金沙江南门大桥为例,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对大跨度拱桥抗震安全的重要意义。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空间变化对主拱圈内为响应有重要影响,忽略这种变化将导致对拱内力的严重低估。对于大跨度柔性拱结构,拟静力和动力交叉响应项对总响应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从而相应的结构随机响应计算方法得到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地震 空间变化 随机响应 振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容重及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75
12
作者 连纲 郭旭东 +1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7-654,共8页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了82个样点,选取土壤容重和水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景观位置下二者的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水分与地形因素...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了82个样点,选取土壤容重和水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景观位置下二者的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水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地形与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容重变异较小,其大小次序为:灌木林地>荒草地>梯田>坝地>林地>坡耕地;土壤水分变化相对较大,大小次序为:坝地>荒草地>灌木林地>坡耕地>林地>梯田。在不同景观位置,土壤容重大小变化表现为:坡顶>沟平地>坡下>坡上>坡中;土壤水分大小变化为:沟平地>坡中>坡下>坡上>坡顶。基于数字地形分析技术,提取相关地形指数,与土壤容重和水分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正相关;土壤水分与高程呈现负相关关系,和剖面曲率正相关。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发现模型对土壤容重预测结果比较理想,但对于土壤水分的预测存在较大的平滑效应,残差较大,须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及水分 空间变异 地形因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 被引量:72
13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项文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82-2386,共5页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的杉木枝、叶中碳素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 >秋季 >夏季 >春季。叶的碳素密度平均为 0 .5 0 4 4 g C· g- 1 ,变异系数 2 .0 8...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的杉木枝、叶中碳素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 >秋季 >夏季 >春季。叶的碳素密度平均为 0 .5 0 4 4 g C· g- 1 ,变异系数 2 .0 8% ,枝的碳素密度平均为0 .4 4 79g C· g- 1 ,变异系数为 2 .2 5 %。不同层次的叶碳素密度的变化范围在 0 .4 6 12 g C· g- 1 ~ 0 .5 5 2 4 g C· g- 1 之间 ,平均值的大小排列顺序为 :上层叶 >中层叶 >下层叶。不同层次枝条的碳素密度在 0 .3917g C·g- 1~ 0 .4 96 5 g C· g- 1之间 ,平均值的大小次序为 :中层枝 >上层枝 >下层枝。 10年生杉木各器官的碳素密度变化范围为 0 .4 5 2 9g C·g- 1~ 0 .4 972 g C·g- 1 ,11年生的为 0 .4 5 80 g C· g- 1 ~ 0 .5 0 2 2 g C· g- 1 ,14年生的为 0 .4 5 80 g C· g- 1 ~ 0 .5 0 93g C· g- 1 之间 ,变异系数范围为 1.6 8%~ 8.4 4 %。不同器官的碳素密度按高低排列基本上为树叶 >树皮 >树根 >树干 >树枝 >球果。随着杉木林年龄的增长 ,林下植被各组分、死地被物的碳素密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同一林分中各层次植物的碳素密度高低排列顺序为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年生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素密度 季节变化 空间变化 湖南会同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79
14
作者 钱广强 董治宝 +3 位作者 罗万银 张正偲 肖生春 赵爱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7-1364,共8页
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223个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表明,该沙漠的流动沙丘主要由细沙组成,其含量可达49.5%~66.1%;沙丘沙的平均粒径介于2.104~2.706Φ之间,粗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与世... 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223个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表明,该沙漠的流动沙丘主要由细沙组成,其含量可达49.5%~66.1%;沙丘沙的平均粒径介于2.104~2.706Φ之间,粗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与世界其他沙海中沙物质粒径相比处于中等粗细。粒径最细者为灌丛沙丘表面沙粒,最粗者为横向沙山迎风坡;分选度好至极好,均为正偏中等峰态。丘间地物质粗于沙丘沙,平均粒径为1.409Φ,分选较好,正偏窄峰态。从频率曲线来看,沙丘沙为单峰,丘间地多为双峰或三峰。在典型横向沙山剖面上,自迎风坡坡脚至沙丘顶部平均粒径变细而分选性变好,最粗的沙粒出现在靠近迎风坡坡脚的丘间地,而最细和分选最好的沙粒出现在紧邻沙丘顶部的背风坡。尽管横向沙山与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的尺度不同,但二者同属横向沙丘系统,具有相似的沙丘动力机制,因而粒度参数之间关系的表现趋同。从区域上来看,在平行于主导风向的3条NW—SE向断面上,沙漠中北部高大沙山之间低矮"通道"上的沙粒平均粒径存在微弱的变细趋势,而高大沙山区则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在平行于雅布赖山的3条SW—NE向断面上,粒度参数沿断面方向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断面越靠近雅布赖山平均粒径越粗。一般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重要的沙尘源区之一,然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沙漠中北部几乎不含粉沙黏土(<0.0625mm)组分,而东南部的横向沙山区含量则相对较高,这就需要进一步推断巴丹吉林沙漠具体的沙尘源区和沙尘释放过程。以上变化规律说明,除了物源和主导风向等宏观因素外,引起局地气流改变进而影响沙粒跃移过程的地形起伏、植被覆盖等微观因素也对沙粒分选过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宏观和微观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形成的粒度参数规律性在沙丘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沙丘 沉积物 粒度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75
15
作者 王蓓 赵军 胡秀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83-2792,共10页
本文基于InVEST模型对黑河流域2011年产水量、土壤保持、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储存、食物供给6项服务进行估算,并利用空间统计方法计算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冷热点分布格局、空间分异特征、服务综合热点区域。结果表明:各服务类... 本文基于InVEST模型对黑河流域2011年产水量、土壤保持、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储存、食物供给6项服务进行估算,并利用空间统计方法计算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冷热点分布格局、空间分异特征、服务综合热点区域。结果表明:各服务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差异化规律;上游是该流域主要的产水区域,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主要集中在中游,下游产水供给、水质净化服务都远低于中游;在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中,草地是承担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主要角色;热点分布大多呈现"南高北低,中上游高、下游低"的空间格局,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以低-低类型和低-高类型为主。本文通过分析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为确定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目标提供了基础,也为其他流域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评估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热点分析 空间分异 黑河流域
原文传递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 被引量:73
16
作者 张笑楠 王克林 +2 位作者 张伟 陈洪松 何寻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9-757,共9页
以桂西北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结构信息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评价。将灰关联分析法应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选取破碎度、分维数、聚集度、土壤侵蚀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喀斯特地貌面积比作为评价指标,计算... 以桂西北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结构信息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评价。将灰关联分析法应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选取破碎度、分维数、聚集度、土壤侵蚀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喀斯特地貌面积比作为评价指标,计算了研究区的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并对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景观脆弱度最高,其次为未利用地和耕地;(2)半变异函数分析表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在25km左右,区域脆弱度的空间变异在15km以内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同性,15km以外表现出各向异性;(3)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整体上表现出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局部随着高程的增加表现出"高-中-低-中-高"的变化特征,地质和地形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空间格局的两大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景观结构 生态环境脆弱性 空间变异 广西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71
17
作者 连纲 郭旭东 +1 位作者 傅伯杰 虎陈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46-954,共9页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属性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表层土样,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景观位置土壤养分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养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相关环境信息进行空间预测。结...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属性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表层土样,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景观位置土壤养分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养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相关环境信息进行空间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表现为坝地最高,灌木地最低,而全磷含量以梯田最高。在不同景观位置,沟平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景观位置,而全磷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汇流动力SPI、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全氮与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而全磷只与坡度β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较好,而全磷预测结果较差;回归-克里格预测有效地减小了残差,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预测精度高于回归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环境因子 空间预测 小流域
下载PDF
地统计学方法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0
18
作者 谭万能 李志安 +1 位作者 邹碧 丁永祯 《热带地理》 2005年第4期307-311,共5页
地统计学目前在土壤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认识土壤特征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统计学的空间变异函数和克里格插值等方法是土壤性状分析的主要手段,空间变异函数主要用于描述土壤理化性状空间变异特性,不同的插值方法可优化田间... 地统计学目前在土壤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认识土壤特征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统计学的空间变异函数和克里格插值等方法是土壤性状分析的主要手段,空间变异函数主要用于描述土壤理化性状空间变异特性,不同的插值方法可优化田间试验设计和田间采样方案,克里格插值方法则特别适用于未测量点土壤属性值的估测等。近年插值方法又被广泛应用于确定区域土壤环境容量和土壤质量标准,随机模拟则用于对土壤特性进行不确定性估计等。因而,地统计学方法对我国大量土壤学资料的整合与分析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空间插值 土壤特性 空间变异
下载PDF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69
19
作者 古恒宇 孟鑫 +1 位作者 沈体雁 崔娜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54,共15页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往往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然而既有研究对此关注较少。基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模型,结合k均值聚类法,对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展开...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往往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然而既有研究对此关注较少。基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模型,结合k均值聚类法,对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展开研究。结论如下:①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主要受流动人口群体自身特征的影响,受流入地的影响相对较弱;②社会经济因素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关系紧密,人口、家庭及流动特征因素同样产生影响,收入、婚姻、跨省流动等因素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产生抑制作用,而住房支出、参保率、子女个数等因素则产生促进作用;③各影响因素总体上呈现带状的空间分异模式,可概括为"E-W""N-S""NE-SW""SE-NW"4种。民族、家庭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自北向南递减,参保率、未婚率、二产就业等因素的影响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子女个数及人均GDP的影响自东北向西南递减。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高收入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相对更弱,华南地区住房支出较高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相对更强。④全国可划分为四大影响区,其中,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受多因素共同影响;西北地区及部分西南地区主要受人口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主要受经济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华南地区及部分中、东、西南部地区,除住房支出外,受大部分因素的影响相对最小。最后,本文对中国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 影响因素 空间分异 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STIRPAT模型的环境压力空间差异分析--以能源消费为例 被引量:62
20
作者 王立猛 何康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2-1037,共6页
定量分析区域人文驱动力对环境的影响,对认识我国区域环境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利用STIRPAT模型,以人口数量、富裕度为自变量,以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应用岭回归函数拟合得到环境压力模型.以研究结果为依据,利用Mapinfo... 定量分析区域人文驱动力对环境的影响,对认识我国区域环境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利用STIRPAT模型,以人口数量、富裕度为自变量,以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应用岭回归函数拟合得到环境压力模型.以研究结果为依据,利用Mapinfo7.0软件分别绘制人口数量和富裕度对环境压力影响的空间差异图.结果显示,不同省份间人口数量和富裕度对环境压力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各省份人口数量对环境压力都产生线性正效应影响,但影响强度有明显差异,最大者是最小者的8.079倍.富裕度对环境压力影响,有正效应或者负效应;有线性作用或者弹性作用.30个考察对象中,北京、上海、四川、新疆4个省市的富裕度二次项系数为负,这说明,在数据观测范围内以上4个省市的结果支持富裕度与环境压力间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观点;但这4个省市的环境压力并没有出现下降,这是由于各种人文驱动力影响的净效应决定了环境压力变化趋势.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压力的上升存在较强正效应,因此,控制人口数量的速度对改善环境压力将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驱动力 环境压力 STIRPAT模型 空间差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